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旅游产业发展的四大战略

合集下载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付能力 。 0 8年国务 院调整 了公众假 日, 20 取消“ 五一 ” 七天长 假, 取而代之以元旦、 清明 、 五一 、 端午 、 中秋 五个小长假 , 这 使得城 市居 民闲暇时段中为时三天 的小假期较往 年明显增 多, 因而对城郊旅游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
作者简介:毛焱 (9 5 ,女,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系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滨 17 一)
市旅游发 展总体规划 》武 汉旅游未来要 形成、 体验农 家生活 、 感受 乡土文化 、 品 尝乡村美食并从 中获得愉悦 的休闲 、求知和 回归 自然 的旅
游活动。
圈、 三轴 ” 1 1 ” 的“1 3 战略性 空间发展 格局 , 即一个核 心( 武

71・

工 作 节 奏 快 生 活 压 力 大 环 境 污 染 重 人 口 密 度 高
山 水 H 园 风 光 1
计划投资 30 00多万元 ,在龙泉 山风景区东北部 兴建 的

历 史 文 化 遗 存 特色农 业 景观 乡 村 民俗 文 化 农 林 生 产 活 动
条宽 6 0余米、 8公里 的玉屏大道 , 长 对龙泉山风景 区的 自
市功能和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的地 区。n 】 乡村旅游是指 - 城郊 在城市郊 区开展 的以城郊 山水 田园风光 、 历史 文化遗存 、 宗 教文化景观、 特色农业景观 、 乡村 民俗文化或者农林生产 活
动为吸引物 , 让城市居 民为主的旅游者欣 赏山水 风光、 畅游
动、 感受农家生活等旅游需求 。根据 20 年~00 武 汉 04 22 年《
带的打造 方式 主要体现在城郊乡村旅游 开发上。从江夏 区
城郊旅游业 的兴起一方 面是 由于城市生活环境 的不协

武汉向西发展步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一个价值高地

武汉向西发展步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一个价值高地

武汉向西发展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个价值⾼地以往,要想富、先修路。

现在,要想快、通⾼铁!⾼铁的意义在于,通过⾼铁线汇聚了⼤量客流,客流途径⾼铁站带来了商流、财流、信息流。

有了这些基础,城市就获得了发展经济和刺激消费的基本要素。

况且,借助⾼铁站的⾼等级规划,也会带来⼀场改天换地的城市界⾯⾰新。

武汉三镇中,唯独汉阳⾄蔡甸这个⼤⽚区不通⾼铁。

不过,这个短板正在得到补齐。

沿江⾼铁、武西⾼铁武汉枢纽直通线的开建,武汉西站即将开⼯,都将填补蔡甸区域不通⾼铁的空⽩。

呈现出逆袭般的后发优势。

将视界拉长会发现,蔡甸西部新城已成功开通轨道交通4号线⼆期线路,⼜将迎来武汉西站的⼀系列⾼铁配套建设,反倒呈现出逆袭般的后发优势可谓是城际、城内,内外逢源。

“复兴号”向西,武汉西部迈⼊⾼铁速度⾼铁⼀响、黄⾦万两!中国作为⾼铁⾥程雄踞世界第⼀的国家,在拉近城市空间距离的同时,也令许多城市的⾼铁板块实现了房价的快速上涨。

距机构研究表明,⾼铁站建成后5年内,周边房价涨幅普遍超过30%。

⾼铁站的修建,强化了与周边地区的密切联系,在⼈⼝导⼊、物流、交通等⽅⾯的会产⽣极⼤的改观。

(⾼铁通车5年内涨幅超30%城市)2020年,武汉迎来向西发展的重⼤利好,沿江⾼铁部分区段提前开建、武西⾼铁向西安⽅向延伸建设、武汉⾼铁联络线的修建,最终交汇于武汉西站(新武汉西站落定后,将为武汉西部的蔡甸区域注⼊复兴号般的发展速度。

汉阳⽕车站)。

武汉西站落定后,将为武汉西部的蔡甸区域注⼊复兴号般的发展速度(武汉西站效果图)《武汉2020年政府⼯作报告》披露,将推进武汉西站开⼯,加快推进武西⾼铁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铁武汉⾄合肥段、武汉⾄宜昌段等项⽬。

同时报告还提出,建成四环线全线、青⼭长江⼤桥,⼒争开⼯建设⽩沙洲公铁长江⼤桥。

这些建设项⽬均为蔡甸带来了巨⼤利好。

其中,沿江⾼铁武汉⾄宜昌段计划年底前开⼯,总⼯期48个⽉。

线路途经武汉、孝感、天门、荆门⾄宜昌,并通过新建武汉西站与武西⾼铁实现互通。

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以下是关于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1.地理位置优越: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

2.经济发展潜力:武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辐射能力,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3.人才储备丰富: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才资源丰富,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5.城市规模适宜:武汉城市规模适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城市规划和建设。

6.生态环境良好: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水资源丰富,绿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7.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8.政治稳定: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城市,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9.教育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知名高校,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10.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
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


当然,这里列举的仅为部分理由,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

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

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

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I. 引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地相继推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作为中国内陆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武汉长江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区,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背景,目标和规划,以及落地实施等方面,对武汉长江新区的总体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II. 地理位置与背景武汉长江新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地区。

区域总面积为385平方公里,包括江岸区、江汉区和汉阳区的部分地区。

长江新区自2016年开始筹建,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该新区濒临长江,依托其交通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开展更多的中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新区紧邻中国著名的长江桥梁和高铁站,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此外,武汉长江新区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机构,为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III. 目标和规划武汉长江新区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生态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区制定了以下规划:1. 产业发展:新区将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等。

同时,新区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2. 创新驱动:新区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

新区还将鼓励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和培养高级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生态保护:新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措施,保护和提升新区的生态质量。

4. 文化和旅游:新区将展示和传承湖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新区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IV. 落地实施为了确保总体方案的顺利实施,武汉长江新区将采取以下措施:1. 政策支持:新区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企业发展。

政府将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武汉为中心打造“4小时高铁旅游圈”的可行性研究

以武汉为中心打造“4小时高铁旅游圈”的可行性研究
目标 定 位 ; 什 么 样 的 目标 定位 , 有 就有 什 么 样 的 城 市 未 来 。 ( 壮 大 旅 游 支 柱 产 业 是 武 汉建 设 国 家 中 心城 市 的 重要 二)
战 略 部 署
人 次、 旅游 收入 1 . 37 元 , 湖 北 历 年元 旦小 长 假 最 好 水 平 。 7亿 创 二 、 汉建 设 “ 武 4小 时高 铁 旅 游 圈 ” 中心 城 市 的威 胁 分 析 ( ) 涌 动 车 事 故 后 高 铁 降 速 影 响“ 一 温 4小 时 高 铁 旅 游 圈 ” 21 0 1年 7月 2 日 晚 上 2 3 0点 3 0分 左 右 , 3 1次 动 车 D0
当前 , 以武 汉 为 中 心 的全 国 高 铁 网 的建 设和 开 通 , 以武 汉 日 , 民盟 向省 政 协 提 出建 议 , 借 高 铁 经 济 , 合 武 汉 的旅 游 省 要 整
的大 武汉 , 做湖 北 的大武 汉 , 更做 中国的大武 汉和世 界 的大武 为中心 的中国高铁旅游经济圈正在形成 。早在 2 1 年 2月 2 01 1 史 的经验和现 实 的教 训 , 都深刻地 说 明: 一个城 市 的 目标定位 资源优势 、 区位 优势等, 将武汉打造成 ‘ 华中旅游集散中心 ” 据 。 是否科学长远 , 比什么都重要。有什么样的眼界, 就有什么样 的 统计,0 2元旦 小长假 时期,全省欢迎海 内外 旅游 者 3 89万 21 9.
通时 间大大减 少, 区域中心城 市集聚与扩散效应显著提升 , 而导致旅游地 空间结构及旅游需求的 巨大变化。本文探 讨以武汉为 从
中心打造 “ 4小时高铁旅游 圈” 的可行性 , 利用 S WOT分析模型展 开分析 。
【 关键 词】 武汉 ; 高铁 ; 4小时旅 游圈;WO S T分析

汉正街商务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汉正街商务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中名列 前茅 ,过 去 的汉 正 街 则 把 握 着 武 汉 早期 商业 的 命 脉 。汉 正街 自古 就 有 “ 下第 一 街 ” 之 美 誉 。现 在 在 武 天
汉 已有 了东 汉正 街 、西汉 正街 。一 幅描绘 北宋 时期 汴河 边
万 头攒 动赶 大集 的 《 明上 河 图》 清 ,至今 仍 为 人所 津 津 乐 道 ,殊不 知 ,今 日汉正 街景 象 天天 如 此 ,且 从 2 0世 纪 7 O 年代 末直 至 现 在 。面 积 达 16 . 7平 方 千 米 的汉 正 街 市 场 , 密密 麻麻 地纵 横着 上河 街 、下河 街 、大 夹街 、小 夹街 等 近 百条 街巷 。街巷 两旁 ,每天 1 余 万操 不 同方 言 的 打货 人 0 在其 间 自由流 动 ,他们 在横 街纵 巷间来 往穿 梭 ,交织 出一 幅五 彩缤纷 的上 河 图 。汉 正街 在 2 世 纪 8 代 ,以廉 价 0 0年 的小 商品批 发 为 主 ,针对 广大 的农 村市 场 ,经过 十几年 的
胡灿伟 ,等 :汉正街商务旅 游发展战略研 究
区域 物 流
汉 正 街 商 务 旅 游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胡 灿 伟 ,雷 海 睾
(.武 汉工 业 学 院 经 管 学 院 ,湖北 武 汉 4 0 5 ; 1 30 6 2 .华 中农 业 大 学 ,湖 北 武 汉 40 7 ) 3 0 0
费 品。沿 河大 道一 线经 营这 类 品种 历史 悠久 ,有 商业历 史 氛 围 ,有稳 定 的 客户群 体 ,而服 装 和箱 包的 消费 者潜 意识 里是 不会 到这 种地 方来 的 。
玩 具 等。近 年来 已成 为 武汉 市 民和外 地 来 客 的 商 品交 易 、 旅游 购 物之地 ,汉 正街 商务 旅游 发展 具有 丰 富的资 源和 独

关于开发利用武昌区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关于开发利用武昌区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旅游经S W OT分析
文/ 薛 兵旺 黄美忠 徐松华

要: 据2 0 1 1 年 武汉 市旅 游 发展 大会 透露 , 外 地游 客 在汉 停 留时 间 已由过 去 的不 到一 天增 至 2 天 以上 , 从 过去 的旅 游

“ 过道 ” . 升级 为华 中地 区的 “ 会 客厅 ” , 而 这其 中 , 武 昌 区是游 客呆 的最 多的地 方 。对开 发利 用武 昌 区旅游 资源 的进 行 S WO T分
过全国 、 全 省年 均增 长 水平 , 这里 6 0 %
是 由武 昌区 带 来 的 。笔 者就 开 发利 用 武 昌 区旅游 资 源的 S WO T进行 分析 。


优 势分析
武 昌 区的 中南 路 商圈 , 在武汉 的商 圈 中仅 次 于 武广 商 圈 .为武 昌 商圈 之 王。 现有 中南商 业 大楼 、 中商百 货 、 银泰
( 一) 数量丰富. 组合 好 品位 高
之一, 武 昌确 立 了把现 代金 融服务 业作 为 重点 发展 产业 之一 的战 略 。 先后 提 出 了建设 “ 公 司总部 区” 、 “ 武汉 江南 现代 服 务 业 中心 ” 、 “ 武 汉 江 南 金 融商 务 中
心” 的 目标 。
现今 的武 昌 , 拥有 黄鹤 楼 、 东湖 、 湖
“ 武汉 城 市 圈 成 为 ‘ 两 型 社会 ’ 试验 区”
将来旅游的“ 内环 ” ; 而 中南 路 、 中北 路 线 与武珞路垂直相交于丁字桥 . 以

蛇山 、 洪山、 珞珈 山 、 磨 山 连成 一 线 . 可 谓是 武 昌的 “ 黄金 坐标 轴” 。
( 五) 商业 购物 便利 , 旅游 发展 条件 良好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26•【字号】武政〔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2022〕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4月26日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推动武汉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和跨越发展,依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鄂政发〔2021〕28号)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武政办〔2022〕23号)等,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基础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物流总额从“十二五”期末的2.8万亿元迈上4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5%。

物流业增加值从“十二五”期末的1019亿元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0%,占GDP的9.6%、服务业的15.7%。

2.行业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降低,物流效率持续提升。

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2%,较“十二五”期末降低1.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整体水平1.5个百分点。

全市物流业单位物流货值不断提升,“十三五”年均单位物流货值5878元/吨,比“十二五”期间增加852元/吨,增幅达17.0%。

3.物流枢纽地位不断强化。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不断提升,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

铁路货运“天天班”和沿江班列拓展加密,铁路货运量突破8000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旅游产业发展的四大战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武汉旅游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湖北省旅游的龙头和武汉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然而同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较,武汉旅游业的发展仍然显得有些缓慢。为此,借着‚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武汉启动‚武汉人游武汉‛特惠旅游大行动,陆续为市面免费发放了总价值达2.04亿元的优惠券。各景区和旅游企业也纷纷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品牌导游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重大旅游项目的研发等等,力图将武汉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独有的地理区位资源优势更好地展现和推介出来。 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关键的一点是未能将武汉的区位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在即将召开的‚武汉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市领导及专家们将就如何加强武汉城市形象建设明确旅游形象定位,加快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展开研究讨论。 为更全面地认识武汉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全面的分析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期编辑部特邀湖北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张立明教授谈一谈他对于武汉旅游发展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理念创新战略: 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 在软要素驱动阶段, 城市旅游的卖点不仅仅是旅游资源,城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就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应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各类动态与静态活动,赋予其旅游功能,将旅游产业与各行各业广泛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业态,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因此,应创新城市旅游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因子,树立全新的城市整体旅游资源观和大旅游产业观,将城市旅游发展由景区驱动模式转向景区驱动、城市设施驱动以及环境驱动相结合,大力发展无景点旅游,将城市的多元文化、休闲、商务、会务、购物等现代化设施、城市生活方式和各具特色的社会空间等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来开发,将旅游业发展全方位融入整个城市,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旅游功能,把城市作为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实现武汉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变。为此,必须做好分区发展驱动模式的设计、产业的关联融合和功能融合。为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实现武汉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变。为此,必须做好分区发展驱动模式的设计、产业的关联融合和功能融合。 1.中心城区和城市郊区实施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心城市将以城市设施驱动为主,近郊区将以景区驱动为主,远郊区将以环境驱动为主。 2.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关联融合。旅游产业与关联性强的文化、体育、房地产业、工业、农业等融合,形成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景观房产与旅游商业地产、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型产业形态。将旅游与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等融合,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形象提升、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品牌塑造等。 3.推动城市建设与旅游功能的融合。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的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旅游的功能,实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如赋予电视塔、长江大桥、城市现代设施、交通工具、商业设施等旅游功能后可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拓宽旅游产业发展渠道。 二、形象提升战略:强化‚大都会‛城市形象 旅游产业的外延宽、牵涉面广、关联带动性强,外向型经济产业特征明显,其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众多的行业部门相互配合,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升城市形象。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城市地理空间格局,交相辉映的古代灿烂的荆楚文明、近代辉煌的工业文明与现代领先的科技文明,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商业等,奠定了武汉作为‚大武汉,大都会‛的总体形象。这一总体形象可以进一步阐释为: 1.国际文化水都。以东湖、两江四岸为核心,以城市生态水网工程和湖泊治理工程为契机,开发城市湖泊旅游产品,打造武汉国际文化水都。 2.东方欢乐马都。以东方马城为核心,以泛金银湖区域综合开发为契机,开发都市娱乐产品,打造武汉国际欢乐马都。 3.中国休闲商都。以天下第一街汉正街为核心,整合周边专业市场及会展设施为契机,开发都市会展商贸产品,打造武汉国际休闲商都。 4.华中神秘佛都。以归元寺为核心,以归元寺周边城市综合改造为契机,以旅游、文化与游憩商业联动开发为手段,开发都市佛教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武汉国际神秘佛都。 三、资源整合战略:打造城市旅游三大集聚区 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动态集成,进行旅游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行业管理、企业组织和相关配套。强化旅游产业的区域集聚,实现从散点式单一功能的旅游向集群式多功能旅游转变,重点打造城市旅游三大集聚区。 (一)两江四岸旅游集聚区 核心吸引物:是武汉城市历史人文资源最丰富、城市旅游功能最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最集中、城市景观最突出的中心区域。长江以北汉江以东的汉口片区集中了大汉口原租界景观、汉正街传统商贸景观、城市现代商务会展区等,汉江以西的汉阳片区集中了归元寺、古琴台、龟山(旅游塔)、南岸嘴、月湖及城市文化艺术设施等;长江以南的武昌片区集中了武昌古城风貌、黄鹤楼、蛇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文化区、起义门等历史文化景观。两江四岸沿线集中展示了武汉城市滨江景观。 发展方向:由城市观光旅游区向综合性城市旅游区转型。汉口原租界区以特色历史建筑、革命史迹、人文历史观光为主;汉阳片区以传统民居风貌、宗教及艺术休闲为主;武昌片区以名楼及古城风貌观光、首义文化、革命史迹等历史文化教育为主。 产业集聚:引导城市游憩商业区、城市商务酒店、会议展览设施、旅游特色餐饮、旅游娱乐、城市文化艺术设施、旅行社等向两江四岸区域集聚。为游客提供欣赏城市现代景观、感悟城市历史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生活、享受城市公共设施的旅游空间。 (二)东湖旅游集聚区 旅游特色:是最具武汉城市特质的区域,集中展示了武汉城市的水文化、水生态及楚文化景观。 发展方向:由东湖风景区向大东湖旅游区转型。借助大东湖水网整治工程,整合利用联通后的多个城市湖泊以及环湖区域的科教文化资源,如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地质博物馆、武汉大学、东湖高新技术区等,将东湖建设为集观光休闲、滨水度假、科教娱乐于一体、以城市湖泊旅游为特色的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 产业集聚:引导城市度假酒店、高品位的夜间文化娱乐设施及城市专题博物馆集聚。 (三)泛金银湖旅游集聚区 旅游特色:是城市康体休闲、现代城市游乐景观最集中的区域,集中了东方马城、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金银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在建或待建的若干主题旅游区。

发展方向:依托东方马城、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武汉赛马节等特色资源打造集高品位的体育休闲、博彩业与主题游乐业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产业集聚:引导主题公园、主题酒店、主题游乐设施、城市高端娱乐设施等的进一步集聚。 四、区域联动战略: 促进环城旅游度假空间的圈层集聚 城市旅游的发展,客观上不仅要求中心城区和环城区域协调并进,而且应走区域联动的发展道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相互分工,共同构建武汉旅游圈。根据Gunn‚都市旅游环带模式‛,武汉旅游圈层结构划分为三圈,在本市范围内构建环城市(中心城区)休闲度假旅游圈,与市外组合构建武汉都市旅游圈和武汉国际旅游圈。 (一)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圈 环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圈,集聚了各种度假旅游景区( 点) 和相关配套设施,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周末的游憩地,分近郊休闲带和远郊度假带。近郊休闲带由武汉市的7个远城区构成,主要由工业与科技园区、历史建筑与名胜、体育场馆、酒店群、大型超市购物区、娱乐公园、水上运动地、野营地等类型的旅游地集聚而成;远郊观光度假旅游带由野营地、度假村、水上运动地、历史与乡土建筑、古镇、历史村落、农场,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狩猎场、山地和其他野外体验场所等集聚而成。根据环城旅游资源特色和未来市场需求变化规律,可构建十五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分别是木兰生态旅游区、感恩湖(道观河)旅游区、知音湖旅游区、梁子湖旅游区、沉湖旅游区、大好河山旅游区、盘龙城旅游区、柏泉旅游区、黄陂武湖旅游区、四季吉祥旅游区、龙泉山旅游区、中山舰旅游区、涨渡湖旅游区、汉南五湖旅游区、天兴洲旅游区。 (二)对外组合构成二个外圈 武汉都市旅游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半径在1000KM范围内,航行时间约2小时的空间范围,覆盖了华中五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以及西南地区等国内主要客源市场。武汉旅游圈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互惠互利、分工协作、联动发展为原则,以旅游中心城市、特色旅游城市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和航空旅游网络为通道,通过产品与产品、产品与市场的协作形成的区域旅游网络体系。 武汉国际旅游圈是从建设武汉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将武汉融入国际市场,纳入国际旅游线路而构建的旅游圈。主要依托一江两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重点开拓欧美旅游市场,依托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的整合开拓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依托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拓国际商务会展、体育旅游市场等

10-41加快发展首义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委员施平反映:随着辛亥首义一百周年纪念日的临近和高铁的开通,为武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武汉应借此机会,大力整合首义文化旅游资源,及时推出首义文化游,为建设旅游目的地做努力。为此建议:

1、树立打造首义文化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武昌辛亥首义革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留下了彪炳千秋的精神财富和大量珍贵文物、遗址胜迹。武汉旅游产业规模与城市地位和其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差距,发展首义文化旅游产品大有潜力可挖。应整合武汉独有的首义文化资源,形成以首义文化品牌为龙头,辅以楚文化、三国文化、知音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等历史文化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