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的应用分析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与经济效益分析概述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的先进施工技术,通过在构件上施加恒定的预应力,来抵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内力,提高结构的荷载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领域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和桥梁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对柱、梁、楼板等构件施加恒定的预应力,来改善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利用张拉设备对桥梁构件进行预应力处理,从而提高桥梁的荷载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预应力技术还可以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在钢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预应力技术的经济效益减少材料消耗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应力和变形,从而使得结构在承受荷载时需要的混凝土体积更小。
这不仅可以节省混凝土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施工成本和材料采购的费用。
增加结构荷载承载能力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荷载承载能力。
通过施加适当的预应力,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弯和抗剪能力,使得结构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
这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还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和变形。
这不仅可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地震引起的损失和修复费用。
提高施工效率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预应力技术可以利用张拉设备对构件进行预应力处理,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快速和自动化。
这不仅可以减少施工时间,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和人工费用。
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预应力技术可以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材料消耗和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厂房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与应用

工业厂房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6T11:15:44.08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3月下作者:康亮亮梁广远[导读] 近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运用越来越广泛,桥梁的施工技艺也随之在不断进步,路桥建设也已成为我国建设领域较为重要的建设项目,在我国基础的建设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缩短了货物运输的距离,使我国的运输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桥梁施工技艺被发掘和运用,本文就大跨度的桥梁施工过程所应用的技术原理以及项目施工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混凝土预应力桥梁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
天津市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康亮亮梁广远 300180摘要:近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运用越来越广泛,桥梁的施工技艺也随之在不断进步,路桥建设也已成为我国建设领域较为重要的建设项目,在我国基础的建设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缩短了货物运输的距离,使我国的运输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桥梁施工技艺被发掘和运用,本文就大跨度的桥梁施工过程所应用的技术原理以及项目施工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混凝土预应力桥梁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厂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研究;应用引言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引进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工业厂房的一些重要结构支架和其他建筑物的支撑构架。
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的制约,生产的成本较高,这项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没有广泛得到使用。
随着科技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高大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仅仅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在这个时候,我国的高强钢材得到了迅速发展,为高大建筑物奠定了基础。
1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概述 1.1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概述我国高层建筑的增多,以及高层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已经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也为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上。
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引言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加固方法,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的优势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技术可以将结构的屈服荷载提高,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材料的应力状态,从而提高材料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
通过预应力技术,结构可以更好地抵抗外部环境的侵蚀和结构变形,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减少结构变形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结构在受到荷载时的变形。
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降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降低结构的自重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结构自身的重量,从而降低结构的自重。
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减少材料的应力,使结构的自重减少,降低结构对地基的压力。
提高施工效率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通过预应力技术,结构构件可以进行预制加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和人力资源的使用。
预应力技术还可以使结构构件的质量更加可控,降低施工中的质量风险。
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最常见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如高层建筑、桥梁、水库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使结构更加坚固和稳定。
预应力钢结构预应力钢结构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另一种应用。
预应力钢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预应力钢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如大跨度厂房、体育馆等。
预应力钢结构具有重量轻、施工便捷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预应力砖结构预应力砖结构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一种创新应用。
预应力砖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砖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预应力砖结构具有砖的保温性能和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可以应用于住宅建筑等领域。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在体育馆工程中的应用.pptx

4.2.2预应力索张拉
按施工方案,张拉施工分3级由两端向中间双方向对称 施工。第一张拉至80%设计索力;第二次张拉100%设计 索力,并超张拉5%;第三级进行索力微调,调整到设计 值。分级张拉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第一级为1-7号图, 第二级为8-14号图,第三级根据监测情况对个别索调整。 )
第一次张拉9,22,E,M轴线张拉到80%设计力,分别为 980.1060.1360.1360KN.
2.预应力技术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特色和优势
(1) 可以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满足设计人员所要求的结构 刚度、内力分布和位移控制。
(2) 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构成新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形态(形 式),如索穹顶结构等。
(3) 预应力技术可以作为预制构件(单元杆件或组合构件)装 配的手段,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结构,如弓式预应力钢结 构。 (4) 采用预应力技术后,或可组成一种杂交的空间结构,或 可构成一种全新的空间结构,其结构的用钢指标比原结构 或一般结构可大幅度降低,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桁架预应力钢索采用挤包双护层大节距扭绞型缆索,定 位撑杆(撑杆为圆管,截面为219×12mm,最长为 9.248m)。上端与桁架结构的下弦采用万向球绞节点连接, 下端与索采用夹板节点连接,纵横向索穿过钢撑杆下端的 双向节点,形成双向张拉空间索网,索端与钢结构相连处 设计为铸钢节点。(图2.3.4)
4.2 钢结构预应力施工
4.2.1预应力索的安装
索的安装穿插在钢构件的安装过程中,索盘放置在结 构外地坪上,纵横向拉索使用捯链辅助牵引,随钢结构一 起滑移,但索不张拉,仅预紧。索规格主要有4 种:5×109,5×187,5×253,5×367.横向钢索预张力中间索 最大2000KN,端部索最小1100KN;纵向钢索预张力中间 索最大1600KN,端部索最小1300KN,张拉过程中,考虑 纵横向索相互影响和张拉先后顺序对索力影响,需超张拉, 横向双索最大张拉力达到2730KN,纵向单索最大张拉力达 到1850KN。
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 (2)

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一、前言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结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其特点、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高自重:该工法的自重重量很大,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施工效率高:该工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3.施工简便: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进行拆卸或组装,因此施工较为简便。
4.适应多种环境:该工法适应多种环境,不受气候、地貌等条件影响。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场合,如会议场馆、展览馆、体育馆、机场候机楼等。
该工法的优点在于其空间利用率高、施工效率快、施工简便、可适应多种环境等。
四、工艺原理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在工程中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规划和调整,采取优化的技术措施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 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
2.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钢材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 设计合理的施工工艺。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得以确立,能够帮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制造工艺:按照工程要求制作,铺设预应力钢筋。
2. 组装工艺:采用模块化技术进行组装。
3. 竖直环向拉杆预应力:通过预应力拉杆实现竖直方向的预应力。
4. 环向拉杆预应力:通过预应力拉杆实现环向方向的预应力。
5. 吊装、拼接和调整:对各个模块进行吊装、拼接和调整,确保结构稳定。
6. 进行灌浆。
以上工艺的细节,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预应力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预应力在钢结构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建筑领域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种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在结构构件中预先形成应力,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本文将探讨预应力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限制。
二、预应力技术的原理预应力技术是利用金属钢筋或钢缆在施工前就施加一定的预压,通过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来产生预压力。
将预应力钢筋与结构构件固定后,预应力钢筋通过释放预压力,使结构在工作荷载下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结构的变形和裂缝,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三、预应力在钢结构中的应用1. 提高强度和刚度预应力技术可以增加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钢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可以通过预压力将结构构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2. 减少结构变形和裂缝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钢结构在工作荷载下的变形和裂缝。
通过施加预压力,预应力钢筋可以消除或减小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伸缩变形,使结构保持稳定。
3. 增加结构耐久性由于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结构的变形和裂缝,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预应力钢筋通过预压力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四、预应力技术的局限性1. 施工复杂性预应力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和锚固等操作,施工难度较大。
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成本。
2. 维护和检测需求钢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预应力钢筋的张力和位移进行监测,以及对锚固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是必要的,这增加了结构的维护成本和周期性。
3. 限制性应用预应力技术在某些结构中的应用存在限制。
对于小型建筑或者无特殊要求的结构,预应力技术可能不是必要的,并且增加了建筑造价。
五、结论预应力技术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提高强度和刚度、减少结构变形和裂缝、增加结构耐久性等。
然而,预应力技术的施工复杂性、维护和检测需求以及限制性应用也需要考虑。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的应用分析

来选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类 型。通过柱 翼缘或 腹板 上的连接板与梁腹 板或翼缘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同时在梁 翼缘对应 的位置设置柱 的水 平加劲筋来加固 针对焊接缺陷,同时本项 目深化 设计时尽量使构 件各部分刚度和焊缝均匀布置,对称设置焊 缝,减少交叉 和密集焊 缝 ,另外采取合 理的施 工顺序 ,以减小钢结构节点处的变形 3 大 跨度 预 应 力 钢 结构 的 应 用 在 当今社会 中,大跨度与空 间钢结构主要用于公共建筑 ,比如 各种桥梁及有名建筑 ,大跨度结构也用于工业建筑,大跨度结构主 要 是在 自重荷载下工作 ,主要矛盾是减轻结构 自重,故最适宜采用 钢结构 。所 以使得钢结构 的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 , 在大跨度 空间结构 中引入现代预应力技术 ,不仅使结构体形更为丰 富而 且也使 其先进性 、合理性 、经济性得到充分展示 。在大跨度屋 盖中应尽可 能使 用轻质屋面结构及轻质屋面材料 ,如彩色涂层压型 钢 板 、压 型铝 合 金 板 等 。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的应 用中通 过适当配 置拉 索,可使 结构获
件 。根 据钢 筋桁 架 自承 重 混 凝 土板 的诸 多优 点 ,最 终 选 用 该 承 重板
形 式。本文通过介 绍大跨 度钢 结构的设计要 点 ,分析 了大跨 度预应
力钢 结构 的应 用 。
【 关键词 】大跨度 ;预应力 ;钢结构 ;应用
近年来 ,随着 社会 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大 跨度结 构己成为 了当今经 济和社会 发展 的需要。大跨 度钢结构的应 用为各类大 型桥梁和 房屋 的建设造 成了极大的便利,为建筑 事业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1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概 述 大跨度钢结构是当今建筑中应用很广的结构,因为大跨度钢结 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刚度大、施工方便等优点 ,得到 了日益 广泛的应用 。对于新型大跨结构的特点整体上是空间结构 ;其跨度 大,可覆盖 巨大的室 内空间;矢高小、曲率平缓 ,可有效利用空间 ; 厚度薄、 自重轻 ,节省材料;形式多样 ,可适合于各种形状 的平面 组合 。对混凝土结构来说 ,其根本不适合用于大跨结构 中,其采用 的单 向板 以及双 向板随着跨度 的增大 ,将会使楼板 的厚度增加 ,所 配置 的钢筋量必然增大 ,显然这不适合 用于大跨度结构 中。近代大 跨度结构建筑至 1 9 世纪末 已有较大成就。 而对于应用于跨度较大 的 井式楼盖 中时,其特 点就 不尽相 同了,对于以上两个 类型的应用 中 梁 的高度相等且 一般等 间距布 置,无 主次梁 之分,四周承 重墙 支撑 或 角柱支撑 ,可 以解 决一 些大跨度 空间的设计要求 ,因此 适用于柱 网间距或房 间平 面面积较 大时,多用于 门厅、会议厅,但 是把井式 楼盖应用于大跨 度空间结构中,必然会使造 价较高。显然 ,对于大 跨度结构来 说,采用钢 结构明显优于混凝土结构等,而且随着跨度 的不断增大 ,这种优势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于柔性屋盖体系来说, 混凝土和 钢一 混凝土 组合屋 盖暂不适用 ,而钢结构则具有 明显优势。 2 大 跨 度 钢 结构 设 计 要 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跨屋盖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增长非常迅速 ;对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应用 的建筑 的抗震设计重视不够 。并且 出现不 少样式优美 、造型奇特 、风格各异 、但是抗震性能很差 的建筑 。为 此 ,结合大跨钢结构 屋盖的设计实例 ,对于大跨 空间钢 结构来说, 有 许 多该 注 意 的 设 计 要 点 钢结 构与混凝 土结 构相 比,最大 的不同在 于,钢 结构节 点形式 的合理及可 靠是保 证结构 体系 安全 的关键 ,一般 而言,混 凝土结构 节点可 以做 到完 全刚接,故计算假定与实际结构基本吻合 ,而钢结 构则不同,绝大 多数节 点既非 绝对刚接 ,亦非绝对铰 接,根据 节点 形式及 构造 的不 同,节点刚度 是一个变量,但通常均将节点设定为 刚接或铰 接, 造成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构不符。 还有 ,钢结构节点造 型 日趋复杂,很难按常规的梁 、杆或板单元进行计算 ,必须采用有 限元方法 才能找 出内力分布规律 ,避免应力集 中,保证结构安全 。 钢结构节点的连接形式主要有全焊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和栓 焊混合连接 。其 中,高强度螺栓连接作为新型连接形式 ,在 国内外 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对于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均采用 了高 强度螺栓连接方式 在对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进行抗剪设计时 ,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改善了单层网壳的稳 定性能,提高了单层 网壳的面外刚度,降 低对边界条件的要求; 与索穹顶结构相比, 降低设计和施工的难 度。
可采用整体牵引提升方法进行 安装,包括低空组装、空中牵 引提升和高空张拉成型三阶段。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 索穹顶结构‒‒直径71.2m
两类结构比较
索穹顶整体牵引提升方法
低空组装、空中牵引提升、高空张拉成型
M T cos h 0.5 p lx x 2 T cos h M
由于张弦梁结构中通常只布置竖向撑杆,且拉 索不能承受剪力,因此整体剪力由拱的剪力和 索拉力及拱压力的竖向分量组成。
隔离体
模型1——曲梁
模型2中,由于拉索的存在,拱跨 中挠度和支座水平位移均远小于 模型1;模型1的曲梁轴力很小而 弯矩很大;模型2的拱轴力远大于 模型1,但跨中弯矩和剪力均较小。
预应力取值方法
索内张力表示为: T Te Tp Ta T0 Ta 结构自重引起的索拉力:Te M 0 / h
预应力钢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一般为10%15%,则 T0 (1.1~1.15) Te 。 广州会展张弦梁单榀自重135t,跨度126.6m,跨中力臂 h 13m ,则
模型2 预应力态 410.4 138.6 200 工作态 250.9 96.7 344.2
拱下弦最大轴力 拱下弦最小轴力 索 拉 力
2. 斜撑杆的影响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水平位移/mm 95.3 87.6 87.3 60.0 挠度/mm 125.9 111.8 111.6 83.1
——各撑杆受力相差不大,所起的弹性支撑作用大致相当,因此拱弯矩分布较 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