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岭南舞蹈”在广东高校舞蹈创作中的教育意义

合集下载

岭南文化视域下的广东民间舞蹈形态论略

岭南文化视域下的广东民间舞蹈形态论略

岭南文化视域下的广东民间舞蹈形态论略作者:石钧尹来源:《艺海》2014年第05期[摘要]岭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主要以广东地区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其地域文化在动作、姿态、音乐、意境、色泽等方面赋予本土舞蹈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形态,造就了一方独特的舞蹈文化。

[关键词]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民间舞蹈岭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地区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

岭南舞蹈在大中华舞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传承和发展,深受岭南文化的浸润与滋养。

一、广府文化视域下的本土民间舞蹈广府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极具特色。

广府饮食文化绵延流长,积淀深厚,形成不可替代的饮食趣味与审美意蕴。

在广府本土舞蹈的创编中,以广府美食作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舞蹈作品《老火靓汤》就用活泼温情的形式,呈现了这道广东美食的加工过程;而大型歌舞剧《岭南行走》中的压轴篇章就是以饮食文化为主打的《大吃一顿》,将广州的茶楼饭肆搬上舞台,演员们手执筷子与茶杯敲击扣响,高呼“上梅菜扣肉”,将舞剧推向高潮。

广府文化中的建筑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以“西关大屋”与“骑楼”最具风情。

“西关大屋”汲取了中原园林建筑和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精华,又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是在清朝兴起的,其特点是矮脚吊扇门、趟栊、大门扇,根据广州的气候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

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如《岭南行走》、《骑楼晚风》等作品,以广府建筑为背景,静静地讲述着一个遥远又亲切的故事。

广府音乐源自粤剧的过场音乐,也是从民间音乐发展起来的地方音乐,更重要的是广东音乐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变,写景、抒情、状物,因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其悠扬、婉转的乐声给人以愉快和美好的感觉。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作者:杜娟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广府文化绚丽多姿、独具一格,是构成岭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广府舞蹈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人文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又融汇了当地的文化秉性,充分体现广东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广府文化舞蹈作品舞蹈动作随着文化市场的欣欣向荣,广州市政府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大力发展广东文化,近几年推陈出新,着力在舞蹈创作中强调本土文化,推进广东舞蹈的新气象。

创办岭南舞蹈比赛,致力于本土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以本土文化为支撑,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

从单个舞蹈作品《广绣情》《彩云追月》到舞剧《岭南行走》《骑楼晚风》《广州往事》《风雨红棉》,音乐剧《西关小姐》,每个舞蹈作品都渗透着浓郁的广府文化,给观者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的感觉。

广府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开放文化特点,使广府文化尽管历尽沧桑,仍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突出地方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其文化特点对广东社会历史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各地域文化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广府文化定义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广府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其地域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如今的肇庆市封开县是“广府的首府”,是广州文化的发祥地。

广府文化在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广府文化不能等同于岭南文化,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舞剧《广州往事》看其开放性舞蹈叙事诗《广州往事》音乐响起,码头上穿梭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忙碌着。

舞剧讲述的是从海外求学的三少爷带着他的同学亨利、露西回到广州十三行做生意的故事,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广州影像。

再现了清代政府将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舞蹈画面帮助我们探究历史,翻开广州十三行车水马龙下广州率先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篇章。

浅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世界 经济 的迅猛 发展 ,保 护与传承 民族 民间舞蹈传统 文化 ,也逐步成 为了世界各 国的共识 。 目 前 ,国际上对 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 民族 民间舞蹈传承 、民族 民间舞蹈 发展、旅 游舞蹈 市 场 的开发及 其所导致的文化重构和现代进程 中作 为民族文化变化和转变机制和影 响等几个 方面。而就抓 好 岭南 民间舞 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 ,如何把舞蹈 因素融入地方文化 重构和现代进程 中作 为民族 文化变 化
展、 自我创新 ,无论在表演 内容 、表演形式 、表演渠道等 多方 面,都 实现 了新的突破 。如深圳 民俗村的建
立 ,就让 民间舞走 向旅游业 。还有K V T 、夜 总会 的风行 ,也让 民间舞走 向歌舞厅 ,表演渠道也更 为广阔 ,
这些 变化 与发展 ,让岭南 民间舞蹈也逐步 向多元发展迈进 。 二、岭南民间舞蹈 文化在传承 发展 中的现状
神州民俗 21# 6 ̄ 0l g1 - 4 -
群文 思路
浅 论 岭 南 民 问 舞 蹈 文 化 的传 承 与 发 展
黄 樱 韶关仁 化县 文化馆
[ 摘 要 ]岭南民间舞蹈是我 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 国舞蹈文化的 发展及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 方面都起 着积极 的作 用。对岭 南民间舞蹈 的传承发展进行科 学性的 研 究 ,不仅是岭 南 民间舞蹈本身发展 的客观 需要 ,更是加 快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 内在要求。
对于所有 的民间舞蹈 来说,舞蹈本 身就是 一种生活方式及情感 的表达 。通过多年 的发展 ,岭南 民间舞蹈

8 — 3
作为文化积淀 的传承手段 ,其 自身的层面有 了本质 的飞跃。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多样化,表达上也 由原来

岭南舞蹈的历史发展与思考

岭南舞蹈的历史发展与思考

外 文化 交流 的平 台,先 进 的商业 文 化 、科技 文化 、宗教 文化 、政 基 金项 目:广 东外 语 艺术 职业 学 院院 级课 题 “ 南 舞蹈 作品 治 文化 都从 这里 登 陆 引进 ,外来 文 化给 岭南 文化 注 入先 进思 想 的 岭 研 究 ” ( 目编 号 :2 0G 5 项 080 ) 新 活力 。 ( )岭南舞 蹈 的特 色 二 1 水 ”催舞 境 .“ 岭 南舞蹈 的历 史 与发展 岭 南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岭 南 舞蹈 艺术 是其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岭 “ ”是浓 郁 的特 定地 域文 化特 征 。岭 南地 处亚 热 带 ,珠江 水 南 舞蹈 也是 中华 舞 蹈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同时又 具有 鲜 明 的地域 特 流 域河 汉纵 横 ,水 是岭 南最 具特 征 的地 域景 观之 一 。水 是生命 之 色 、博 大精 深 。广 东承 担着 改 革开 放新 历 史 时期率 先 实现 社会 主 源 ,也 是促 进广 东 经济 发展 的优 势 ;我们 在 创造 舞蹈 艺术 美 的同 义 现代 化 的使命 ,岭南 文化 也 同样 面 临着新 的发展 机遇 ,而且 已 时 ,更应 该 把岭 南人 的 生活 本质 ,转 化 为舞蹈 的气质 、神 韵 、力 经 日益 显示 出其 与 时俱 进 的生命 力 。岭 南舞 蹈 文化 在广 东 的发 展 度 、舞姿 和 舞步 。 因此 ,我 们不 仅深 入研 究 岭南 人 的心理特 质 、 尤 为突 出 ,岭南 舞 蹈文 化 中的 “ 龙 ”在 岭南地 区也 是一种 普 遍 思想 意识 、 民风 习俗 和 生活情 趣 等 ,还要 认 真探 究岭 南 的 自然 条 舞 存 在 的舞蹈 形式 , 自西 汉 时期 由 中原流 传进 来 。而 “ 子舞 ”是 件和 生态 环 境对 岭南 人 的生 理 、心理 动态 所产 生 的影 响 ,才 能创 狮 在 东晋 北魏 时期 传 人广 东 的 ,到 了明朝 初年 ,以佛 山制 作狮 子 等 作 出优 秀 的舞蹈 精 品。 动物 舞蹈 道 具最 为 兴盛 。龙 的样 式 要 比狮 的样 式多 ,有 用稻 草 扎 2 绿 ”唤神 思 .“ 成的 “ 草龙 ” ,有用 布缝 制 的 “ 龙 ”,有 在草 龙 的基 础上 插 上 布 “ ”是 要有 时代 精 神和 体现 生命 意 义 。时代 精神 就 是反 映 绿 火把 或焰 火 、香 火 的火龙 等 等 ,火 龙大 都在 夜幕 降 临表 演 ,狂 舞 这 个 时代 的精 神风 貌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体现 在作 品的题材 、内 在硝 烟焰 火 中的 舞龙 者 ,更 有一 番 浪漫 气息 。舞 蹈 动作 也 以武 术 容 、形式 、风 格和 艺 术形 象之 中 。南 粤大 地 ,郁郁 葱 葱 ,生机 盎 功底 为基 础 ,仿 龙 的升腾 、 盘旋 、翻 滚 等 ,甚至 还 有双 龙戏 珠 的 然 。绿 色 唤起 人们 对远 古 蛮荒 的追 思 ,对 生命 之源 的想 象 ;绿 色 表 演 项 目。舞 龙 与舞 狮一 样 以鼓 乐伴 奏 ,但 多采 用 本地 民间传统 是 人类 生存 之 本 ,象 征着顽 强 的 生命活 力 ;绿 色对 广 东还有 着特 音乐 ,所 以又 略有不 同 。 殊 的意义 ,是 南粤 人 民几 十年 如一 日, 众手 造 林 ,绿化 环境 ,创 ‘ 2 世 纪4 年 代 初 , 中 国 开始 产 生 新 的舞 蹈 和 建 立 新 的 专业 造 了令 人羡 慕与 向往 的绿色 世 界。 0 O 歌 舞 演 出 团体 。 1 4 年 7 ,吴 晓邦 应 邀 到 曲江 广 东 省立 艺 术专 92 月 3 侨 ”之演 绎 .“ 科 学校 开 办舞 蹈科 ,培养 新舞 蹈 专业 人才 骨 干 ,为 岭南 舞蹈 的发 “ ”是 反映 岭南 是华 人 华侨 最 多的地 方 。 曾有人 说 : “ 侨 凡 展 增添 了绚丽 夺 目的光彩 。此 后 ,从 广 东省 第五 届 艺术 节开 始 , 有 人群 的地 方 必有 华人 ,有 华 人 的地方 必有 广 东人 。 ”涉及 广 东 背 舞 蹈创 作 呈现 出繁 荣 、人 才辈 出 的新 局面 。展演 的作 品 中 ,无论 华 侨和 华人 的题材 有很 宽广 的创作 空 间 ,我 们 必须 冲破 “ 井 离 在 题材 、体裁 、形 式和 风格 上 , 都 比之前 深刻 和 丰 富 ,无不 振奋 乡 或衣 锦还 乡 ”等 的 限制 ,要 独具 慧眼 地赏 识 他们 ,肯 定他 们对 和 激动 人 心 。通过 这 次艺 术节 展演 的作 品来看 ,一个 优 秀的 舞蹈 祖 国 的贡献 ,才能 创作 出亲 切 、精 细 、魅力 无 穷 的好作 品 ,使之 作 品 ,一 定要 深入 到 生活 中去 ,深 刻地 揭 示人 生 的真 谛 ,真 实地 成 为岭 南舞坛 一朵 绽开 的奇 葩 。 4 新 ” 中兼 容 .“ 反 映人 生 的追 求 、拚搏 、斗争 和欢 乐 以及 复杂 的 内心 情感 ,真实 地 构建 起 艺术 意境 ,给 人 以鼓 励 、感慨 、思考 和 审美 的享 受 。所 “ ”是兼 容 中原 文化 和 西方 文化 ,不 断创 新 是岭 南文 化 的 新 以建立 在社 会 、人 民、生活 、传统 的艺术 作 品,准 确 把握 时代 的 特 征之 一 。岭 南舞 蹈 的 “ ”应 该 表现 在作 品 的风格 上 ,重情 感 新 脉 搏 ,不 断深 化 、感悟 生活 ,不 断提 升作 品 的思想 境 界和 艺 术格 而 轻叙 事 ,突 出整 体而 个性 ;在 表 演技 术技 巧上 倡 导 自我创 新 。 调 ,以及锲 而 不舍 的创 新精 神 ,这 样才 能创 作 出无 愧 于 时代 、人 岭 南舞 蹈不 仅 要有 高技 术 的超越 意 识 ,而且 更要 灵 巧多变 ,以岭 们 喜爱和 艺术 感 召力强 的舞 蹈精 品 。 南特 有 的 “ 巧、趣 、美 ” 的动感表 演取 胜 。 通 过 认 识 并 深入 理解 岭南 舞 蹈 文 化 的 来 源 和 岭 南舞 蹈 的特 岭 南舞 蹈 与岭 南文 化一 脉 相承 ,只 有深 入 研 究岭 南文 化 的起 源 与演 变过 程 的特 征 ,联系 舞 蹈实 际 ,认清 人 们 的艺 术 审美 的情 色 ,创 作 出的舞 剧 才能 代表 岭 南地 区舞 蹈 的最 高水平 。近 年 来 , 风雨 红棉 》 、 《 岭南 行走 》 、 趣 ,才 能准 确 把握 岭南 舞蹈 发 展 的方 向 。在老 一 辈 的广 东舞蹈 家 广 东也 创作 了一些 成功 的舞 剧 : 《 的指 引下 ,新 一代 的广 东舞 蹈 家要 在事 业上 求 索创 新 ,创 造 与时 《 州 往事 》等 。虽然 舞剧 创作 的难 度 很大 ,过 程 繁复 ,但 意义 广 俱 进 的岭南 舞蹈 精 品 ,这样 岭 南舞 蹈艺 术才 能 在宏 伟 的艺 术天 地 重 大 。我们 应该 最 大 限度 创 作 出与 时俱进 的岭南 特色 舞剧 ,让我 里得 到完 善与 升华 ,舞 蹈作 品才 能在 国 内外产 生深远 影 响 。 们共 同期待 着 岭南舞 蹈 早 日走 向全 国 ,走 向世 界,在 世 界舞林 中 争得 一席 之地 。 二 、岭 南舞蹈 的文 化底 蕴 与特 色 ( )岭 南舞 蹈 的文化底 蕴 一 三 、对岭 南舞 蹈发 展 的思考 自古 以来 , 由于 岭南 的 地域特 征 和人 文气 韵 ,都 呈现 出开放 广 东 民 间 舞 蹈种 类 甚 多 ,其 含 义 繁 多 ,其 中 以祈 求 风 调 雨 顺 ,保 佑老 少平 安 ,欢 迎 喜 庆 ,娱 乐 大众 ,体 现 英 姿 风 采 的居 的态 势 ,并 善于 吸 纳多 元 的外来 文化 ,传 承 着 富于 生命 力的 历史 多 。据 1 8 年 全 省 民 间舞 蹈 调 查 统 计 ,全 省 民 间舞 蹈 品种 5 6 文化 ,所 以, 岭南舞 蹈 也形 成 了多 元的格 局 。岭 南舞 蹈 因其 艺术 92 O 个 ,其 中广 州 1 个 ,海 南 行政 区 ( 自治 州) 2 ,佛 山地 区 3 形式 的 关系 ,不 象 岭南 音乐 、 岭南 画派那 样 有 自身鲜 明 的特 征 。 1 含 8个 O 个 ,汕 头 地 区8 个 , 韶关 地 区 1 3 ,湛 江 地 区3 个 ,肇庆 地 区 岭 南舞蹈 也 要形 成 自身个 性 特征 :① 要 明确 岭南 舞蹈 的概 念和 属 7 0个 6 4 个 ,惠 阳地 区6 个 ,梅县 地 区4 个 。著 名 的民 间舞蹈 有潮 汕 一 性 ;② 要打 造大 量经 典 名作 。 岭南舞 蹈 一直 都不 乏优 秀作 品 ,包 9 8 O 带的 “ 英歌 舞 ”、 “ 鼓舞 ”;海 南 岛黎族 的 “ 柴舞 ”、 “ 钱 打 钱 括在 文 革期 间广 东 的舞蹈 创 作 也未 曾 中断 。因此 ,对 于 岭南舞 蹈 铃 双 刀舞 ” ,苗 族 的 “ 龙 舞 ”和 汉族 的 “ 招 八音 舞 ” ;粤 北 一 要 回顾 历史 、分 析现 状 、展 望未 来 ,摸清 岭 南舞 蹈 的文化 脉搏 , 带的 “ 闹花 灯 ” 、 “ 牛 舞 ”、 “ 茶歌 舞 ”和 瑶 族 的 “ 鼓 找准 其典 型特 征 ,才能形 成 岭南舞 蹈鲜 明特 征 。 春 采 长 岭南 舞蹈 �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内容摘要】不同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要素构成了广东岭南舞蹈的主要风格,为岭南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资源和舞蹈元素。

它是不同特色的民间风俗的融合,也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思想感情的结晶,这些素材为岭南舞蹈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过程提供了重要内容。

文章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入手对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及传承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舞蹈艺术形态内涵传承富有特色并具有民族风味的岭南舞蹈文化既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中主要的组成形式之一,同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璀璨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保护政策和条列,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一些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有关的细则。

岭南舞蹈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展。

多民族大聚居的岭南使该地区的文化具有多元与融合的特色。

在谈及岭南民间的舞蹈发展过程时,不仅要把眼光放在汉族及与汉族紧密联系的客家人那里,也要从根本上去挖掘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从实质上把握岭南民族舞蹈的特色。

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民族舞蹈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1.传统舞蹈;2.新编写舞蹈。

本文主要针对岭南民间传统的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作为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并且依山傍水的岭南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形式,并有其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舞蹈是一种能够从实质上反映当地生活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当地的风味。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周围的风俗人情决定了该作品的生命力。

”具有悠久历史的岭南传统舞蹈,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和形态。

组成其民间舞蹈艺术的除了有汉族人民编的“龙舞”“春牛舞”等之外,还有壮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师公舞”“采茶舞”,黎族舞蹈“打柴舞”(即“跳竹竿”)“钱铃双刀舞”,畲族舞蹈“猎步舞”“栽竹舞”,瑶族的“长鼓舞”等,通过这些舞蹈的表演和演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岭南的舞蹈特色,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底蕴。

凝视大地 仰望天空——从舞蹈专场《风起岭之南》创作实践到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办学思路

凝视大地 仰望天空——从舞蹈专场《风起岭之南》创作实践到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办学思路

艺精 品重点扶植 项 目 —— 由星海音 乐学院舞蹈 系创作 演 出的 大型舞蹈 专场 《 风起 岭之 南》 为例进 行 个案研 究 ,
从 主创 团队的 角度 。详尽 介绍这 台晚会 的创作 实践 ,并 由此引 申出岭 南舞 蹈的传承 、发展 以及 舞蹈人 才培养模
式 改 革 等 一 系列 问题 的探 讨 。
梦想 的翅 膀 。

岭 南 ,地 处 中 国 一 隅 ,经 五 岭 阻 隔 ,海 风 鼓 荡 ,珠 水滋 养 ,又历 千百年 文化 沉积 与演 变 ,灵性 生长 与繁衍 ,遂 自成 一派 ,独具 芳华 。它 宛若长 诗


《 风起岭之 南》 之构想与创作历程
( 一 )创作初衷
首 ,横卧于南海之畔 ,引得人们醉行其间 ,又恰
似 清风 一缕 ,让 人情不 自禁 随乐 起舞 。岭南 的山水
人 情 、千年 历 史 蕴 藏 和 大 气 的胸 怀 器 度 ,采 撷 一 词 ,莫 能替 代 ,即为 “ 风起” 。风起 岭 之 南 ,千 百 年 来莫 不 如 是 ,山风 、海 风 、民 风 、从 自然 到人 文 ,无 不 引 领 时 之 潮 流 ,构 成 的 “ 海 上 丝 路 发 祥 地” 、“ 岭 南文 化 中心地 ” ,不仅 影 响过 中 国 ,也影 响过整 个世 界 ;特 别 是 近代 岭 南 ,其 “ 风 ” 更 是
蹈 作 品 。虽 然我 不是 土生 土长 的岭南人 ,但 二 十年
舞蹈专 场 《 风 起 岭 之 南 》 在 广 州 黄 花 岗 剧 院 成 功
地落 下 了帷幕 。此 刻 ,创 作 过程 中那 日日夜 夜 的煎
来 在这 片土地 上 工作生 活 ,人生 中最美 好 的青春 时 光 在这 片土 地上 挥洒 ,生命 的节 奏 已融 入 了岭南 大 地 的律 动 。于是 ,在 舞蹈 界前辈 们 的鼓 舞 与感 召之 下 ,我 们星 海音 乐学 院舞蹈 系有 了集体 创作 舞蹈 专 场 《 风 起岭 之南 》 的想 法 。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广东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岭南舞蹈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和丰富的内涵,通过世代传承,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以及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岭南舞蹈,是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其中以广东地区的岭南舞蹈最为著名。

岭南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舞蹈动作而闻名,它集南方温柔和细腻的特色,同时又融合了北方的刚健和豪放,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味。

岭南舞蹈通常分为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两大类,每种舞蹈都有着不同的表演方式和舞蹈动作,但都表现出岭南舞蹈的独特魅力。

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舞蹈的动作。

岭南舞蹈动作细腻多变,表现出了舞者的高超技艺和优美身姿。

其次是音乐伴奏。

岭南舞蹈通常伴随着传统的音乐,这些音乐多以民间传统音乐为基础,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为舞蹈增添了韵味。

舞蹈服饰和道具也是岭南舞蹈的重要艺术形态。

岭南舞蹈的服饰多为古代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舞蹈中所使用的道具也是丰富多彩,如绸扇、绸带、花篮等,它们赋予了舞蹈更为生动的表现形式。

岭南舞蹈内涵丰富,既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承。

在岭南舞蹈中,每个舞蹈作品都有着特定的主题和寓意,例如《广东侬好》表现出广东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乐观豁达,而《啊哟喂》则展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岭南人民精神。

岭南舞蹈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一些舞蹈作品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岭南探梦》、《粤女十娘》等,这些舞蹈作品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岭南舞蹈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岭南舞蹈才能得以保存和发展。

在传承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对舞蹈技艺的传授。

舞蹈技艺是岭南舞蹈的核心,只有不断培养和传承优秀的舞蹈技艺,才能使岭南舞蹈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传承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传承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 ,进行 了具体 的分析与研究 ,希望 能够抛砖 引玉 ,让更 多人 的对其 的 内容挖 掘 出来 , 并 以独特 的视角 来 反 映题材 ,最 终正 确评 价 出
有 更 深入 地 了解 。
广 东华 人华 侨为 国家与 人 民所 作 的贡 献 。此 外 ,在对 “ 侨 ”有关 的作 品进 行 创作 时 ,应 对其 一 系列 的 材料 进 行搜 集 与整 理 , 使其
有 的风 格 其 舞蹈 形态 迥 异 且 内容表 达 形式 也丰 富多彩 ,其 中情 识 与 了解 , 以此 为基 础 ,才 可 以将 岭南 文 化 的来 源与 特色 更 好 地
歌舞 是 对浪 漫 爱情 的称颂 ,酒歌 舞 则是 对喜 庆 丰 收之 情 的表 达 ,
把 握起 来 ,从 而探 索 出独 特 的 岭南 舞蹈 的艺 术风 格 ,将 独 具特 色
利 用 ,使该 文化 在今 后得 到 更好 的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 二 、岭 南舞 蹈艺 术 内涵
1 .“ 水 ”动舞 境
三 、岭 南舞 蹈 的传 承策 略
作 为 亚热 带众 多河流 的汇聚 地 , 岭南 的水 源 相 当丰 富 ,且水 其 有着 积 极 的促 进 作用 ,并 影 响着 非物 质 文 化 ( 遗产 )的建 设 。
由于 大量 的华 人华侨 在 岭南 居 住 ,就 使 “ 侨 ”成 为 其最 大 的
蕴 。其 舞 蹈 艺 术 形 态 不 仅 融 合 了不 同特 色 的 民 间风 俗 , 而 且 也 是 岭 南 特 色 。在 世 界上 分布 广 泛 的广 东人 , 为舞 蹈 创作 中广 东 华人 及 华
人 智慧与 情感 的结晶 ,是 对岭 南人 生活与 生产具体 情况 的表达 与升 侨 题材 给 予 了一 定 的空 间 ,使舞 蹈 艺 术者 在进 行 创作 时,使 其 突 华 。本文从 广 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岭 南舞蹈 艺术 内涵与传承的角度 出 破 “ 背井 离 乡 ” “ 衣锦 怀 乡 ”的传 统 创作 理 念 ,将其 中具 有深 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论“岭南舞蹈”在广东高校舞蹈创作中的教育意义
作者:王艺波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6期
【摘要】文章所提出的“岭南舞蹈”在广东高校舞蹈创造中的教育意义,本质上也是对“岭南舞蹈”的一种保护。

所以,文章采取了“曲线”方式,将传统舞蹈中的精华使用到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从而帮助“岭南舞蹈”融入发展潮流中,使其能够在未来得到深度保护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岭南舞蹈;高等教育;舞蹈教学;舞蹈创作
岭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南疆的另一称呼,其名称源自于五岭之南。

在当前的行政划分上,岭南地区主要包括广东省、广西和海南省三地。

由于岭南属于山地地貌,再加上早期气候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并不适宜人类生存。

所以,中华文明诞生之后,岭南便是相对保守的地域,由此也导致了其文化的独特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肢体语言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舞蹈是由祭祀文化傳承和民间生活意识两个部分组成的,代表着人类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形态。

所以,对于舞蹈的研究也意味着对地域人类历史的探究。

不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西方文化接触十分频密,民众的舞蹈艺术和审美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主要审美意识是由现代舞、古典舞构成,这也导致岭南舞蹈的没落。

更为重要的是,岭南舞蹈不仅包括“舞龙”“舞狮”等传统舞蹈形式,也包括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舞蹈。

故此,本文开展对岭南舞蹈在广东高校舞蹈创作中的教育意义的研究,主旨是建立在对文化传承的角度上,将岭南舞蹈融入高校教育之中,希望能够发挥其传承与发展的功能。

岭南舞蹈并不是指一个独特的舞种,而是由很多舞蹈种类构成的,并带有岭南地域特征的舞蹈形式。

可以简单理解为,岭南舞蹈是岭南地区舞蹈的总称,所以其包括相对丰富的分化意识主体。

而我国2010年12月首次开展了岭南舞蹈论坛,对岭南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确切的定义,并结合文化、属性、艺术形态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初步确定了岭南舞蹈的概念和内涵,由此岭南舞蹈才具备了得以被广泛认知的基础。

随后在逐年开展的岭南舞蹈论坛中,岭南地区舞蹈的内容愈加丰富,再结合大量创作内容的整理,岭南舞蹈已然成为中华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举办岭南舞蹈论坛意义之重大。

华南师范大学是岭南舞蹈论坛的推动者和举办者,对岭南舞蹈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下属的岭南舞蹈团,不仅是我国目前鲜有的专业岭南舞蹈团体,也是积极推进岭南舞蹈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过,该舞蹈团的构建理念与其他院校的舞蹈传统发展理念有着很大不同,其采取了人文视角的传承,在舞蹈团成立之初,便坚持以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所以在内容的展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