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研究
一种新型坦克火控系统建模方法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i r e C o n t r o l &C o mma n d C o n t r o l
J a n, 2 01 4
第3 9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 月
文章编号 : 1 0 0 2 — 0 6 4 0 ( 2 0 1 4 ) 0 1 — 0 0 9 8 — 0 5
( A c a d e m y o f A r m o r e d F o r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r i n g 1 0 0 0 7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wh i c h i S b a s e d o n C S P N i S a d v a n c e d f o r d e s c r i b i n g t a n k n e w i f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l o g i c l e v e l g e n e r ll a y a n d e x a c t l y . F i r s t l y , t h e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 i n f o r ma t i o n s t uc r t u r e a n d wo r k i n g f l o w a r e s t u d i e d .S e c o n d l y . t h e f o m a r l i z e d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t a n k n e w i f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i S s e a r c h e d . T h e ul r e o f t r a n s or f m i n g t o P e t r i Ne t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F i n a l l y , P e t r i Ne t mo d e l o f t a n k n e w i f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n d i t s d y n a mi c p e r f o m a r n c e i s a n a l y z e d .I t p r o v e s t h e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c a n d e s c r i b e t a n k n e w i f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l o g i c l e v e l e f f e c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 s : t a n k n e w i f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C S P N, s y s t e m mo d e l i n g , d y n a mi c p e fo r r ma n c e na a l y s i s
装甲车辆测试过程建模与管理系统研究

mo e t e e ig r cs o oe e i e a dt o t z et t g r cs T e e B M rf w l f m s bi e n d l h sn o e f r rdv h c s n pi e h s n o es h nt P wokl pa o i et lh dt ma - tt p s a m l o mi t e i p . hj o tr s a s o
( h o f ehnclEet nc n o t l nier g B in atn ie i , eig10 4 , hn) S o l M c ai , l r i adC nr gnei , eig i o g c o a co oE n j Jo Unvr t B in 0 04 C ia sy j
Te tn o e s o e i g a d M a a e n se f rAr r d Ve il s si gPr c s d l n n g me t M n Sy t m o mo e h c e
W AN G e . U e W iX W n—s ng he
a e t e tsi gp o es s Th s h n g me t f h et g p o eso mo e e ils r m e t g p o e s e n t n t r c s e e u g e t r c se . u ema a e n etsi r c s fa h n t o t n r r d v h ce o t s n r c s d f ii o p o es x c — f i i o
Ab t a t Ar rd v h ce o l o t r u h l n me a d s it etn n u et erp ro ma c e o e t e a ee up e r h s r c : mo e e ilss u d g h o g g t n r s g t e s r h i ef r n e b f r y c n b q i p d f e h o i tc t i o h o t to p . e wo k o t c n q e i a o t d i h s a e o ma a e t e ts n r c s o o e e ils F rt , h er N e s d t r o s Th r f w e h iu s d p e n t i p p rt n g h e t g p o e s f r r d v h ce. i l t e P t t su e l i a m sy i i o
装甲兵作战多智能体建模技术及其应用

装甲兵作战多智能体建模技术及其应用韩志军;孙少斌;张仁友;闫家传【摘要】Through utilizing heuristic knowledge in armored force operation domain,integrating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warfare modeling with the benefits of agent technology,firstly the agent model of armored forc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assembling principle,and the multi-agent’s models are constructed which based on decision-making and planning mechanism with HTN and military command control structure. Then the validate system of multi-agent in armored force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VRMS.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armored force simulation MAS in simulation training,warfare experimentation,and decision support etc are discussed. There is to promote effectively intelligentized,independence and authenticity of armored force warfare behavior simulation.%利用作战领域启发知识,综合传统建模技术和智能体优点,首先按照分层结构化组合思想建立了装甲兵兵力智能体模型,并基于层次任务网的决策规划机制和基于军事命令控制结构构建了多智能体模型,然后采用VRMS平台开发了装甲兵作战多智能体应用验证演示系统,最后结合实例探索了多智能体系统在模拟训练、作战实验、辅助决策等领域的仿真应用,其研究有效地提高了装甲兵作战行为仿真的智能性、自主性和逼真性。
基于本体的主战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构建

第43卷第6期2021年12月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Control&SimulationVol 43㊀No 6Dec 2021文章编号:1673⁃3819(2021)06⁃0014⁃07基于本体的主战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构建顾丹阳,李明倩,权冀川,刘㊀勇,罗㊀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㊀210007)摘㊀要:为解决武器装备领域数据来源分散㊁数据间缺乏良好关联㊁表示形式不一致㊁存在大量冗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以利用知识图谱实现主战武器装备知识的有效管理和智能信息搜索,进一步挖掘武器装备数据的潜在价值㊂本方法首先基于领域知识构建领域本体,而后对收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抽取,对其中的冗余数据进行融合,并采用三元组形式对得到的实体㊁关系㊁属性等数据进行表示,最后构建到知识图谱中㊂构建好的知识图谱可为原始数据的抽取㊁融合提供指导,形成知识图谱优化完善的良性循环㊂关键词: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本体;关系中图分类号:E9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673⁃3819.2021.06.003OntologyBasedKnowledgeGraphConstructionforCombatWeaponEquipmentGUDan⁃yang,LIMing⁃qian,QUANJi⁃chuan,LIUYong,LUOChen(ArmyEngineeringUniversityofPLA,Nanjing210007,China)Abstract:Inordertosolvesuchproblemsinthefieldofweaponequipmentasscattereddatasources,lackofgoodassocia⁃tionbetweendata,inconsistentrepresentation,andalargenumberofredundancy,thispaperproposesakindofontology⁃basedmethodtoconstructknowledgegraphtorealizeeffectivemanagementandintelligentinformationsearching.Usingknowledgegraph,wecanexcavatethepotentialvalueofweaponequipmentdatafurther.Firstly,thedomainontologywasconstructedbasedontheknowledgeofweaponequipmentdomain.Then,theentity,relationshipandattributeswereextractedfromalargenumberofcollectedoriginaldata.Theredundantdatawasfused.Theresultdatawasrepresentedbytriple.Finally,theknowledgegraphwasconstructedwithNeo4jDatabase.Atthesametime,theconstructedknowledgegraphcandirecttheextractionorfusionoftheoriginaldata.So,theallaboveformedavirtuouscircleofknowledgegraphop⁃timization.Keywords:weaponequipment;knowledgegraph;ontology;relationship收稿日期:2021⁃05⁃16修回日期:2021⁃06⁃09作者简介:顾丹阳(1997 ),女,河北沧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㊂李明倩(1997 ),女,本科㊂㊀㊀知识图谱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 语义网络 理论,2012年谷歌首次提出 知识图谱 技术并用于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实现,它由互连的节点和边构成,以图的形式呈现节点及其之间的关系[1]㊂知识图谱包括通用知识图谱和领域知识图谱两大类㊂通用知识图谱主要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领域知识图谱则面向不同的领域,基于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定制,往往需要领域专家的经验支持和反复讨论㊂例如,国土资源[2]㊁测绘[3]㊁电力[4]㊁网络安全[5]㊁情报[6]等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㊂而武器装备领域比较特殊,该领域数据来源广泛㊁类型多样,有利于构建知识完备㊁有效辅助战场决策的知识图谱,但同时又大幅增加了构建知识图谱的难度和复杂性㊂在该领域,已经形成了部分初步的研究成果㊂林旺群等[7]对知识图谱体系架构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邢萌等[8]㊁吴云超等[9]㊁葛斌等[10]对军事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环节㊁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了研究;赵瑜等[11]㊁丁君怡等[12]基于开源数据研究了军事领域相关内容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车金立等[13]基于百科知识对军事装备知识图谱进行构建与应用研究,但其数据来源与数据类型较为单一;刘梦超等[14]㊁王宏宇等[15]从军事领域本体出发研究知识建模的内容与方法;江志浩等[16]㊁车金立等[17]㊁袁清波等[18]㊁赵颜利等[19]㊁左毅等[20]分别对军事领域的作战目标㊁装备维修保障㊁指挥控制保障㊁战例知识㊁战场海空目标识别等分领域的知识图谱应用进行了研究;李代祎等[21]就面向问答系统的知识图谱进行了研究;夏正洪等[22]对知识图谱的效能评估及可视化分析进行了研究㊂上述研究成果都为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但在复杂应用环境下构建高质量的武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㊂近年来,军事领域对于武器装备的 数据化 信息化 要求越来越高,作战形式也向 联合 方向发展,单一军兵种或单一形式的数据资料远远不能满足战场需求㊂如何展示武器装备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武器装. All Rights Reserved.第6期指挥控制与仿真15㊀备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全面考量各类武器装备对于军事行动的作用,支撑相关领域相关内容的快速分析和智能搜索,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㊂作者尝试提出一种武器装备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以支持主战武器装备数据的智能信息搜索,进一步发挥大量武器装备数据的潜在价值㊂1㊀武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的技术架构1 1㊀知识建模方法知识建模的方法通常有2种:自顶向下的方法和自底向上的方法㊂自顶向下的方法通常首先为知识图谱定义数据模式,数据模式从最顶层概念构建,逐步向下细化,形成结构良好的分类学层次,然后再将实体添加到概念中㊂自底向上的方法是对实体进行归纳组织,形成底层概念,然后逐步向上抽象,形成上层概念㊂一般通用知识图谱主要采取自底向上的方法,而专业领域的知识图谱一般采取自顶向下的方法㊂武器装备领域属于典型的专业领域,其概念层次划分分明,但部分专业知识存在于领域专家头脑中,可能无法从数据中归纳㊁抽象得到,所以该领域知识图谱在开始构建时更适合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㊂当知识图谱的基本结构(或概念层次结构)已经确立并且其类别节点或关系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为图谱扩充实例及属性数据㊂如果出现新的概念或类别,必须经过人的审核确认才能加入知识图谱中㊂在知识图谱构建之后,其后续维护和发展,需要采取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㊂自顶向下的方法保证知识图谱中概念和类别层次在质上的正确性,自底向上的方法保证知识图谱中实例及关系数据在量上的有效扩增㊂2种方法互相依赖㊁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知识图谱结构和规模的递增和迭代发展,形成持续进化的良性循环㊂1 2㊀本体设计本体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是对世界上真实存在的系统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23]㊂Gruber将本体定义为 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 [24],W.N.Borst引申为 本体是共享的概念模型的形式化的规范模型 [25],Fensel认为主要包括4个方面[26]:1)概念化:客观世界现象的抽象模型;2)明确: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都被精确定义;3)形式化:精确的数字描述;4)共享:本体中反映的知识是其使用者共同认可的㊂本文借鉴环球网_环球兵器栏目[27]㊁中国网⁃武器资料库栏目[28]等热门军事网站对于武器装备的分类情况,参考了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微信号c2_china)㊁电科防务(微信号:CETC⁃ETDR)等公众号资源,结合武器装备现有数据对武器装备领域的重要本体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㊂本文主要聚焦于平台级的武器装备进行分类㊂对于以某种平台为载体的装备,例如专门用于通信保障的通信车㊁用于地理测绘的测绘车辆等,统一归结到车辆类别中;而对于以独立形态存在的通信电台等装备,可以在领域本体中扩充相应的本体概念,例如通信电子装备㊂以下是我们定义的部分武器装备领域本体概念,主要围绕平台级武器装备展开㊂依据上述扩充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出其他类型的武器装备本体概念㊂武器装备领域本体={飞行器㊁舰船舰艇㊁枪械与单兵武器㊁坦克装甲车辆㊁火炮㊁导弹武器㊁爆炸物㊁通信电子装备㊁软件类设备 };飞行器={航空器㊁航天器};航空器={战斗机㊁攻击机㊁轰炸机㊁教练机㊁预警机㊁侦察机㊁反潜机㊁电子战机㊁无人机㊁运输机㊁飞艇㊁试验机㊁加油机 };舰船舰艇={航空母舰㊁战列舰㊁巡洋舰㊁驱逐舰㊁护卫舰㊁两栖作战舰艇㊁核潜艇㊁常规潜艇㊁水雷战舰艇㊁导弹艇㊁巡逻舰㊁巡逻艇 };枪械与单兵武器={非自动步枪㊁自动步枪㊁冲锋枪㊁狙击枪㊁手枪㊁机枪㊁霰弹枪㊁火箭筒㊁榴弹发射器㊁刀具 };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㊁主战坦克㊁特种坦克㊁装甲运兵车㊁装甲侦察车㊁装甲指挥车㊁工程抢修车㊁布雷车㊁扫雷车 };火炮={榴弹炮㊁加农炮㊁加农榴弹炮㊁迫击炮㊁火箭炮㊁高射炮㊁坦克炮㊁反坦克炮㊁无后坐炮㊁装甲车载炮㊁舰炮㊁航空炮㊁自行火炮㊁弹炮结合系统 };导弹武器={反弹道导弹㊁潜舰导弹㊁空舰导弹㊁岸舰导弹㊁舰舰导弹㊁空空导弹㊁地空导弹㊁舰空导弹㊁地地导弹㊁舰地导弹㊁空地导弹㊁潜地导弹㊁反辐射导弹㊁反坦克导弹 };爆炸物={地雷㊁水雷㊁手榴弹㊁炮弹㊁炸弹㊁鱼雷㊁火箭弹㊁原子弹㊁氢弹㊁中子弹 }㊂作者认为飞行器是指由人类制造㊁能飞离地面并由人直接操控或遥控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物㊂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 All Rights Reserved.16㊀顾丹阳,等:基于本体的主战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构建第43卷空器,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㊂所以卫星㊁宇宙飞船㊁空间站等太空中的装备我们一并归为航天器㊂但一般情况下并不把这类装备认为是主战武器装备,因此航天器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㊂而导弹等武器虽然具备上述性质,但其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经常是以独立的平台形式出现,在海战或空战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根据这些应用特点,将其单独划分出来作为一类武器装备㊂图1是基于上述本体概念划分出来的主战武器装备本体概念层级图㊂图1㊀主战武器装备本体概念层级图㊀㊀除上述本体概念和层级分类外,还有一些概念也和武器装备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㊂如图2所示,B⁃2轰炸机是轰炸机的一个实例,研发国家为美国,参加过科索沃战争,又名 幽灵 轰炸机㊂本文将这些与武器装备概念直接相关的概念也提取出来作为本体处理,称为扩展领域本体㊂例如: 美国 为 国家 这一本体下的实例, 科索沃战争 为 战争 这一本体下的实例㊂当研究武器装备的作战应用时,就必须关注这些扩展领域本体,主要涉及组织㊁军事行动㊁生产企业三类与作战应用直接相关的概念㊂将国家㊁地区㊁国际组织㊁非政府组织等基于地理区域的独立实体统称为组织,一般代表武器装备的拥有者㊁使用者或部署地;将战争㊁战役㊁战斗㊁武装冲突㊁军事演习等统称为军事行动,其中战例是战争㊁战役㊁战斗实例的通称;将生产厂家㊁公司㊁军工企业等研发㊁生产或销售武器装备的独立经济实体统称为企业㊂根据其他应用目的也可扩展其他的领域本体㊂1 3㊀关系建模1 3 1㊀关系定义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的状态,或人和人之间或任何事物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㊂在武器装备领域,本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6类:上下关系主要是根据范围确定父概念与子概念,由于上下关系的数量有限,在构建时可主要依赖研究报告和热门军事网站中所描述的上下层次关系;同义关系主要指概念上相同或者相似的表达,主要从字面表示的不同对同一个概念或者本体进行抽取;属性关系为武器装备及其特征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主要存在于武器装备的组成当中,本文研究内容的颗粒度为武器平台的级别,因此该类关系并未具体体现;概念与实例关系主要是指上层概念与下级具体实例之间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归结到这5种关系上来,其他无法明确归类的关系在本文中统一称为一般关系㊂以图2为例,航空器与轰炸机为上下关系,即父概念与子概念的关系;科索沃战争是战争的一个实例,即为概念与实例关系;B⁃2轰炸机的研发国家为美国,美国是国家概念的一个实例;研发国家是轰炸机的一个属性,即为属性关系㊂第6期指挥控制与仿真17㊀1 3 2㊀关系描述根据上述关系的定义,常采取RDF(ResourceDe⁃scription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三元组的形式对关系数据进行描述㊂RDF是W3C的推荐标准,是一种资源描述语言,它受到元数据标准㊁框架系统㊁面向对象语言等多方面的影响,用来描述各种网络资源,其为人们在Web上发布结构化数据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数据描述框架㊂RDF用二元关系模型来表示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使用三元组集合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和关系㊂三元组也是知识图谱中知识表示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或者实体的某个属性的属性值是什么㊂从内容上看三元组的结构为 资源⁃属性⁃属性值 的形式㊂根据抽取的大量数据,将武器装备的属性及武器装备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总结㊂根据武器装备属于不同的层次㊁分类来确定本体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根据描述本体性质的内容,来提炼本体的属性㊂如图2所示,可以得到<轰炸机,研发国家,国家>这样的三元组,既是轰炸机和国家两个实体间的关系,又可以将国家作为描述轰炸机的属性之一㊂由于不同的装备具有不同的性能或特性,可以将一些概念的特殊属性补充到知识图谱中去,例如:预警机一般不携带炸弹,而轰炸机会携带炸弹,轰炸机携带某个型号的炸弹这一关系就会构建到知识图谱中,如图2所示,<B⁃2轰炸机,携带,AGM⁃129型巡航导弹>㊂2㊀武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2 1㊀构建流程本文在开始构建知识图谱时采取自上而下的构建方法,首先构建领域本体,而后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抽取,并对其中的冗余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符合要求的三元组形式,最后利用知识图谱工具构建知识图谱㊂构建好的知识图谱可用于指导数据的抽取过程,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图谱㊂总体构建流程如图3所示㊂2 2㊀实体㊁属性抽取在对本体进行设计后,会形成本体概念的层次体系,体系中的本体都是经过验证的准确概念㊂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时,如遇到不在体系中但是符合本体条件的词语,可进行人工判定并加入体系㊂根据定义好的本体概念层次,结合获取的大量数据,对武器装备领域的知识进行实体抽取,主要以本体实例的形式充实到知识图谱中㊂同时,抽取本体的各种属性对知识图谱进行丰富,例如,每类武器装备实例都有研发国家㊁生产日期㊁配发部队等㊂下面以B⁃2轰炸机为例进行说明,下文是百度百. All Rights Reserved.18㊀顾丹阳,等:基于本体的主战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构建第43卷图3㊀构建流程科对B⁃2轰炸机的部分阐述:B⁃2轰炸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㊂B⁃2轰炸机机长21 03m,机高5 18m,翼展52 43m,机翼后掠角33度㊂可携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83炸弹㊂B⁃2轰炸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战争,这是投入服役十年后的第一次出战㊂2003年3月,B⁃2轰炸机投入伊拉克战场,一架B⁃2在28日晚上首次实战投放了两颗2130kg的新型EGBU⁃28制导炸弹,炸毁了巴格达市内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通讯塔㊂本文对此内容进行实体抽取将会得到 B⁃2轰炸机㊁隐身战略轰炸机㊁近距攻击导弹㊁B83炸弹㊁塞尔维亚㊁科索沃战争㊁伊拉克㊁EGBU⁃28制导炸弹㊁巴格达市㊁底格里斯河㊁通讯塔 等实体㊂2 3㊀关系㊁属性抽取基于上文建模的6类关系,对数据进行关系㊁属性抽取处理,得到<实体,关系,实体>㊁<实体,属性,属性值>等三元组㊂继续对上文的B⁃2轰炸机示例进行抽取可得到以下三元组:其中表示关系的三元组有:<B⁃2轰炸机,携带,近距攻击导弹>;<B⁃2轰炸机,携带,B83炸弹>;<B⁃2轰炸机,投入,科索沃战争>;<B⁃2轰炸机,投入,伊拉克战场>;<B⁃2轰炸机,投放,EGBU⁃28制导炸弹>;<B⁃2轰炸机,炸毁,通讯塔>;<通讯塔,位于,巴格达市>㊂表示属性的三元组有:<B⁃2轰炸机,机长,21 03m>;<B⁃2轰炸机,机高,5 18m>;<B⁃2轰炸机,翼展,52 43m>;<B⁃2轰炸机,机翼后掠角,33ʎ>㊂2 4㊀知识融合与更新抽取得到的知识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冗余,需要对冗余数据进行融合㊂同义词和近义词是典型的冗余数据之一,可作为同义关系来处理㊂将语义相似的㊁表达方式不同的词语定义为同义关系,再遇到此类词语时,将其按照同一类模板进行处理㊂另外,时间和地点数据也可以用于进行知识融合㊂通过判断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可以把不同实体有效关联起来㊂可以对时间和地点进行单独处理,以辅助武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高知识图谱的准确性㊂知识图谱还要随着数据的更新换代而不断迭代更新,因此需要经常对数据进行获取处理,并对图谱进行更新维护㊂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其领域本体㊁关系等也需要适时更新㊂2 5㊀知识图谱构建结果图4是利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的知识图谱㊂显示了航空器㊁B⁃2轰炸机㊁科索沃战争等实体或实例及其之间的关系㊂图5是利用Cypher语句对 B⁃2轰炸机在哪些战争中投入过使用? 这一问句进行查询的结果㊂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围绕某一节点对知识图谱进行不同深度的查询㊂3㊀结束语本文阐述了武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重点定义了其领域本体及关系,讨论了实体㊁关系㊁属. All Rights Reserved.第6期指挥控制与仿真19㊀图4㊀利用Neo4j构建的知识图谱示例图5㊀知识图谱查询示例性等抽取过程㊂构建知识图谱时,首先要确保本体概念层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再对下层数据进行扩充,这样才符合武器装备领域的特点㊂构建知识图谱时,经常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虽然数据量很大,但真正对构建图谱起作用的不多,而且武器装备领域的很多敏感资料是采集不到的㊂因此如何保证图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㊂参考文献:[1]㊀肖仰华.知识图谱:概念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2]㊀刘广禹,陈瑶瑶,王娇.基于CiteSpace的国土资源 一张图 知识图谱分析[J].国土资源信息化,2021(2):22⁃27.[3]㊀路威,赵丽君.兵要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EB/OL].(2020⁃12⁃28).https:ʊdoi.org/10 14188/j.2095⁃6045 2020094.[4]㊀蒲天骄,谈元鹏,彭国政,等.电力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EB/OL].(2021⁃04⁃21).https:ʊdoi.org/10 13335/j.1000⁃3673.pst.2020 2145.[5]㊀丁兆云,刘凯,刘斌,朱席席.网络安全知识图谱研究综述[EB/OL].(2021⁃04⁃23).https:ʊdoi.org/10 13245/j.hust.210715.[6]㊀张云中,祝蕊.面向知识问答系统的图情学术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多源数据整合视角[J].情报科学,2021,39(5):115⁃123.[7]㊀林旺群,汪淼,王伟,等.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及军事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20,34(12):9⁃16.[8]㊀邢萌,杨朝红,毕建权.军事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应用[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0,42(4):1⁃7.[9]㊀吴云超,毛少杰,周芳.面向仿真推演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技术[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9,10(3):32⁃36,82.[10]葛斌,谭真,张翀,肖卫东.军事知识图谱构建技术[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6,2(4):302⁃308.[11]赵瑜,陈志坤,杨春.基于开源数据的军事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9,10(3):. All Rights Reserved.20㊀顾丹阳,等:基于本体的主战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构建第43卷64⁃69.[12]丁君怡,赵青松,夏博远,等.基于开源数据的武器装备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8,40(2):22⁃26.[13]车金立,唐力伟,邓士杰,等.基于百科知识的军事装备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40(1):148⁃153.[14]刘梦超,王玉玫,吴亚非,等.基于本体的军事装备知识建模及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21(1):76⁃80.[15]王宏宇,杨朝红,周育伟.军事领域本体构建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20(10):149⁃151.[16]江志浩,周卿,石敏,等.作战目标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20,35(6):471⁃477.[17]车金立,唐力伟,邓士杰,等.装备维修保障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9,38(1):15⁃19.[18]袁清波,杜晓明,马合林.指挥控制保障领域知识抽取系统框架研究[EB/OL].(2021⁃04⁃15).http:ʊkns.cnki.net/kcms/detail/61 1224.TN.20210415 1453 002.html.[19]赵颜利,李连军,余红梅,等.面向战例知识图谱的本体构建[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20,35(5):407⁃413.[20]左毅,张桂林,吴蔚,等.面向战场海空目标识别的知识图谱应用[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9,10(3):1⁃5,24.[21]李代祎,盛杰,刘运星,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军事武器问答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20,11(5):58⁃65.[22]夏正洪,万健,朱新平.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效能评估研究可视化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20,45(3):133⁃137.[23]王向前,张宝隆,李慧宗.本体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6,35(6):163⁃170.[24]GruberT.ATranslationApproachtoPortableOntologySpecifications[J].KnowledgeAcquisition,1993(5):199⁃220.[25]冯志勇,李文杰,李晓红.本体论工程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6]FenselD.TheSemanticWebandItsLanguages[J].IEEEComputerSociety,2000,7(2):75⁃77.[27]环球网_环球兵器[EB/OL].(2014⁃05⁃12).http:ʊwww.honggehui.org/weapon/weaponlist/.[28]中国网_武器资料库栏目[EB/OL].(2012⁃08⁃01).http:ʊmilitary.china.com.cn/wuqiku.htm.(责任编辑:胡前进).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坦克作战系统仿真方法及模型研究

0引言作战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复杂适应系统强调“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系统中的成员是主动、积极的适应性实体,同时强调通过这些自治的简单的智能实体分布式的行动、交互和适应产生突现的系统行为。
本文期望运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思路来寻求一种研究作战系统-网络坦克作战系统的新思路。
1网络坦克作战系统体系结构概述1.1系统的基本特征现代战争及战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参加战争的人员、装备以及彼此间的联系都是这个大系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争已经成为系统与系统间的对抗,而每个系统都是由各种必要的单元集成,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协调与协作关系[1]。
作为作战系统的一种,网络坦克作战系统是以坦克、装甲车辆为主要作战装备,以网络为其主要链接方式的一个作战系统,是一个包含坦克等装甲车辆及其它兵种作战装备、保障装备在内的一个集群。
构建网络坦克作战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要将参加战斗的兵种分队或者一定规模的作战力量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吸纳了信息手段、监视侦察手段等,各种手段与装备间通过链接网络实现战场情报、战场态势及信息的实时共享。
在实战中,可跨越兵种的界限,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联合作战。
网络坦克作战系统具有以下5个明显特征:(1)网络化:系统中的各种武器平台通过网络连成一个一体化的作战系统。
这个网络是一个具有开放式的体系结构,由诸多节点构成的数字化网络,网络随作战实体的增多而增大。
网络中的信息采取分布式管理方式,能融合各种传感器数据,产生实时态势,并向任何节点提供所需的数据及威胁警告信息。
(2)模块化:“模块化”是为了将复杂系统进行合理化的分割,便于问题求解。
网络坦克作战系统根据其内部实体的关系和主要特征建立一种分层次的主从式模块结构,可以满足网络化和实时性的要求,有益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系统的模块化设置是一种灵活设置,一旦战场环境发生变化,系统将在总体协调与控制下,打破局部地域的原有体系结构,组建面向作战任务的战斗模块。
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技术与方法坦克作为一种重型装甲战斗车辆,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其发展过程中,坦克的设计始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对于坦克及装甲车辆的设计,存在许多技术和方法,本文将就其进行探讨。
一、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技术1.结构设计坦克及装甲车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结构设计,包括主炮、机枪、装甲板、引擎等部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
坦克的主炮和机枪是其最为重要的武器装备,所以在其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射程、精度、弹药携带量、发射速度和火力稳定性等因素,以充分满足其作战需求。
坦克的装甲板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所使用的装甲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保证其所使用的装甲板的强度、硬度和耐久性,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2.控制系统设计坦克及装甲车辆所使用的控制系统也是设计的关键,这包括驾驶操作、武器控制和通讯系统等。
坦克的驾驶操作集合了方向盘、手刹和油门等组成的复杂操控系统,因此其设计必须充分满足坦克驾驶员的操作要求,以确保操作的流畅性和舒适性。
而武器控制就要考虑单机和多机对战、目标距离等因素,设计专业的集成武器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控制需求。
3.引擎设计坦克及装甲车辆使用的引擎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台坦克所使用的引擎需搭载其庞大的机身和重型的装备,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功率、重量和功能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并在作战中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二、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方法1.声学分析声学分析是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针对不同车型,通过声学分析可了解车辆的噪音产生情况,进而对其结构设计进行改进。
比如,在坦克的内部加装隔音设备,以减少驾驶员对外界噪音的干扰,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坦克的隐蔽性;在车外安装噪音记录仪,更加准确地了解坦克的噪音产生情况和来源,以针对性地改进坦克结构和设计。
2.材料测试坦克及装甲车辆的设计还需要进行强度测试。
这个测试所使用的是钢板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强度测试,以确保材料在作战中的表现符合设计要求。
面向效能分析的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面向效能分析的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建模与仿
真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战争的快速发展和战争形式的多元化,协同作战已成为当前作战的重要趋势。
装甲兵是现代作战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实施协同作战对于提高作战效能和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拟对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协同作战对于作战效能的影响,为提高装甲兵作战效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以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系统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阐述系统的功能模块,制定系统的接口和数据交换标准。
2.系统建模:采用UML建模语言,设计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
以装甲车辆和人员为基本单元,建立模型并进行参数设置。
3.协同作战模型建立:根据装甲兵分队在实际作战中的协同作战流程,建立协同作战模型,分析各个作战环节之间的关系和作战流程的协同性。
4.系统仿真:通过仿真软件(如MATLAB等)对协同作战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系统性能和效果。
5.评估分析:依据仿真结果,评估协同作战对系统性能和效果的影响。
分析协同作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预期成果和后续工作
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 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具备协同作战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利用仿真工具进行分析和评估,为装甲兵分队实施协同作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提高作战效能提供参考意见。
后续工作将围绕协同作战对装甲兵作战效能提升的探索,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如深入探讨协同作战模型中各个作战环节的关键问题,研究协同作战模型的优化和改进等。
装甲车动力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装甲车动力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在现代军事领域,装甲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战效能。
而动力系统作为装甲车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决定了装甲车的机动性、续航能力、可靠性等关键指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装甲车动力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正成为各国军事研究的重点领域。
一、传统装甲车动力系统的局限性传统的装甲车动力系统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如柴油发动机。
这类动力系统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内燃机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
在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大量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导致能源的浪费。
这不仅增加了燃料的消耗,也限制了装甲车的续航里程。
其次,内燃机的重量和体积较大。
这增加了装甲车的整体重量,影响了其机动性和通过性。
在复杂的地形和作战环境中,过重的车身可能会导致行动不便,甚至陷入困境。
此外,内燃机的噪声和振动较大。
这不仅会影响车内乘员的舒适性,还会增加装甲车被敌方探测和发现的风险。
二、装甲车动力系统的创新设计方向为了克服传统动力系统的局限性,近年来,装甲车动力系统的创新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电动化电动驱动系统具有高效、低噪声、低振动等优点。
通过使用电池组和电动机,可以显著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电动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能够提供更敏捷的动力输出,提升装甲车的机动性。
2、混合动力混合动力系统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驱动的优势。
在正常行驶时,可以依靠内燃机提供动力,同时为电池充电。
在需要高功率输出或静音行驶时,则切换到电动模式。
这种模式既能保证较长的续航里程,又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电动系统的优势。
3、新型燃料发动机除了传统的柴油和汽油,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使用新型燃料的发动机,如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发动机等。
氢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等优点,但目前在储存和加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难题。
生物燃料则具有可再生、来源广泛等特点,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兵工学报第30卷物传到PDMlink中,进入交付物的审批流程,审批后的交付物存在PDMlink中,审批流程的最终状态提交给项目综合管理系统。
对于单独的仿真分析任务,其任务(包括输入数据和交付物要求)从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交给仿真数据管理系统(SDM)。
任务完成后,交付物传到PDMlink中,进入交付物的审批流程,审批后的交付物存在PDMlink中,审批流程的最终状态提交给项目综合管理系统。
对于单独的试验任务,其任务(包括输入数据和交付物要求)从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交给TDM系统。
任务完成后,交付物传到PDMlink中,进入交付物的审批流程,审批后的交付物存在PDMlink中,审批流程的最终状态提交给项目综合管理系统。
设计人员在利用工具软件或KBE系统来完成任务时,可以从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中激活的流程直接启动已经集成的工具软件或KBE系统,也可以脱离激活的流程利用未集成的工具软件或KBE系统进行设计工作。
创新设计知识库、可重用设计知识库、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模板库为设计人员利用工具软件和KBE系统进行设计、分析或优化提供支持。
总之,所有任务都从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下发,任务接收人完成任务后,将交付物提交PDMlink进行审批,审批状态为批准时,则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中的交付物清单中该交付物的状态设为批准。
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中只走任务书的流程审批,不走交付物的流程审批。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中只存交付物的状态,不存储交付物的详细数据,交付物的详细数据提交到PDMlink中,PDMlink中不体现任务,只体现结果。
关于数据的管理方面,坦克装甲车辆创新设计平台中各组成部分,即:项目综合管理系统、KBE、PDM、S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TDM)中的数据是以研制对象来建立关联的。
研制过程中的设计、分析、试验、管理等的最终数据都由PDM统一管理,中间数据由相应的系统(如KBE、SDM、TDM等)管理。
坦克装甲车辆创新设计平台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任务管理、设计阶段管理、非系列化产品的设计过程管理;用KBE系统和模板管理系列化产品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具体的设计流程、分析流程)、方法、工具、模型、数据、经验等;用PDM系统管理产品最终数据;用SDM系统管理非固定的分析流程和中间数据;用TDM系统管理试验流程和中间数据;用3个知识库(创新设计知识库、可重用设计知识库、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模板库)实现3类知识(支持创新设计的知识、支持产品选型及变型设计的知识、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知识)的积累与重用。
4应用实例根据上述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知识的建模方法。
在Eclips3.2环境中,利用Java,XML,JavaScript,DVSL语言开发了基于WEB的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平台,并在某研究所进行了应用。
创新设计知识库的用户接口如图3所示,用户界面的左侧为创新设计知识的分类,右侧是创新设计知识的详细解决方案,用户通过知识本体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到目标知识。
图4是可重用设计知识图3创新设计知识库用户接口图4可重用设计知识库用户接口库用户接口,左侧为实例类别,对应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车或零部件,右侧分别是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区域,通过功能特性的匹配,用户可以快速获取相似的设计实例,并显示在结构特性区域。
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模板的用户接El如图5所示,该接增刊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研究105口以树状结构对坦克装甲车辆典型设计过程进行组织,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指导,辅助用户完成初始设置后,自动执行问题求解过程。
图5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模板界面应用结果表明,整个设计过程实现了知识与设计流程之间、各种软件工具之间的紧密集成。
每个设计环节通过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可以有效支持设计对象的设计、分析和仿真。
改变了传统的以“经验设计”为主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向预测设计、创新设计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坦克装甲车辆总体和部件的设计水平。
5结论通过对坦克装甲车辆设计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
将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知识划分为创新设计知识、选型/可重用设计知识、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知识。
利用本体对创新设计知识进行组织,通过CBR和功构映射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设计实例的快速访问,采用模板方式对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知识进行封装。
实际应用表明,该知识划分及其建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1]ChenYJ。
ChenYM,ChuHC。
eta1.Ontechnologyforlone—tionalrequirement-basedreferencedesignretrievalinengineeringknowledgemanagement[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8,44(4):798—816.[2】ChenYJ,ChenYM,ChuHC.Ensblmgcollaborativeproductdesignthroughdistributedev堰ineeringknowledgemanagement[J].ComputerinIndustry,2008,59(4):395—409.[3】MokCK,ChinKS,LanH.AnInternate-basedintelligentde.signsystemfor.mjectionmoulds[J].Roboticsand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2008,24(1):1—15.[4】LaiLF.Aknowledgeengineeringapproachknowledgeagement[J].InformationSciences。
2007,177(19):4072—4094.[5】BrandtSC,MorbaehJ。
MiatidisM,eta1.Anontology.basedapproachknowledgemanagenlelltindesignprocesses[J].Corn.putersandChemicalEngin∞虹19,2008,32(1—2):320—342.[6]YoungRIM,GunendrenAG。
Cu'tting-Decel]eAF,eta1.Manufacturingknowledgeslmril珥inPLM:aprogressiontowardstheu辩ofheavyweightontolog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mrch,2007。
45(7):1505—1519.[7】GaiUyF,LaurierW.PodsG.PositioningandformalizingtheREAenterpriseontology[J】.JoumalofInformationSystems。
2008,22(2):219—248.(本文责编孙戈川)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研究作者:王国新, 阎艳, 张祥, 胡立臣, WANG Guo-xin, YAN Yan, ZHANG Xiang, HU Li-chen作者单位:王国新,阎艳,WANG Guo-xin,YAN Yan(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 张祥,ZHANG Xiang(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胡立臣,HU Li-chen(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刊名:兵工学报英文刊名:ACTA ARMAMENTARII年,卷(期):2009,30(z1)被引用次数:1次1.Chen Y J;Chen Y M;Chu H C On technology for functional requirement-based reference designretrieval in enginee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8(04)2.Chen Y J;Chen Y M;Chu H C Enabling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sign through distributed enginee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8(04)3.Mok C K;Chin K S;Lan H An Internate-based intelligent design system for injection moulds 2008(01)i L F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knowledge management[外文期刊] 2007(19)5.Brandt S C;Morbach J;Miatidis M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design processes 2008(1-2)6.Young R I M;Gunendran A G;Cutting-Decelle A F Manufactur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PLM:a progression towards the use of heavy weight ontologies 2007(07)7.Gailly F;Laurier W;Poels G Positioning and formalizing the REA enterprise ontology[外文期刊]2008(02)1.李向前.杨海成.敬石开.阎艳.王国新.冯宇康面向集团企业云制造的知识服务建模[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2(8)引用本文格式:王国新.阎艳.张祥.胡立臣.WANG Guo-xin.YAN Yan.ZHANG Xiang.HU Li-chen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兵工学报 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