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体育赛事文化的比较分析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给体育媒体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欧美等传统体育强国的优势体育媒体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法国欧洲体育也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来到中国。
作为强势体育媒体,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努力的在中国站稳脚跟。
但与此同时,新的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陌生的体育传媒市场获得成功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急需境外体育传媒的重视。
关键词境外体育中文网站发展现状对策一、欧洲体育概述欧洲体育平台通过eurosport 1台、eurosport 2台以及eurosport news三个体育卫星电视频道以及多个专业性体育网站报道世界各项赛事。
欧洲体育的电视节目同时通过20多种语言面向欧洲54个国家,对1亿8百多万个家庭转播,其服务几乎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据官方数据统计,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欧洲体育网站()破纪录地吸引了三千余万用户的访问,网站总浏览量超过4亿次,视频下载量1000余万次,成为欧洲体育传媒业的龙头老大。
二、欧体中文网特点(一)本土化运行模式传媒之间的竞争犹如战争,稳定恰当的根据地是胜利的决定性条件,经过市场研究,欧洲体育最终将其“指挥部”设在北京建外soho cbd中心商务区,这里地理环境优越,各种媒体聚集,为网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用人方面,所有编辑都为中国人,通过这样的人员配备更好的满足国内读者的需要。
北京奥运会期间,欧洲体育聘用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名校学生担任奥运临时编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中外优势媒体联合早在欧洲体育中文网的筹备阶段,欧体就以独到的眼光与北京电视台合作并签约,共同制作电视节目。
随后为了报道奥运会,欧洲体育与国内著名门户网站搜狐结成战略联盟,并直接促成了欧洲体育中文网的下线。
奥运会期间,欧洲体育中文网与英国天空体育(sky sports)、bbc sports、意大利mediaset等世界知名体育媒体合作,使用其资源进行赛事报道。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与中国篮球发展分析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与中国篮球发展分析篮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项目,既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又承载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
本文将对中美篮球文化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篮球的发展现状。
一、中美篮球文化比较1.1 篮球历史与起源中美两国篮球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
美国篮球起源于19世纪末的大学校园,由于其简单的规则和易于上手的特点,迅速在美国各个社区普及开来。
而中国篮球的发展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初,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
1.2 篮球文化特色中美篮球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美国篮球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结合,注重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而中国篮球文化则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3 篮球比赛风格中美篮球比赛的风格也存在差异。
美国篮球注重快节奏、高强度的比赛风格,强调进攻和得分。
而中国篮球更注重防守和篮板球的争夺,注重整体的战术安排和团队配合。
1.4 篮球明星与文化影响力美国篮球文化以其众多的篮球明星而闻名于世,如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等。
这些篮球明星不仅在赛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代表和文化符号。
相比之下,中国篮球明星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随着中国篮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中国篮球发展分析2.1 篮球产业发展中国篮球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篮球装备创造、篮球培训机构、篮球赛事组织等相关产业逐渐兴起,为中国篮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2.2 青少年篮球普及与培养中国篮球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各类篮球训练营、学校篮球联赛等活动的开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参预篮球运动的机会。
此外,中国篮协也加大了对青少年篮球人材的培养力度,通过选拔和培训,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材。
2.3 国际赛事成绩与影响力中国篮球在国际赛事中的成绩逐渐提升,国家男子篮球队多次参加奥运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英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特征与启示

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 October 202098英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特征与启示任波1,2黄海燕2(1.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英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
英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特征:广泛开展户外运动,有效拉动体育消费;较强的吸纳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能力,有效提升发展地位;快速发展的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有效促进结构优化;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框架,有效夯实发展基础。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体现在市场化水平不高、拉动经济作用不强、休闲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不完备。
建议:培育体育消费,推进自下而上的内源性体育发展模式;优化休闲体育产业结构,推进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强化多元市场主体地位,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善休闲体育产业政策,推进政策落实。
关键词:体育经济;休闲体育产业;英国;美国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Development in Britain and AmericaREN Bo1,2HUANG Hai-yan2(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nd America, and put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nd America are as follows: It widely carried out outdoor sports, effectively stimulate sports consumption; it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hich has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its rapid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and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industry has effectively advanced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 de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in China is reflected in the low level of marketization, the weak role in driving the economy,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incomplete policies. Suggestions: We should cultivate sports consumption and push on the endogenous sports development mode from bottom to top,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 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and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multiple market players, promote the decoupling of sports industry associations from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improve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TY007)第1作者简介:任波,男,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

新闻界ISSN1007—2438 2013/g ̄131tI] 新闻与传播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外体育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
一一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 杨珍崔赞 摘要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文化与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归纳,从宏观社会学语境中 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民族主义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研究、政治经济学语境中 体育文化传播所蕴含的社会权力关系研究、全球化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跨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 概述。 关键词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杨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天津300074;天津体育 学院副教授,天津300381。崔赘,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300381
北京奥运将世界的眼光吸引到东方,伦敦奥运又将回到了集中代表西方 文化的不列颠群岛,时空的转换给体育传播研究带来了新的议题与观照视角, 也提供一次通过体育传播比照当今中西方文化冲突、协商与整合的契机。同 许多文化研究问题一样,体育传播的研究也是在界定基本概念范畴的同时即 展开了宽泛的跨学科研究,其间也不乏如今备受争议的嫁接式理论建构。广 义来说,文化研究中体育传播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同体育与传播的关系相重 叠,人们在通过设置体育运动情境进行符号意义的分享,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 意义的生产与创造。但是体育传播并非只是信息处理与流通的技术及实体, 其中折射出多重语境中的社会现实,构成了富有张力的研究空间。
一、
宏观社会学语境中的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
现代媒介手段对于体育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电视转播/直播 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界限之后。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电视这一媒介终
1)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体育传播研究体系的构建一一基于 中西比较的视角”(12BTY054) 新闻与传播 端的稀少,通过电视屏幕观看体育会的比赛是不 折不扣的视觉奇观。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家庭 媒介终端的普及以及劳动者闲暇活动的增加,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逐渐成 为13常生活的常态,也引发了媒介传播对于体育 运动发展的重要性的关注。 体育的媒介属性得到普遍认可,体育不仅以 传播媒介的形态存在着,而且与大众传播媒介保 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 合创造了传播媒介发展的新阶段一一体育传媒 业的诞生和崛起。这一时期是国外体育、媒介与 传播相关研究的肇兴时期,研究涉及跨媒介技术 在体育与人际交流中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电视转 播对传统体育竞赛观看习惯的改变以及由此产 生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Sport,culture,and society:a reader on the sociology of sport(John W. Loy,1981)提到体育运动对于美国价值观的确立 与扬基(Yankee)精神的发扬有积极意义。这类 最初研究关注典型体育赛事,从媒介一体育一社会 的宏观结构主义视角关注新的媒介传播手段与不 断更新的媒介传播格局对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 社会交往方式的影响。Media,Sports and Society (Lawrence A.Wenner,1989)是20世纪80年代 的集大成之作,内容涵盖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概 论、媒介体育产品生产的社会权力关系、体育一 媒介研究的相关议题如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美国 价值观、体育运动与兴奋剂问题、体育与性别文 化等,开创了体育与传播研究中延续至今的关注 宏观价值取向的传统。 进人21世纪以来,关于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 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媒介事件 (或超级媒介事件)”的意义,体育赛事在媒介再 现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意义,个体则在媒介赋予 的意义中以各种方式感受体育,找寻适合自己的 价值坐标。其中理论上最有影响的当属法国学 者丹尼尔・戴扬(Daniel Dayan)对媒介事件的研 究。戴扬将媒介事件划分为3c类型:加冕/庆典 (Coronation)、征服(Conquest)与竞赛(Contest), 并将奥运会划为竞赛类的媒介事件。对电视的节 13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 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早已超越了体育赛事的范 畴,成为历史的现场直播。这一观点在体育传播 的研究中被广泛引证并申发,媒介事件的脚本在 作为“媒介事件”的体育赛事中兼而有之。“大众 被电视媒介邀请,共同加入到这一盛大的节13之 中,人们享受全程参与赛事的体验。在这种竞赛、 征服、加冕的过程中,大众感受到竞技体育不断 进取、追求完善的拼搏精神,获得欢乐与美的享 受,同时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 西方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主要关 注体育与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涉及社会模式、发 展和增长模式、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宏观语境,也出 现了许多中观层面的体育文化研究和个案分析, 其中浸润着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学价值取向也正是 欧美体育与传播学相关研究的当下走向。
节事活动管理实务

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
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二、中秋节
•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
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
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这种习俗传到民间,形
成一个传统的活动,直
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
秋节成为佳节也和“嫦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 音,意为"娱乐、游戏",以 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 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 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 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 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 七、雪顿节
•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
西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
“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
是“吃”、“宴”的意思,雪顿
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 “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
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六、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 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 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 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 具代表性。
山海关欢乐海洋节、 广东欢乐节
综合型
多种主题组合,一般节期较长,内容综 合,规模较大,投入较多,效益较好
走进体育经纪人

走进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人是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产物。
体育经纪人在激励体育消费、繁荣和规范体育市场,以及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体育经纪人的成长,就没有体育市场的繁荣。
我省体育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0.2%,经纪发达省份已达到1%,而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更是占到10%以上,体育产业总值位居社会各行业前十名,作为体育产业的后发省份,河南省必须加快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为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大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本文主要介绍体育经纪人的概念,体育经纪人的内容,国内外及我省体育经纪人情况。
一、体育经纪人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源于西方,历史不过百年。
从形成背景上看,它是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过渡的产物。
19世纪末,棒球率先在美国开始了职业化,随后美式橄榄球和篮球也走上职业化道路。
1925年戏剧推销商C.C.帕莱与芝加哥熊(棒球)队的老板乔治·哈拉斯签订了一份代理合同,成为美国第一位体育经纪人。
1997年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上海注册成立“希望国际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公司。
体育经纪事业是随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发展起来的。
1976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达10亿美元,致使蒙特利尔市至今还在交纳“奥运特别税”。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开支更是达90亿美元之多。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由私人尤伯罗斯承办,经过经纪运作,盈利达3.2亿美元(一说2亿多美元,这里以洛杉矶市政府公布为准)。
主要采取以下办法:节流方面:不花巨资修建奥运村,运动员、教练员住在三所大学放假期间的学生宿舍;尽量利用现有场馆,需建的游泳馆和自行车赛场分别交由“卖当劳”和“7-11”商店兴建,允许其场地营业和作广告。
开源方面:电视转播权“只出价一次”进行拍卖,被美国广播公司以2.25亿美元夺得;第一次收取广播转播权,盈利0.75亿美元;精选的30家赞助商出资1.17亿美元;50家供应商每家捐助不少于400万美元;提前发售门票;火炬接力每公里发售3千美金,共传递1.5万公里;拍卖决赛使用的足球、篮球等;设计奥运会标志“山姆鹰”,发售奥运纪念品。
现代体育为什么发源于西方

现代体育为什么起源于西方现代体育在国际体育界一直公认发源于19世纪的英国。
1828年,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第一次把体育列入学校课程,这对现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决定作用。
在英国的影响下,1844年在柏林举行了大学生田径运动会。
1857年成立了田径协会,并在剑桥大学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大学生锦标赛。
这对现代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体育的西方文化渊源古已有之的体育与人类创造的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不管是在宗教祭祀中,还是在娱乐活动中;不管是在生产劳动中,还是在余暇休闲中,我们都可寻觅到它瑰丽的踪影。
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西方文化对体育具有奠基性作用,体育运动根植于西方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与其文化特征密切相关的。
竞技体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因恶劣的生存条件促使希腊人养成了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的精神,从而成为竞技体育倡导竞争、激烈对抗与拼搏,全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起源。
而西方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塑造了竞技体育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得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
除了自然环境对竞技体育的形成造成影响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好勇尚武精神等都渗入到竞技体育的发展中,使其进一步壮大。
到了一定时期,蓬勃发展的竞技体育开始依托于教育,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肯定了体育在全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夸美纽斯赞赏:“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提出了人“适应自然”的原则;洛克第一次明确地把教育分为德、智、体三部分,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则贯穿在体育思想之中,教育与体育相结合,“使思想锻炼与身体锻炼相调剂”,以达到“身心两健”。
这些伟大的教育理念不仅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现代体育思想形成的摇篮,也为现代体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实施,体育也逐渐被纳入了学校教育的体系。
学校相继开设了体育课程,许多项目是现代竞技体育田径、水上运动等的雏形,随着许多体育实践者的涌现,德国的杨氏体操、瑞典的林氏体操和英国的户外竞技运动蓬勃开展,现代竞技体育在此基础上,逐渐走出了单纯的学校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化。
中美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较分 析 法 。 对 中 美 的休 闲体 育 发 展现 状 进 行 比较 和分 析 , 得 出相 应 休 闲 体 育 意 识 起 到 了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 另外 , 我 国部 分 高 等 院 校 结论 , 为 我 国 休 闲 体 育 的 发 展 提 供 依据 和 建 议 。
料获得相关的材料 进行分析和对 比。
2 比较 与分析
2. 1 中美 休 闲体 育 管理 体 制的 比较
作 为 发 达 国 家 的 美 国 在 休 闲 体 育 的 管 理 方 面 承 担 着 重 要 的 较 强 、 对场 地要 求 较 高 , 而 且 特 别 强调 利 用 森林 、 山地 、 湖 泊、 水库 、
乐的生活。 然而 , 休 闲体 育在 中 国仍 是 一 门新 兴 的 学 科 , 研 究 水 平 标 准 改 变 了 我 国 以 往 体 育 教 育 中观 念 相 对 滞 后 、 教 学 方 法 比较 陈
与西 方 国家 相 比 也是 较 低 , 且 尚未 形 成 一 个 完 整 的理 论 体 系 。 美国
职能 , 主 要职 能 包 括 : 制 定 体 育和 休 闲方 面 的 法 规 、 对 地 方 的 休 闲 海 滩 等 自然 资源 , 开 展滑 雪 、 野营、 钓鱼、 冲浪 、 划船 、 游 泳 等体 育运
工作进行监 督 、 提供休 闲体育场地设施 的服务 。 并且 它们有全 国 动, 满 足 现 代 人 回 归 自然 、 返朴归真的渴求 。 性的体育协 会 , 全国性的 学术团体为其 发展提供支持 , 拥 有 庞 大 2. 4 中美 休 闲体 育经 费来 源 的 比较 的 志 愿者 团 队 为 之 服 务 。 当 然 之 所 以 休 闲 体 育 能 在 美 国广 泛 的 开 套完整的管理体 制 , 并 显示出“ 独立型 ” 和“ 合作 型 ” 的特点 。 与 美 国体 育的 管 理 实 施 的 是 社 会 主 导 型 的 管 理 体 制 , 虽然美 国 资金 , 主要的经费来源干体育赛事 、 体育市场消费 、 体 育 与 娱 乐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体育赛事文化的比较分析
姓名:贾晓璐 年级:12级产业三班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观看体育赛事更是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乐趣与爱好。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逐渐
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中西方国家的体育赛事文化有什么差异呢,在不同
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中西方体育赛事文化是如何融合促进全球
发展呢。下面我将对中西方体育赛事文化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1.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体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
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
早已超出了仅仅是发展身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范畴。目前体育的主要任
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原始社会时期, 不
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出现了利用劳动工具进行狩猎的活动, 这要求人类增
大力量作用, 提高速度、耐力和主动性的技能。体育作为获取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财富的活动之外的一个社会活动的特殊范畴, 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这一点, 已
经通过在中国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的石球、石锤、石链等物和西方考古发现的投
掷武器和齿状鱼叉上得到了证实。在东方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虽然各
自的物质基础不同, 但是都承认体育文化中所蕴涵的养生思想、军事体育思想、
体育教育思想、娱乐体育思想等。
2.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原因
说起中西方体育文化,就必须先了解中西方的历史发展。从中国古代,华夏
文明开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具有深厚底蕴的古文化的演变.它是人类社
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历史淘汰精
选存留下来的文化,虽然就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价值上来说决定了世界体
育文化具有内在趋同的性质.但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深久影响例
如,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倡“六艺”。“六艺”中的射、
御都是当时人们所承认的体育技能。但由于“仁”学的核心地位,而最终把以竞技
为主的体育也限制在“礼”的规范内。这对后来的体育有巨大的影响。
中国多个民族所创造的多元体育文化,在历史上表现出较好的并存沟通和相
互促进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首先中国传统
体育的独特价值被世界各国充分肯定包括其健身娱乐及文化价值;其次在中国传
统体育主体保持非竞技化的同时一部分项目将发展成为国际竞技项目与现代西
方体育接轨;最后,与世界各国的横向体育交流更趋频繁,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
特质及其特点决定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完全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借鉴吸收西方
体育文化的优秀内容,并使其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中国传
统体育在内容上更充实表现形式更多样。
西方体育文化以整个西方文化为背景,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经历
文艺复兴、产业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以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奋
斗为特色的海洋型文化。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发展历史中,古希腊科学发达
占重要地位,古希腊成果比较多的产生于数学、物理方面,力图了解自然、征服
自然、改造自然,西方的这种文化孕育出来的西方体育自然而然地反映了解自
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可能性,最终出现以物理量的变化为表现形式,以物
理量最终确定评价成果的体育,它是西方哲学与西方科学的延伸,因此与中国体
育的入文观完全不同。
3.中西方体育赛事文化的影响
从上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原因看来,由于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体育本身
的性质上就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从侧重于强身健体,武力保家,原始祈福,
娱性怡情的作用转变为侧重“自娱”“娱人”以及增添了不少的表演性。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中的部分民族传统项目已经因西方文化的冲击。消灭或走上消灭的道路。然
而,在与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性也逐渐削弱,竟
而成为多民族共有的项目,如赛龙舟、舞龙舞狮、游泳、射击、武术等已成为国
际性民族项目。同样西方竞技体育的传人也对我国各族人民产生巨大的影响,世
人对诸如篮球、排球、网球等运动的爱好也与日俱增。以西方新经济观念为载体
的体育消费观已进入民族文化氛围当中。民族传统优育的产业发展已成为当今社
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行列。进行产业化不仅是当前时代的需要.而且也是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我们不可把发展与同化这两个概念混淆,这是因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少数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成果和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高度
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保存完美的精英民族文化。其具有的健身性、
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等仍旧影响着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所以积极主动地
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形势.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积极地对其采取开发与保护的措施,以保证其完全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当今十分
紧迫的任务。
4.中西方体育赛事文化的融合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历史都是不断摆脱民族性、地区性而走向世界性、全球
性的过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然会有越来
越多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呈现出世界性的色彩,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形
式,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因此,中西方体育文化具有必然性的汇合与互补。
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同样是优秀的,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之分,中国体
育强调修身养性,把体育价值观定位于行为的主体作用性,中国体育与大自然和
平相处,和谐统一。西方体育则要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以运动技术为中心,西
方体育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目
标产生背离。
民族体育文化的和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
有深刻地认识,而且要求对西方体育文化有全面地了解。在切实的和合过程中,
我们接受、吸纳西方体育文化决不是要民族界墙拆掉或是。全盘西化’。对西方体
育文化的吸纳必须昂扬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的原则。根据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来选拣、吸纳西方体
育文化;要将西方体育文化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改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
特的民族风格的体育文化。
5.结束语
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当前世界进入现代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我国也进
入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毫无疑问,文化也
要现代化,要建设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现代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继承和
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更要通过与西方文化的接触。通过创新,逐步向现代化方向
发展。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进行必要的保护、引
导、调控,做到既抓住西方文化冲击的历史机遇,又协调发展不使其走上灭绝的
道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习惯性、民俗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群众性
也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可以借此文化融合的机遇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
认同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咏松,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D] 2006.9
[2] 程志理,人文奥运与希腊精神[ C] .体育科学研究,2003 (3).
[3] 李哲峰,论中西方体育文化之差异、变化与发展[D]社会科学论坛2004·11
[4] 孟凡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C]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8 卷
第2 期 2006.3
[5] 孔繁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竞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