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云梦县“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_以钱养事_新机制改革探析_秦小平

第38卷第10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38No.102015年10月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Oct.2015投稿日期:2014-04-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TY01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 -12-0875)。
作者简介:秦小平,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体育人文社会学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改革探析秦小平1,陈云龙1,陈元欣2,王健2(1.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是阻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要改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有必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改革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以钱养事”新机制可以有效的规避以往机制的不足,可以实现对体育行政服务人员的精简、可以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可以转变体育公共服务人员的观念。
目前,农村体育市场未发育、旧势力的阻扰、基层政府理性、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不足等影响到“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实施。
上下联动,推进体育行政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增加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投入、完善农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拓展农村体育供给市场、激励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是保障新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改革;需求表达;体育市场;市场供给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5)10-0001-06“Funding Public Affair ”as New Mechanism Reform in Rural Sports Public ServiceQIN Xiao-ping 1,CHEN Yun-long 1,CHEN Yuan-xin 2,WANG Jian 2(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Hubei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Hubei China )Abstract :Lagging behind of rural sports public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obstacle to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government supply mode formed in past planned economy can't fulfill rural residents'demand on sports public service.We have to create new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funding public affair ”as new mechanism reform in rural sports public service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nding public affair ”mechanism can avoid disadvantages of former mechanisms effectively.It can simplify sports administrative service staff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transform concep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taff.Immature market ,old power block ,irrational basic level government ,imperfect mech-anism for the expression of farmers'needs ,lacking enterprise fund of rural sports at present are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nding public affair ”mechanism.Bottom-up linkage ,promoting sports administrative service sys-tem comprehensive reform ,increasing rural sports enterprise fund input ,improving peasant sports demand expres-sion mechanism ,expanding rural sports supply market ,and encouraging rural sports public service talent are the effective actions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new mechanism reform.Keywords :rural sports ;sports public service ;funding public affair ;mechanism reform ;demand expression ;sports market ;market supply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重大。
记云梦县吴铺镇杨坝村党支部书记

强村领头雁富民女支书——记云梦县吴铺镇杨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慈珍走入云梦东城区2公里处,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的三湖渠、设施齐全的三湖卫生院、气派舒适的三湖度假村、整齐划一的杨坝新村、宽敞明亮的三湖小学……。
这里就是孝感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云梦县吴铺镇杨坝村。
从前的杨坝村地势低洼,曾是饱受水涝灾害的落后村,如今,村集体经济殷实、农民富裕,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
这一切巨大的变化离不开杨坝村的引路人——县党代表、吴铺镇第一任女村支部书记、杨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慈珍。
2007年2月,李慈珍被县委授予“新农村建设十佳村支部书记”。
科学规划建新村原杨坝村有1396人,8个自然湾分布零散,居民做房横七竖八、进出不便,环境状况较差。
2006年杨坝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李慈珍带领村一班人抢抓机遇,从“硬化、美化、绿化、净化”入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村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村民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边的整洁漂亮。
首先是抓规划。
李慈珍专门聘请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对杨坝村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了2008——2020年中长期规划,规划突出迁村并点、观光农业、工业小区,并将全村规划为居住区、农庄区、工贸区三大区域。
其次是抓配套。
经过努力,在杨坝籍知名人士杨小红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50多万元,硬化了全长1500米的振兴大道和长400米的新村大道,修建了杨坝大桥,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实施安全引水工程,使全村310户农户全部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实施农村能源工程,建沼气池140口;实施“清洁家园”工程,聘请保洁员及时保洁;投资60万元兴建三湖农贸市场,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50亩的水库和东岗、广嘴泵站,配套5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通组农用电线5条,打深水机井1口,硬化台渠300米,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以钱养事:防范与化解乡镇财政风险的路径选择

到9 万多亿元的规模。2 1年前六个月的财政收入已达到 S 风险的防范和财政运行 的危机 意识 ,对乡镇财政风 险状 况进 o1 8 万亿元 ,一旦 G P D 增速降下来了 ,财政 支出的刚性 和惯性必 行监控预警,预先估计财政风险程度,判断财政风险变化发
然导致财政风险 的发生 。所以构 建地方公共财政框架 , 效 展趋势 ,做好防范规避风 险准备 ,实现财政风 险规 范化 、系 有 地防范乡镇财政风 险 ,重点应放在转变 乡镇政府职 能上 ,关 统化和科学化管理。 键是按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校正乡镇政府行为 。
最终受损的必然是效率。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过 少提供 。按照项 目合 同管理 办法 ,农村公益性服务经 费必须
头了经济效率反而会降低 。
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资金随着项目走 , 不得用于项
2 “ 、 以钱养事”使得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化 。公开 目之外的人头经费 或其他开支 。实施 “ 以钱养 事”新机制就
难题是约束 ,经济 人的政府必须受到严格的约束 。对 于公 民 济不发达 地区 的发 展原 则 ,省级财 政 2 0 0 6年安排 2亿 元资
来说 , “ 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 ,只要法律不明文禁止 ,公 金 , 按每个农业 人口 5 的标准进行补助 。20 年省财政安 元 07 民就可以 自由地进行 任何行为 ;而政府行为 则不 同 ,政府行 排的经费达到 4 亿多元 ,达到农业 人口人均 l O元水 平。20 08 政权力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 , 年在财政资金 比较 困难 的情 况下 ,仍然多安排 2 多元 “ 亿 以 政府的各项职能 、备项 事权往往是通过立法程序 来规定 ,通 钱养事 ”资金 ,全省每个农村 人口达到 l 元的标准。近几年 S 过相关的法律 来加 以明晰化的 。 “ 市长 ”的权 力边界和 “ 市 在保持总量不减的前提下用增量 的方式对重点项 目 进行支持 。 场”的活动边界应该是 很清楚的 ,但到迄今 为止我 国地方各 1 “ 、 以钱养事 ”使转移支付方式得到简化 。加强财政支 级政府都处在无所 不及 、无处不包的万能状态 ,地 方政府兼 出管理制度 改革 ,建 立适应 市场经济 要求的公 共财政 框架 。 具政治人 、经济 人 、道德人 “ 三位一体 ”的角色 。权力要有 实行项 目经费核算 。财政对农村公益性服务 的经 费不再按服 边界和 约束 ,没有边 界的 权力必然 会随意干 涉市场 的运行 , 务主体人数的多少安排 ,改为按服务主体承担服务项 目的多
鄂办发[2007]17号
![鄂办发[2007]17号](https://img.taocdn.com/s3/m/48b48302a6c30c2259019eaf.png)
(鄂办发[2007]17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巩固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的改革方向(一)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探索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也有一些地方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运作不规范,服务效果不明显。
各地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化改革,扎实做好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巩固完善工作。
要坚持政府主导,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公益性服务主体缺位的问题;坚持市场取向,培育服务组织,切实推进单位转变性质、人员转变身份;坚持精简效能和竞争择优原则,科学设置服务组织,合理确定服务岗位,切实落实机构整合、人员分流、竞争上岗的措施;坚持社会化运作,寻找有效管用的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切实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推动公益服务主体多元化;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和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切实强化公益性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合理确定公益性服务岗位(二)各地要按照精简效能、人事相宜的原则,合理确定各行业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
省里综合考虑产业特点、人口数量、地域范围、自然条件等因素,按行业提出《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配备和控制标准参考意见》,供各县(市、区)参考(附件)。
同一县域范围、自然条件相近的地方,确定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标准应基本一致。
(三)乡镇公益性事业服务人员(包括:财经所和延伸派驻事业机构的在职在编人员,按岗位聘用的公益性服务人员)的配备继续贯彻精简效能原则,以县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大乡镇最多不超过50人,全省新增岗位不超过2000个,并根据目前的工作需要调整优化结构,既要解决人多事少的问题,又要解决人少事多的问题。
“以钱养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新思路

“以钱养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新思路
秦小平;王志刚;王健;胡庆山
【期刊名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6)001
【摘要】“以钱养事”机制的内涵包括市场订单、农民签单、部门审单及政府埋单.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市场理论、政府采购理论及公共物品理论.认为:“以钱养事”机制可以促进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降低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激发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出:应因时、园地、科学地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立项;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行绩效管理.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秦小平;王志刚;王健;胡庆山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困境与改进——以湖北省"以钱养事"改革为例 [J], 曾润喜;方付建;张丽萍
2.政府化与市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革——湖北省"以钱养事"改革的回顾
与评价 [J], 宋亚平
3.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需求 [J], 高嵩;秦小平
4.基于“以钱养事”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实发展研究 [J], 于贵身
5."以钱养事"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改革研究 [J], 钟翔;李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以钱养事”新机制 促进“三农”工作新发展

构建“以钱养事”新机制促进“三农”工作新发展
夏建武;肖运香;高月明
【期刊名称】《湖北财税:理论版》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近年来,鄂州市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六个到位''''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夏建武;肖运香;高月明
【作者单位】鄂州市财政局;鄂州市财政局;鄂州市财政局;鄂州市财政局;鄂州市财政局;鄂州市财政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以钱养事:构建城乡服务型政府新机制——以湖北咸安为例 [J], 吴理财;刘小平
2.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促进萧山转型升级新发展 [J], 曹开宇
3.积极构建找矿新机制推进地质工作创新发展——在国土资源部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上的发言 [J], 孙纲
4.天门市全面建立"以钱养事"工作新机制 [J], 王艾琼
5.天门市全面建立“以钱养事”工作新机制 [J], 王艾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以钱养事”,让群众掌握话语权

性服 务组织 ; 站里 1 个人全部从“ 3 公家
人” 变成 了“ 社会人” 不再是事业编 制 , ,
不再拿工资“ 守摊子” 镇政府通过公开 。
竞标 , 聘请了 4 人负责全镇农作物保护
和农业技术推广 , 每个农技 员负责 1 万 亩农田, 每亩 田一年 1 以钱 养事 ” 元“ 服 务费。 徐建国现在 的“ 年薪 ” 是这 1 就 万
一
现, 因而工 作效率大 大超过 从前 , 农村
人员购买 ,并赋予受益对象签字权 、 监
督权 , 群众掌 握话 语权 , 固了 乡镇 让 巩 机构 改革的成果。 “ 去‘ 过 以钱 养人 ’现 在 ‘ , 以钱 养
公益服 务实现 了竞争择优 、 高效运转 。 以“ 精简机构 ” “ 和 以钱 养事 ” 为核
终经政 府部门和群众考核认可后 , 由政 府支付服务费用。
尊爨臻 %I
像 徐建国一样 , 湖北省实行 乡镇机
构改革以后 ,有约 38万人在全省各地 . 从事农村公益服 务 ,平均每个 乡镇 3 5
间的检验 , 也证明 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走
出‘ 精简—— 膨胀——再精 简——再膨 胀’ 的怪圈。”
心内容的湖北 乡镇机构改革 ,0 2 20 年从 咸宁市成安区发端 ,0 3 20 年在部分县市 试点 ,0 5年在全 省全面铺开 。在大刀 20 阔斧精简 乡镇机构 、人 员的基础上 , 变 “ 以钱养入 ” 以钱养事 ” 为“ 的农 村公益
张监督卡 , 务人 员上门服务了 , 服 就
村 官 关注 的 热 点 、 点 、 点 / — ic rj@ 1 3c m 焦 难 E mal wz b 6 . .  ̄ b o
/
基于湖北三镇'以钱养事'改革的调查节选改革的解剖

市场化逻辑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基于湖北三镇“以钱养事”改革的调查(节选)改革的解剖2.1改革的过程湖北“以钱养事”改革的宏观脉络经历了一个咸安新政~七市试点~全省推行~强化巩固~他域借鉴的过程。
1999年8月,“咸安政改”发起人宋亚平出任咸宁市咸安区委书记。
2003年,咸安区开始推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并对乡镇“七站八所”进行改制,这场改革涉及面之广、牵涉人数之多、触及利益之深在咸安区前所未有。
随后,咸安区改革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成为全省正在开展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可参考和借鉴的模式。
2003年11月,湖北省在吸取咸安等地改革经验基础上,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鄂发[2003]17号),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5年底完成此项改革。
为了积累经验,先在天门、洪湖、监利、麻城、安陆、老河口、咸安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并巩固既有改革成果,2005年、2006年湖北省相继下发《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3号)和《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试行意见》(鄂办发[2006]14号)两个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并不断深化以“以钱养事”为核心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改革在全省推广后,并不像开始想象的那样顺利,各种机制并没有充分的完善,所以湖北在此后的几年间不断巩固这项改革。
比如,省市领导不断的下去调研,督促下级政府大力推动改革,而省里也在不断出台配套政策,比如强化以钱养事资金的监管,加大以钱养事专项资金的规模。
2008年咸安区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继湖北改革之后,安徽、江西、四川、河南等部分地区也开始借鉴湖北改革经验,谋划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
虽然其他地方的改革可能与湖北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改革却是直接借鉴了湖北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梦县“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提要:近几年来,云梦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取向,竞争择优,社会化运作等方式,严格按照“精简效能,人事相宜,因事定岗”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建立了“项目招标、市场运作、层层签单、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以钱养事”新机制,提高了农村公益事业服务质量,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本文对云梦县近几年来建立农村“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实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新机制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以钱养事机制运行实践与思考一、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主要措施云梦县“以钱养事”改革于2005年正式启动,2006年将乡镇“七所八站”合并为农业、城建、计生、文化“四大服务中心”。
2008年,云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乡镇原“四大服务中心”再次进行优化重组,新组建了“农村公益性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即由原来的“四大服务中心”精简为“两大服务中心”,并在民政部门重新登记注册。
新的服务中心除承担传统的农村公益性服务外,还拓展了其他服务领域,调整了服务项目。
(一)因地制宜设置项目1、按实际需要设置项目。
云梦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统一制定指导各乡镇农村公益性服务的项目目录,确定了全县公益性服务项目。
同时,对超出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范围、而人民群众又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结合本县实际,通过设置参照管理类公益性服务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如在12个乡镇设置镇村治安巡逻、镇村道路管护、福利院老人看护等项目,在有的乡镇设置村级保洁项目等,这些项目参照公益性服务执行,受到群众好评。
2、体现本地特色设置项目。
对农业类服务项目做到与各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农业板块和基地建设相结合,突出体现不同的地域特点,如:云梦南部乡镇以水稻种植为主,北部乡镇注重畜禽养殖,城区附近乡镇大多种植蔬菜,湖区乡镇的水产养殖具有一定规模,根据各乡镇特点,力求设置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特色服务项目,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严格区分公益性服务项目和建设工程项目。
真正属于公益性服务的项目,其费用从“以钱养事”专项账户中列支,属于建设类的工程项目纳入乡镇财政管理,不得占用“以钱养事”资金。
(二)严格聘用技术服务人员一是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的服务岗位,如计生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畜禽防疫技术服务等,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术职称或专业院校毕业。
二是对于人员聘用,规定专业技术人员需经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对一般岗位的服务人员,由乡镇统一进行招考聘用。
目前,云梦县乡镇“两大中心”共有服务人员306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82人,中专学历的有200人;从职称结构看,65人具有各类职称,其中初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26人,高级职称3人。
(三)严把公开公示、合同签订、考核验收三关1、严把公开公示关。
乡镇定期公示公益性服务项目、资金预算和考核结算办法等,让服务对象知晓。
2、严把合同签订关。
对聘用人员、委托服务等环节都要签订严格规范的聘用、委托合同,合同文本主要是参照省综办和县财政局下发的合同样本执行。
3、严把考核验收关。
每季末年终,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县纪委、综改办、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单位组成考核专班,对全县落实“以钱养事”新机制或完成责任目标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以钱养事”资金拨付挂钩,严格落实奖惩;乡镇对两大中心和村级进行考核,依据服务合同考核兑现报酬。
(四)把“以钱养事”服务向农村延伸“以钱养事”服务向农村延伸是扩大“以钱养事”服务范围的一种措施,其主要内容为实施镇村有关服务项目对接,把乡镇农村公益服务中心承担的部分服务项目委托给村干部,由村干部完成或组织完成。
2009年,云梦县共筛选出镇村对接服务项目三大类36个,落实对接服务预算资金130万元。
此举既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又便利了农民群众。
(五)构建镇村服务平台与网络1、组建乡镇办事服务大厅。
从2008年开始,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便民利民”的建设思路,在各乡镇建成了办事服务大厅,把农村公益性服务内容纳入大厅管理,设置了公益服务、信息咨询、行政服务、信访接待等服务窗口。
据统计,乡镇办事服务大厅运行以来,已接待办事群众12万人次,办理服务事项15万余件。
2、组建“党员群众之家”活动室。
在村一级建设“党员群众之家”活动室,以此作为村级公益性服务的阵地,开展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发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及防治信息,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等各项公益性活动,同时还受理村民投诉,调解民间纠纷。
截至目前,全县12个乡镇297个建制村全部完成党员群众之家建设,实现了有场所、有标识、有桌椅、有电教设备、有制度、有工作日志等基本建设要求,已接待办事群众2万余人,开展活动1000余次。
二、基本经验与成效(一)项目设置更趋合理一是项目明确合理。
云梦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规定,要求各乡镇确定了农业技术服务、畜禽防疫服务、农机水利服务、水产林业服务、城建环保服务、文化体育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8个大类的服务项目,对每项大的服务项目做到尽可能的细化和量化。
对每项大的服务项目内容,设置服务岗位和需要配备的服务人数,对每一项细化的服务项目,都提出了要完成的目标要求以及乡镇政府对其考核的标准。
二是项目预算明确具体。
项目预算中列支了工作人员经费及其基本养老保险金、必要的物化投入和工作经费,并充分预留突发性公益服务项目资金。
三是参照管理类的公益性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单独列支。
2008年,全县共落实“以钱养事”资金预算1318万元,其中省补资金703万元,县乡匹配资金615万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74万元。
(二)合同管理更加到位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云梦县逐步形成了“从上到下、从人到事”的一整套合同管理形式。
即:县综改办对乡镇、乡镇政府对中心负责人、中心负责人对中心工作人员层层签订签定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合同,乡镇政府对中心、中心再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从而实现“项目发包、人员聘用”的双重合同管理。
2006-2008年,共签订聘用合同918份,共聘用专业技术人员315人次;项目委托(发包)合同817份,已完成项目758项,占项目合同的85%。
(三)资金管理更加规范1、出台了《云梦县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资金管理办法》,对上级补助资金和县级匹配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和使用。
2、县级财政部门按照乡镇和县直部门“以钱养事”工作的进度及考核结果及时拨付资金,县纪委、财政、审计部门监督、检查“以钱养事”资金的使用及账务管理工作,加强对“以钱养事”资金的跟踪管理,严禁挤占、挪用“以钱养事”专项资金。
3、严格审查项目预算。
每年初,对各乡镇上报的项目预算严格审核,对报酬标准过低、保险费用不明确、办公经费过多等不合要求的预算全部退回,要求重新修订。
4、严格按照省政府文件规定,切实落实本级“以钱养事”匹配资金,保证匹配资金总额逐年有所增加。
2009年元-9月份,全县“以钱养事”匹配资金为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实际执行数增长8.2%。
(四)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先后制定出台了《云梦县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云梦县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经营收入管理办法》、《云梦县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云梦县“以钱养事”考核结算办法》、《云梦县“以钱养事”奖惩兑现办法》等,对“以钱养事”会计科目、财务报表、财务核算、服务组织、服务人员及资金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规范了农村公益性服务的项目确定、岗位设置、资格准入、订立合同、权责义务等整个过程,促进了项目、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五)工作责任更加强化对所有服务中心的用人都是实行合同制管理,且有明确的责任负担体系,强化了服务中心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同时,由于服务中心人员的工资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了工资分配吃“大锅饭”的局面,各中心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激发,形成了没事想事干、有事争着干的好局面。
三、机制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云梦县“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至今,在促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使之进一步巩固完善。
(一)农村公益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以钱养事”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益服务体系,在农村公益服务的生产和供给之中引入市场机制,但从目前云梦机制运行的实际来看,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的目标没有充分实现。
第一,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仍然是“七站八所”转制后的原班人马,“七站八所”转制而成立的服务中心,服务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仍未构建起来,缺乏竞争性。
第二,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购买仍然局限于乡镇内部,农村公益服务市场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封闭性和排他性,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购买不能在乡镇之外更广阔的区域进行,进而极大地影响着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业务承接“近水楼台先得月”。
中心服务人员大多是从原“七站八所”转制出来的,乡镇干部在服务招标的过程之中难免会掺杂“人情”、“关系”等个人主观感情,导致公益服务中心在乡镇通常处于垄断地位,政府根本无法为农民购买到“第二家”的服务。
既然不能“货比三家”,又岂能做到“市场化的优质服务”?第四,农村公益性服务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如农技服务、城镇建设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文化服务、水利服务等,这也是现有市场不能提供的一个客观原因。
(二)对农民的话语权、表达权尊重不够农村公益服务主体是农民,但是由于乡镇政府主导着农村公共服务的需要和运作,没有充分考虑农民自己真实的需要和参与,农民在公共服务的立项、招标、考核、兑现方面的参与率不高,导致有些服务项目政府及服务中心积极性高,农民却置若罔闻,好像于己无关。
由于服务主体与客体脱位,使得农村公益服务失去了主体评价标准和监督制约,影响了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效益。
(三)“以钱养事”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是随着农村公益事业日渐增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县级财力难以负重。
另一方面存在着“养事”与“养人”的矛盾,由于云梦县“以钱养事”采用的是“委托服务制”,在分配服务经费时着重考虑了“养人”的因素,这种分配的方式导致了“养人”的“钱”在加速上升,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密考核是“以钱养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行的考核办法是由县、乡(镇)政府组织考核专班,实行“三卡”管理(服务对象签字卡、村干部签字卡、考核专班签字卡),百分量化考核,分项进行,阶段验收。
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实际困难。
一是有些服务项目不能细化、量化,特别是服务质量不能量化,导致考核存在一定的人为性。
二是有些项目时间跨度大,范围广,采取听、查、看、访、测的考评方法,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考评结果真实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