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
轿车盘式制动器毕业设计

摘要轿车的设计与生产涉及到了很多的领域,其安全性、经济性、动力性的相关指标,对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轿车制动系统是轿车正常行驶的重要主动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轿车的正常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伴随着轿车行驶速度和路面复杂程度的变化,迫切需要更高性能的制动器。
由于制动系统的重要性,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轿车制动器的结构类型设计。
本文从制动系统的作用和设计的要求出发,对各种样式制动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依据已给的设计参数,进行方案分析验证及校核。
得出,轿车的前后轮均采用浮钳盘式制动器。
在此基础上,选择了真空助力式伺服制动系统和双管路系统,选用了间隙自动调节装置。
依据设计和计算出的数据,分别用AUTO CAD和CATIA软件绘制出了该制动器的二维图和三维建模。
关键词:制动器;设计;建模ABSTRACT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ars involved a lot of fields, the safety, economy and power of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the design of a higher demand. Car brak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active safety system, and its performance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normal running safety of the car.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peed of the car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road surface, it is urgent to need a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brake.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braking syste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design the structure type of the car brake.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tyles of brake are compared, based on the function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design parameters are give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 is used in the front and back wheels of the car. On this basis, the selection of vacuum assisted brake servo system and dual system, use the automatic clearance adjustment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data, respectively, using CAD AUTO and CATIA software to draw the two-dimensional map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the brake.Key words: brake; design; modeling目录摘要 (I)1 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轿车制动器的发展状况 (1)2 研究课题简介 (3)2.1课题主要内容 (3)2.2课题研究方案 (3)2.3本章小结 (4)3 制动器的结构形式 (5)3.1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5)3.2鼓式制动器结构形式简介 (6)3.3盘式制动器结构形式简介 (8)3.4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9)3.5该轿车制动器结构的最终选择 (9)3.6本章小结 (10)4 制动器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1)4.1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 (11)4.2同步附着系数 (15)4.3制动强度和附着系数利用率 (16)4.4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 (17)4.5制动器因数 (19)4.6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19)4.7本章小结 (20)5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1)5.1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21)5.2制动器的热容量和温升核算 (22)5.3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23)5.4驻车制动计算 (24)5.5本章小结 (25)6 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6)6.1制动盘 (26)6.2制动钳 (26)6.3制动块 (27)6.4摩擦材料 (27)6.5制动轮缸 (28)6.6制动器间隙 (28)6.7本章小结 (29)7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选择与设计计算 (30)7.1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选择 (30)7.2 制动管路的多回路系统 (32)7.3 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3)7.3.1制动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33)7.3.2制动主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35)7.3.3制动踏板力与踏板行程 (35)7.3.4制动主缸 (36)7.4 本章小结 (36)8 CATIA建模 (37)8.1CATIA软件 (37)8.2绘制的主要CATIA零件图 (38)结论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3)附录A (44)附录B (53)1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轿车的构设和产出涉及到许多范围,对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制动毕业设计

【摘要】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汽车制动的设计探索,先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设计目标。
然后解释了制动器的主要类型并对制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主要包括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方案采用简单人力液压制动双回路前后盘式制动器。
除此之外,还根据已知的汽车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制动器主要参数、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制动力矩和制动力以及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相关参数。
最后对制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制动系统盘式制动器液压AbstractThis manual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car brake exploration, occupying first automobile brake system design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nd design target. And then explain the main types of brake system and project demonstration analysis and choice, mainly including brake form, braking scheme analysis drive agencies of choice of optical system, hydraulic form in the form of choice and hydraulic brake main cylinder, the design of the final determination scheme adopts simple human hydraulic brake double loop around disc brakes. In addition, also related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known car, through the main parameters calculated, the front brake torqu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braking torque and power system and hydraulic brake driven related parameters. Finally the brake performance are analyzed in detail.Key words: Braking system Disc brakes hydraulic1.绪论 (5)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5)1.2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5)1.3本次制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5)1.4汽车制动规则和要求 (5)1.4.1 制动系统——概况 (6)1.4.2 制动测试 (6)1.4.3 刹车踏板超程开关 (6)1.4.4 刹车灯 (6)2.制动系统概述 (6)2.1分类与组成 (7)2.2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 (7)2.3制动器 (9)2.3.1鼓式制动器 (9)2.3.2盘式制动器 (12)2.4人力制动系统 (15)2.4.1机械制动系统 (15)2.4.2人力液压制动系统 (15)2.5伺服制动系 (16)2.5.1助力式伺服制动系 (17)2.5.2增压式伺服制动系 (18)2.6动力制动系统 (18)2.6.1气压制动系统 (19)2.7气顶液制动系与全液压动力制动系 (19)2.7.1 气顶液制动系 (19)2.7.2全液压动力制动系 (20)3.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20)3.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20)3.1.1 相关主要参数 (20)3.1.2 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 (1)3.1.3地面对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1)3.2制动器有关计算 (1)3.2.1 确定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 (1)3.2.2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3.2.3 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 (1)3.2.4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计算 (1)3.3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4.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1)4.1前轮制动轮缸直径的确定 (1)4.2制动主缸直径的确定 (1)4.3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工作行程 (1)5. 制动性能分析 (1)5.1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1)5.2制动效能 (1)5.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5.4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1)5.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分析 (1)5.6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S (1)5.7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1)参考文献 (3)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论文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汽车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首先,本文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汽车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盘/鼓及制动辅助系统等部分。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制动液传递力量,使制动器的摩擦材料接触制动盘/鼓,产生摩擦力,从而减速/停车汽车。
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
主要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力、制动稳定性和制动耐久性等方面。
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与制动力、摩擦材料和制动盘/鼓等因素有关。
制动力是指制动器对车轮施加的力量,需根据车辆的质量和速度合理调整。
制动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由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操作性能决定。
制动耐久性涉及到制动系统的寿命和维护保养,需根据使用条件和行驶里程合理进行检修与更换。
最后,本文讨论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电子制动系统、智能制动系统和自动驾驶制动系统等。
电子制动系统通过电子元件实现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控制,提高了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智能制动系统基于车辆和道路信息,实现智能化制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制动系统借助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操作,提高了驾驶操控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全面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相信本文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意义。
santana2000轿车制动系统的毕业设计

摘要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发展,而轿车是汽车发展的方向。
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制动系统则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
因此,如何开发出高性能的制动系统,为安全行驶提供保障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另外,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santana2000轿车制动系统的设计。
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结构、分类,并通过对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优缺点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方案采用液压双回路前盘后鼓式制动器。
除此之外,它还介绍了前后制动器、制动主缸的设计计算,主要部件的参数选择及制动管路布置形式等的设计过程。
关键字:制动;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液压附录: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vehicle market, saloon car is an important tendency of vehicle.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of vehicle, security issues are arising from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attention, the braking system is one of important system of active safety. Therefore, how to design a high-performance braking system,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safe driving is the main problem we must solve. In addition, with increasing competition of vehicle market, how to shorte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to improve design efficiency and to lower costs,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and has become a key to success of enterprise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aking system of the santana2000 type of car. Fist of all, br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 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 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hydroid two-backway brake with front disc and rear drum.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front brake and rear brake, braking cylinder, parameter’s choice of main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Key words: braking; brake drum; brake disc; hydroid pressure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1)1.2 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1.3 本次制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2)1.4 本次制动系统设计要求 (2)第2章制动系统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 (3)2.1 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 (3)2.1.1 鼓式制动器 (3)2.1.2 盘式制动器 (5)2.2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选择 (6)2.2.1 简单制动系 (6)2.2.2 动力制动系 (7)2.2.3 伺服制动系 (8)2.3 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的选择 (8)2.3.1 II型回路 (8)2.3.2 X型回路 (9)2.3.3 其他类型回路 (9)2.4 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 (9)第3章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11)3.1 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11)3.1.1 相关主要技术参数 (11)3.1.2 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 (11)3.2 制动器有关计算 (12)3.2.1 确定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系数β (12)3.2.2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2)3.2.3 后轮制动器的结构参数与摩擦系数的选取 (12)3.2.4 前轮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 (13)3.3 制动器制动因数计算 (15)3.3.1 前轮盘式制动效能因数 (15)3.3.2 后轮鼓式制动器效能因数 (15)3.4 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6)第4章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19)4.1 后轮制动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的设计计算 (19)4.2前轮盘式制动器液压驱动机构计算 (20)4.3 制动主缸与工作容积设计计算 (21)4.4 制动踏板力与踏板行程 (21)F (21)4.4.1 制动踏板力p4.4.2 制动踏板工作行程 (22)第5章制动性能分析 (23)5.1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23)5.2 制动效能 (23)5.3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23)5.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3)5.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分析 (24)5.6 制动减速度j (25)5.7 制动距离S (25)5.8摩擦衬片(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26)5.9驻车制动计算 (27)第6章总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制动系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号一、题目城市微型轿车制动系统设计二、内容和要求(理、工科类:包括需达到的技术指标、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图纸和说明书等;经管类:包括实习期间应收集的实际材料、论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规定阅读的文献等)1、简介: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的一个重要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发挥高速行驶的能力,制动系统必须满足制动效能好、制动方向稳定性好、制动平顺性好、散热性好等要求。
随着人们对制动性能要求的提高,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主动避撞技术等功能逐渐融入到制动系统中,这必然会使得制动系统结构复杂化,增加其维修保养难度。
对于微型轿车来说,轻量化和三围的限制必将要求制动系统结构更为简洁,同时功能应尽量全面可靠。
2、主要技术参数或研究目标:[1]. 制动器的尺寸参数[2]. 制动力矩(制动器,前、后轮,应急制动,驻车制动)整车设计参数表3、主要完成内容和工作量要求:[1]. 查阅和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2]. 制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制动能源、行车、驻车制动装置结构形式及制动管路布置形式的确定);[3]. 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及设计计算;[4]. 制动驱动系统设计计算;[5]. 制动系统图纸设计,绘制完成装配图、零件图等合计3张0号图幅的CAD图纸;[6]. 撰写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翻译英文文献。
4、主要参考文献:[1]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2]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3] 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4]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 王国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韩守身.微型轿车的使用与构造图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8] 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指定翻译的外文文献及其阅读范围:Choi SB. Antilock Brake System With a Continuous Wheel Slip Control to Maximize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the Ride Qua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08, 16(5):996-1003.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起止日期:2015 年11 月10 日至2016 年 6 月10 日进度安排:序号时间内容1 2015.11-2016.1 开题阶段(搜集资料、方案确定)2 2016.1-2016.3 初期阶段(设计、实验、研究、论文)3 2016.3-2016.4 中期检查4 2016.4-2016.5 修改定稿阶段5 2016.5-2016.6 答辩及成绩评定67891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四、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院批准人(签名)年月日。
某国产轿车制动系设计生本科毕设论文

某国产轿车制动系设计生本科毕设论文题目:国产某轿车制动系设计I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II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III摘要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制动系统则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
汽车系毕业设计(两篇)

引言概述:在汽车工程领域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应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的机会。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系毕业设计的第二部分,旨在详细阐述该毕业设计的内容并提供专业见解。
正文内容:1.设计目标(1) 性能优化: 汽车系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优化汽车的性能。
这包括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动力输出、悬挂系统的稳定性等。
学生需要通过综合运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一台性能卓越的汽车。
(2) 安全性设计: 另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是确保汽车的安全性。
学生需要考虑到车身结构、制动系统、防滚系统等方面,以确保汽车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性能。
(3) 环保性设计: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汽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关注汽车的废气排放、材料使用等因素,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汽车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
2.设计内容(1) 车身设计: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车身结构并考虑车身材料的选用。
他们还需要进行风洞测试,以确保车身外形是否能够减少风阻并提高燃油效率。
(2) 动力系统设计:学生需要选择适合毕业设计项目的动力系统,并考虑到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的平衡。
他们还需要设计并优化传动系统,以确保动力能够高效地传递到车轮。
(3) 悬挂系统设计: 悬挂系统对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选择适合毕业设计项目的悬挂系统类型,并优化悬挂系统的参数,以确保良好的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
(4) 制动系统设计: 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动系统类型并设计制动系统,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汽车在制动性能方面达到优秀水平。
(5) 内饰设计: 内饰设计是毕业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它对车辆乘坐舒适性和人机交互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生需要设计出舒适的座椅、人机界面以及高品质的内饰材料选用等。
3.详细阐述(1) 车身设计- 选择车身结构类型:如轿车、SUV、跑车等,并进行优化设计。
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制动系的工作可靠性显的日益重要,也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
汽车制动系统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包括在斜坡上)驻留不动的机构。
本文论述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它所具有的制动系统和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各自间的一些故障,通过这些故障找出其故障的部位以及造成故障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故障给予及时的处理方法,引出了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和检修的重要性。
关键词: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目录前言. (1)第 1 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概述 (3)1.1制动系统的概念 (3)1.2制动系统的功用 (3)1.3制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第二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 (4)2.1制动效能不良 (4)2.1.1现象: (4)2.1.2原因: (4)2.1.3诊断: (5)2.2、制动突然失灵 (5)2.2.1现象: (5)2.2.2原因: (6)2.2.3诊断: (6)2.3、制动发咬 . (6)2.3.1现象: (6)2.3.2原因: (6)2.3.3诊断: . (7)2.4、制动跑偏 ( 单边 ) (7)2.4.1现象: . (7)2.4.2原因: (7)2.4.3诊断: (8)第 3 章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8)3.1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8)3.2 制动系统 ABS故障诊断与检修 (9)3.2.1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调整 (9)3.2.2 ABS 系统线束更换 (10)3.2.3 ABS 系统的泄压 (10)3.2.4 ABS 系统的放气 (10)3.2.5液压控制装置的检修 (11)3.2.6液压元件泄漏检查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前言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摘 要 Formula SAE比赛由美国车辆工程师学会(SAE)于1979年创立,每年在世界各地有600余支大学车队参加各个分站赛,2011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本设计将针对中国赛程规定进行设计。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的设计,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设计目标。然后对制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主要包括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方案采用简单人力液压制动双回路前后盘式制动器。除此之外,还根据已知的汽车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制动器主要参数、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制动力矩和制动力以及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相关参数。最后对制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制动、盘式制动器、液压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 Abstract
II Abstract Formula SAE race was founded in 1979 by the American cars institute of Engineers every year more than 600 team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races around the world,China will hold the first Formula on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the design will be for desig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eak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Student.First of all,bre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hydroid two-backway brake with front disc and rear disc.Besid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front brake and rear break,braking cylinder,parameter's choice of main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 and the analysis of brake performance.
Key words:braking,braking disc,hydroid pressure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 目录
III 目 录 摘 要 ........................................................... Ⅰ Abstract .......................................................... Ⅱ 目 录 ............................................................ Ⅲ 第1章 绪论 ....................................................... 1 1.1 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 1 1.2 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 1 1.3 本次制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 1 1.4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规则和要求 .............................. 2 1.4.1 制动系统——概况 ...................................... 2 1.4.2 制动测试 .............................................. 2 1.4.3 刹车踏板超程开关 ...................................... 2 1.4.4 刹车灯 ................................................ 2 1.5 本次制动系统设计任务 ........................................ 3 第2章 制动系统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 ................................. 4 2.1 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 .......................................... 4 2.1.1 鼓式制动器 ............................................ 4 2.1.2 盘式制动器 ............................................ 7 2.2 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 .................................. 8 2.2.1 简单制动系 ............................................ 8 2.2.2 动力制动系 ............................................ 8 2.2.3 伺服制动系 ............................................ 9 2.3 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的选择 ................................... 10 2.4 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 ..................................... 11 第3章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 12 3.1 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 12 3.1.1 相关主要参数 ......................................... 12 3.1.2 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 ................................... 13 3.1.3 地面对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 13 3.2 制动器有关计算 ............................................. 14
3.2.1 确定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 ........................... 14 3.2.2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 14 3.2.3 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 ............................... 14 3.2.4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计算 ............................... 16 3.3 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17 第4章 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 19 4.1 前轮制动轮缸直径d的确定 ................................... 19 4.2 制动主缸直径0d的确定 ...................................... 19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 目录 IV 4.3 制动踏板力pF和制动踏板工作行程pS .......................... 20 第5章 制动性能分析 .............................................. 22 5.1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 22 5.2 制动效能 ................................................... 22 5.3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 22 5.4 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 22 5.5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分析 ................................... 23
5.6 制动减速度j和制动距离S .................................... 24 5.7 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 24 参考文献 .......................................................... 27 致 谢 ........................................................... 28 附录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