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稻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稻壳综合利用详解

乙酰丙酸的制备
于志民等以调酸式催化水解稻壳制备乙酰 丙酸:得率在35%以上
糠醛的制备
马军强等研究稻壳制备糠醛: 选择干净、无霉变的稻壳,在105℃烘干后称
取100 g,加入7%硫酸水溶液600 g,一起投入 反应釜中。通入蒸气加热,升温到170℃, 开 通冷凝管采集糠醛,收集→糠醛。
刘志军等研究炭化稻壳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700℃煅烧稻 壳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高达99%
三:对聚丙烯酰胺的吸附作用 邵强等研究稻壳炭对聚丙烯酰胺的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5.71mg/g 四:对污水中铬的吸附能力研究 余梅芳等研究稻壳活性炭对污水中铬的吸附能力:最佳去除能力达
95.8%。 五:对甲醛的吸附作用: 孙德辉等研究稻壳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最佳吸附能力可达149.57mg/3g
1.巨大的经济效益 2.对环境危害小
发达国家 活性炭,人造纤维,化工原料等
稻壳活性炭的制备
陈景华等研究在KOH作用下稻壳制备高比 表面积活性炭:
除杂洗净烘干→500℃炭化4h→选KOH为活 性剂+炭化稻壳研磨→放入真空氮气烧结炉 中从低温升至400℃预处理30min,再升至活 化温度下活化→研磨活化产物→过75μm标 准筛→洗涤至中性→120℃烘干
于加平等研究稻壳中绿原酸的提取:
10 g干燥的稻壳粉末 →索氏提取器→加 70%的甲醇水溶液 80 mL浸泡 2 h →在水浴锅上加热回流至无色,温度70℃ 左右→把回流液倒于蒸馏瓶中减压蒸馏至 30 mL→ 超声溶 解→用 0.2μm滤膜过滤→装于棕色容量瓶中放于冰箱
含量0.35%
稻壳发电
可燃成分达70%以上,发热量12. 5~14.6MJ/kg,约为标准煤的一半 国外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我国起步晚: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安徽、
一种稻壳灰制取优质活性炭的生产方法

无溶 液 在 紫外 光 照 下基 本 不脱 色 ( 1h 后 脱色率仅 14 ) .% 。图 5 a表 明 , 入 TO 加 i 一C后
差不多 ( 脱色率都在 9 . %左 右) 这 可能是 由于 84 ,
1h 后产生 的 电子 一 穴对 已经达 到饱 和 的缘故 。 空
液为降解 物 质 , h内脱 色率 达 到 9 . %, 明 1 89 说 T C i 一 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O
参考文献 :
[ ] 计兵 , 1 陆瑞才 , 张王瑛 . 二氧 化钛光 催化剂的表面修饰 [ ] 湖 J.
州师范学院学报 ,02,4 3 2 20 2 ( ):8—3 . 2
l 8 1.
[ ] 刘 继进 , 3 陈宗 璋, 何莉 萍. 纳米氧化钛 的制备 、 表征及应 用研
透过率低于 30n 0 m和 35n 6 m波长的透过率 , 以 所 在前 5 i 之 内其脱色率都较低 。但是对 比玻璃 0mn
烧 杯 , 还是 比较 高 的。这 是 因 为玻 璃烧 杯 会 吸 效率 收大部分 紫外光 , 石 英烧 杯 几 乎 可 以让 紫外 光 全 而 部 透过 。然 而 , 紫 外 ( 2 4a 反 射 、0 m J 全 即 5 m 30n
9 0
[ ] 徐志兵 , 6 郭畅, 隆兴兴 , 三维大孔 T : 等. i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 O 催化性能[ ] 催化学报 ,06 2 ( ) 7 2 7 6 J. 20 , 8 : — 3 . 7 3 [ ] A aa , o a or uz T l ednE e a T 2 cv- 7 r D n di e J nJ R g M,eoR n o ,t 1 i ta . O ai
2 ( )2 1 9 . 0 2 :9 —2 8
生物质活性炭制备及应用研究(硕士论文)

炭化稻壳

炭化稻壳
稻壳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不完全燃烧,干馏热解产生一氧化碳和焦油等低沸点组分,通过水滤除去焦油等杂质,可提供发电用的煤气,另外还产生固体废渣,称为炭化稻壳
炭化稻壳作为固体废弃物,除用作炼钢保温材料外,无其它用途。
炭化稻壳废渣的基本成分是碳和硅,稻壳细胞腔形成了多微孔的疏松结构,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
利用稻壳制备活性炭,从工艺上看,只要分离其中的硅,洗净后将稻壳炭通过水蒸气活化,即可制得粉状活性炭。
1、炭化稻壳的方法:
将稻壳用清水洗净, 以除去杂质及灰尘, 在烘箱中于100℃下烘干1h, 冷却至室温, 然后置于干燥皿内备用。
将一定量稻壳置于坩锅内, 放入马弗炉内于一定温度(300, 400, 500, 600和700℃)下煅烧2h, 待马弗炉自然冷却至100℃时取出, 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即获得煅烧炭化稻壳。
2、去硅的方法
将试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后,过滤,将滤液进行稀释50倍测试吸光度。
吸光度值越小,说明炭化程度越完全。
(我认为,炭化后是二氧化硅和活性炭,活性炭粉末较细,二氧化硅和碱反应生成硅酸钠,过滤掉了)
炭化稻壳所含的硅已经转变成二氧化硅,硅的氧化物可溶于碱。
SiO2+2NaOH=Na2SiO3+H2O
3、后处理
硅分离后,将炭化稻壳洗净,洗至pH 为7,在120~C下烘干,将烘干后的样品进行吸附脱色试验。
(没经过活化,就直接具有吸附作用了)。
氯化锌法稻壳制备活性炭

主要材料及设备电热鼓风箱,干馏炉, 马福炉, 圆底烧瓶,坩埚,氢氧化钠, 稻壳, 去离子水,氯化锌, 亚甲基兰实验路线稻壳→活化→活性炭稻壳→加热碱液→煮沸→过滤→沸水洗涤→干燥→活化→活性炭稻壳的碱处理称取40g稻壳,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
倒入200ml煮沸2mol/l的NaOH的溶液,在电炉上煮沸加热并冷凝回流。
反应2h后,趁热用抽滤瓶抽滤,并用200ml煮沸的去离子水洗涤,滤渣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放入电热鼓风箱中干燥,产物称为脱硅稻壳。
稻壳的活化称取10g稻壳或脱硅稻壳.,加入配制好的氯化锌溶液,浸渍12h,放入150ml的瓷坩埚中,盖上盖子,放入马福炉中,待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计算活化时间。
待活化结束后,立即取出坩埚,将活化后的物质倒入水中冷却。
经水洗、过滤、干燥后,研磨粉碎至200过目筛,即得到产品。
氯化锌法在水洗之前还要经过酸洗,以除去金属类主要是铁. 化合物。
分别考察料液质量比、活化液的质量分数、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活化效果的评价活性炭产品的吸附性能是评价活化效果的指标,吸附性能不仅仅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有关,也由其细孔容积决定。
不同用途的活性炭,对其孔径的分布要求也不一样。
通常来讲,以碘吸附值、亚甲基兰吸附值、焦糖脱色率的高低来分别评价活性炭中微孔、过渡孔、大孔的发达程度。
实验中选择以亚甲基兰吸附值为评价产品活化效果的指标影响氯化锌法活化脱硅稻壳的因素影响活化过程的因素较多,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原料的影响,包括原料的来源、原料的含水率、原料的颗粒度等;锌屑比的影响,包括料液比和活化液质量分数等;活化温度的影响;活化时间的影响。
实验主要考察料液质量比、活化液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氯化锌法活化脱硅稻壳的影响。
在活化液质量分数50%、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45min的条件下,考察料液比对活化效果的影响在料液物质比1:2、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45min的条件下,在料液物质比1:2、活化温度500、活化液质量分数50%条件下在料液物质比1:2、活化液质量分数50%,活化时间45min的条件下。
稻壳灰生产白炭黑的方法

稻壳灰生产白炭黑的方法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稻壳灰能变成神奇的白炭黑吗?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呀!
想象一下,那些平时被我们当作废弃物的稻壳灰,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潜力!就好像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为了公主一样令人惊喜!
咱先来说说收集稻壳灰这事。
你看,农民们收获完稻谷后,那些稻壳不就剩下啦。
把它们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处理,这就是我们获取稻壳灰的第一步。
“嘿,这不是挺简单的嘛!”然后呢,就是关键的环节啦。
我们要把稻壳灰放进一个特别的反应容器里,就像给它准备了一个专属的“魔法屋”。
接着,加入一些化学试剂,这些试剂就像是神奇的“魔法药水”。
然后就会发生一系列奇妙的反应,就如同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在这个过程中,稻壳灰会一点点地转化,最后就变成了白炭黑。
“哇塞,这也太神奇了吧!”
你知道吗,就好比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雕琢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稻壳灰就是这样实现了华丽的变身!身边的朋友都直呼不可思议呢!
白炭黑的用途那可广了去了。
可以用在橡胶制品里,让橡胶更有弹性、更耐用;还能在化妆品中发挥作用,让我们的脸蛋更加光滑细腻。
“哎呀呀,原来这么厉害!”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绝妙的方法呀!它不仅让原本没啥用的稻壳灰有了
新的价值,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好处。
简直太棒啦!所以呀,不要小看身边任何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说不定它们都有着让人惊叹的潜力呢!。
稻壳基活性炭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吸附研究
张 蕊 等 稻 壳 基 活 性 炭 制 备 及 其 对 重 金 属 吸 附研 究
稻 壳基活性炭制备及其对 重金属吸 附研究 *
张 蕊 葛 滢
( 京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南 江苏 南 京 2O 9 ) 1O 5
摘 要 活性炭吸附法是重金属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利用廉价的稻壳 , 选择氢氧化钠和磷酸作活化剂 制备活性炭 , 测定 了稻
( o lge f Reo re n v rn n a ce cs Na jn C le o su c sa d En io me t lS ine , n igAg iu tr lUn v riy, n ig J a g u 2 0 9 ) rc lu a ie st Na j n i n s 1 0 5
v l e p e o d o p i n v l e a d pH。 ft e p e a e au , h n l s r to a u n a o h r p r d ACs we e d t r n d, n h r sa t u t r f ACs wa c r e e mi e a d t e c y t l r c u eo s s a s n l z d b n X— a ifa t n Re u t h we e 0H su e sa t a o ,h c i a i n me h d h d 1 — l o a a y e y a r y d fr c i . s l s o d wh n Na o s wa s d a c i t r t ea tv t t o a i v o t tee f c n t e q aiy o ie h s — a e l f e to h u l frc u k b s d ACs t e l a h e e x e ln d o p in p ro ma c ,h i a s r t n c — t , h y a l c iv d e c l ta s r to e f r n e t er d o p i a e o p ct o e v t l f l we h r e f > Cd Z . a t l ieh d sg i c n f e to d o p i n c p ct f a iy f rh a y me as o l o d t e o d ro Cu > n P r i esz a i n f a t f c n a s r to a a i o c i e y H3 O4 a tv t d ACs s le a tce sz e u ti W e v t l d o p i n c p c t . i wa ea e o t eio — c ia e P , ma l rp ril ie r s l n 1 h a y me a s r t a a iy Th s O a o s r lt d t h s e lc rc p i ta d t e sl o o t n ft e ACs e t i o n n h i c n c n e to h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