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巨大影响
(1)毛泽东自己说:原来他把康有为、梁启超当作 自己的楷模,读了《新青年》后,陈独秀、胡适 等人,代替康、梁成了他的楷模。 (2)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在李大钊管理 的北大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他遍访了包括陈、 胡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睹他心目中楷 模们的风采,而只有陈独秀给他留下最深影响。 他说:陈对他的影响超过其它任何人。
2004年,在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纪 念大会上,胡锦涛说“任弼时同志反对了共 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胡锦涛虽然不是直接在说陈独秀,但也 是讲这段历史。于是,2009年中央党史研究 室又将陈独秀改为“右倾错误”。
随着被披露的史料逐步增多,对陈独秀 的研究也“一步一步更符合实际,帽子越来 越小了”。
1、叛逆的少年时代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时期 3、建党时期
(二)晚年陈独秀(1927——1942): 从总书记到终身反对派
1、参与托派组织活动,被开除党籍 2、牢狱五年 3、出狱之后,陈独秀到何处去? 4、凄惨的晚年岁月
二、陈独秀的功过是非物的标准 (二)陈独秀的历史功绩 (三)陈独秀的主要过失 (四)历代政要名人眼中的陈独秀
(4)这时的毛泽东的思想是相当复杂而混乱的,有无政府 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佛教思想等的影响。在政治上,他 和同伴组织了新民学会,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暴虐腐败的 统治,主张中国实行联邦制,湖南自治,建立湖南共和国, 和北京政府脱离关系。1920年上半年,当陈在上海刚刚转 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筹建中共时,毛泽东到上海拜访 他,二人一席长谈。毛泽东说:陈所谈的信仰共产主义的 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 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毛泽东又读了陈主持的上海中共发 起组组织翻译出版的三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共产党宣 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毛泽东从此就转 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陈是毛泽东走向马克 思主义的引路人。
浅谈陈独秀(吴云峰作)

浅谈陈独秀摘要:一是对陈独秀思想的评述基本是按照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为脉络进行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对陈独秀的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出一个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过程。
二是将陈独秀的思想与其生平事迹结合起来写,将其思想的发展轨迹置于其人生道路的变化之中。
这样可以使这本思想研究类的书变得生动、具体,读起来活泼一些。
我认为,一个人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因此把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写,就会更具体丰满,读起来也有趣味得多。
三是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关键词:陈学政治选择思想与生平事迹五四运动《新青年》正文: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出现了比较热烈的局面,尽管学术界经常有人戏称“陈学”是“险学”,但“铤而走险”的研究者还是大有人在,于是此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
综观近30年来对陈独秀研究的成果,确实非常丰硕。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陈独秀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是魏知信,他的著作《陈独秀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专门论述了陈独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1949年以前,有三本书涉及陈独秀的思想。
其一是王森然著作《近代二十家评传》(北平杏严书屋1934年6月10日初版),该书对陈独秀的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了很中肯的评价;其二是郭湛波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11月初版),该书对陈独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其观点很有价值;其三是尼司编《陈独秀与所谓托派问题》(新中国出版社1938年5月版),该书对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陈独秀与中共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交代,对于了解陈独秀的托派思想和托陈之间关系的变化很有帮助。
而我所做的研究是在吸取和学习了以上前辈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所进行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成果供我学习借鉴,不敢谈论“陈学”。
首先,我们关注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
陈独秀与托派的一点思考

陈独秀与托派的一点思考摘要:本文关于陈独秀被开除出党以及加入托派组织提供了一点看法,对陈独秀的思想和人生经历提供了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陈独秀;托派;大革命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陈独秀的党籍。
一个被连选五届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最终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党,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
其中问题错综复杂,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管他们的思想曾经陷入怎样的歧途,不管他们是否真的错了,这一批批投入中国革命热潮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牺牲是永远不可以被抹去。
关于陈独秀与托派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思想上予以认识才能在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才可能有所明白,所以我想从陈独秀的思想上先说,然后再分析大革命失败以及之后的种种导致他走向了托派。
一、陈独秀的思想转变与人格魅力陈独秀出生于1979年,卒于1942年。
他的一生经历中国革命的几个重要关节点,而他从戊戌变法开始投入政治运动的热情铸就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诞生。
我不曾了解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有怎样的潜质,我也不知道一个思想家所具备的要素。
但从陈独秀看来,奋斗是一个革命思想家所要具备的品质。
陈独秀最初是康梁派的支持者,二十世纪初几次东渡日本后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从改良走向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受到巴黎和会失败以及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转向劳工运动,再到后来受大革命失败影响走向中国共产党反对派到最后的宣布不属于任何党派。
陈独秀的这一生思想一直在变,从一个侧面反应当时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悲哀,追逐于西方思想潮流反而是禁锢了自己。
陈独秀应该说走在那群知识分子的前头,同那个时代的所有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经历了中国风雨飘摇饱受压迫摧残的七十多年,但与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不一样的是,陈独秀从康梁派走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最后甚至走的更远。
从学习精神来说,陈独秀不停的批判与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作为一个革命家,他的这种精神特点却为他后来的人生境遇埋下了伏笔。
《陈独秀传》读后感

《陈独秀传》读后感近日,适逢建党九十周年,我认真读了《陈独秀传》,感触颇深。
历史上对陈独秀的评价很有争议,包括党内对这位党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陈独秀这个人很复杂,有很大的功,也犯了很大的错,但我认为,相比较而言,他的功劳应是主要的。
他的功劳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与推动者之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提倡使用白话文,破除封建思想,宣扬马克思思想,而他还是党的缔造者之一,虽然他的性格倔强固执,导致最后因思想跟不上历史前进的步伐而犯了错误,但相比他的功劳来说,他可以说功大于过。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
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份进了共产党。
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
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
……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在其他许多人的评价中,多数的舆论都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这些评价中,值得提出来的是他最亲近的一位托派理论家的说法:郑超麟在《悼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能够从卢梭主义,进于雅各宾主义,进于马克思主义,进于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
陈独秀的思想

陈独秀:
/v_show/id_XMjYyMzEyNA%3D%3D.html
名言警句:
1: 民主不是哪一个阶级的概念,而是整个人类几百年斗争才实现的。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 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国家者, 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2、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 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3、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 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 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
陈独秀同志生于1879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人,是二十 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和李大钊一 起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被人们称 为“南陈北李”。
简介: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 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 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 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 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 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 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 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7 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 职。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享年63岁。
重要事迹:
•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1915年创办《新青 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 授。陈独秀和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 的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文学、新思想,推广白话文。他在 《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礼教、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文化 运动。他把民主称为“德先生”,把科学叫做“赛先生”, 认定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救中国,在中国成了第一个举起 科学民主大旗的人,为中国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做出 重要贡献!
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的两件大事: (中国革命历史舞台的最前端)
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中国新文化运 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二: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共 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 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
民主与科学: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 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
姓名:陈独秀 别名: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 出生日期:1879年10月9日(己卯年) 逝世日期:1942年5月27日(壬午年) 职业:革命家 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
评价陈独秀:
民主与科学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 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 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
提倡民文化、旧礼教。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 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 基础 1920年初前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 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 成立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也是早期的中 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
陈独秀的错误: (开始推出历史舞台的最前端)
陈独秀
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 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 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 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 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 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所犯的错误 源于共产国际错误指挥

陈独秀所犯的错误源于共产国际错误指挥2012年10月10日来源:《文史参考》作者:李响对陈独秀重新评价,并不仅是为之平反,更是为了还原他的人性本色。
历史学者罗志田写道:陈独秀有“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的特质,他不迁就任何人,他永远是他自己。
他一生用过38个名字,最喜欢的是“独秀”,好友汪孟邹说他这笔名取得太不客气了,陈回答说,“独秀”是他老家安庆的一座山名。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戏有20多场,仅次于毛泽东,而此前,以陈独秀为主要角色的影视作品十分鲜见。
扮演陈独秀的演员冯远征说:“我在拍《建党伟业》时重新认识他、靠近他、演绎他。
他是一个立场鲜明、非常有远见的人,一大召开前,他就说不能让共产国际介入,中国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戏里写的很清楚。
”在中共党史上,对陈独秀的定位历经了几次剧烈变迁,他曾经是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共中央总书记,但1949年官方文献对陈独秀的评价是: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
改革开放30年来,这9顶沉重的大帽子逐一被摘去,只剩“右倾机会主义”。
有学者认为,这顶帽子也应该摘掉,因为陈独秀所犯的种种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共产国际错误指挥造成的,大革命失败后又把责任强加在他身上。
对陈独秀重新评价,并不仅是为之平反,更是为了还原他的人性本色。
历史学者罗志田写道:陈独秀有“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的特质,他不迁就任何人,他永远是他自己。
他一生用过38个名字,最喜欢的是“独秀”,好友汪孟邹说他这笔名取得太不客气了,陈独秀回答说,“独秀”是他老家安庆的一座山名。
不满马林包办行为,不出席中共一大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德赛大旗,成为“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胡适和陈独秀两位安徽人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位广东人,开启了“胡陈时代”。
在《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演讲是重头戏。
如傅斯年所说,陈独秀“在思想上是胆子最大,分解力最透辟的人”,他特别擅长把学理的表述改为大众化的口号。
陈独秀生平介绍

陈独秀生平介绍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生于1879年10月9日。
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陈独秀 1896年考中秀才。
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
1904年初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后编辑部迁至芜湖,宣传革命思想。
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
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
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陈独秀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亲身参与了从辛
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间的几乎所有事件,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
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他的功绩有以下几点:
1, 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
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
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起了多大的作用!
2,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运动。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
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
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
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
自由的新天地。
3, 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
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
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
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
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
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陈独秀同志的积极鼓动也给他带
来了下狱的噩运。
4,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
导人。他在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
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
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
杀的。
5,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
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
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当然,陈独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犯过错误。
1, 陈独秀轻蔑人民群众的思想,反对把国家重任放到人民群众身上,
这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地了解人民群众,特别是不了解工人阶级遭
受的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2,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
内形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1923年,陈独秀提
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
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
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
领导权,致使大革命惨遭失败。
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完全是因为共产
国际的失误决策而给他这个替罪羊戴上的,但是,我认为,也许历史夸大
了陈独秀的错误,但是在他领导中共的时期发生这么大的惨剧,他这个领
导人是不能够脱得了干系的。
总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他的错误或许是被夸大或者
是被利用的,我相信,历史会还他一个公正满意的答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