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培训
员工三级风险管理培训档案

员工三级风险管理培训档案1. 引言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他们的能力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运营。
为了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意识,我们公司决定进行员工三级风险管理培训。
本培训档案记录了培训的目标、内容和评估方式。
2. 培训目标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巧- 研究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制定- 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惯和意识3.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将分为三个级别,逐步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
3.1 一级培训一级培训将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 什么是风险及其分类-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2 二级培训二级培训将重点介绍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巧,包括:- SWOT分析- 风险矩阵分析- 事故调查和报告- 风险控制措施和策略3.3 三级培训三级培训将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包括:- 风险评估方法和技巧- 应对风险的决策制定- 增强风险意识和预防意识- 风险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4. 培训评估为了评估员工的培训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培训前的知识和技能测试- 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讨论- 培训后的知识和技能测试- 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观察和评估5. 结论员工三级风险管理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从而降低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
我们将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培训

在整改完成后,对治理效果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或控制。
隐患治理记录与归档
对治理过程中的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使用。
隐患治理流程
03
04
05
风险与隐患的关系
04
风险与隐患的异同
风险和隐患是不同的概念,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二者密不可分。
风险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危害因素,具有潜在性和不确定性。
xx年xx月xx日
汇报人: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培训
contents
目录
介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与隐患的关系案例分析总结
介绍
01
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
培养员工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与员工对于风险的认知与处理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培训目的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定义
根据不同的标准,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风险的性质、发生的时间、造成的损失等。
风险分类
风险定义与分类
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定性评估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概率统计等方式,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某金融机构
该机构根据业务类型和风险特点,运用量化评估方法对各业务线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针对高风险业务,严格执行审批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案例
该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排查,如设备设施的缺陷、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不足、尘毒危害等。通过对这些隐患的及时整改,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教材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教材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教材第一章:培训绪论1.1 培训目的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了解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员对于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2 培训对象本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和相关从业人员。
1.3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和原则-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要点-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工具-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二章: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和原则2.1 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 可以及时预警和防范潜在的风险事件,避免事故的发生- 可以合理分配资源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2 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以安全为前提,以预防为主导,以控制为目标- 全员参与,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合力- 遵循科学、规范、系统和可操作的原则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与要点3.1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制度和标准- 健全隐患排查人员和工作流程的培训和管理体系- 建立隐患排查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做好隐患整改工作3.2 隐患排查治理的要点- 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切实解决隐患的症结- 突出重点和关键,优先解决高风险的隐患问题- 加强隐患排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落实到位第四章: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工具4.1 风险管控的方法和工具- 风险评估和分级的方法与工具- 风险控制和减轻危害的技术和措施- 风险管控的监测和监控方法和工具4.2 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工具- 隐患排查的方法和步骤- 隐患整改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统第五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1 风险分级管控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实施案例介绍- 风险分级管控在企业中的效果和成效5.2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某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案例介绍-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应用效果和改善情况第六章:培训总结与展望6.1 培训总结本次培训对于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学习,提高了学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教育培训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教育培训制度一、背景和意义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隐患是安全事故的源头。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教育培训制度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也是职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制度内容1. 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制度化管理。
该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的风险管控责任部门,规定风险评估流程,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指标。
•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分类和分级评估的标准,对企业内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分类,并对各类隐患进行分级控制。
•风险控制:明确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跟踪风险动态,加强对安全状况的分析和评估。
•培训与教育:加强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置能力。
2. 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内容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定详细的规范。
该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治理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工作组,制定治理体系和标准,明确职责和责任,建立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隐患排查: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方案,对企业内部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对隐患进行分类登记、分级管理和跟踪整改。
•隐患整改:制定整改措施和工作计划,推进隐患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隐患处置:建立隐患处置机制和流程,对紧急隐患进行快速处置,保障职工的安全。
•监督检查:开展隐患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整改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 培训教育相关内容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制定培训教育计划时,需要遵循以下方向:•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宣传,树立安全理念,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文化素养。
风险分级管控培训PPT课件

鼓励部门间相互支持、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风险分级 管控工作。
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管控效率
引入先进技术
积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管 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优化管控流程
对现有管控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提高 管控效率。
强化培训和宣传
严格管控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高风险管控措施,如强化监管、提高安全标准、 采取先进技术等。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高风险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
案例分析:某企业风险管控实践
企业概况
风险识别与评估
介绍某企业的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规模、经营范
围、主要风险等。
阐述该企业如何识别和 评估各类风险,以及风
险评估的结果。
降低风险损失
通过对高风险进行重点管 控,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 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 而减少损失。
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可以 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 对各种风险,保障企业稳 定运营和持续发展。
培训目标与内容
风险识别
介绍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培养学员发现潜在风险的能力。
风险评估
讲解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包括定 性评估、定量评估等,使学员能够准 确评估风险的级别和影响程度。
案例分析:某企业风险评估实践
案例背景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风险评估结果
某企业在拓展市场过程 中,面临多种潜在风险 。
通过对市场、竞争对手 、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分 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 风险。
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 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 和优先级排序。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 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和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目录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总则 (3)1.1 制度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定义与解释 (5)二、教育培训内容 (6)2.1 安全风险分级基础知识 (7)2.1.1 风险分级原则 (8)2.1.2 风险分级方法 (9)2.1.3 风险分级标准 (10)2.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11)2.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1)2.2.2 风险控制措施 (12)2.2.3 风险应急预案 (13)2.3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14)三、教育培训对象及要求 (15)3.1 教育培训对象 (16)3.2 教育培训要求 (17)四、教育培训方式与方法 (18)4.1 基础培训 (19)4.1.1 线上培训 (20)4.1.2 线下培训 (21)4.2 专业培训 (22)4.2.1 专题讲座 (22)4.2.2 实战演练 (23)4.3 在岗培训 (24)五、教育培训组织实施 (25)5.1 组织机构 (26)5.2 培训计划 (27)5.3 培训师资 (27)5.4 培训场地与设施 (29)六、教育培训效果评估 (30)6.1 评估内容 (30)6.2 评估方法 (32)6.3 评估结果应用 (33)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 (34)7.1 记录内容 (34)7.2 档案管理 (35)八、奖励与惩罚 (36)九、附则 (37)9.1 制度解释 (37)9.2 制度修订 (38)9.3 制度生效日期 (39)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总则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分级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
三级风险安全教育内容

三级风险安全教育内容
一级风险安全教育
- 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使其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安全规章制度宣贯:向员工介绍并强调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 安全设施介绍:向员工详细介绍企业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
的使用方法,以便员工在危险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二级风险安全教育
- 风险识别与评估:教育员工如何识别并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潜
在风险,以及如何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
- 危险品管理培训:针对从事危险品操作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使其掌握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方法。
- 预防事故和急救知识:培训员工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
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级风险安全教育
- 应急处置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处置演练,以检验员工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 安全会议和经验分享:定期组织安全会议,进行安全经验的分享和交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员工传递安全知识。
- 安全行为奖惩制度:建立安全行为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同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以上是三级风险安全教育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企业调查3-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

— 92 —
指标
指标赋值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等级
指标分值
① GD < 3 米
2.0
6. 地下水埋深(GD)
② 3 米 ≤ GD < 10 米
1.2
③ GD ≥ 10 米
0.4
④ 未知
1.2
① 砂土及碎石土
2.0
7. 包气带土壤渗透性
② 粉土
1.2
③ 黏性土
0.4
④ 未知
1.2
① 砾砂及以上土质
3.0
对于已开展过采样调查的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如果调查方法满 足本次疑似污染地块初步采样调查要求,无新增污染源且地块条件 未发生明显改变时,可不进行风险筛查,利用已有数据直接进入风 险分级阶段。
(2)风险分级阶段:对全部的高度关注和部分中度、低度关注 地块进行初步采样调查。依据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初步采样调查结果 与地块相关信息,采用基于“源-途径-受体”风险三要素构建的风险 分级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评估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相对风险水平, 确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风险等级。
— 89 —
4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
4.1 风险筛查指标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风险筛查指标包含三个级别。其中,一级
指标包括土壤和地下水 2 项;二级指标分别包括污染特性、污染物迁
移途径和受体 3 项;土壤和地下水的三级指标分别为 15 项和 14 项。
风险筛查阶段土壤和地下水的二级和三级指标、指标等级及指
— 86 —
图 1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工作程序
(1)风险筛查阶段: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 术规定》收集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相关信息,采用基于“源-途径-受体” 风险三要素构建的风险筛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评估关闭搬迁企 业地块的相对风险水平,确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关注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2.3 指标解释 —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1)泄漏物环境风险:原辅材料和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总 量得分×泄漏物毒性得分×泄漏物防控水平得分; (2)废水环境风险:工业废水毒性得分×工业废水排放管控水 平得分 (3)废气环境风险:废气毒性得分×废气排放管控水平得分 (4)固体废物境风险:
• 一般性固废:一般性固废的年贮存量得分×一般性固废 的管控水平得分
低关注度 中关注度 高关注度 风险筛查结果复核 结果调整与上报
7
风险分级
在企业地块基础信息调查 和初步采样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风险分级系统计算地 块得分;
根据多个地块的相对风险 排序划分地块风险等级, 为确定污染地块优先管控 名录提供依据。
企业地块基础信 企业地块初步采
息收集
样调查结果
企业地块初步风险分级
《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指南》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题制图技术指南》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验收技术规范》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 规定》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 查工作规则》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 查工作档案管理办法》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 查工作保密管理办法》
地下水可能受污染程度
专业判断
(5) 可能受污染的土壤面积
重点区域地表覆盖情况
地下工程防渗设施情况
21
备注
指标获取 方式
污染物毒性参数内嵌数据库 持久性污染物内嵌数据库
污染物理化参数内嵌数据库 评价标准及方法内嵌系统
根据多个判断问题,自动统计 根据多个判断问题,自动统计 重点区域面积之和 判断问题(是否) 判断问题(是否)
17
2.2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设置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均包含三级
一级评估指标:土壤和地下水2项 二级评估指标:一级评估指标下均包括污染源特性、污染迁 移途径和受体3项二级评估指标,在产企业增加企业环境管理 水平指标 三级评估指标 • 在产与关停受体三级指标不同 • 污染源特性在风险筛查阶段为可能受污染程度和生产经营
废气毒性(污染物毒性),管控水平
固废量,管控水平
24
2.3 指标解释 —污染物毒性评价
涉及污染物毒性的指标4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泄漏物
环境风险,废水毒性和废气毒性),污染物毒性分值根据污染物的致癌斜
率因子(SF)、非致癌参考剂量(RfD)和半致死剂量(LD )等计算。
50
地块得分为地块所有特征污染物得分之和。
或定量的风险评估。
9
提纲
工作目标及工作流程 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模型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系统 工作组织实施
10
二、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模型
1. 建模思路 2. 指标体系 3. 重要指标项及赋值解释 4. 指标分值 5. 地块总分值计算方法 6. 地块关注度与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7. 优先管控名录建立
时间,风险分级阶段为污染物超标总倍数 • 迁移途径和受体指标在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阶段是相同的
18
2.2.1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关闭企业
19
2.2.1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关闭企业
20
获得方式
三级指标
生产经营活动时间 包气带土壤渗透性 地下水埋深 饱和带土壤渗透性
简单直接 年降水量 获取 地块土地利用方式 (11) 地下水及邻近区域地表水用途
详查 实践 应用
16
2.2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设置
指标设置原则
• 以污染源-迁移途径-受体三要素为核心设计指标项; • 指标项在国外危害评估系统已得到成功应用; • 在满足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指
标项设置; • 当有多项指标能反应地块同一个特征时,优先选择简单指
标项; • 间接获取或主管判断指标尽可能用直接指标替代。
污染物毒性赋分原则:
(1)RfD和SF都可用,分别按RfD和SF表选最高分数进行赋值。
(2)RfD和SF只有1个可用,则根据RfD或SF进行赋值。
(3)RfD和SF均不可用,则根据急性暴露参数LD 进行赋值。
50
(4)三种类型的参数均不可用,则赋值缺省值0。
(5)如果所有污染物的毒性均为0(说明缺乏毒性数据),则使用
RfD ≥ 0.5
赋分 10000 1000 100
10 1
RfD值优先取自于美国区域筛选值(RSLs)中污染物性质数据 库,如没有则取自RBCA污染物性质数据库
27
2.3 指标解释 —污染物毒性评价
(3)非致癌污染物急性毒性赋分表
口腔LD50 (mg/kg)
LD <5
50
5≤LD <50
50
50≤LD <500
缺省值100作为整体的污染物人体毒性赋分。
25
2.3 指标解释 —污染物毒性评价
(1)致癌污染物的毒性赋分
致癌斜率因子SF (mg/kg/day)-1
A类
B类
C类
SF ≥ 0.5
SF≤ SF < 0.5 0.5 ≤ SF < 5 5 ≤ SF < 50
SF < 0.05 0.05 ≤ SF < 0.5 0.5 ≤ SF < 5
2.2.2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在产企业
22
2.2.2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指标-在产企业
23
获得方式
三级指标
备注
生产经营活动时间
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次数
包气带土壤渗透性
地下水埋深
简单直接 饱和带土壤渗透性
年降水量
获取
地块工人人数
(11) 地块及周边500米内人口数量
指标获取 方式
可能受污染区域离最近敏感目标的距离 地下水及邻近区域地表水用途
2
提纲
工作目标及工作流程 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模型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系统 工作组织实施
3
提纲
工作目标及工作流程 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模型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系统 工作组织实施
4
工作目标
根据地块风险特点,开展关闭搬迁/在产企业地块的风险 筛查与风险分级,初步掌握关闭搬迁/在产企业地块环境风 险情况,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企业名录,为关闭搬 迁/在产企业土壤污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提供支撑。
1. 企业数量多 2. 企业分布范围广 3. 区域间土壤污染防治差距大
行业类型多,不同行业污染物产排特征差异大
4门类、17大类、39种类、73小类
14
2.1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模型建模思路
借鉴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污染地块风险分级经
验,结合我国企业特点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实践,统筹考 虑土壤和地下水,基于“污染源-迁移途径-受体”风险三要素, 构建基于基础信息调查的风险筛查模型和结合初步采样调查的 风险分级模型。
50
200≤ LC <2000
50
LD ≥2000
50
赋分 1000 100
10 1
LD50和LC50数据来源于RBCA污染物性质数据库
28
2.3 指标解释 — 污染物迁移性
地块特征污染物的迁移性由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 分配系数共同决定。地块中存在多种特征污染物,则在
确定其等级时,以迁移性最高的污染物为准。
5
确定调查对象
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类别及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筛选原则 土壤重点污染源清单空间位置确定技术规定 重点污染源遥感核查系统
基础信息调查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
地块风险筛查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审核纠偏工作手册》
筛查与分级模型的核心
1. 模型指标项设置; 3. 地块总分值计算方法; 2. 指标分值与分档; 4. 地块关注度与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5
2.1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模型建模思路
模型验证及优化
风险 筛查 模型
风险 分级 模型
统计方法 分析验证
模型指标、 赋值优化
试点案例 验证
分级标准、 评估方法优化 机理模型 交叉验证
--
SF < 0.05
SF < 0.5
赋分
10000 1000 100
10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致癌物质分类标准
26
2.3 指标解释 —污染物毒性评价
(2)非致癌污染物慢性毒性赋分表
参考剂量(RfD) (mg/kg/day) RfD < 0.0005
0.0005 ≤ RfD < 0.005 0.005 ≤ RfD < 0.05 0.05 ≤ RfD < 0.5
低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风险等级结果复核 风险等级调整上报
例外:已开展过采样调查的地块的应对
8
风险筛查/风险分级与场地风险评估的区别
企业用地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
场地风险评估
目的 内容 所需信息
区域内多个地块的相对风险高低排 定量评估单个污染地块的人体健康
序与风险分类,筛选出优先管理对 风险,制定修复目标值,为污染治
50
LD ≥500
50
皮肤LD50 (mg/kg)
LD < 2
50
2≤LD < 20
50
20≤ LD < 200
50
LD ≥200
50
灰尘或雾LC50 (mg/L)
LC <0.2
50
0.2≤ LC < 2
50
2≤ LC <20
50
LD ≥20
50
气或蒸汽LC50 (ppm)
LC <20
50
20≤ LC <200
地块及周边500米内人口数量 人群进入和接触地块的可能性 可能受污染区域离最近敏感目标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