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

合集下载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

一、初诊。

患者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主诉。

“大夫啊,我这咳嗽可把我折腾惨喽。

”患者皱着眉头,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就这么咳咳咳,断断续续都快一个月啦,吃了些止咳药也没见好。

”现病史。

患者于近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起初为偶尔轻咳,未予重视。

随后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发作,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每于夜间或晨起时咳嗽明显加剧,严重影响睡眠。

咳嗽时伴有少量白色稀痰,质地清稀,咳痰尚顺利,无咳血、胸痛等症状。

自觉咽痒,遇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如油烟味)时咳嗽易诱发或加重。

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寒、盗汗等不适,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患者平素身体状况一般。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患者长期居住于本地,居住环境无明显潮湿阴冷。

有吸烟史[X]年,平均每天[X]支,近期因咳嗽已减少吸烟量。

偶尔饮酒,量不多。

家族史。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其父母健在,无类似咳嗽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正常。

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75次/分,血压:120/80 mmHg。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紧。

咽喉部检查:咽部轻度充血,未见明显肿大扁桃体,无脓性分泌物。

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中医辨证。

风邪犯肺证。

患者咳嗽咽痒,遇风而咳甚,此为风邪袭表,肺卫失和之象。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数变,侵袭人体肺卫,肺气失宣,故发为咳嗽。

咳少量白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邪犯肺之征。

中医治法。

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9g,杏仁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荆芥9g,陈皮6g,甘草6g。

煎服法。

上方共7剂,每日1剂,加水煎至400ml,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咳嗽医案四则

咳嗽医案四则

咳嗽医案四则展开全文病案一:林某某,63岁,海南海口籍。

患者因“咳嗽三周余”于2012年12月11日来我科室就诊。

一诊:(2012年12月11日):患者自述三周前因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等感冒症状,自服维C银翘片后热退,但出现咳嗽气喘,遂来我科就诊,刻诊:无恶寒发热,但有咳嗽咳喘,昼轻夜重,夜不得寐,痰粘难咳,色黄,咽干咽痛,纳差,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咳嗽(肺热)。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中药以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2袋杏仁2袋石膏2袋甘草2袋枇杷叶2袋车前子2袋鱼腥草2袋共4剂,日1剂,温水冲,分两次服用。

另用双商(少商、商阳)放血,日1次,左右交替,连续4日。

二诊:(2012年12月14日):患者自述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痰减少,已无咽喉痒痛症状,舌红苔黄脉细。

效不更方,守上方3剂。

三诊:(2012年12月17日):患者自诉仅晚上偶见咳嗽,咳痰,夜晚可以安睡。

舌红苔白,脉细。

中药以桑芩颗粒加减:桑叶2袋白前2袋百部2袋僵蚕2袋甘草2袋。

共4剂,日1剂,温水冲,分两次服用。

四诊:(2012年12月21日):患者咳嗽病情基本痊愈,嘱其调饮食,慎起居,多休息。

按语: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常用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者。

本例病人因感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等外感风寒表证的症状,如及时就诊,对症用药即可痊愈。

但病人自服治疗风热外感的VC银翘片,导致外寒未解,入里化热,进而出现咳嗽咳喘等肺气失宣等表现,故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减,仅七味中药,即获显著疗效。

同时针对肺热而出现的咽干咽痛的症状,配合双商放血,体现了针药结合的治疗优势。

病案二:患者王某某,女性,64岁,海口籍。

因“咳嗽1月余”而于2015年9月6日就诊。

患者诉于1月余前因行子宫全切术后开始出现咳嗽,偶咳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多呈阵发性干咳,咳引肩背,不能平卧,以夜间为多,影响睡眠,常需被迫坐位方觉缓解,每每咳至面红目泪,苦不堪言,曾服用中西诸药治疗,效果不佳,仍咳嗽不止,遂前来就诊。

小儿反复咳嗽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

小儿反复咳嗽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

小儿反复咳嗽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一般资料】患儿女,10岁【主诉】反复咳嗽1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患儿咳嗽,喘促胸闷,咳痰,痰黄而黏,无热,舌红,舌苔白厚,脉浮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患儿于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肺炎支原体阳性(1 : 80),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先后予仙力素、氟康嘤、大蒜素、红霉素、复达欣、泰能等治疗, 病情有所好转出院。

患儿自就诊治疗以来一直有咳嗽、气促入住当地医院。

出院后仍有咳嗽、气促,活动后喘息再次人住当地医院。

住院期间,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哮鸣音,胸部高分辨CT检查,显示呈〃马赛克〃分布的低灌注区域, 有气体滞留,小支气管壁增厚及扩张,以右侧为著,考虑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可能性大,进行CT引导下行右上胸部病变部位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镜下见肺泡结构正常,未见肉芽组织充填,除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诊断为BO o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出院后,口服糖皮质激素。

【辅助检直】住院期间3次痰培养分别为卡他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

肺功能检查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1)慢性支气管内膜炎;(2)左主支气管变窄(考虑漏斗胸所致X胸部CT检查,示〃双肺斑片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邪郁于肺,肺失肃降,日久灼肺伤阴。

【治法治则】法当清热宣肺、养阴祛痰,佐以益气。

【方药】选用拿苗大枣泻肺汤化裁炒拿苗7.5g ,大枣、桑白皮、炒杏仁各10g ,芦根15g ,桔梗、前胡各10g ,黄苓7.5g ,丹参、茯苓各15g ,红花、甘草各7.5g ,生龙骨、牡蛎各30g ,焦术10g ,意故仁15g o 3剂水煎分3次服。

同时口服本院自制之化痰散,川贝粉末以助化痰止咳。

外敷方:本院自制敷胸散(大黄、白芥子、生姜等)外敷于双侧肺部以促进水泡音的吸收,每日1次。

二诊2024-01-04,患儿已无咳嗽,舌淡红,苔白,脉数,双肺呼吸音粗。

确有专长咳嗽门诊病历

确有专长咳嗽门诊病历

病案1主诉:患者因出现咽痒而咳嗽、夜间明显而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7日前出现鼻塞、流清涕伴有咽痛、头痛、口干全身酸痛,于当地社区服用三九感冒灵及头孢克洛胶囊,3天后感冒症状明显改善,但患者出现咽痒而咳嗽、夜间明显,咳少量微黄粘痰,口干欲饮,伴有轻微鼻塞、恶风,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

辅助检查:2018-11-21日肺部片显示: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

证属风热犯肺;治则治法: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内服处方:桑菊饮加减,处方如下::桑叶15g,杭菊12g,连翘12g,蝉蜕6g,牛蒡子9g,桔梗6g,杏仁9g,蜜麻黄6g,芦根15g,蜜紫莞12g,法半夏9g,甘草3g7剂,水煎服。

病案2主诉:因咳嗽1 周余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 周前因受凉诱发咳嗽,自觉喉中有痰,初期咳白色泡沫痰,现晨起咳绿色浓痰,量多,鼻塞流清涕,咽痒,无发热头痛,纳寐可,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脉略缓。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咳嗽病。

证属风寒束肺;治则治法: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内服处方:三拗汤加减。

处方如下:麻黄9 g,苦杏仁10 g,甘草 5 g,蝉蜕 6 g,川贝9 g,桔梗10 g,细辛 3 g,黄芪6 g。

5 剂,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病案3主诉:因咳嗽2月余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诉近2月来因感冒后反复咳嗽,尤其感冒后咳嗽加重,胃口一直不佳。

现症见:咳嗽剧烈,甚上腹部牵扯痛,咳黄痰,量多质稀,偶见血丝,摄纳少,寐可,小便黄,大便偏稀。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既往史:既往慢性咳嗽病史。

辅助检查:2018-06-10日肺部胸片显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或肺囊肿并感染。

中医诊断:咳嗽。

证属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治则治法:治以清热肃肺,燥湿化痰止咳。

内服处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处方如下:麻黄 6 g,杏仁10 g,蝉蜕5 g,黄芩10g,川贝9g,甘草3 g,法半夏5 g,陈皮10 g,前胡10 g,茯苓10 g,鱼腥草15g。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

一、初诊记录。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主诉:咳嗽[X]天。

现病史:患者这[X]天来啊,就被这咳嗽给缠上了。

一开始呢,也就是偶尔咳那么几下,没太当回事儿,以为是喝水少了或者是有点小着凉,自己能好。

没想到这咳嗽就像个调皮的小鬼,越来越厉害。

现在啊,那是白天咳,晚上也咳,尤其是晚上,这一咳嗽起来,就跟拉风箱似的,自己睡不好不说,还把家里人也折腾得够呛。

这咳嗽的时候呢,有时候能咳出点白色的稀痰,量也不是很多,但就是感觉嗓子眼儿里老是痒痒的,就像有个小羽毛在那儿挠啊挠的,忍不住就得咳嗽。

也没什么特别的规律,闻到点儿烟味啊、冷空气啊,或者是话说多了,这咳嗽就更严重了。

患者自己也吃了点止咳药(具体药名),可是呢,就像给大象挠痒痒一样,没什么效果。

这才决定来咱们这儿看看中医,想着中医啊,说不定能把这咳嗽的根儿给拔掉呢。

既往史:患者以前身体还算可以,没得过什么大病。

就是偶尔有点小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也没有什么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

不过啊,对[某种药物]过敏,上次吃了那个药之后啊,身上起了好多小红疹子,可吓人了,从那以后就特别小心。

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还算规律,每天大概[X]点起床,[X]点睡觉。

饮食上呢,比较爱吃辣的,无辣不欢啊,像什么火锅、辣子鸡丁之类的,隔三差五就得吃一顿。

烟龄有[X]年了,每天大概抽[X]支烟,自己也知道抽烟不好,可就是戒不掉。

不怎么喝酒,偶尔朋友聚会的时候才会喝上一点。

家族史:家族里也没有什么遗传性疾病。

就是他父亲啊,也有点慢性咳嗽的毛病,不过没他这么严重。

体格检查:体温:[X]℃,脉搏:[X]次/分,呼吸:[X]次/分,血压:[X]/[X] 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形体适中。

面色正常,没有那种苍白或者潮红的样子。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稍腻。

喉咙呢,有点轻度的充血,也没看到什么化脓之类的严重情况。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护理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护理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护理病历范文1.引言1.1 概述在中医理论中,咳嗽风热犯肺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它是由外感风邪侵袭而引起的肺热,表现为咳嗽、咳痰、喉痛等症状。

在现代医学中,咳嗽风热犯肺可归类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

咳嗽风热犯肺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咳嗽风热犯肺属于外感病症,主要病机是风热邪气侵袭肺部,导致肺气郁结,痰湿留滞。

因此,中医护理针对咳嗽风热犯肺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宣肺散寒,以达到祛除邪热、舒缓咳嗽的作用。

中医护理治疗咳嗽风热犯肺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食疗和推拿按摩等。

中药方剂如麻黄汤、小青龙汤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药物的温热作用来解散痰湿、宣肺散寒,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平喘化痰、宣肺散寒,达到舒缓咳嗽的目的。

食疗强调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梨、蜂蜜等可以润肺止咳的食材。

推拿按摩可通过刺激肺经的相关穴位,调节肺气的升降出入,缓解咳嗽的症状。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对咳嗽风热犯肺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中医护理在治疗咳嗽风热犯肺方面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中医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注重整体性和个体化,强调对身体的调理和平衡,有助于加强患者的自我恢复能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医护理在咳嗽风热犯肺及其他疾病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按照以下顺序展开: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概括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将详细介绍咳嗽风热犯肺的病因和表现,以及中医护理对其的治疗方法。

最后,结论部分对中医护理对咳嗽风热犯肺症的疗效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中医护理发展的方向。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设计,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下文将逐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医护理在咳嗽风热犯肺方面的疗效,以及对未来中医护理发展的展望。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现病史:患者自述于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左右。

患者曾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西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头痛、咽痛,咳嗽有痰,嗓子干燥,喉咙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

辨证分析:本例患者表现为风热感冒,病因为外感风邪,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内生,以致于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

辨证分析为风热表证,证候特点为热邪外袭,气血不通,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

诊断: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

方药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石膏、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5g。

治疗过程:患者于第二天开始服用方药,连续服用三天。

第一天,患者体温下降至37.6℃,咳嗽、喉咙疼痛明显减轻,头痛、身痛症状消失。

第二天,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喉咙疼痛、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

第三天,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检正常。

随访:患者于第四天复诊,体检正常,无不适症状,建议继续观察两天,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及时就医。

总结:风热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的方药治疗,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劳累,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

一、初诊记录。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程序员。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主诉:咳嗽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因加班熬夜后着凉,开始出现咳嗽。

最初为轻度干咳,无痰,自己以为是小感冒,没太在意。

但这几天咳嗽逐渐加重,现在是阵咳,白天黑夜都咳,尤其是晚上,咳得觉都睡不好,感觉喉咙特别痒,就像有小羽毛在挠似的,一痒就忍不住要咳。

偶尔能咳出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咳嗽厉害的时候还会有点胸闷、气喘。

没有发热、恶寒(怕冷)、头痛等其他症状。

自己吃了几天止咳糖浆,没什么效果,听朋友说中医对咳嗽治疗效果不错,所以来咱们这儿瞧瞧。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没有什么慢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之类的都没有。

平时也很少生病,就是工作忙,经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就吃一顿饭,还经常吃外卖。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形体偏瘦。

面色正常,无明显苍白或潮红。

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未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舌象:舌红,苔薄白。

脉象:浮数。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咳嗽为主症,当属中医“咳嗽”范畴。

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而发病。

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故咳嗽阵作;风邪袭表,肺窍不利,则喉咙发痒;肺为华盖,上受之而气逆,故咳嗽剧烈时会有胸闷、气喘;风邪未化热,故痰液色白而稀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均为风邪犯肺之象。

证属风邪犯肺证。

西医诊断依据:1. 患者有外感病史,随后出现咳嗽症状。

2.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风邪犯肺证)。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平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住院病历
科别:中医科床号24床住院号:120880 姓名:*** 职业:农民
性别:女住址:锹峪乡锹峪村峡口社
民族:汉入院日期:2012年12月06日11AM
年龄:46岁记录日期:2012年12月06日11AM
籍贯:渭源病史陈述者:患者
婚否:已婚可靠程度:可靠
发病季节:冬季
主诉:间断性咳嗽、咳痰半月。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半月因受凉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症,就诊于当地私人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具体药名不详)等药物后疗效欠佳。

疗效欠佳,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加重,乏力,胸闷憋气,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经检查后以“支气管炎”收住我科。

现症见:神情,精神欠佳,乏力,胸闷憋气,咳嗽、咳痰,痰黄而粘,周身困重,纳呆,寐欠安,小便可,大便干,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及流行病区居住史,无创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无不良特殊嗜好。

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性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病史。

体格检查
西医查体:
T :37℃P :82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
第1页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住院病历续页
姓名:*** 性别:女年龄:46岁床号24床住院号:120880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端正,双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通气不良,无鼻翼扇动。

口唇红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多处干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正常范围内,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无触及,肠鸣音正常。

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膝反射存在,Kerning征(-),Babinski征(-),Brudzinski征(-)。

中医查体:
神情,精神欠佳,乏力,胸闷憋气,咳嗽、咳痰,痰黄而粘,周身困重,纳呆,寐欠安,小便可,大便干,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辅助检查:
胸部正位片示:肺部炎性改变。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证侯诊断: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支气管炎;
医师签名:
第2页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