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东西方的先哲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

一二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为政》)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进取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二三
二、孔子的主要贡献 1.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 新与旧的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 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深度点拨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私 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士”阶层兴起。
问题1
问题2
问题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 2 响有哪些?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遗产, 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一二三
三、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它们既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核心内容。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他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 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 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学习要点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 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 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 先哲单元课件 (共13张PPT)

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 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3分)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 会秩序的基础。要使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 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 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2、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
3、主要内容:
1)礼:克己复礼 2)仁:处理人际关系。 3)德: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4)中庸:协调“礼”与“仁”关系,“和而不同”“过
犹不及”
(二)孔子与教育
1、办学形式: 私学----打破改贵族垄断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 六经、“政事”、治国的本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一种 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属于 人生哲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理想国》(如何构建和谐的国家?) A、观点:
①理想国家是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他 们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 国家统治者: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
B、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 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 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3分)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 会秩序的基础。要使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 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 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2、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
3、主要内容:
1)礼:克己复礼 2)仁:处理人际关系。 3)德: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4)中庸:协调“礼”与“仁”关系,“和而不同”“过
犹不及”
(二)孔子与教育
1、办学形式: 私学----打破改贵族垄断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 六经、“政事”、治国的本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一种 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属于 人生哲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理想国》(如何构建和谐的国家?) A、观点:
①理想国家是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他 们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 国家统治者: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
B、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 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人教版高二 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27张PPT)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 人同而不和。”
礼,仁,中庸
——《论语》 材料二:中国古代圣贤孔子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相信绝
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
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
学术平等、思想解放,思想自由
—材—料胡四适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
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
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
文明传承
——钱穆
20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积 极性和消极性等全面评价。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什么?
1.“礼”的思想:——目标、基础 (政治范畴概念)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子曰: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执着
子曰: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高洁 志远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大型车马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 士二,庶人一。”
———逸礼《王度记》
孔子小故事
鲁国曾发生三家执政大夫动用天子所用礼乐祭祖的 事情。三家大夫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他 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也称为“三桓”。他们是 鲁国最有权势的三大家族,其中又以季氏权势最大专 鲁国之政。根据当时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祭祖时才 可以用八佾舞,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为8行每 行8人,而大夫只能用四佾。但季氏不顾这些,坚持 用八佾舞祭祀祖先。这让鲁国国君鲁昭公非常狼狈刚 从洛邑学周礼回来的孔子,对此也非常不满,流传至 今的名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针对季氏 破坏礼制的严厉批评。
高二历史东西方先哲PPT优秀课件

• ——《论孔子思想》
•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 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 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 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 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 方面。
•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 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 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
•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 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 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考点二
柏拉图
•
(2012·江苏卷)孔子和柏拉图所追
• 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 极。
• 2.不同:
•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 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太多 的哲学思考。
•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 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 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讲 东西方先哲
理教材 ·基础化 析考点 ·重点化 赢高考 ·经典化
考纲说
考生做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
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
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
1.孔子 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柏拉图 、亚里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 士多德
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
•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 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 明。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西方先哲:指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
东西方先哲的共同点:都探讨人类存在、真理、智慧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不同点:东方先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西方先哲 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强调科学和理性精神。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 思想流派,以及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等西方思想体系。
东西方先哲的智慧: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智慧,包括他们的思想、言论、著作等, 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东西方先哲的对比:对比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东西方先哲的影响
对各自文化的影 响:东西方先哲 的思想和学说对 各自的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了不同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贡献 不仅局限于各自的 文化领域,他们的 思想和学说也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添加标题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后世的哲 学、政治、文化等 方面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了后世思 想的重要来源和基
础。
添加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现代社会 仍然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它们所蕴 含的智慧和思想可 以为我们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有益的借
鉴和参考。
添加标题
东方先哲
孔子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教育: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政治: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臣子的忠诚
东西方先哲的共同点:都探讨人类存在、真理、智慧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不同点:东方先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西方先哲 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强调科学和理性精神。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 思想流派,以及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等西方思想体系。
东西方先哲的智慧: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智慧,包括他们的思想、言论、著作等, 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东西方先哲的对比:对比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东西方先哲的影响
对各自文化的影 响:东西方先哲 的思想和学说对 各自的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了不同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贡献 不仅局限于各自的 文化领域,他们的 思想和学说也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添加标题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后世的哲 学、政治、文化等 方面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了后世思 想的重要来源和基
础。
添加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现代社会 仍然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它们所蕴 含的智慧和思想可 以为我们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有益的借
鉴和参考。
添加标题
东方先哲
孔子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教育: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政治: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臣子的忠诚
选修4第2单元东西方先哲26页PPT

教育 成就
开创私学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后世影响(略)
12
(说明: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自主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主)
一、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柏拉图青年时代对政治极有兴趣,关注希腊城邦局势发展)
1、柏拉图所处的时代特征:(后民主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
Platus
①伯罗奔尼撒战争战败
一、孔子的一生 (前551-前479)
少
从
周
献
年
政
游
身
求
失
列
文
礼
败
国
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一生的总结。
二、开创儒家思想
——承礼启仁 1.产生背景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坏乐崩;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6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 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 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汉武帝等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
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11
理想追求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孔 子
高二历史东西方的先哲体系精要(PPT)5-1

部分:晚霞映红了~。②人们常形容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起半边天,因此用“半边天”借指新社会的妇女。 【半彪子】?〈方〉名不通事理,行事鲁 莽的人。 【半…不…】……略同“半…半…”(多含厌恶意):~明~暗|~新~旧|~生~熟|~死~活。 【半成品】名加工制造过程未全部完成的产品。 也叫半制品。 【半大】形属性词。形体介乎大小之间的:~小子|~桌子。 【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 【半导体】名导电能力介于
2、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 治”思想有何异同?
同:都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统 治国家。
异:柏拉图认为“人治”优于“法 治”,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统治 不能实现的前提下提出的次优选择;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治” 优于 “人治”。
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内办理行政性事务的部门。 【办理】动处理(事务);承办:这些事情你可以斟酌~|本店~邮购业务。 【办事】∥动做事:~认 真|我们是给群众~的|今天办了不少事。 【办事处】名政府、军队、企业、团体等的派出机构:街道~|驻京~|八路军~。 【办事员】名机关工作人员 的一种职别,在科员之下。 【办学】动兴;幼儿教育研究:https://hk.hk/ece/sc/ ;办学校:集资~。 【办罪】∥动给犯罪的人以应得的惩罚: 革职~。 【半】①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尺|一斤~|~价|过~|一年~载。②在…中间:~夜|~路 上|~山腰|~途而废。③表示很少:一星~点儿|一鳞~爪。④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⑤()名姓。 【半百】数五十(多指岁数):年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锗、硅、硒和某些化合物。这种物质具有单向导电等特性。 【半岛】名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三面临水,如我国的辽东半岛、
2、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 治”思想有何异同?
同:都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统 治国家。
异:柏拉图认为“人治”优于“法 治”,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统治 不能实现的前提下提出的次优选择;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治” 优于 “人治”。
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内办理行政性事务的部门。 【办理】动处理(事务);承办:这些事情你可以斟酌~|本店~邮购业务。 【办事】∥动做事:~认 真|我们是给群众~的|今天办了不少事。 【办事处】名政府、军队、企业、团体等的派出机构:街道~|驻京~|八路军~。 【办事员】名机关工作人员 的一种职别,在科员之下。 【办学】动兴;幼儿教育研究:https://hk.hk/ece/sc/ ;办学校:集资~。 【办罪】∥动给犯罪的人以应得的惩罚: 革职~。 【半】①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尺|一斤~|~价|过~|一年~载。②在…中间:~夜|~路 上|~山腰|~途而废。③表示很少:一星~点儿|一鳞~爪。④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⑤()名姓。 【半百】数五十(多指岁数):年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锗、硅、硒和某些化合物。这种物质具有单向导电等特性。 【半岛】名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三面临水,如我国的辽东半岛、
2.0《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新人教选修4)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选修4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孔 子 中 国 (前427-前347) 托 马 斯 意 大 利 (1473-1543) ( ) (前551-前479) ( ) (1226-1274)
柏 拉 图 古 希 腊 (前384-前322) 哥 白 尼 波 兰 (1561-1626)
【教学重点】 •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 和作用。 •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 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2.追求礼乐的一生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 原因和目的
2.思考:教材P23"学思之窗"?
图 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 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 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 发展下来。
《高中历史》
选修4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孔 子 中 国 (前427-前347) 托 马 斯 意 大 利 (1473-1543) ( ) (前551-前479) ( ) (1226-1274)
柏 拉 图 古 希 腊 (前384-前322) 哥 白 尼 波 兰 (1561-1626)
【教学重点】 •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 和作用。 •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 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2.追求礼乐的一生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 原因和目的
2.思考:教材P23"学思之窗"?
图 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 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 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 发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的乌托邦。
•
(3)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
性文献。
• 提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倡导的政 治制度其实质是一种变形的君主制度,但 要求的是具有哲学智慧的哲学家,类似于 中国的“明君”。虽然《理想国》中对于 民主制度的反对、狭隘的文化观与专制性 的教育制度等观点,使它遭到非议。但无 可否认,《理想国》所描述的国度是人类 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乌托邦的幻想,它集 中了古代人类的梦想与创意,是人类文化 的宝贵遗产。
不同的教育。
•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1)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
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 心内容。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经长 期发展,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 中。 •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的基础, 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
• 1.思想观点
•
(1)政治思想——理想国
•
①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统治者、武士、
劳动者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各具其德,各
守其位。
•
②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哲学家王
来担任。
•
③理想国的实现办法首先是为统治者
• 2.主要评价
•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
创立者,柏拉图受
•
到人们的尊敬。
•
(2)其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做是最
• 提示: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 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孔子思想的现实 意义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 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 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 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 思想启示。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 人类。
• 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及其评价
课时 2 东西方的先哲
• 一、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 1.政治思想 •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 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 (2)“仁”
• 2.教育思想
•
(1)提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
的对象;(2)启发式的教学原则;(3)“因
材施教”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
• 三、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 1.主要思想
•
(1)自然观:①将自然分类,加以等级
化;认为最高等级是人;②认为理性是人
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
(2)自我实现:认为善是万物能够实现
自己的本质。
•
(3)政治观:①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
的动物;②把奴隶与妇女排除出城邦公民
之外;③倾向于民主制政体,主张由中产
阶级执政。
• 2.影响
•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
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
(2)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
受推崇。
•
(3)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认识是当代
社会的重要话题。
•
(4)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影响深远。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