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现状

合集下载

舌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舌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舌 癌 的 发病 率 主 要 与 解 剖 位 置 、种 族 、年 龄 、性 别 等 因 素 有 关 。80%~90%的舌 癌 好 发 于 舌 活 动 部 的侧 缘 特 别 是 后 侧 缘 。8%发 生 于 舌 背 ,2%发 生 于 舌 尖 ;舌 活 动 部 的 肿 瘤 发 生 率 是 舌 根 部 的 3倍 fl1,故舌 癌 的发 生 与解 剖位 置 密 切 相 关 。除此 之 外 ,舌 癌 的 发 病 率 还 与种 族 、年 龄有 关 。|Ji等 从 美 国马 里 兰 卫 生 服务 成 本 评 估 委 员 会 数 据 库 抽 出 1990 2009年 的 1 688例 口腔 癌 患 者 .其 中在 黑 人 口腔 癌 中舌 癌 占 31.1%。在 白人 口腔 癌 中舌 癌 占 44.1%,提 示 种 族 不 同 时其 舌 癌 发 病 率 不 同 的一 个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同 时 还 发 现联 合年 龄 因素更 有意义 ,在 黑人 患者 中小于 40岁 的患 者为 3.8% ,而 白 人 为 l1.3% ,二 者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P<0.05)。故 种 族 、年 龄 均 与舌 癌 的发 生 有 关 。Hem6ndez—Guerrero等 13]对 墨 西 哥 城 综 合 医 院 1990~2008年 收 治 的 237例 舌 癌 患者 进行 了分 析 .其 中男 131 例 (55-3%)。女 106例 (44.7% ),男 女 比 例 为 1.2:1;年 龄 大 于 或 等 于 4O岁 组 200例 (84.4% );<40岁组 37例 (15.6%),提示 性 别 、年 龄 是影 响舌 癌 发 生 的 重 要 因 素 。但 是现 在 男 女 患 者 发 病 率 的 差 异 越 来 越 小 ,好 发 年 龄也 越 来 越 年 轻 化嗍。同 时 口腔 卫 生 差 、酗 酒 、过 量 吸 烟 等 因素 也 促 使 舌 癌 发 生 。 2 发 病 机 制

Flot-2高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

Flot-2高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

Flot-2高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李莉娜;肖鹏;王云峰;王翠莲【摘要】目的探究flotillin-2(Flot-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基本功能.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6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lot-2的免疫反应阳性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以小分子siRNA 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150细胞中Flot-2表达后,利用CKK-8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Flot-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免疫反应性明显升高,其在转移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敲低Flot-2表达后,KYSE150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Flot-2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参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s of flotillin-2 (Flot-2) in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Methods The immunoreactivity of Flot-2 in the cancerous and adjacent tissue from 76 ESCC case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SCC was analyzed.Small RNA interference (siRNA) was applied to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Flot-2 in KYSE 150 ESCC cells,after which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ies of KYSE150 cells were examined by CCK-8 and Transwell tests.Results Flot-2 immunore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SCC tissue than in adjacent tissue,and in metastatic ESCC than in non-metastatic ESCC.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ies of KYSE 150 cells were obviously inhibited after Flot-2 knockdown.Conclusion Flot-2 plays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ESCC by promo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Flotillin-2;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作者】李莉娜;肖鹏;王云峰;王翠莲【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长治046000;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长治046000;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长治046000;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长治0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食管癌恶性程度高,五年生存率低,其致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率中位列第八。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一) 良性肿瘤
除骨肿瘤较硬外,一般质地中等。如有坏 死、液化则质地较软,内出血时可变得坚 硬。
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如压迫邻近神经,发 生继发感染或恶变时,则出现疼痛等症状。
生素B类缺乏。
2.烟草(tobacco)
• 烟草与口腔癌有密切关系。 • 烟草含有多种突变剂(mutagens)和致癌剂:苯
芘、N-亚硝基呱啶等。 • 吸烟产生的氧化剂(主要是氮氧化物)可以消耗
人体内抗氧化剂,加重体内的内源性损伤。 • 吸烟可引起唾液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粘膜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功能改变。 • 咀嚼烟叶比吸烟导致口腔癌的危害更大。 • 既吸烟又嗜酒者口腔癌发生的可能性增加30倍。
激型),预后明显比衰竭型好。
6.基因突变
• 1980年代中期以来,癌基因(oncogene)和抗癌 基因(antioncogene)研究普遍开展。
• 正常情况下,癌基因与抗癌基因是一对互相依存、 互相制约的因子,当二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人体 不会发生肿瘤;只有在各种外来因素的作用下, 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被抑制(失活)的情 况下人体才会出现肿瘤。
癌、上颌窦癌等为常见;唇癌,特别是颜面皮肤 癌较少见。
二、病因(etiology)
• (一)内在因素 • 1.内源性损伤
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副产物可对DNA、 蛋白质和脂质造成破坏。这种破坏类似于放射性 损伤,可导致衰老及退化性老年性疾病,如癌症、 心脏病、大脑失调等。
2.激素
• 性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分裂,可能致癌。长期使用 雌激素可使患子宫癌的危险增加10到20倍,同 时得乳腺癌的机会也会增多。
• 唇癌多发生于长期吸雪茄烟和烟斗的人。 • 长期进食过热食物可能与口腔癌及食道癌有关。 • 颌骨骨肉瘤患者有时可以发现有损伤史。

长期使用伏立康唑引发的骨膜炎和鳞状细胞癌

长期使用伏立康唑引发的骨膜炎和鳞状细胞癌

长期使用伏立康唑引发的骨膜炎和鳞状细胞癌施丽红;罗佳;李慧兰;朱苗苗;张赞玲【摘要】Voriconazole is a broad spectrum triazole antifungal agent, 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s.Long-term use of voriconazole can induce periostitis and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ccounting for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s,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in increasing clinical cases.This review is to characterize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eriostiti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duced by voriconazole, an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s of triggering periostiti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o a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voriconazole in clinics.%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广谱的二代抗真菌药,广泛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使用伏立康唑可诱发骨膜炎(voriconazole-induced periostitis,VIP)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病例报道也越来越多.该文旨在对伏立康唑引起的VIP和SCC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的文献进行综述,对引发VIP和SCC的机制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7(033)010【总页数】4页(P1350-1353)【关键词】伏立康唑;长期治疗;不良反应;骨膜炎;鳞状细胞癌;机制【作者】施丽红;罗佳;李慧兰;朱苗苗;张赞玲【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681.2;R730.261;R739.5;R969.3;R978.5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属于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自2002年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开始,因其良好的抗菌谱和生物利用度广泛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尤其对曲菌及耐氟康唑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效果良好。

口腔癌科普小知识

口腔癌科普小知识

67防癌抗癌口腔癌科普小知识张玉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 400030)口腔癌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以及颌骨癌等。

国内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口腔癌占比约为1.9%~3.5%,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口腔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医学界对口腔癌的病因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化学致癌物。

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吸烟、嗜酒者相较于其他人会有较高的口腔癌发病率。

长期咀嚼槟榔也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2)物理致癌因素。

平常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得口腔内有较多的细菌、霉菌滋生;不良的口腔内修复体反复刺激口腔黏膜,也会诱发癌症。

(3)生物致癌因素。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口腔癌的发病和部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4)营养状况。

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A 匮乏的人群有较高的口腔癌发病风险。

口腔癌的症状口腔癌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此,了解口腔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尽早前往医院进行针对性的口腔检查,对治疗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若发现口腔颌面部出现一些菜花状的新生物或长期不愈合的溃疡,且伴有疼痛,甚至溃烂,要警惕口腔癌。

部分患者会有不明原因的牙痛、牙齿松动等情况,或头颈部出现包块,或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是红色斑块,也可能是口腔癌的症状。

口腔癌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等。

而为了确保临床治疗效果,一般采取两种以上治疗方案并用的模式。

手术治疗主要是在明确口腔癌的病变位置后,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病灶切除。

但是口腔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可能性较高,甚至会出现肺部等其他脏器的转移。

为此,在为口腔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为预防肿瘤的复发及转移,还要进行放射性治疗或者化疗,以彻底清除残留的癌细胞。

若是晚期或者复发的患者,有可能还要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等其他新型治疗方式。

口腔癌的预后根据目前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口腔癌患者在经过专业治疗后的5年间生存率约为50%~70%。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王俊菊【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7)011【总页数】3页(P1399-1401)【关键词】癌,鳞状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综述【作者】王俊菊【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安徽,蚌埠,23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1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哺乳动物的器官发育、维持成熟组织内环境稳定、慢性炎症的组织修复、癌症的发生等发挥重要作用[1]。

有研究[2]证实,与Hh 信号通路有关的肿瘤有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髓母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子宫颈癌、鳞状细胞癌(SCC)等,该途径的异常和任何分子的突变均与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

现就Hh信号通路与SCC的关系作一综述。

1 Hh信号通路的组成Hh信号通路包括配体、膜蛋白复合物、核转录因子和目的基因。

1.1 Hh配体 1980 年,Nusslein-volhard 等[3]在研究果蝇基因突变时首次发现Hh基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该基因在果蝇中只发现1个,但哺乳动物中发现3种Hh同源基因,分别编码Shh、Ihh和 Dhh蛋白[4],其中 Shh位于7q36(7号染色体长臂36区),8 909个碱基,3个外显子,编码462个氨基酸,是已知生物作用最广泛的。

Hh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分泌型糖蛋白,具有自我催化和脂质修饰功能。

相对分子量为46 000的Hh前体蛋白经过自身催化为相对分子量20 000的氨基端Hh-N和相对分子量26 000的羧基端Hh-C。

其中Hh-N的羧基端与胆固醇共价结合,经过棕榈酰化为活化的蛋白,然后在Dispatched蛋白的作用下从分泌型细胞释放、运输[5]。

1.2 膜蛋白受体 Patched(Ptch)和Smoothened(Smo)是靶细胞膜上接收和转导Hh信号的膜蛋白。

Ptch位于9q22.3,是12次跨膜的跨膜蛋白,有2个胞外结合域和1个胞内结合域。

遗传因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的影响
王海燕;王立东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0(50)37
【摘要】目的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贲门腺癌(GCA)患者的家族史,揭示遗传因素对ESCC、GCA患者的影响.方法调查ESCC、GCA高发区ESCC、GCA患者的家族史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SCC、GCA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SCC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者比较,阳性者以低分化癌和临床Ⅳ期为主;GCA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者比较,阳性者以中分化癌和临床Ⅲ期为主.结论在环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有家族史遗传背景的ESCC、GCA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王海燕;王立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1
【相关文献】
1.个体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体育影响 [J], 钟厚永;郭华生
2.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J], 蔡建春;
刘棣;刘凯华;张海萍;钟山;夏宁邵
3.双原发食管鳞状细胞癌伴贲门腺癌一例报告 [J], 李霄凌;区颂雷
4.XPC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 [J], 郭炜;周荣秒;李琰;王娜;万玲玲
5.XPG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 [J], 郭炜;周荣秒;杨植彬;王娜;李琰;邝钢;董稚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刘红珍 【摘 要】目的 了解胃镜检查对消化系统癌症检出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5月31日在我院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267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内镜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癌症82例,检出率为3.06%,按照年龄分层:30~39岁1例,40~49岁2例,50~59岁14例,60~69岁20例,70~79岁31例,80岁以上14例;性别方面:男性63例,女性19例;按照肿瘤部位划分:食道癌25例,贲门癌23例,胃角癌4例,胃窦癌9例,残胃癌1例,胃食道多元癌2例,胃体癌18例;按照病理分类低级别27例,轻度不典型增生55例,溃疡浸润型2例,淋巴细胞浸润2例.结论 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检出情况较好,70岁以上男性人群为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群体,加强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8(032)006 【总页数】2页(P76-77)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检查;临床流行病学 【作 者】刘红珍 【作者单位】肥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 《全球癌症报告2014》指出,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目前致死率最高的前三位癌症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1],我国癌症发病率不容乐观,以食管癌、胃癌为代表的消化系统癌症发病情况不容乐观。烟台地区一项649万人口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烟台市消化系统发病7 567例,发病率为116.54/10万占全部肿瘤发病率的49.7%[2]。因此对消化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消化道癌前病变及癌症早期的诊断已成为消化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为消化道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提高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的生存率[3]。本次研究统计分析我院半年时间内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检出情况,及其癌症患者基本分布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5月31日在肥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胃镜室进行胃镜检查的全部患者,共2 677例。 1.2 食管镜检查 胃镜检查由经国家正规培训合格的主治医师进行,胃镜的消毒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进行,胃镜检查包括从口腔查到十二指肠球部。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常规检查、碘染色、指示性活检。 1.3 胃镜活检的病理特征诊断 对肉眼无法判断,而碘染色提示高度怀疑病变胃部组织进行胃黏膜活检,选用垂直取材活检,活检钳与黏膜面成45°,活检组织取材于胃黏膜肌层,咬取活检多块,将取出物正面向上放置在吸水纸上,放入浓度为10%福尔马林的固定液定量瓶进行存储,粘贴组织部位标签后宋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统计半年间我院胃镜检查人数及消化系统癌症检出例数,分别对检出消化系统癌症病例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诊断及临床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癌症检出情况 在行胃镜检查的2 677人中,共检出消化系统癌症患者82例,检出率为3.06%。 2.2 将检出的癌症患者按照年龄分层 30~ 39岁 1例,40~ 49岁 2例,50~ 59岁 14例,60~69岁20例,70~79岁31例,80岁以上14例,70岁以上人群比例约为54.88%;性别方面:男性63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约为3.32∶1。 2.3 将检出的癌症患者按照发病部位划分 食道癌25例,贲门癌23例,胃角癌4例,胃窦癌9例,残胃癌1例,胃食道多元癌2例,胃体癌18例。 2.4 将检出的癌症患者按照病理分类 低级别27例,轻度不典型增生55例,其中溃疡浸润型2例,淋巴细胞浸润2例。 3 讨论 胃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癌症检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7]。宣文等[4]对1 572名筛查人员全部耐受静脉全身麻醉下胃镜检查,其中筛出食管浸润癌14例,重度非典型增生11例,早期诊断率78.57%(11/14);贲门和胃浸润癌14例,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癌12例,早期诊断率85.71%(12/14)。宋国慧等[5]纳入分析筛查对象2 417例,食管活检率为26.85%,贲门活检率为12.37%,胃活检率为28.59%。食管癌及各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52%,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0.91%,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0.70%,原位癌检出率为0.41%,黏膜内鳞状细胞癌检出率为0.17%,浸润性鳞癌检出率为0.04%,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32%。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0.62%,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0.17%,黏膜内腺癌检出率为0.29%,浸润性腺癌检出率为0.04%,总体阳性检出率为0.50%。远端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1.45%,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0.04%,浸润性腺癌检出率为0.04%,总体阳性检出率为0.08%,2014年度总体检出率与10年前首次筛查资料相比明显有所下降,食管、贲门及远端胃的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检出率较低。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消化道溃疡及胃癌的发病部位均较高,溃疡病情较为复杂[6]。 以上研究提示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共行胃镜检查人数为2 677人次,共检出消化系统癌症患者82例,检出率为3.06%。按照年龄分层70岁以上人群比例约为54.88%,男女比例约为3.32∶1,食道癌25例,贲门癌23例,胃角癌4例,胃窦癌9例,残胃癌1例,胃食道多元癌2例,胃体癌18例,按照病理分类低级别27例,轻度不典型增生55例,其中溃疡浸润型2例,淋巴细胞浸润2例。由此可见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检出情况较好,70岁以上男性人群为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群体。本次研究也大致提示安徽合肥肥东地区近半年来胃镜对消化系统肿瘤检出情况。 早期诊断可以明显提高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生存率,相关研究显示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较进展期癌明显提升,而中国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不足20%[7]。因此,对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相关研究尤为重要。癌肿早期病灶很小,普通胃镜观察癌变的范围、边界较为困难,普通胃镜活检有很大的盲目性,漏诊率高[3],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从而提高胃镜对消化系统癌症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cancer report 2014[EB/OL] http://publications.iarc.fr/Non-Series-Publications/World-Cancer-Reports/World-Cancer-Report-2014. [2] 王倩倩,陈远银,刘海韵,等. 山东省烟台市2012年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死亡状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J]. 中国肿瘤,2015,24(7):554-558. [3] 刘小刚,白飞虎. FICE在胃、食管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82-84. [4] 宣文,王进忠,李振江,等. 高危人群静脉全身麻醉下胃镜筛查上消化道肿瘤结果分析[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7):490-491. [5] 宋国慧,李东方,孟凡书,等.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同一区域10年后再次胃镜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肿瘤,2017,26(3):175-180. [6] 邓波. 胃镜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及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09-511. [7] 胡海一,张澍田. 重视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与规范化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177-1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磷状细胞的流行性病学的现状。方法选
择2010年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找出口
腔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性
别、种族、存在其他上呼吸一消化道癌、烟草、酒精、咀嚼槟榔等。
结论研究口腔癌的危险因素,统计其治疗现状,针对发病因素,积
极寻找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现状
口腔癌是一种宿主易感性与多病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多过程疾
病,而饮食是口腔癌的重要威胁因素。口腔癌的发病率与患者所处
的地理位置相关,也与其性别、种族、生活习惯相关[1],本文选
择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癌患者的资料,对其口腔癌的危险因素
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求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与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进行
治疗的口腔癌患者10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50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4.3±3.2岁。
1.2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4例口腔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了
104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调查表对口腔癌患者情况进行统计
与调查。调查主要以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
龄等,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调查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性
别、年龄、种族、身高、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
经济条件等[2]。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是否存在口腔疾病的家族
病史,饮用水情况,是否存在饮酒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调查中
的每一项都要严格根据要求,统一进行填写,之后根据记录,对收
集的资料进行统一的登记与校对。
1.3统计方法数据的录入采用access数据库系统,数据的整理
和分析则采用sas8.2软件包进行。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口腔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性别、种族、存在其
他上呼吸一消化道癌、烟草、酒精、咀嚼槟榔等。
3结论
口腔癌是头颈部的一种常见肿瘤,虽然近年来其疗效有较大提
高,但是口腔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口腔癌的治疗大多会给患者带
来吞咽、语言等方面的障碍,患者的外貌甚至都会受到影响进而改
变,因而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会交流。因此,口腔癌的防治愈诊断十
分重要。口腔癌大多与全身状况有共同作用结果,包括个人生活环
境、饮食习惯等。虽然许多研究与其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有相关性,
但是此类研究目前较少。例如,高血压就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
与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状况等先关,这就是多因素造成的患者全
身生理病理系统的改变。与此类似,口腔癌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
其体型也较胖,因而提示我们,口腔癌患者可能与高血压、肥胖有
相同的危险因素。研究还发现,口腔癌与患者的经济情况、社会地
位等也有较大联系。收入较高的家庭,口腔癌患病率相对较低。酒
精也对患者的口腔癌有影响。饮酒会增强患者口腔癌的发病率,酗
酒在美国排在口腔癌发病率的第二位,过度饮酒还与患者的肝硬化
有重要联系,多度饮酒会导致患者缺乏营养,增加其发生口腔癌的
危险度。研究还发现,每年全球有10亿人经常吸食烟草,而这些
人群中,每年有400万人死亡,随着吸烟人数的下降,比率会逐年
上升[3]。早在18世纪初,吸烟就被证实是唇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烟草中所含的50多种潜在致癌原,是导致患者患上口腔癌的重要
原因。人群所处的环境及生活习惯也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在亚洲
部分国家,咀嚼槟榔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咀嚼槟榔能够减轻饥
饿感,提神,缓解患者的气喘问题。但是研究显示,槟榔会使患者
口腔黏膜下的纤维病变,进而导致患者口腔癌变,因此,饮食习惯
也是导致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若患有其他的呼吸道疾病,
也可能导致口腔癌。例如,原发性口腔癌患者容易患有第二种咽喉
癌或口腔癌,而口腔癌在确诊后的5年或更长时间里,其他癌症的
发生率也会大幅上升。在以往确诊的男性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
也大幅上升,尤其是原发肿瘤位于咽部或口底时。
参考文献
[1]李俊,程祥荣,黄翠.饮食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39:403-405.
[2]冯强,张小平,郭永连,等.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
研究现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16:462.
[3]browngj,welbury.root extrusion,a practicalsolution。
ncomplicated crown—root
incisorfractures[j].brdent[j].2000,189(9):477-4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