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的分型辩证依据完整版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一、病史1.发病时间:腰痛发生的年龄、病程长短、发作频率等。
2.发病原因:是否受到外伤、有无过度劳累、受凉等诱因。
3.既往病史:是否有慢性腰痛史、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史等。
二、症状1.疼痛部位:疼痛发生的具体位置,如腰部两侧、中间或特定穴位等。
2.疼痛性质:疼痛的性质,如隐痛、刺痛、酸痛或放射痛等。
3.疼痛程度:疼痛的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疼痛。
4.伴随症状:是否伴有下肢麻木、乏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三、体征1.腰椎活动度:腰椎的活动范围是否受限。
2.肌肉紧张度:腰部肌肉是否紧张、压痛。
3.腰椎叩击痛:叩击腰椎特定部位,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
4.下肢反射异常:通过观察下肢反射情况,判断是否有神经受压。
四、舌苔脉象1.舌苔变化: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等变化。
2.脉象变化:脉搏的强弱、快慢及滑涩等情况。
五、辨证分型1.肾阳虚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宜温补肾阳。
2.肾阴虚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
3.风湿痹阻型:腰痛反复发作,疼痛较剧,伴有畏风、怕寒、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涕、周身沉重、关节疼痛或有寒热往来等症。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或濡缓。
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4.湿热痹阻型: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小便短赤,或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宜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5.瘀血痹阻型:腰部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夜甚于昼,或兼有麻木感触。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中医辩证: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

中医辩证: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中医辩证: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阳虚腰痛、阴虚腰痛、气滞腰痛,对应不同症状表现,选择适合你的方药!1.寒湿腰痛【常表现为】:腰部冷痛、伴有沉重感、不敢转身、逐渐加重、阴雨天或着凉后腰部痛感加重、痛处喜温热、同时伴有浑身疲倦乏力、手脚冰凉、吃的少肚子胀的症状。
舌象:舌质淡、舌体大、舌苔白腻而润。
【治宜】: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干姜、炙甘草、白术、茯苓、杜仲、独活、狗脊、牛膝随症加减。
2.湿热腰痛【常表现为】:腰部发热发胀、腰痛、同时伴有四肢关节红肿疼痛、浑身由内而外发热、心胸烦热、爱出汗、口渴喝水多、尿急、尿频、尿痛的症状。
舌象:舌苔黄腻。
【治宜】:清利湿热,舒筋通络。
【方药】:苍术、黄柏、薏苡仁、忍冬藤、萆薢、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甘草随症加减。
3.瘀血腰痛【常表现为】:瘀血堵塞腰部、常年腰痛、痛处固定、疼时如锥刺、白天轻夜里重、活动不便、痛处不敢碰、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黄或尿色暗红、大便黑等症状。
舌象:舌质隐青或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防己、防风、神曲、独活、川芎、柴胡、肉桂、当归梢、甘草、苍术、羌活、桃仁随症加减。
4.肾阳虚腰痛【常表现为】: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反反复复不爱好、腰部发凉、得热或蜷着腰、轻轻轻揉按后痛感减轻、劳累后痛感加重、同时伴有小肚子牵引疼痛、脸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症状。
舌象:舌质淡胖、舌苔白。
【治宜】:温肾助阳,温煦经络。
【方药】: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随症加减。
5.肾阴虚腰痛【常表现为】:腰部连着膝腿酸痛、同时伴有头晕失眠、胸口或手脚心发热、睡觉爱出汗、男子功能障碍的症状。
舌象:舌质红少津【治宜】:滋阴补肾、理气止痛。
【方药】:熟地黄、杜仲、山芋、枸杞子、补骨脂、红花、羌活、独活、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随症加减。
6.气滞腰痛【常表现为】:腰脊疼痛严重、痛时连着腹部、肋部发胀、痛如锥刺、游走性疼痛、痛处不固定、不能久站、同时伴有口苦、心烦易怒、不爱说话的症状。
腰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腰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腰痛一、概述1.腰痛的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密切。
2.腰痛的源流腰痛一证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论述。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载有“肾著”之病。
《丹溪心法·腰痛》篇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
《七松岩集·腰痛》篇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腰肌劳损:有慢性劳损史和好发年龄及好发职业;劳损部位肿胀、疼痛、压痛;腰椎关节部位或腰椎邻近关节部位活动受限;相关试验检查呈阳性体征。
二、病因病机1.腰痛的常见病因(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2)体虚年衰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虚亏,腰府失养,可致腰痛。
(3)跌仆闪挫举重抬高,暴力扭转,坠堕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而发生疼痛。
2.腰痛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腰痛的发生,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腰为肾之府,是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任、督、冲、带脉均布其间,故内伤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腰痛。
另外,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亦不鲜见。
《杂病源流犀烛》说:“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
”说明肾虚是腰痛的发病关键,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
三、诊断与类证鉴别Ⅱ.腰痛的诊断要点(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活络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腰痛辨证分型

腰痛辨证分型古人多论腰痛有五种类型,我略作解析,补充相关理法方药,以充实其分类。
对于各型腰痛,其有效的处方有许多。
且就我临床所喜用的处方提供几则,以方便患者对症用方,省去腰痛牵延之苦。
一则少阴肾衰,阳虚腰痛。
此类腰痛,本于肾虚,而阳气不收,其脉必大,其痛必反复难愈,需要温补肾阳才行。
一般我常用制附片、制川乌、制草乌、杜仲、枸杞、五味子、补骨脂、核桃仁之类药物,临床有效。
凡遇右尺脉紧,且有腰痛患者,我常用乌附麻辛姜桂汤,其方:制川乌20克,制附片20克,麻黄30克,细辛2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
水煎服,日一剂,需要久煎两小时。
且脉有一分紧,就多用一分附子。
这是阳虚而寒盛之证,离不开附子的温通少阴功效。
且其方重用诸温药,祛寒之功极好,若是辨证精确,可一剂收效。
唯不可滥用温补,以防升阳太过,病反有变。
二则风痹风寒,湿著腰痛。
此类腰痛乃外邪所客,正虚而邪客,气血不畅而发作为疼痛。
其法,莫如开太阳而扶少阴。
麻附细正是其大法。
又当分风寒,风湿,寒湿而各论之。
1、风寒当解表祛风,如元胡,肉桂,杜仲,羌活,赤芍各3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六克,黄酒调下。
此方从元胡止痛散(由当归、元胡、肉桂三药组成)化出,去当归之活血,加羌活之温开,更配合杜仲入肾补肾坚强筋骨,赤芍活血化瘀,助肉桂成桂枝汤以化气调阴阳,解表和营卫,为治本之道。
此方亦治闪挫气滞,血瘀亦良。
又有橘核配合木香,黄酒调下,亦是理气之治腰痛法。
古方有又一养肾散,治肾经虚弱,风寒伤肾,膀胱虚寒,以至腰脚疼痛,不能步履,效验非常。
其方:苍术30克,天麻6克,制草乌6克,制附片6克,上药共为极细末,三克每次,黄酒调下,麻痹少时,随愈。
此方审用得宜,殊有神效,但孕妇忌之。
此天麻祛风,苍术利湿而二乌通阳也。
又余读《奇效良方》亦有养肾散,主治腰脚筋骨疼痛,不能步履,共效如神。
其方加天麻为9克,更加全蝎15克。
且研细末后,每服3克,用黑豆酒调下。
药气所至,麻痹少时,须臾疾随药气顿愈,知是骨髓中痛,用核桃酒调。
中医关于“腰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腰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遇劳则剧,按之则舒。
可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3.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劳累过度等相关病史
4.血常规、尿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检查,腰椎、骶髂关节X线、CT、MRI等检查,及肾脏、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明确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二、鉴别诊断
1.背痛
背痛是指由于身体某组织受伤或怀孕、肥胖、不佳的静态姿势等所致的背以上部位出现疼痛的症状。
2.尻痛
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
3.胯痛
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4.肾痹
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腰痛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腰痛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腰痛是指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
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
因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紧密。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均有,古代文献,早有论述。
《素问·腰要精微论篇》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载有“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疼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是为寒湿内侵所致。
《诸病源论》和《圣济总录》认为腰痛原因和少阴阳虚,风寒着于腰部,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五种情况有关。
《丹溪心法·腰痛》篇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淤血,挫闪,有痰积”,《七松岩集·腰痛》篇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锉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淤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之”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
至于治疗,《证治汇补腰痛》篇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本证可见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泌尿系统结石及外伤等多种疾病,皆可发生腰痛,最常见的病因有如下几种;其他杂病所致腰痛,本文不作讨论。
1.感受寒湿:多在劳力汗出之后,湿衣裹身,当风受寒或久卧寒冷湿地,或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入侵,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腰痛,如《金匮要略》所云“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寒冷。
2.感受湿热:湿热之邪,或从外受,或自内生,蕴于腰府;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蕴热证,阻遏经脉,亦可发生腰痛。
3.肾虚精伤:素体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肾亏,或年老精血亏耗,或房室过度,导致肾脏精血亏损,无以濡养经脉而发生腰痛。
腰 痛

腰痛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腰肌劳损等引发的腰痛,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腰部疼痛,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剌,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做腰部X线平片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做CT及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4应与肾着、腰软病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淡胖,苔白腻而润,脉象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例方:渗湿汤合乌头汤。
2湿热腰痛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热感,每于天热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例方: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剌,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例方: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揉喜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 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例方: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偏阴虚者用左归丸为主。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附桂八味丸、强筋壮骨丸、壮腰健肾丸等药。
2 针灸疗法可取肾俞、委中、阳陵泉、腰阳关、三阴交、太溪、阿是穴等穴治疗。
3 推拿或牵引疗法4 西医疗法可酌情选用抗风湿、止痛类药物。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
2好转:症状明显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的分型辩证依据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腰痛病的分型辩证依据
一、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患者病起转腰
不慎,致使腰部气机不利,血行不畅,瘀血阻于腰络,不通则痛,腰为
气机上下之枢纽,腰伤则气机为之阻滞,气不行血,则瘀血阻络,经脉
以通为常,腰及大腿气血失养,且气血不通则痛,故患者腰部至大腿疼
痛、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疲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沉涩。四
诊合参,属祖国医学腰痛病范畴之气滞血瘀证。治法以行气活血,祛瘀
止痛为主。方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身痛逐瘀汤加减
二、湿热痹阻:湿邪侵袭,其性重着、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
血,可使腰府经气不运;壅于腰部,热邪常与湿合,或湿蕴生热而滞于
腰府,造成经脉不畅,筋脉迟缓,而生腰痛。患者腰部疼痛,腿软无
力,痛处伴有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四诊合参,属祖
国医学腰痛病范畴之湿热痹阻,治法以清利湿热,通络止为主。方可用
四妙散加减
三、肝肾亏虚(阳虚):因劳累太过,兼之病久,以至肾精亏损,无以
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腰为肾府,肾主骨髓,肾之精气亏虚,则腰脊失
养,故酸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按喜揉,是为虚证所见。劳则气耗,故
遇劳更甚。腰腿发凉,阳虚不能温养四肢,舌质淡,脉沉细,四诊合
参,属祖国医学腰痛病范畴之肝肾亏虚之阳虚证,治法以益肝补肾,通
络止痛为主。方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
四、肝肾亏虚(阴虚):肾藏精,肝藏血,患者年老肾亏,腰部酸痛绵
绵不已。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肾虚髓减,肾精不足,则肝
失所养水不涵木致肝阴亦亏,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肾为水脏,滋水涵
木,肝肾之阴日益亏耗,精血不足,水不涵木,最终形成肝肾阴虚证,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四诊合参,属祖国医学腰痛病范畴之肝肾亏虚之
阴虚证,治法以滋阴补肾,通络止痛为主。方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
五、寒湿痹阻:患者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
凉,腰府失护,寒、湿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
痛,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闭,侵袭肌肤经络,郁遏卫阳,凝滞营阴,
以致腰府气血不通出现受寒及阴雨加重,得热则减,湿邪侵袭,其性重
着、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可使腰府经气不运;舌质胖淡,
苔白腻,脉弦紧、弦滑或沉紧。四诊合参,属祖国医学腰痛病范畴之寒
湿痹阻。治法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方可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或独
活寄生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