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框知识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客观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客观地对待他人、看待社会,积极对待人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都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依据:把这两个问题作为重点的依据是在分别理解了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的意思之后,二者的关系容易被学生忽视这是一,其二是无论就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上来看以至于复习备考这两个问题都显得十分重要。

把这两个问题作为难点的依据是哲学知识太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理解掌握起来很困难。

二、说学情

本校学生的特点是: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通过课堂问题设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素养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说学法

教是学的主导,教学相通,教学相辅。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有效阅读法

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2、知识迁移法

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设计理念

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基本事实——基本结论——基本应用”为线索,根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基本哲学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利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愿望,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一、视频导入;二、讲授新课;三、反思归纳、练习巩固,在教学中,使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从掌握到运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第一环节:视频导入

为了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知识的切入点,在这一环节,我准备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自相矛盾》

设问:为什么当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的时候,他却哑口无言?

从而导入新课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利用哲学范畴的“矛盾”与其在我们生活中词义的比较,引出“矛盾即对立统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哲学中矛盾和生活中的矛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部分:分析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分析矛盾同一性时,利用黑白、高

低、强弱、优点缺点等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并在故事中归纳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在讲述矛盾斗争性时,则立足于与日常生活所说的“斗争”相比较。

第三部分:概括矛盾这一概念的定义,然后回答“为什么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这一问题。

第四部分:介绍矛盾的两个基本特征——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介绍矛盾的特殊性时讲述它的三种情形。

学生合作探究

思考:“讳疾忌医”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正确对待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第五部分:利用书中材料的“相异律”和“同一律”,引入并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六部分:讲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通过提问,让学生举例,并且要对例子进行适当的概括、点评。

第三环节、反思归纳、练习巩固

第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代表发言。

第二步:教师板书构建知识框架图并展示。

第三步: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讲评。

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反思,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教师通过建构知识框架图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练习巩固新授知识。

目的:使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并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新授知识,通过随堂练习强化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课后实践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的:通过完成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练习题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能够通过反馈发觉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