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4淮中晚泊犊头练习题

合集下载

夏意 苏舜钦 阅读答案赏析

夏意 苏舜钦 阅读答案赏析

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赏析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赏析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答案:8.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三句选取夏日特有的事物石榴、树阴、日,并着以明满地当午和等词语扣住诗题,第四句更用梦醒时流莺的鸣声作反衬写出了夏日清幽静谧的氛围。

9.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

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悠闲旷达、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境。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树荫茂密深邃,阒静之中时歇时现流莺呖呖之声,明媚宁静清幽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孤寂落寞。

(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阅读训练】阅读练习一:1.此诗中的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

2.石榴开花红似火,应该很刺眼,但这首诗因为用了一个____字而不觉得刺眼。

3.第四句中的梦觉说明诗人曾昼寝,前面第___句中的____字已做了伏笔。

4.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5.苏舜钦的《过苏州》中有一句: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不仅上下句对偶,而且句中对偶。

请说说句中是如何对偶的?【参考答案】1.清2.帘(隔帘而望榴花)3.一席4.并不矛盾。

因为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清幽。

5.绿树对白鹭,近水对远山。

阅读练习二:(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3、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 字左右。

答案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3、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淮中晚泊犊头古诗文

淮中晚泊犊头古诗文

淮中晚泊犊头古诗文
《淮中晚泊犊头》
一、把淮中平野,添满草木青青。

野芳千飘万缕,月柳几缕潇潇。

二、犊头闻雷牛,古寺楼台青。

寺前夕阳斜,月色满江城。

三、把马驻小桥,好风吹细草。

林中犊头走,古声萦清波。

四、攒上林边店,红泥烟火芳。

灯桥绿烟深,茶尊月山明。

五、问犊头何处,古泊淮浦漾。

清风和煦暖,月光色更凉。

六、古寺深处去,日暮暝色浓。

苍鹰展翅下,犊头留明灯。

七、犊头快慢行,时学淮浦沙。

彼此星空中,轻歌自撩斜。

八、渡江归故乡,巴山远濛濛。

征路入秋尽,淮中古犊头。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古诗《淮中晚泊犊头》《溪居即事》

古诗《淮中晚泊犊头》《溪居即事》

系:拴,捆绑。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柴门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小童疑是有村客, 疑:怀疑,以为。 急向柴门去却关。
柴门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柴门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宋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
草青青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cί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淮中晚泊犊头
宋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崔道融
晚唐诗人, 自号东瓯散 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 。 他的诗大多自然明快、通俗易 懂。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溪边村舍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经典诗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意思: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出自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⑵,时有幽花一树明⑶。

晚泊孤舟古祠下⑷,满川风雨看潮生⑸。

注释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参考译文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

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赏析《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导读: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这首诗写作者舟行淮河所见。

前两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爱,明暗对比。

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

此诗寓情于景。

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似表现作者的处境,风雨吹打,潮水起伏,似透露出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咽:1.(yè)声音受阻而低沉。

如:哽咽,本文取此义。

2.(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

如:咽喉。

3.(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

如:咽唾沫。

分(fèn):1.成分。

如:水分。

2.职责和权利的限度。

如:本分。

3.同“份”。

另读(fēn):1.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

如:分离。

2.分配。

如:分给你。

3.辨别。

如:不分皂白。

4.分支部分。

如:分局。

5.分数。

如:约分。

6.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

7.(某些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米。

8.计量单位名称。

如:十分等于一角。

娆(ráo):娇娆。

另读(rǎo)书烦扰;扰乱。

裹(guǒ):1.(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如:包裹。

本文取此义。

2.为了不正当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

如:土匪裹走了几个小孩。

3.方吸(奶)。

如: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

二、词语识记忆秦娥、沁园春:均是词牌名。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下。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指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淮河所见。前两
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 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 爱,明暗对比。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 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此诗寓情 于景。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 似表现作者的处境,风雨吹打,潮水起伏,似透露出 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 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 歌体裁。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泥于格 式和韵律。“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胡适、郭沫若 等诗人积极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将白话俗 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当时也称新诗为 “白话诗”“白话韵文”。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 胡适的《尝试集》(1920)。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 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新诗在建立和发展的过 程中,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第5课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诗海撷贝】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
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 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层解: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表达对军阀 统治下黑暗、腐败社会的憎恨。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层解:第2节,直承第1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 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诗歌,达成第9 题。

( 6 分)
淮中晚泊犊头①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①犊头:淮河畔的一个地名。

此诗是诗人因事而被削职,走开汴京前去苏州定居,路过淮河所作。

9.(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
面。

(3 分)

(2)本诗经过光景描绘传达了丰富的感情,请你联合相关诗句加以剖析。

(3 分)

9.(1)(3 分)春日的天空,阴云低垂,挂在荒野之上,野外
里绿草青青。

有时清香之花映入眼帘,整棵树都所以光亮漂亮。

(“春阴”“青草”“幽花”“树”少一个扣1 分,语言生动形象2分)
(2)(3 分)答案示例:①“时有幽花一树明”描述了优美
明媚的春色,融入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②“晚泊孤
舟古祠下”表露了诗人政治失落、单独一人的孤单与难过;
③“满川风雨看潮生”描述出春潮上升的壮观画面,表现了
诗人豪迈旷达的胸襟和悠闲冷静的心境。

评分重点及说明:一点 1 分。

整首诗感情基调是乐观豪迈的,
假如环绕“被削职的失落”回答至多得 1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中一二句写远景,写开阔苍茫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 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濛阴沉的天色更加朦胧;一二句写静景, 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满川风雨凄迷,春潮 乍起。整首诗的视角忽远忽近,点面结合,交叉变换,富立体感。 (2)、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正处在一种极其安静 闲适的心境中。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 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而苏舜钦却处在行役途中,沿路胜景固然堪 赏,而风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绪是难以平静的。韦 写闲游,苏写旅况,重点既异,给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难说这 是由于诗篇本身的气势的强弱。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所泊之地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春阴垂野,草色青青,氛围 安宁静谧。 B. 二句中“一树明”的意思是,“幽花“的色彩仿佛让整株树的颜色 都变得明亮起来。 C. 三四句将个人处境与周围事物间有不谐和揭示出来,展露了诗人内 心深处的失意。 D. 全诗写晚泊犊头的所见与所感,通过意象的选择使在《后村诗话·前集》中称这首诗“极似韦苏州”,就是拿它与唐诗人韦应 物的《滁州西涧》作比较:《滁州西涧》一诗诗句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你认为这两首诗“似”在何 处(不少于三个方面)?联系诗句,就其中一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说明。
(1)苏诗写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2)前人韦诗后两句与苏诗后两句相比,认为苏诗胜于韦诗,理由是“气势 过之”。你同意这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