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2009年8月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气候

概述2010年2月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
全国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同期(-2.8℃)偏高0.7℃。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6.4毫米)。
2月,新疆、浙江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贵州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广西为次少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云南、贵州等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春节前夕,西北及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春节期间,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下旬东北地区出现雨雪冰冻灾害;江西、湖北部分地区遭受冰雹灾害;大雾影响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
一、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1. 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6.4毫米)(图1)。
月降水量,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东部和中部、东北中东部及新疆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其中江南大部、华南东北部100~200毫米,江南东部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不足10毫米(图2)。
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大部、西北地区西部和北部、黄淮东南部、江淮、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沿海以及西藏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等地一般偏多3成至1倍,其中东北大部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甘肃西北部、新疆大部、西藏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苏南部等地偏多1倍以上;西南大部、华南西部和北部、江南西部、华北北部以及青海中南部、甘肃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一般偏少3~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全国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图3)。
2月,新疆、浙江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贵州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广西为次少值;上旬,浙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值;下旬,吉林、黑龙江、新疆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次大值,贵州为最小值,四川为次少值(表1)。
图1 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10年)图2 2010年2月全国降水量分布(毫米)图3 2010年2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2.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同期偏高0.7℃(图4)。
1951—2009年天津市主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

时, 极端天气气候也发生 了一些变化 , 天津地 区高温 I 1 资料 .
日 数明显增加 [ , 6 极端 降水 日数显著减少 。天津 ]
收稿 日期 :0 1 0 2 l — 3一l 修订 日期 :0 1— 4—1 。 7; 21 0 4 基 金项 目: 中国气象局气候 变化 专项“ 华北地 区极端气 温和降水 时空变化 规律 ” C S 0 — 1 和 中国气象局 气候 变化专项 ( C F一 9 0 ) “ 气候 变化对 城市建筑能耗 的影 响及节能对 策” C S 2 1 5 项 目共 同资助。 ( C F 0 1— ) 作者简 介 : 杨艳娟 , , 7 年生 , 女 19 9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气候分 析与气候变化研究 ,- a : gy 99 6.o 。 Em i y yj 7 @13cm la n 1
I古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X(0 10 0 2 0 17 5 3 2 1 ) 5— 0 1— 6
阈值和相对阈值法研究 了中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
季节特征 。近 5 来 , 0a 华北地区强降水事件趋于减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 , 北依燕 山余脉 , 东临 少 ]华北 中部少数台站强降水 日数呈上升趋势 , 大 渤海之滨。在全球气候 变暖背景下 , 天津市气候也 多数呈减少趋势 ] 这些研究均在较大范围上分析
高气温 和 日最 低 气 温 的增 温态 势 十分 明显 , 在 数统计检验方法 。该 方法具有检验范 围宽、 且 定量化 18 90年代 中后期 出现 突变。周雅清等 利用极 端 程度高和人 为性小 等特点 , 目前 突变性检验方法 是 气温指数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杨萍等¨ 利用绝对 中应用较 多且理论 意义最为 明显 的一种 。采用
1951-2009年气温

降水量
-32766 -32766 2322 7438 -32766 5065 6214 -32766 4674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5153 -32766 -32766 6344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2239 -32766 391 423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408 363 -32766 -32766 841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5274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4690 -32766 -32766
38.4333 77.2667 1231.2
37.1333 79.9333 1374.5
42.8167 93.5167 737.2
40.15 94.6833 1139
40.2667 97.0333 1526
40.1667 104.8 1323.9
39.7667 98.4833 1477.2
38.75 93.3333 2770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95
29
32766 103 19
-22
331 29
32766 39
18
-48
178 3
-34
238 17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32766
43.95 81.3333 662.5
50年中国气候特征

最近十几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和华北平 原的干旱少水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均 气候长期变化背景因素相关。
中国的雨型发生了年代际变化
东部降水量无长期变化,趋势以20~30a尺度振荡为主
1951~2000年夏季降, 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
10a尺度振荡特征明显、 变化大值区集中在长江以 南
以长江为界的南涝北旱分 布型式清楚
1956~ 2002年期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标准化距平
1998 年降水最多, 1986 年降水最少 90 年代初大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均高于常年值、60 年代则一般低于常年值 冬季和春季上升趋势比夏、秋季明显;但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在冬季和夏季
1951-2001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趋势
四川盆地和川、滇交界气温下 降
北方和青藏高原、海南、云南 北部、东南沿海及江淮 增温 系数超0.4
新疆东南、青海西北、西藏中 部、内蒙、黑龙江、辽宁、河 北北部、北京、海南及云南南 部 增温系数超0.6
1951-2001年温度距平时间序列—长江中下游区
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以上尺度的低频振动及其对 中国地面气温的影响
无法排除当前的地面气温变化是低频自然振动一 部分的可能性
温度变化 降水变化 其它要素变化
一、温度变化
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暖 50a 1.1℃;0.22 ℃/10a 51a 冬季 1.8 ℃;春季1.2 ℃;秋季1.0 ℃;夏季0.6 ℃ 冬季0.36 ℃ /10a ;春季0.23 ℃/10a;秋季0.19℃/10a ;夏季0.12℃/10a
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虞海燕;刘树华;赵娜;李栋;于永涛【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27)004【摘要】为了研究中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将全国按照气候区域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利用1951—2009年中国19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月、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全国及每个气候区平均温度及降水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及各地区增温趋势均为极显著增加,尤其近20 a增温速度更快;而200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中国冬季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最明显,春季次之,夏季几乎没有变化。
中国平均年总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最多,2000年代最少;而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减少最快;在四季降水中,中国只有夏季降水量波动略有增加,且各区域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特征。
%The climatic regions in China were divided into 11 types for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Based on the monthly and annual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194 weather stations from 1951 to 2009 in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an annual and seasonal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each climatic region and in the whole Chin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rming trend is significant in each climatic region and in the whole China,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20 years.The warmest year from the historical record is 2007.The ascending trend of temperature is more obvious in winter than in spring,while temperature in summer is almost unchanged.The maximummean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whole China occurs in 1950s and the minimum happens in 2000s.Annual precipitation reduces significantly in the North China.Among the four seasons,precipitation in summer shows slightly increased fluctuation.The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w clea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总页数】11页(P1-11)【作者】虞海燕;刘树华;赵娜;李栋;于永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P468.024【相关文献】1.上海市奉贤区1960~2009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特征 [J], 徐相明;顾品强2.1951年~2013年南宁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J], 莫崇勋;刘朋;朱新荣;阮俞理;覃俊凯;孙桂凯3.1951-2013年安阳城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J], 韩艳;赵国永;江蕾蕾;向梅4.1951—2016年中国沿海地区气温与降水量的时空特征 [J], 高弋斌;路春燕;钟连秀;林晓晴;苏颖5.1951-2016年中国沿海地区气温与降水量的时空特征 [J], 高弋斌; 路春燕; 钟连秀; 林晓晴; 苏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地区1951_2009年气温_降水变化特征_张一驰

; 韦 志 刚 等 利用 1980 —1996 年 间 9 个 水 文 站 的月 流量 资
42 个气象站的月降水、 料、 气温资料, 用 EOF 分析 方 法 及高 桥 浩 一 郎 公 式 计算、 分析 了 气候 [4 ] ; 1958 — 1998 29 , 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 傅国斌等利用 年间 个站的月降水 日平均、 日 最 高、 multiGCMs 模拟等方 法 分析 了 气温、 日最低气温资料, 应用 Kendall 检验、 降 水 的年 际、 年代 际和未来变化
[7 ] 年代际振荡指数( PDOI) 的关系 ; 褚健婷等利用 海 河 流 域 国 家 气 象局 30 个 气 象 站 1958 —
收稿日期: 2010- 09- 25 ; 修订日期: 2011- 04- 22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 2010CB428406 ) ; 国 家 科 技 支撑 计 划 ( 2006BAC08B0408 ) ; 国 家 自然 科学 基 金( 40901024 ) 。 mail: zhangych@ lreis. ac. cn 第一作者简介: 张一驰( 1978- ) , 男, 山西文水县人, 助研。E* 通信作者简介: 吴凯 ( 1939- ) , mail: wukai1939@ sina. com 男, 江苏盐城市人,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E-
近 50 a 来, 华北地区由于人口 增 长和 工 农 业 生产 快速 发展, 水 资源 供 需 矛盾 越 来 越 尖
3 3 锐: 2008 年我国人 均 水 资源为 2 066 m , 而 华 北 地 区 仅 为 318 m , 其 中, 北 京、 天 津 更 少, 分 3 3 别为 202 m 和 156 m , 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及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早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
1951—2009年大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51—2009年大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大连市1951—2009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
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
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AbstractWith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Dalian City from 1951 to 2009,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sunlight hours,wind speed,evapor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spring and 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more than summer and autumn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more than maximum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had no obvious variation;annual sunlight hours,average wind speed,evaporation decreased;the evapo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nlight hours,average speed,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Key wordsclimate change;characteristics;Dalian Liaoning;from 1951 to 2009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1-6]。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学 术 论 坛238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1 分析资料本次试验研究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数据资料是通过我国气象局740个测站在1951年—2002年得到的逐年和逐月的平均数据资料,其中多半为基本气象站,少数为一般化气象站。
在收集的数据资料中,50年代初,国家的气候检测设备较为落后,数据的参加价值较弱[1],因此从1960年,我国气候数据收集水平不断提高,站点数目大幅度增加,从气候和降水等数据检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气候的要素台站数量分析状况。
我国相关的气候和降水资料等监测的技术和方法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仪器换型、气象观测台的变迁等过程会严重影响到数据资料的获取,因此需要对气候资料进行订正和检验,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消除其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北方台在冬半年测定降水采用的是小型蒸发皿,其他时间检测降水量则采用的是大蒸发皿,在一年中测定降水量采用不同类型的测定仪器,因此无法准确的计算出该阶段的降水量平均值,但对于蒸发量的趋势和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Jones等人的时间序列计算法[2],计算出区域平均气候的时间序列,通过将全国区域按照经纬度划分为网格形式,然后根据网格尺寸计算出网格中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利用计算出的网格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来求得网格的平均值,最后得到全国平均要素的时间序列状况。
在1971年—2000年期间为气候要素的标准气候期,作为重点研究地表的序列,然后按照网格的面积等来推算出平均温度距平的加权平均值。
在该时间段中,采用季节划分将气象分类,并明确了四季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风速、蒸发量和最大积雪深度等要素的时间序列,计算年平均值的算法为将该年份12个月数据求解算术平均。
气候变化的幅度跟趋势等性质都可以通过变化速率、要素变化趋势系数和新旧两段时期平均值数值之差来代表,实际上就是通过年份序列数等来反映其变化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北京大学物理学 院大气科 学系 , 北京 107 ; . 08 1 2 北京市气象 局 , 北京 108 ) 009
摘 要 : 了研 究中 国不 同区域气候 变化特征 , 为 将全 国按照 气候 区域 划分为 l 气候 区 , 1个 并利 用 15 —2 0 9 1 0 9年 中国 14 9
中图分类号 :4 8 0 1P 6 . 4 P6 . 2/ 4 8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X(0 10 0 0 17 —5 3 2 1 )4— 0 1—1 1
引言
对多个要素逐年、 各季节距平值进行线性及 5a 滑动 平均分析 , 并且时间跨度长于 5 0a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2 7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 OUR NAL OF M E OROL TE OGY AND ENVI R0NM E NT
VO127 N o. . 4
Au u t2 1 g s 0 1
虞海燕 , 刘树华. 赵娜, _ 1 o9 等. —20 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气象与环境学报, 1, ()0 — 1 1 9 J. 2 1 74 : 1. 0 2 1
风气候 , 是导致全 国部分 区域干旱、 生态环境变化及 征 , 并为生产 规划 , 提高 中国对 气候 变化 的适应 能 水资源短缺的可能原因, 因此 , 对气候变化的研究 日 力, 实现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益引起政府部 门和科学界的关注。
中国地形 复杂 , 多高 山、 高原 , 有水平变化 和垂 l 资料与方法 直变化不均一的特点 , 特别受青藏高原 的影响 , 气候 1 1 资料来源 . 选用 中国 14个用于 国际交 换 的基本 、 9 基准气 变化情况显得更为复杂 。另外 , 中国地域广大 , 受多
YU ly , 1 S u h a ZH O , ta. h r c eit so a r e e au ea d p e io 1 5 Ha - a L U h - u , A n Na e C a a t r i f i mp r tr n r cp t i df r n g o so Ch n r m 9 1 1 sc t ao n r
个 国家基 本/ 准站月、 气温和 降水观 测资料 , 基 年 对全 国及每 个气候 区平均 温度 及降水量 的年 和季节 变化特征进 行分析 。结果 表 明: 中国及各地 区增 温趋 势均为极 显著增加 , 近 2 增温速度更快 ; 20 尤其 0a 而 07年成 为有 记录 以来最暖的一年 ; 中国冬季平 均温度上 升趋 势最明显 , 季次之 , 季几乎没有 变化 。 中国平均年总 降水量 2 世纪 5 年代最 多, 0 年代 最少 ; 春 夏 O 0 2 0 0 而华北地 区 的年 降水 量减 少最快 ; 四季降水 中, 在 中国只有夏 季降水量波动略有增加 , 各 区域降水分布具有 明显的 南北 差异特征 。 且 关键词 : 区划; 气候 平均温度 ; 降水量 ; 温趋 势 ; 增 南北地 区差异 ; 中国不 同区域
t 0 9 J .o ra f t rlg dE vrn n,0 12 ( )0 o20 [ ] Junl e oo ya n i met2 1 ,7 4 :1—1 . o Me o n o 1
15 - 2 0 9 1 - 0 9年 中 国不 同 区域 气 温 和 降水 量 变 化 特 征
所用资料 时段为 15- 20 9 1 0 9年 , 包括月 、 种气流影响 , 又是全球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区之一 , 象站资料 , 月、 全部资料均来 源于中周 人 口、 济发 展速 度 不均 衡 , 经 因此 各 地 的气 候 变 化 特 年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 征必然存在一定 的区域差别 。15 J 90年后 , 台站 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 在 数 目逐渐增多、 资料质量大大提高的基础上 , 中国众 多气象学者对 中国气候 变化 进行 了许多研究 , 并在
气候变化是 全球变化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与人 类 更重要的是全球变暖在区域分布上的不确定性必然 的生存环境 密切相关。近百年来 , 地球气候 正经历 会对区域气候产生不 同的影 响, 区域 的局地影 响也
场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 2。IC 1 ] P C第 四 - 不尽相同。在 了解 区域气候特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 次评估报告表明 , J过去 10a 10 -20 0 (96 05年 ) 全 理解 中国气候变化 , 以研 究区域气候既有重要 的 , 所
一
气象资料在计算前进行 了严格 的质量控制及均 性检查 , 同时对缺测资料进行 了插 补订正。在这
15- 09 9a 温度、 降水变化 的研究 领域取得 了许多有 价值的研 些资料 中,9 1 20 年具有连续 5 观测资料 的 究成果。但是 , 大多数学者只是对某个省、 市或 中国 站点有 9 个 , 4 占本文使用所有站点 的 4 . % ; 85 而具 某几个地区的研究 比较多 一 , ’ 而真正对 中国范围, 有连续 5 J 5a以上 (9 5 20 15- 09年 ) 观测资料 的站点
一
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 了 07 .4℃。近 5 , 0a 中国气温 应用价值也 有理 论意义。鉴 于这些原 因 , 本文将 中 增暖 尤 其 明 显 , 平 均 地 表 气 温 变 暖 幅 度 约 为 国按照气候 区域划分为 1 个气候 区, 年 1 对气温、 降水 11℃ , . 增温速率接 近 0 2 .2℃/0 a 比全球 或半 球 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将有利于 了解全球 1 , 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明显偏高 J 。这可能影响中国季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 同气候区气象要素的变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