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外汇市场
国际经济学中文ch14 货币、利率与汇率

2020/7/6
15
均衡利率: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
Figure 14-3: 均衡利率的决定
Interest rate, R
Real money supply
R2
2
R1
1
Aggregate real
money demand,
R3
3 L(R,Y)
2020/7/6
Interest rate, R
2020/7/6
Increase in real income
L(R,Y2) L(R,Y1)
Aggregate real
money demand
14
均衡利率: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
• 货币市场均衡
–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Ms = Md
(14-3) – 以实际货币需求来表示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 见图14-6.
2020/7/6
22
短期货币供给与汇率
Figure 14-6: 美国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同时均衡
Dollar/euro
exchange Rate, E$/€
Return on
Foreign
dollar deposits
exchange market
E1$/€
1'
Expected
return on
Interest rate, R
Real money supply
Real money supply increase
R1
1
R2
2
L(R,Y1)
2020/7/6
M1
M2
Real money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国际经济学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借贷:
由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动进出口及资
本流动所形成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
按其是否进入实际支付阶段分为固定 借贷和流动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对外 汇供给产生影响。
作用机制:
一国流动债权<债务
外汇供给<外汇需求
外汇汇率上升
2、购买力平价说
瑞典卡塞尔(Cassel)1922年发表
《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
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
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相对购买力平价)。
3、利率平价理论
英国凯恩斯(Keynes)1923提出,是一个有 关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均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论。
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 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两国利率之差引起投资 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使 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 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 的国家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 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
立。
一价定律:
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一种货币所
表示的价格相等。
在充分竞争市场上,一价定律是使绝对
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
2、绝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
定,而货币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上。以P 、
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水平, e表示直接标
价法下的汇率,则有: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发展
固定汇率制下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把
汇率调整融入到政府政策优化分析的框架中进行研
究。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将
国际经济学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是本国和外国花费在本国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Y = C + I + G + EX –IM (12-1) 这里:Y 代表GNPC 代表消费I 代表投资G 代表政府购买EX 代表出口价值IM 代表进口价值封闭经济条件下, EX = IM = 0.经常项目与外债经常项目(CA) 余额出口商品和服务与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之差(CA = EX –IM)当CA > 0时,该国有经常项目盈余.当CA < 0时,该国有经常项目赤字.CA度量了国际借贷的规模和方向一国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它的净国外财富的变动储蓄和经常项目国民储蓄(S)国民收入(Y)中没有用于家庭消费(C)或政府购买(G)的部分.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总是等于投资封闭经济中,只能通过积累资本存量来增加储蓄(S = I).开放经济既可以通过积累资本存量,也可以通过获得外国财富来进行储蓄(S = I + CA).一国的经常项目出超常常被称为是对外净投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私人储蓄(Sp)用于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Sp = I + CA –Sg = I + CA –(T –G) = I + CA + (G –T) (12-2)T 代表政府“收入”(净税收)Sg 政府储蓄(T-G)政府预算赤字(G –T)政府预算赤字度量政府通过借贷来为开支筹措资金的程度一国的国际收支帐户,记录该国对外国的支付和从外国获得收入的情况.每一笔国际交易都自动进入国际收支帐户两次:一次作为贷方(+)一次作为借方(-)三种国际交易记入国际收支帐户: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涉及资产买卖的交易两国间的资本流动被记入金融帐户国际收支恒等式的基本平衡任何国际交易都会自动在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两笔相互抵消的记录,这就产生国际收支的基本恒等式:经常项目+ 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 0 (12-3)对经常项目的进一步讨论国际收支帐户把进出口分为三个更细的类别:商品贸易商品进出口服务律师费用,旅行费用和运输费用投资收入由国际利息、股息、和本国在国外经营的企业返回的利润所构成金融项目记录资产转移,在美国已经越来越少了资本项目对外国人销售的资产与向外国购买的资产的差额.资本流入(资金流入)从外国借入资金,并保证未来偿还的交易资本流出(资金流出)从外国人那里购的资产的一笔业务官方储备交易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货币供给的机构官方国际储备中央银行持有的外国资产,作为国民经济出现不利情况时的缓冲器官方外汇干预中央银行通常在私人外汇市场买卖国际储备以改变经济的宏观环境第十三章汇率和相对价格进口与出口的需求受到相对价格的影响一国货币升值:使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使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一国货币贬值:使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使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家间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
它探讨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汇率变动、国际支付、资本流动以及国际间的经济政策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金融资本的流动以及跨国企业的投资行为等。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际贸易研究了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包括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贸易平衡等概念。
国际贸易的研究不仅关注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也关注贸易结构、贸易模式以及贸易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研究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和资金流动,包括汇率变动、国际支付、国际债务和外汇市场等。
国际金融的研究旨在了解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投资也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投资研究了跨国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国际投资的研究不仅关注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模式,也关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等。
理论分析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假设,分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经济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实证研究则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提供政策建议。
政策分析则是国际经济学的应用部分,研究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问题,可以帮助国家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国际经济体系的运作规律,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家间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学科,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本课程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理解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3. 熟悉国际金融体系和汇率制度,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4.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外汇市场调控的基本原理;5. 培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制定对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假设和研究方法;3.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国际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2. 前沿技术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3. Heckscher-Ohlin模型与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第三单元:国际贸易政策1.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与影响;2.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争论;3.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
第四单元:国际金融体系与汇率制度1. 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货币体系;2. 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的管理;3. 外汇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单元:国际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1. 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2. 外汇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3. 国际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明确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例法:引用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讨论法:以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互动交流。
4. 多媒体辅助: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呈现图表和案例分析。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作业与报告: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展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

• 1.1720年,伊萨克·杰瓦伊斯(Issac Gervaise)首次提出了国际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 2.1752年,大卫·休谟(David Hume)在《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论 证了著名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休谟从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在金币本位制 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贵金额的输出输入来完全解决贸易不平衡问 题,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恢复平衡,而不需要 外部的人为干预。
• 从古典贸易理论起,贸易平衡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一个前提条件。因为贸 易理论不考虑货币因素,国际贸易理论所探讨的是在贸易平衡条件下 (或物物交换条件下)的贸易商品相对价格问题,即纯易货贸易条件 (The Barter Terms of Trade)问题。但在现实中,国际贸易是以货币 为媒介而进行的,因而贸易不平衡现象是一种常态。
国际贸理论的发展(2)
•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大渊源: •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即发生在同一产业类别中的双
向贸易(Two-way Trade),已成为主流。格鲁珀(H.G.Grubel)和 劳埃德(P.J.Lloyd)在1975年还构造了一种测量产业内贸易密集度的 指数方法,用于测算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G—L产业内贸 易指数,与B.Balassa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略有不同。 •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一次 大的突破,特别是博弈论方法被引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之后,对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主要是针对寡头市场)厂商行为的描述与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克鲁格曼在其博士论文《收益递增、垄 断竞争与国际贸易》(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中,首次将迪克西特(A.Dixit)和斯蒂格利 茨(J.Stiglitz)两人所共同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 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该模型又称“新张伯伦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 条件下,从模型上首次证明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起因,以及差 异性产品决定了贸易形态为产业内贸易。 • 新贸易理论除了都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这一共同点外,并未形成统一的 分析框架。
《国际经济学》大学教学课件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节

Ms R D
M s R D
M s B D
M s B D
Ms
Ms
在国内信贷规模(D)既定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国际储备的增长率与该国货币供给 量的增长率有着一种正比例的关系。当然,国内信贷规模既定不变只是一个假设, 事实上它是可以改变的。惟其如此,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可以将信贷规模的调整 作为一种工具。银行系统可以参照国际收支总顺差额去削减发放贷款的规模,而 这种国际收支顺差不会造成货币供给量的等额增加;相反,银行系统本身也可以 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去消除逆差的影响,稳定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
2.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的国际收支,常由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来表示。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 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
项目 经常项目
借方(-) -
贷方(+) +
资本项目
-
+
平衡项目
-
+
全部总额
-
+
二、国际收支均衡观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政策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及类型 按照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以把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成以
1.周期性失衡.周期性失衡是指因经济周期运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 不平衡。
2.结构性失衡.指国内生产结构的变化难以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 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收入性失衡.指受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响,可以用出口需求弹性(EX)和进口需求弹性(EM)的下列组合加
以表示:若EX+EM>1,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若EX+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