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并为市场机制有效运

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就是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

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财政政策体

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

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

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

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

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

政府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不断探索市场经济发

展的内在规律,市场机制逐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与此

同时,不断深化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丰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和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993年初,针对经济运行出现严重的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年6月出台了《关于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

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正式确定了实行适度从紧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调。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财政赤字、抑制消费过快增长和清理压缩基本建设项

目等。1993-1997年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反周

期调节效果,既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又促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形

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

着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加上我国

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突显,内需不振,外贸出口下降,经济增

长速度回落。1998年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实施由适度

从紧的财政政策向积极财政政策的战略转型,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完善非税收

入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加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支出。积极财政政策是我

国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主

动采取的一次反周期调节,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宏观经

济运行环境显著改善,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有所提高,在我国财政调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经过连续多年实施

积极财政政策,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了通货紧缩阴影,进入新一轮增

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下半年以后,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

了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经济发展转向供求总

量大体平衡、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日益突出的新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

增收节支”为核心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适当调减

中央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

目资金投向结构;大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

革等。在执行稳健财政政策过程中,财政部门注重按照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对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体

制改革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注重加强与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

策的协同配合,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格局。

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步演变

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

重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重加深。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变

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

观经济政策,11月5日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出台更加有

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

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国

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以上可见,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保持和促进总需求的稳定和一定的增长,防止经济进一步下

滑及由此而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保证我国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

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

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

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

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

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

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

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

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

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

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

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

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

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

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

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

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

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

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

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

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