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课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查房ppt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查房•病例介绍•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出院指导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身高:170cm 患者姓名:张三年龄:75岁体重:75kg性别:男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于张三在行走时不慎摔倒,右侧髋部着地。
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无法站立行走。
X线检查显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线清晰可见。
病情概述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以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使用抗生素、止痛药、抗凝剂等药物,预防感染、疼痛和血栓形成。
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和物理治疗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030201治疗方案02术前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担忧、焦虑等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解释手术目的和过程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流程和预期效果,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预防并发症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如预防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手术耐受性。
向患者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时间、手术当天穿着等。
术前宣教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区域准备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患者身体状态符合手术要求。
调整患者状态术前准备03术后护理定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观察伤口情况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液循环障碍。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病情观察疼痛缓解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疼痛评估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

CHAPTER
05
并发症
长期并发症
感染
手术后可能发生感染,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
骨折不愈合
由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较差,可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需要进行 二次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药、活血化瘀药等药物 治疗,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石膏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通过石膏 固定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愈 合。
手术治疗
钢板固定
使用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愈
合。
髓内钉固定
适用于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通过髓内钉固定,恢复骨折部
位的解剖结构,促进愈合。
发病原因
01
02
03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量 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 发生骨折。
外伤
摔倒、车祸等外力冲击可 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
其他因素
髋关节病变、长期使用激 素类药物等也可能增加骨 折的风险。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肿胀
伤处周围肿胀,皮 肤可能出现淤斑。
畸形
骨折部位可能出现 畸形或成角。
疼痛
伤处疼痛剧烈,活 动或移动时加剧。
人工关节置换
对于老年患者,若骨折难以愈合 ,可考虑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在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 环和愈合。
康复训练
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 患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

治疗方法
影响内固定效果的因素: 1、骨质量 2、骨折类型 3、固定方法选择 4、复位情况及内置物的植入位置 5、老年人术后康复阶段的依从性
治疗方法
复位(切开/闭合)
复位标准:前后位X线可见到内侧皮质骨接触良好, 侧位X线显示后侧皮质接触良好。
观点: 小粗隆骨块的处理:粗隆间骨折的稳定程度同后内侧 骨皮质状态、小粗隆是否完整有很大关系。术中为获小粗 隆骨折块复位固定,多需要较大范围显露;此外许多小粗 隆骨块本身即为粉碎性、或存在隐裂,勉强拉力钉固定也 难获后内侧的可靠支持,如选用髓内器材,再用其他手段 固定小粗隆骨块也有一定难度,同时增加手术创伤。如果 主要骨折段复位满意、固定物置放达到要求、术后8-10周 内严格指导功能锻炼,多数可达良好愈合,并非强求将小 粗隆骨块复位固定。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三版)2005;708
• AO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 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为1.2~2.0‰; • 股骨近端骨折中: 转子间骨折 35.7%(31-A1/A2) 转子间反向骨折 7.3%(31-A3) 转子下骨折 3.2%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又称内倾角。 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 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为 151°。 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
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转子是否 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 与Evans比去除了反转子间型,将失去后外侧及内侧 支持的骨折类型(大、小转子和股骨距骨折)定义为 不稳定骨折。
Ⅰ型:2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 Ⅱ型:2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 Ⅲ型:3骨折片段,因为移位的大转子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3骨折片段,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3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 ppt课件

致的病理性骨折
03 临床与诊断
START!
FINISH!
病史
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症状
髋部疼痛 活动受限
体征
髋部外旋畸形, 90°
髋部压痛、叩击痛 肢体纵向叩击痛
辅助检查
MRI>CT>X-ray
• 04
• 治疗
• SHOW
• 04 治疗
• 同时具有抗旋转和成角稳定。 •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4.5~9
• 02
• 股骨近端解剖
• ANATOMY
• 02 解剖与分型
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 小转子 转子间线
• 02 解剖与分型
颈干角( Neck shaft angle )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角度,正常范围110°--140°(平均128°) 颈干角增大----髋内翻 颈干角减小----髋外翻
• 02 解剖与分型
Evans分型
• 02 解剖与分型
Evans分型
Ⅰ型 顺转子间骨折,骨折无移位 稳定性骨折
• 02 解剖与分型
Evans分型
Ⅱ型 小转子骨折,轻度移位,内侧
皮质相互支撑 稳定性骨折
• 02 解剖与分型
Evans分型
Ⅲ型 小转子骨折,移位,内侧皮质
不能相互支撑 不稳定性骨折
• 02 解剖与分型
• 04 治疗
PFNA 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 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转子间骨折,特别适合于不稳定型骨 折及合并骨质疏松者。
• 04 治疗
PFNA 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ppt课件

复困难。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疼痛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感到髋 部疼痛,活动时加重。
肿胀
骨折部位出现肿胀,有时可触 及骨擦感。
功能障碍
患者行走困难,患肢活动受限 。
畸形
骨折部位可能出现畸形,如短 缩、成角或旋转畸形。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外伤史、疼痛 部位和程度等。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受伤情况、治疗 过程及效果,评估患者的 一般状况。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患肢 血液循环、肿胀、疼痛等 情况。
影像学检查
查看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 据。
目标制定原则
针对性
动态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目标。
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 目标。
髋关节呈弹性固定。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也可表现为髋部疼痛、 肿胀和活动受限。但髋臼骨折患 者常有骨盆骨折史,疼痛部位在 腹股沟深部,X线片可见髋臼骨
折征象。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也可表现为髋部疼痛、 肿胀和活动受限。但腰椎骨折患 者常有外伤史,疼痛部位在腰部
,X线片可见腰椎骨折征象。
04
护理评估与目标制定
护理评估内容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行走姿势、髋部肿胀 和畸形情况,检查患肢活动度 。
X线检查
拍摄髋部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 、移位程度和碎骨片情况。
CT检查
对于复杂骨折或需要进一步了 解骨折细节的患者,可进行CT
检查。
鉴别诊断
髋关节脱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需与髋关节脱位 相鉴别。髋关节脱位患者常有强 大暴力所致外伤史,患肢缩短、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

Ⅲ型:骨折基本上位于转子下,至少有一骨折线 位于骨干近端、经过小转子或其稍远部位。可 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此类骨折通常更难 复位,不论是在手术期还是在恢复期都引发更 多的并发症。
Ⅳ型:骨折包括转子区和骨干近端,至少有两个 平面出现骨折,其中一个常位于矢状面,常规 前后为X线不易发现,由于股骨干呈螺旋形、 斜形或蝶形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时,应行 两个平面的固定。
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 稳定。
Boyd—Griffin分4型,包括了从股骨颈的关节囊 以外部分至小粗隆骨折下方5厘米的所有骨折。
Ⅰ型:骨折线沿粗隆间线延伸,稳定无移位,骨 折整复较为简单,愈后良好。
Ⅱ型: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线主要沿粗隆间间线, 在皮质上形成多个骨片,整复比较困难。其特 殊形式粗隆间前后线型骨折(只能在髋关节侧 位片上看得到),在X 线正位片上骨折同Ⅰ型, 但在侧位片上可见到冠状面的附加骨片。
2、后侧皮质的粉碎程度(大粗隆的粉碎程 度)。
1、ITF的非手术治疗
优点 方法简单易行,对患者生理干扰小, 不破
坏骨折处的血运,牵引状态下可允许患者进行功能 锻炼,亦能适时调整颈干角及前倾角角度,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预防骨折的畸形愈合,患者不需要忍受 手术的痛苦及承担手术风险,迎合了患者及家属恐 惧手术的心理,易被接受。另外,部分老年高龄患 者体质差,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基础性疾病,心、 肺等重要器官储备及代偿能力低下,不能耐受手术 或骨折疏松严重,手术无法达到坚强固定的治疗效 果等,亦只能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段。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股骨粗隆间骨折 诊断与治疗
ITF定义:是指股骨颈基底及小粗隆水平间的 骨折,又称为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髋部 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全身骨折中发生 率占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