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部创业,放眼长远

近年来,沿海高校的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热情逐渐高涨,这固然与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国家开发大西北政策指引和投资力度增加,使西部的吸引力显著增加,一方面为广大学生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待遇条件逐渐与东部接轨,许多名牌大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和新疆塔里木油田签了约,准备到那里当一名技术人员,做自己所热爱的专业本行,他们认为,做出这个选择并非"理想主义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他们都曾到人才市场看过行情,他们觉得现在名牌大学毕业生要在沿海发达城市找份工作不算很难,但很可能要被迫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理想.尽管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但那里有广阔的事业天地等待开拓,与其在大城市做一份自己不开心的工作,还不如到西部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使得边疆和偏远企业的实力和地位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塔里木油田就提出,本科生实习期年薪3万~4万,第二年不少于5万,并提供40平

方米的住房.这样的待遇再加上广阔的塔里木盆地和美丽的新疆风光,更增添了人们的向往,有专家认为到西部创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1).好的方面

1.自主择业意识。由原来的国家硬性分配向“双向选择”的转变,国家所给的“铁饭碗”已经打破,所谓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要想拥有自己的满意岗位只能由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这样,也就给了大学毕业生一个机会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而不再是过去的“我是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你搬”的主体性意识的缺失。这种自主择业就体现在“我满意岗位,我选择你;岗位满意我,你选择我。”在这样的双向选择下,互动互利,进而形成满意的双边协议,有利于人才资源的恰当分配和利用,当然,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原来的大学毕业生根本不担心就业问题,“毕业就等于永远就业。”根本就不需要和少之又少的大学毕业生相竞争,尽管“我”自身素质可能低,但是,这根本不影响就业。有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有人去竞争保送硕士研究生,,而是需要鼓励保送,因为都知道就业是100%的事情,所以,权衡两者,就业的是

绝对性的居多。因此,对于那时的大学毕业生,竞争意识很弱甚至没有,更不谈危机意识了。回过头来看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大学毕业生群体日益增多,我们大多自我定位、自我期望值过高。为了要找到一个满意的“精英”岗位,压力是很大的。“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这样的现实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竞争,要求我们也必须有危机意识。有竞争才有发展,因此,竞争和危机意识带来的是全体大学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以适应这种竞争。当然,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因此而带动。

3.自我推销意识。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学会自我推销。“精英岗位”不会主动找到我们,只有我们主动去找“精英”岗位,我们不能过于谦虚而不懂得表现自我,我们必须展现自己,寻找每一个机会推销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拥有立足之地。

4.务实意识。竞争的后果带来的是我们必须是努力提升自我素质,而不能尽做表面功夫。实际的能力(工作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是我们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有外交能力,一口流利的英语

就能说出来;需要有推销的能力,就能够有较强的交谈说服能力……总而言之,表面的功夫已不再能应付对于岗位的严格要求。只有踏踏实实,上好基础课、打好基础功,这样就使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务实意识。

5.创业意识。原来的单纯的国家安排就业忽视了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意识。现在大学生有了相应的政策作为后盾,有着自己的愿望作为精神支柱,再加上自己创业的豪情。因此压抑与心中很久的创业意识由此而萌发了。这样的创业,一方面,可以锻炼自我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拓宽了道路。自我创业意识带来的就是个人的自主奋斗意识的提高,社会的创新,社会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对个人状况的了解程度)[5]调查发现,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51.9%和29.3%;对个人的性格.气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58.1%和24.7%;对个人的能力.素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39.4%和13.4%;其说不清的占32.2%.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1/5的大学生对个人状况说不清,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个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就业指导部门及相关人力资源机构予以充分重视.

(四).大学毕业生择业存在的七大误区[6]: 1.“追热门,随大流,是第一个择业误区。”不少毕业生择业时易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而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结果既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2.据介绍,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公务员职位虽然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这个就业‘独木桥’,反映出大学生群体择业取向存在一定偏差———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是第二个择业误区。”

3.不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顾职位是否学以致用,也不管是否是自己专业特长、兴趣能力所及,而优先考虑那些高薪高酬、福利好的职业和单位,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有利于自己发展,在多个单位中难以

取舍,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丧失就业机会。“追求高薪高酬职业,是第三个择业误区。”

4.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项统计显示,许多学生求职的理想地点是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稍偏远的地区就不予考虑。“片面强调就业地区,是第四个误区。”例如,2004年北京郊区密云国税局公务员职位就无人应考,即使是税务局这一热门报考单位也因地理位置而招不到大学生.

5.“图轻松,缺乏事业心,是第五个择业误区。”据介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在职业选择上有些学生虽然意识到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6.“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是第六个择业误区。职业是人们满足兴趣、发展自我的一个途径,但如果一味率性而为地择业,不顾主客观条件,便会在择业时遇到许多冲突和阻碍,反而屡屡受挫。”

7.由于社会现实的种种限制,个人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并不能一一对接。“狭隘地理解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