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ppt
合集下载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作物育种技术课件)

次级基因库(GP-2)属于这一类的各种材料, 与初级基因库间基因的转移是可以的,但必须克 服由生殖隔离所引起的杂交不结实、杂种不育等 困难的种间材料和近缘野生材料。如大麦中的球 茎大麦和普通大麦。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3.三级基因库(GP-3)与初级基因库间亲缘关系 更远的类型,彼此间相互杂交困难,杂交不实和 杂种不育的现象十分严重,相互之间的基因转移 困难。
类玉米(大刍草)
类玉米(大刍草)
一、按照来源分类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通过各种方法 , 如杂交、诱变等 , 产生的各种突变体、
育成品系、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 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作用:是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宝贵材料。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一、按照来源分类
3.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及其它野 生种。 特点:具有一般栽培种所不具备的一些重要性状 , 如抗逆性、适应 性、抗病 性及品质。 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重要材料
国 家 种 质 广 州 野 生 稻 圃
小佛手小麦
野生稻
野生稻
类玉米(大刍草) 发芽了出苗过程
品种)和当地长期推广种植的改良品种。 特点: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 抵抗力和
忍耐能力好 作用:是育种的基础材料。可作为系统选择、
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的材料。
一、按照来源分类
2.外地种质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包括国外或外地区引入的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本地种质资源没有的优良性状 作用:是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016.02.28
目录 CONTENTS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3.三级基因库(GP-3)与初级基因库间亲缘关系 更远的类型,彼此间相互杂交困难,杂交不实和 杂种不育的现象十分严重,相互之间的基因转移 困难。
类玉米(大刍草)
类玉米(大刍草)
一、按照来源分类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通过各种方法 , 如杂交、诱变等 , 产生的各种突变体、
育成品系、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 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作用:是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宝贵材料。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一、按照来源分类
3.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及其它野 生种。 特点:具有一般栽培种所不具备的一些重要性状 , 如抗逆性、适应 性、抗病 性及品质。 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重要材料
国 家 种 质 广 州 野 生 稻 圃
小佛手小麦
野生稻
野生稻
类玉米(大刍草) 发芽了出苗过程
品种)和当地长期推广种植的改良品种。 特点: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 抵抗力和
忍耐能力好 作用:是育种的基础材料。可作为系统选择、
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的材料。
一、按照来源分类
2.外地种质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包括国外或外地区引入的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本地种质资源没有的优良性状 作用:是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016.02.28
目录 CONTENTS
种质资源的保护PPT课件备课讲稿

1、自然灾害使种质资源流失 2、人类活动造成种质资源流失或毁灭 3、现代动植物种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带 来生产危机 4、预防种质资源外流,保护知识产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生物产业对生物资源具有依赖性,使其 成为可供争夺的战略资源。
种中国豆侵美国权
(三)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构成各种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种质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生物与生 物,生物与环境总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着,它们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 结结构成一个整体,这个特殊整体就是生态 系统。
三、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种质资源的保护PPT课件
谈一谈:
为什么要保护种质资源?
二、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丰富的种质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3、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工业原
料 4、是选育新品种和优质品种的遗传基础。
杂交水稻
(二)种质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 影响重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生物产业对生物资源具有依赖性,使其 成为可供争夺的战略资源。
种中国豆侵美国权
(三)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构成各种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种质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生物与生 物,生物与环境总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着,它们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 结结构成一个整体,这个特殊整体就是生态 系统。
三、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种质资源的保护PPT课件
谈一谈:
为什么要保护种质资源?
二、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丰富的种质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3、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工业原
料 4、是选育新品种和优质品种的遗传基础。
杂交水稻
(二)种质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 影响重大
杜鹃种质资源及品种分类 PPT

15
四、杜鹃在园林中的应用
• 杜鹃属植物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我国唐代时期就有 栽培观赏杜鹃的记载,距今有1000多年的史。口前世界 上广泛栽培杜鹃,杜鹃己成为重要观赏花卉。
• 杜鹃属植物的园林应用形式丰富多彩,可盆栽、地栽, 也可制作出各式盆景;盆花、盆景可供人赏花,花坛、花 镜、花带以及花丛等可以营造花篱、花山、花海等丰富 园林景观。
4、 西鹃,最早由欧洲国家培育而成,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由皋月杜 鹃、映山红及毛白杜鹃反复杂交而成,本类是花色、花型变异最丰富 的一类,常见品种有‘红麒麟’、‘锦袍’、‘绿牡丹’、‘紫烟’、 ‘舞蝶’、‘洛神’等。
5、高山杜鹃,一般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山野间,适应性强,经过 人工驯化、培育有望成为园林绿地中常绿观赏植物。常见品种有‘紫 血杜鹃’、‘云锦杜鹃’、‘芒刺杜鹃’、‘阔叶杜鹃’、‘白马银 大花家好’、 ‘红马银花’等。
杜鹃种质资源及品种分类
专业:××× 姓名:××× 学号:×××
大家好
1
一、杜鹃种质资源 二、杜鹃品种分类 三、杜鹃品种的创新 四、杜鹃在园林中的应用
大家好
2
一、杜鹃种质资源
• 杜鹃属植物的水平分布主要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亚洲是集中分布区,种类约有850种;北美洲、欧洲和大 洋洲分布的杜鹃总数约50种。
3、北美羊踯躅亚属分布中心
羊踯躅亚属种类多数是一些矮小的落叶或半落叶种类,花 色鲜艳,以黄色和白色为主,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世界有 25种,其中有80%的种仅分布在北美,使北美成为该属的 大分家好布中心。
6
(三)杜鹃花属植物的国内分类
1、八大亚属:我国采用国际上的8种杜鹃花亚属的分类方法。 2、我国根据生产和消费,将杜鹃花分为五大品系:即春鹃品系、夏鹃品系、 西鹃品系、东鹃品系和高山杜鹃品系。 3、 根据不同的分布地区及生态习性将我国杜鹃花分为三种类型: (1)北方耐寒类: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多生于山林中或山脊上。
种质资源的收集(作物育种技术课件)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收集
2016.收集 二 征集 三 交换 四 转引
收集种质资源的 方法
收集种质资源 的方法有直接考 察收集、征集收 集、交换和转引 等。
一、直接考察收集
直接考察收集是指到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多用于收 集野生近缘种、原始栽培类型与地方品种。直接考察收 集是获取种质资源的最基本的途径,常用的方法为有计 划地组织国内外的考察收集。除到作物起源中心和各种 作物野生近缘种众多的地区去考察采集外,还可到本国 不同生态地区考察收集。
三、交换
交换是指育种工作者彼此之间互通各自所需的 种质资源。
四、转引
转引是指通过第三者获取所需要的种质资源。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收集种质资源,都要充分收 集当地遗传变异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群体,要详细 记录品种或类型产地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 所收集的材料的来源、主要的形态特征、特性、经 济性状。
二、征集
征集是指通过通讯方式向外地或外国有偿或无偿索求所需要的 种质资源;征集是获取种质资源花费最少、见效最快的途径。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为了避免由 于推广优良品种而使地方品种大量丧失,农业部曾于1955和1956 年两次通知各省(市、区),以县为单位进行大规模的群众性品种征 集。据1958年初统计,全国共征集到40多种大田作物约40万份材 料。另据1963和1965年两次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征集到蔬菜种质 资源1.7万余份。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省、市、自治区贯彻执 行农业部和国家科委关于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的通知, 1979—1982年全国共征集到作物种质资源约9万份。
一、直接考察收集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到客观存在的遗传多样性类 型,在考察路线的选择上要注意:①作物本身表现不同 的地方,如熟期早晚、抗病虫害程度等。②地理生态环 境不同的地方,如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类型等。③ 农业技术条件不同的地方,如灌溉、施肥、耕作、栽培 与收获、脱粒方面的习惯不同。④社会条件,如务农和 游牧等不同。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收集
2016.收集 二 征集 三 交换 四 转引
收集种质资源的 方法
收集种质资源 的方法有直接考 察收集、征集收 集、交换和转引 等。
一、直接考察收集
直接考察收集是指到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多用于收 集野生近缘种、原始栽培类型与地方品种。直接考察收 集是获取种质资源的最基本的途径,常用的方法为有计 划地组织国内外的考察收集。除到作物起源中心和各种 作物野生近缘种众多的地区去考察采集外,还可到本国 不同生态地区考察收集。
三、交换
交换是指育种工作者彼此之间互通各自所需的 种质资源。
四、转引
转引是指通过第三者获取所需要的种质资源。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收集种质资源,都要充分收 集当地遗传变异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群体,要详细 记录品种或类型产地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 所收集的材料的来源、主要的形态特征、特性、经 济性状。
二、征集
征集是指通过通讯方式向外地或外国有偿或无偿索求所需要的 种质资源;征集是获取种质资源花费最少、见效最快的途径。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为了避免由 于推广优良品种而使地方品种大量丧失,农业部曾于1955和1956 年两次通知各省(市、区),以县为单位进行大规模的群众性品种征 集。据1958年初统计,全国共征集到40多种大田作物约40万份材 料。另据1963和1965年两次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征集到蔬菜种质 资源1.7万余份。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省、市、自治区贯彻执 行农业部和国家科委关于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的通知, 1979—1982年全国共征集到作物种质资源约9万份。
一、直接考察收集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到客观存在的遗传多样性类 型,在考察路线的选择上要注意:①作物本身表现不同 的地方,如熟期早晚、抗病虫害程度等。②地理生态环 境不同的地方,如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类型等。③ 农业技术条件不同的地方,如灌溉、施肥、耕作、栽培 与收获、脱粒方面的习惯不同。④社会条件,如务农和 游牧等不同。
中药植物种质资源考察课件

中药植物种质资源考察的意义和价值是 什么?
保护遗传资源
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保 护和利用珍稀濒危中药植 物,确保它们不被过度采 集和滥用。
提高药材质量
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和品质 状况,可以培育优质药材、 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推动中药研究
为科学研究和开发提供样 品和数据,推动中药的现 代化研究和应用。
1 导航技巧
了解地形地貌,利用地图和 导航工具,确保在野外考察 中不迷失方向。
2 野外安全
注意野生动物、毒蛇和草地 变形等危险因素,保持警惕, 严格执行和文化,与当地人合作,保护他们的土地和传统知识。
中药植物物种鉴定的原理、方 法和技巧
中药植物物种鉴定是通过对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综合分析,确 定植物的种属和药材的真伪。
中药植物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特征和 营养成分分析的方法
1
水质分析
通过水质监测与检测,了解植物生长
土质分析
2
所需的水分及其质量。
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性质、肥力和
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评估其对植物
生长的适宜程度。
3
化学成分分析
使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材的化学成 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其药理 活性和质量特征。
中药植物采集、处理、保存和鉴定样品 的步骤和标准
采集步骤
选择适当的采集时机、采 集方法和部位,确保样品 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处理与保存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洗、 干燥和处理,避免污染和 损坏,并妥善保存以备后 续分析和研究。
鉴定标准
根据植物特征、组织结构 和化学成分等,与标准进 行比对,确定药材的真伪。
1 栽培技术
研究中药植物的种植环 境、育种和栽培技术, 促进药材的生产和质量 控制。
第三章-1节品种及种质资源ppt课件

《作物学通论》课件
方法: ①干燥器可保存3~5年,发芽率仍达85%
②利用自然条件在干燥、年均温度底的地区可设置 天然资源库。如乌鲁木齐放置11年,发芽率 87.6% 。 ③品种资源库。例:IRRI 短期贮藏库 温度20℃、湿度45%,种子纸装或在 布袋中保存5年。中期贮藏库1~4℃ 、 湿度45%,种子放置在密闭的铝盒或玻 璃容器内,可保存25年以上长期贮藏库 -10℃、湿度30%,种子放置真空包装 的铝盒中,可保存70年。
罗布麻俗称野麻 , 主要分布 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 孔雀河沿岸 . 它一身是宝, 秆可作造纸原料,叶汁可作 饮料, 根茎枝叶所含乳胶液 可提炼橡胶。罗布麻还有很 高的药用价值,性微寒,味 苦甘,能清热降火,平肝息 风,主治头痛、眩晕、失眠 等症:叶含罗布麻甘,具有 强心作用,制成罗布麻茶、 罗布麻药片和罗布麻烟等可 治疗高血压等症。
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并且有较大应用前景的品种。
优良品种的优良是相对的,受栽培目的、地域 性、时间性等条件的限制。
《作物学通论》课件
优良品种的作用:
(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增产 20-30%,有的可达40-50%。如杂交水 稻。 (2) 改善品质:优质面包小麦、高赖氨 酸玉米等。
《作物学通论》课件
甜叶菊( sweetening chrysanthemum ) 学名 Stevia rebaudianum Bertoni , 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巴 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阿曼拜山 脉,现已成为栽培作物。其 甜度为蔗糖的 100 倍,而热 能几乎为零。
《作物学通论》课件
《作物学通论》课件
(2)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
➢地球上记载的30万种植物, ➢被人类利用的仅约2500种,即1%, ➢而作为食用作物的仅1500种,即0.5% , 可见发掘植物资源的潜力还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 长度多态性)
▲以PCR技术为基础,
为共显性遗传。
▲具有RFLP、 RAPD的优 点,多态性(分辨率)高,
稳定性强。
▲但费用较高,操作人员素 质要求高。尽管如此, AFLP高效可靠的特点在基 因组研究中仍具广阔应用前 景。
4
北京农科院林果所
北京
桃、草莓
5
山东农科院果树所
泰安
板栗、核桃
6
山西农科院果树所
山西太古Biblioteka 枣、葡萄7陕西农科院果树所
陕西眉县
柿
8
新疆农科院园艺所
新疆轮台
新疆名特果树
9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 河南郑州
葡萄、桃
10
江苏农科院园艺所
江苏南京
桃、草莓
11
湖北农科院果茶所
湖北武昌
沙梨
12
中国农科院柑桔所
四川重庆
柑桔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
以PCR技术为基 础( PCR技术的 出现极大地推进 了分子生物学的 发展,其发明人 Mullis博士因此 获得1993年诺贝 尔化学奖),大 多为显性遗传, 操作简便,自动 化程度高,但稳 定性较差。
2002年建立了红丰及新世纪等15 个杏品种的DNA 指纹图谱,为鉴定品种真伪提供了科学方法。
3、一般而论,生理研究是对园艺植物生 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等一般规律(共性) 的认识过程,所用的试验材料较少,一 般在3~4个品种或类型;
而资源评价是对资源个性或种质特异 性的认识过程,所用的试材应尽可能的 多而全,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三、 种质资源评价体系
植物学 农业生物学
田
形态
间
化学组分
遗传学 同工酶学 孢粉学 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
柿
鼠李科 枣属(Zizyphus)
枣
柿科
柿属(Diospyros)
类
叶生长期 落叶果树(deciduous fruit tree) 常绿果树(evergreen fruit tree)
枝干生长 乔木果树(arbor fruit tree ) 灌木果树(bush fruit tree ) 藤本果树(liana fruit tree ) 草本果树(herbaceous fruit tree )
4、核型图
6、核型公式
5、模式图
(四)染色体显带
普通小麦 2N=2X=42
N带
Ag——NOR染色
芍药 2N=2X=42
C—带
牡丹 2N=3X=15
(五)染色体制片技术
压片法 固定(卡诺液 )
取材
预处理
去壁低渗法
前低渗(0.075mol/L KCI)
酸解离(5N盐酸16~20min)
固定(卡诺液 )
染色 (铁矾-苏木精) 压片
酶解离(1~3%)
后低渗(蒸馏水10~15分钟)
再固定(甲醇:冰乙酸 3:1, 10分钟~数小时)
涂片、火焰干燥
Giemsa染色
七、分子生物学
遗传标记: 是鉴别基因组中基 因位点的手段,是 易于识别可遗传的
形态标记 细胞标记 生化标记 分子标记
以基因表达的 产物为基础, 多态性不高, 信息量小,易 受环境干扰。
3、茄果类
10、多年生蔬菜
4、瓜类
11、食用菌类
5、豆类
12、芽菜类
6、葱蒜类
13、野生蔬菜
7、绿叶菜类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一、目的意义 1、防止流失 2、研究利用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 、
-系统工程
方 式
-政府重视
与 方
利用保存
法 异地保存 建库保存
建园保存
建库保存 (bank)
栽培品种(或类型) 细胞融合材料
人工创造的种质材料 转基因材料
基因克隆
二、种质资源的意义
1、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地显示出:
国家安全 不仅意味着——军事与经济的强大 还意味着 有一个健康、受过良好教育高素质的大众
有一个富饶、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生物
3、前苏联的茹考夫斯基,他瓦维洛夫研究工 作的基础上,于1970年发表了“栽培植物的新 发源地”等论文,补充了四个,成为十二个起 源中心。
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Ⅴ Ⅳ
Ⅰ Ⅱ
Ⅲ
起源于我国的园艺植物主要有:
果--桃、李、杏、梨、栗、 梅、柿、栆、柑、桔、橙、柚等
菜--姜、蒜、萝卜、白菜等
花--牡丹、菊花、芍药、月 季、水仙、杜鹃、百合等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第六节 种质创新及技术体系
一、种质创新的目标 1、遗传研究工具材料 2、育种亲本材料 3、新品种
二、种质创新的途径 1、自然突变与选择 2、常规杂交与远缘杂交 3、生物技术
三、 现代高新技术与果树种质创新
13
云南农科院园艺所
云南昆明
云南特有果树
14
福建农科院果树所
福建福州
龙眼、枇杷
15
广东农科院果树所
广州
荔枝、香蕉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 种质资源工作的20字方针是:
有效利用 积极创新 深入研究 科学保存 全面收集
二、资源评价的原则及特点
1、资源评价是对资源的种质特异性(或种 性,遗传性)的研究和认识过程,而种质特异性就 是一种资源区别另一种资源的遗传特异性。因此, 要获得正确的研究结论,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必须 坚持“唯一差异”的原则:
(二)分子标记在果树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1、果树种质资源鉴定与管理 ①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②亲子鉴定 ③指纹图谱的绘制和品种鉴定 ④突变体鉴定
2、构建遗传图谱
3、基因标记 连锁图法(linkage map) 近等位基因系法 (near isogenic lines) 集群分离分析法(BSA)
(bulked segregent analysis) 4、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 5、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6、基因组比较
包括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对世界作物起源中心的研究,有影响的研究者 有三人:
1、瑞典的De candle,他于1904年发表《栽培植物的起 源》,将世界果树分为东部原生种群区和西部原生种群 区。
2、前苏联的瓦维洛夫,他于1923~1933年, 带领考察队到亚洲、欧洲等68个国家进行了 为期8年的全球性考察,采集植物标本25余万 份,先后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等研 究论文,首次提出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 说,创立了八大起源中心。瓦维洛夫被誉为 20世纪的“达尔文”。
实体。
(一)常用的分子标记及其特点
目前已有10余种分子标记技术,但常用的主要有:
1、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以 Southern杂交为基础,为共显性遗传,可靠性高,但操 作烦琐,放射性大。
2、RAPD(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文献查证相结合的办法,主要依据及方法有: 1、古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查证 2、考古资料(化石等)的分析 3、现有野生果树资源的分布及多样性调查
(三)世界作物起源中心
这里所讲的起源中心(Original centre)有两 层含义: 一是指物种多样性中心
二是指一个物种种内的遗传变异中心
或多样性中心或基因中心
品 种 的 突 破——主要取决于 种 质 (基因)
三、作物起源中心
(一)意义
果树品种生物学习性的形成,一方面与遗传有关,同 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果树的起源与演化,不 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对果树引种、区 域化栽培及新品种选育都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方法 果树起源、演化的研究要采取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及
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态系统多样性
2、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物质基础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世 界 的 粮 食 安 全——主要取决于 粮 食 总 产 量
粮食总产 量 的 提 高——主要取决于 单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品种
种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表现形式可能是: 种、品种、植株、种子、枝条、细胞、DNA片断
2、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 基因库(genebank)
在遗传、育种及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的一切植物材料。
野生种(或变种)
诱变材料
半野生种(或变种) 杂交材料
第三节 园艺植物的分类
观赏
园 果树作物 食用
艺 植
兼用
物 蔬菜作物 观赏
食用
兼用
观赏植物
一、果树分类
蔷薇科 苹果亚科 苹果属(Malus)
梨属(Pyrus) 木瓜属(Chaenomeles)
仁 果 类
山楂属(Crataegus)
核
李亚科
李属(Prunus) 桃属(Amygdalus) 杏属(Armeniaca)
(一)细胞 核及核仁的 大小
(二)染色体数目
植物染色体的数目变异较大, 从单冠毛菊2N=4,到瓶尔小草 的2N=1260
果树上,
2N=2X=16 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