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寻访 报告文章2000字
红色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

红色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一、介绍红色社会实践是指在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觉悟。
本次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我所参与的是山西太行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体验在山西太行红色革命纪念馆,我参观了一系列红色革命的历史展览和实物陈列。
首先,我了解到了太行山区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许多革命烈士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不顾身地战斗,不畏艰难困苦。
通过展览和实物陈列,我看到了革命英雄们的信仰和牺牲精神,深深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付出。
第二,我还参观了红色革命的纪念堂和陵园,看到了烈士们的遗像和纪念碑。
整个陵园庄严肃穆,每一位革命烈士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记于心。
三、思考与感悟通过这次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红色革命的历史和伟大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我深深感受到了英雄们的豪情壮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革命背后的血与泪,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来之不易,是英雄们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启示与展望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以红色精神为榜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以过硬的知识和能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希望能参与更多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相信,在青年一代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通过本次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红色革命的历史和伟大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红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我们应时刻保持对英雄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大学生“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简介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参加了“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研究了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本报告将对我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分享一些收获与感悟。
二、调研与学习在“红色之旅”中,我们首先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通过参观馆内的展览陈列,我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当时生活的艰苦条件以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通过听讲解员的讲解,我对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领导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和陕北红色旅游区,亲身感受了当年革命的艰苦环境和英雄先辈的伟大精神。
这些参观和学习活动使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三、社区志愿活动在实践中,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社区志愿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我们去社区帮助老人们修理家具、打扫卫生等,同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给他们带去欢乐和温暖。
通过这些志愿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也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满足感。
四、思想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给予了我们自豪和自信,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实践对于思想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通过亲身参与和见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此外,我还深刻认识到了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通过社区志愿活动,我看到了许多长者的孤独和需要帮助的一面。
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关心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反思与建议在实践中,我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加强沟通和协作能力,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在社区志愿活动中应更加细心和耐心,倾听居民的需求,注重细节。
最后,我们应该在实践之后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探寻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探寻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探寻红色足迹实践报告一:参观革命纪念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革命纪念馆。
一进门,我就被那庄严的气氛笼罩住了。
“哇,这里面看起来好严肃啊!”我不禁感叹道。
馆里的灯光有些暗,就像历史的长河在幽暗中静静流淌。
我看到一幅幅老照片,照片里的战士们眼神坚定。
爸爸指着一张照片说:“看,孩子,这些战士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呢。
”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当时不怕吗?”爸爸摸着我的头说:“怎么可能不怕,可是他们心中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仰,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行。
”有一个讲解员阿姨在给一群小朋友讲当年的故事。
我凑过去听,阿姨说:“当时子弹就在头顶飞,战士们还勇往直前,那场景,就像汹涌的海浪扑向礁石,毫不退缩。
”我听着听着,心里对战士们充满了敬佩。
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一把破旧的枪。
我心想,这把枪背后肯定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男孩对他妈妈说:“妈妈,这枪好破啊。
”他妈妈说:“宝贝,这可是当年战士们保家卫国的重要武器呢,就像战士们的手臂一样。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英雄的画面。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就像一颗甜美的果实,是英雄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灌出来的。
《探寻红色足迹实践报告二:寻访老革命家》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寻访一位老革命家。
老革命家住在一个很普通的小院里。
刚进小院,我就有点紧张。
“爷爷,我们来看您啦!”我大声说道。
爷爷笑着从屋里走出来,他看起来精神矍铄。
同学小辉问爷爷:“爷爷,您当年打仗的时候,最难忘的是什么呀?”爷爷坐在椅子上,眼睛望着远方,说:“那时候啊,条件艰苦得很,就像在寒冬里没有棉衣穿。
但是大家都很团结,战友之间就像亲兄弟。
有一次,我的一个战友受伤了,我背着他走了很远的路,就像背着自己的希望一样。
”我又问爷爷:“爷爷,那时候你们害怕吗?”爷爷笑了笑说:“怕呀,怎么不怕。
可是一想到身后的老百姓,就觉得有力量了。
2023年暑期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9篇

2023年暑期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9篇第1篇示例:2023年暑期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活动概况2023年暑期,我校组织了一次别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参与红色旅游活动,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实践活动历时7天,涵盖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遗址和红色旅游景点,共有100名学生参加。
二、实践过程1.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陕西延安,首先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中央大礼堂,深入了解了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革命领袖们的生平事迹。
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我们亲身走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生活过的洛川宝塔村,感受了他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
2. 第二天至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井冈山,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地,了解了井冈山精神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艰苦斗争。
我们还深入到乡村,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和革命故事,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增进了对于红色革命基地的了解和认识。
3. 第五天至第七天:我们来到了江西瑞金和南昌,参观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瑞金第一、第二、第三宫,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和红色革命烈士陵园等地。
在这里,我们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和中国革命的艰苦奋斗,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三、实践成果通过本次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
一方面,他们通过亲身参与红色旅游,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懂得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们还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并与当地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促进了校际交流和文化互动,增进了对于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和认识。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在本次实践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红色景点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红色景点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红色景点社会实践报告1. 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红色景点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本报告将对我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做出详细总结。
2. 实践活动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我们选择了XX省内的一些知名红色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这些景点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亲身体验和参观,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 实践活动过程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背景资料的学习和准备工作。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和事件,以及各个景点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之后,我们按照计划分别前往了XX纪念馆、XX红军小学、XX纪念广场等红色景点。
在每个景点,我们都利用学习资料和向导的带领,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红色文化。
我们还进行了与导游和当地人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4. 实践收获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
我们深入了解了红色景点的背后故事,了解了抗战时期英勇抗敌的革命先烈们,了解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付出和牺牲。
在参观红色景点的过程中,我们深受感动和教育,对红色文化和英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红色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许多当地人将红色文化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为之自豪并且希望能够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传递给后代。
此外,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也增进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需要互相协作、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和集体的力量。
5. 实践心得体会本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人们奋斗、团结和奉献的重要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红色教育3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红色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红色教育精选3篇(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红色教育一、实践目的和意义红色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红色教育活动,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增强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激发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红色情怀和爱国情操,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二、实践过程和方法1.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中国革命历史相关的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理念。
2. 听取革命老前辈的讲述:与革命老前辈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以往经历和见证,了解他们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历史,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3. 参与红色教育活动:积极参与红色教育活动,如开展红色主题演讲、举办红色文化展览、参观红色革命博物馆等,通过亲身参与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4. 创作红色题材作品:通过写作、摄影、绘画等方式,创作出以红色题材为内容的作品,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三、实践收获和体会通过参与红色教育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红色教育带给我深深的敬意和感悟,让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们为我们的幸福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的无私、坚韧和崇高的品格,激发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此外,通过实践,我也深入了解了革命历史的悲壮与光辉,明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曲折道路,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这些收获和体会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见识,也激发了我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和动力。
四、实践总结和展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使我深入了解了红色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下一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积极参与红色教育相关的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红色情怀和爱国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报告

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报告一、前言近日,我所在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
这次参观不仅仅是为了拓宽同学们的见识,更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的教训,更体悟到了红色精神的力量。
二、实践活动的背景和意义红色教育基地,是指那些展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地方,通常指革命老区、纪念馆、革命遗址等。
在这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了解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壮丽历程,体验他们所倡导的红色精神。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可以使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三、参观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感受本次参观活动选择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井冈山作为目的地,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主席故居等重要场所。
在井冈山,我们不仅看到了革命英雄们的故事,更了解到了他们背后的艰辛和牺牲。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通过详细的解说和展品的配合,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井冈山革命的历史脉络和英雄事迹。
看着那些被战斗创伤所玷污的红军服装和破旧的物件,我深感他们是用血和生命换来的。
他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用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与担当。
我被他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激发起了追逐梦想、奋力拼搏的决心。
参观毛主席故居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为改变国家和人民命运的伟人。
毛主席在井冈山生活的那段时间,无论是在贫困落后的环境下还是在敌军的包围中,都坚持了他的理想和信念,带领红军一路前行,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定的自信和毅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参观活动对自身的启示和影响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深刻地体悟到了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红色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历史知识,更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2023大学生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7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小分队来到石家庄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是实践队“踏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的第一站。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位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
纪念馆通过历史图片、珍贵文物、雕塑、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再现1919至1949年间,河北军民英勇斗争的革命史。
红日实践小分队成员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了解和学习,听取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并随机采访来参观的游客。
82岁高龄的老党员吕佃霞和儿子恰好来纪念馆参观,她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在部队,其中一个曾担任团长。
她向实践队同学回忆起当年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依然难掩热泪。
在纪念馆担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岁的老大爷,以及84岁的一位轮椅老奶奶分别给同学们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参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的实践活动圆满成功,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了抗日战争的悲壮,同样也为华北地区为抗日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心飞翔”小分队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发扬革命精神”。
紧扣实践主题,小分队全体成员于7月16、17日对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进行认真地参观与学习,从中收获颇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于1953年竣工,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园内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
其中的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等。
为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感激,弘扬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分队的队员在参观完毕后,主动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参加到义务劳动之中。
因石家庄刚刚下过雨,陵园的甬道上有很多落叶。
小分队队员借来扫帚,认真进行打扫,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干净、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寻访-蔡锷故居
在颇具情调氛围的北风细雨中,我缓缓行走在冬日泥泞的田塍小径上,走向蔡锷先生故居的脚步很是坚定。
尽管这里只是城郊十几里外的普通山村,窄狭却成片的农田,小巧而随意的池塘,或远或近的简朴农舍,无拘无束的鸡鸣狗吠;也尽管先生故居是矮矮的土墙青瓦平房,屋后只有矮矮的长满修竹的丘岗,环屋也只茂盛着数株矮矮的树木,我却像攀登一座高山那样,仰止间觉得自己是如此地渺小,每向先生的心境走近一步,都要付出难以言状的努力。
我辈其实是从历史教科书中认识这位名声显赫的长者的,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极其重要的著名的扳道工,在中国历史的列车驶出封建王朝的终点站,而将要倒退或走向岔道的时候,他力挽狂澜,处险不惊,气贯虹兮力拔山兮,将列车引向了通向共和的光明之路。
锷,刀剑之刃。
他是挑破中国近代史黑夜的剑光,使祖国迎来黎明,迎来破晓的红日。
我们都能背诵出这样的句子:蔡锷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杰出的爱国志士。
于我的记忆中,还非常感谢那部名叫《知音》的电影,它让许多后来人还知道蔡锷将军那为民主革命而聪明机智的故事,以及胸怀大局而风流倜傥的飘逸形象。
这些当然只是骨架似的营构,所以今天直面先生的故居,足以使我感到胸中将要接纳一种强力的撞击。
这是一栋极为普通的农家住宅,中为堂屋,两边正房,右正房外再加一厨房。
山土垒的墙,山土烧的瓦,粗木板镶的门,粗木棍竖的窗,宽宽的阶基走廊并无阔人家显摆的雕龙附凤的伞柱,窄窄的后檐让冬雪春雨滴落出一长溜水窝,高高的门坎为的是防止夏季山区多见的蛇鼠闯入,而小小的地坪正说明主人家当年并不宽裕,无须晒谷囤仓、跑马走车。
一代伟人就诞生在这里。
静立在地坪中,我似乎听到了1882年12月18日上午十时的时候,从屋内传出的新生儿嘹亮的哭声。
那时有冬日少有的阳光,却无冬日多见的北风,静幽平和的山村把哭声传播得很远,回音经久不散,到今天还缭绕着后人的耳鼓。
站在木箱前,蔡锷那不平凡的少年、青年生活如此鲜活的在我眼前闪现。
他六岁进私塾念书,他十七岁时到上海考入南洋公学,又应梁启超之召,赴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治、哲学,十八岁时他回国,在武汉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策动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后重返日本,转入陆军成城学校。
他二十一岁时考入东京士官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
在1904年的时候,二十二岁的蔡锷竟然奋笔五万言,请家乡湖南的巡抚行新政。
回国后,他坚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念,加入章土钊所领导的华兴会的外围组织--爱国协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创立武德会。
他在将近十年的日子里,先后奔波于江西、湖南、广西、河南、云南等地,从事军教,为建立民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骨干人才。
在他二十九岁的时候,武昌起义爆发。
他马上在云南发动起义,成立了军政府,被举为都督,使云南成为当时中国乃世界的民主革命的亮点。
我可以确定木箱里绝对没有任何物件,更莫说那顶必须配置的官帽了。
封建王朝的玩法的确老套,连官帽也设计成斗笠似的,还加一个难看的尾巴。
他们穿着宽袖长袍,不伦不类且碍手碍脚。
后来的革命把剪长辫子作为大事来抓,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眼前的木箱造型滑稽可笑,蔡锷当然嗤之以鼻。
岂只是这斗笠大的权力,他要把扣在亿万同胞头上的那顶沉重的帽子彻底摘除哩!
于是蔡锷不屈不挠地与重辟帝制的袁世凯进行斗争。
这口在当时很时尚的大皮箱,跟随他走南闯北,战火烧过,硝烟熏过,装载的是他而立之年的烈烈人生。
蔡锷英年早逝,可有谁敢说他远离了我们呢?他忧民为民的精神不死,他爱国主义的精神不死。
在我的眼中,孙中山先生为他而亲笔书写的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就装在皮箱里,杨度、谭人凤等许多名人志士为他写的挽联都装在皮箱里,他自己的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的文集《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集》也装在皮箱里。
这皮箱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块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块基石,是中华民族灵魂的结晶、精神的永存啊!从蔡锷童年的住房过堂屋,走到蔡锷父母的住房和厨房,恰似穿越时空隧道,在蔡锷精神之亮光的映照下,去探索那光泽之源和力量之本。
我特别被那辆纺车和那座臼台所感动。
纺车置在蔡锷母亲的床前,老得绳子和木架都已发朽,轴眼已干裂得不再润滑闪光,我们已经不敢也不忍心去摇动那苍老的轮轴。
据蔡锷的堂侄儿蔡清洲和其他世居在这里的蔡锷的晚辈们介绍,这是蔡老夫人王氏的用物。
那石臼也是蔡锷家的原物。
时光能腐蚀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却难以改变石头的坚强。
我大胆地踩动几下舂杆,让舂头去撞击石臼,传出闷闷声音也似春雷的呼唤。
无须研究族谱中那剔除了枝叶的简介,我们从眼前的用物和房屋上就知道这是湘西南宝庆地域的贫寒农家。
历史上宝庆人被称之为"宝古佬",其勇敢倔强和吃苦耐劳的山民性格如同生命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在蔡锷故居旁边的蔡锷生平事迹图片陈列馆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有关蔡锷生活的照片。
有英姿飒爽地握长剑、着戎装的,也有威武雄壮地率大队人马出师征战的;有和战友们昂首挺胸的集体照,也有与妻儿温馨团聚的全家福;有他弥留在人间时而留下的刚毅的最后一瞬,也有全国各地亿万民众哀悼他的浩大场面……
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张照片。
这拍摄的是一张革命烈士的证书,上面清晰地写着蔡锷被誉称为革命烈士,颁发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者是毛泽东主席,时间是一九五一年。
在这张照片面前,我像在看一部恢宏大气的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电影,蔡锷辉煌的三十四年人生在画面上闪现出来,那挑破历史黑夜的剑光闪现出最为亮丽的一点。
这是蔡锷的最高荣誉!
激动之中,我站到蔡锷故居堂前的阶基上。
恰有雷声从云层中响起,仿佛是伟人们在不停地复述着评价蔡锷的颂词。
我的目光投向天边,一颗心神驰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在仔细的追寻蔡锷那高挑伟岸的身影,追寻他从这里降生而成长,而走向山外大世界,干出惊天动地伟业的英雄境界。
雷声仍在擂鼓,我精神陡涨,气劲倍增。
我向蔡锷先生的照片崇敬的鞠一躬,然后大步朝响雷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