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
瓷雕——近代艺术与传统工艺新发展

行业市场据历史记载,清代开始便有了专门从事陶瓷雕刻的手工艺匠人,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刻为辅,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引起世人太多的注意。
直到乾隆后期,因经济繁荣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的需求,当时朝廷特别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
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陶瓷雕刻的发展。
近代后,瓷雕发展得更为迅速。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品类齐全,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剃刻等,陶瓷雕刻艺术也因此驰名海内外,盛名不衰。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陶瓷雕刻作品本身以及人们对传统雕刻认知,被更多的陶瓷雕刻工艺设计师借鉴,他们通过对陶瓷雕刻产品设计的文字化、图形化和色彩化,更为精妙地表现了陶瓷雕刻设计的精髓。
陶瓷雕刻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客户诉求,更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价值的变化,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认同。
因此,陶瓷雕刻产业的发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历程,尤其在当今的陶瓷雕刻行业中,被人们称为精湛技艺,让人望而却步,却又流连忘返。
这就是现代雕刻艺术的魅力,也是工艺美术陶瓷的精髓之一。
然而,在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海洋里,陶瓷雕刻仅属于陶瓷制作七十二道工序里的一种手工制瓷技术工艺而已。
近代陶瓷雕刻艺术设计是一种在瓷瓶、瓷板以及其他立体器物等载体上对陶瓷进行艺术设计与雕刻塑造,是在陶土上进行雕、刻、塑、堆、捏、填、镂、浮、镶嵌等多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陶瓷雕刻忠于实物原有形态,巧妙地构思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可感、可视、可触,是具有提升实物空间形象的艺术,是一门表达艺术家审美感受、审美灵感、审美理念的艺术。
因此,陶瓷雕刻作品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它的美会随着人们艺术审美的提高而得到升华。
现如今,陶瓷雕刻艺术设计更加趋于多元化,尤其是在浮雕刀法上,是借助于陶瓷雕刻艺术的语言,以实物感来体现陶瓷雕刻工匠丰富的思想、感悟及意识形态。
因此,现代陶瓷雕刻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
论陶瓷艺术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

论陶瓷艺术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
陶瓷艺术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其作用的简要概述:
1. 文化传承: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通过研究和传承陶瓷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2. 艺术价值: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进步和创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
3. 生活方式:陶瓷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从餐具、茶具到建筑装饰,陶瓷艺术无处不在。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水平。
4. 经济价值:陶瓷艺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陶瓷旅游、陶瓷出口等。
5. 国际交流:陶瓷艺术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媒介。
通过陶瓷艺术,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和友谊。
6. 教育作用:陶瓷艺术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陶瓷制作、欣赏和学习,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总之,陶瓷艺术在中华文明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发展艺术、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既注重传承,又积极探索创新。
本文将从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创新设计理念、材料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1.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工艺经过岁月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成为了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工艺的传承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创新则使陶瓷艺术得以与时俱进。
2. 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分布广泛,其中以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瓷和汝窑陶瓷最具代表性。
这些陶瓷工艺多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复杂、制作工序繁琐。
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陶瓷艺术家通过创新工艺和技术,提高了陶瓷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结合现代技术,将传统的手工制作与3D打印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陶瓷作品。
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实现了创新。
3. 创新的设计理念中国陶瓷艺术在设计理念上也不断创新。
传统陶瓷作品大多以自然景物、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主题,追求纹饰的精致和细腻。
而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一些陶瓷艺术家开始提倡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陶瓷的束缚,将陶瓷艺术引入到更多的当代艺术领域。
例如,陶瓷艺术家谢绍雄的作品《瓷之音》通过对瓷器形态和声音特性的探索,赋予了陶瓷作品更多的感官层面的表达。
这种富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中国陶瓷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4. 材料和技术创新材料和技术的创新也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陶瓷材料和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拓展。
例如,在陶瓷材料方面,陶瓷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材料,如陶瓷纤维和陶瓷薄膜等,使得陶瓷作品在功能性和装饰性上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陶瓷3D打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制作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作品成为可能。
传统书画美学对陶瓷绘画艺术的影响

样, 它们是青花 陶瓷绘画 与传统 绘画的支柱 。共同演绎
9 2
陶瓷研 象 运 笔 和 墨 、 的作 用 产 生 抽 象 的线 条 水
『 孔 六 庆 《 国陶 瓷 绘 画 艺术 史》 京 东 南大 学 出 2 】 中 南
版 20 0 4年
描绘 自然状貌 , 书法则 纯粹是线条 的的抽象表现 。陶 瓷
绘 画 , 括 瓷 上 绘 画 在 工 具 材 料 和 技 法 上 与 书 画 艺术 基 包
陶瓷研 究 ・ 0 2年第 1 21 期 91
K ol f r m / 岭 坛/ a i Ou n 高 论
人格化 , 追求主体 和客体 的高度统一 , 主观和 客观 的高度 和谐 , 它是情 感、 智、 求感知和心 灵对话 下的审美 心 理 追 理 的统 一。陶瓷绘 画如果缺 少意 的追 求 , 不能达到境 便 界的高度 , 只有意境 才能使陶瓷绘 画具 有无可比拟 的艺 术感 染力。青花 的盛行 同样也是中国传 统色彩 美学影 响
之极 ” “ ,归于平淡 ” ,非常吻合玉 的品质 ,加之青瓷烧造 “ 天人合 一” “ , 自然天成 ” 如玉 般的青 瓷微妙淳 朴 , , 既是
是创作主体思想感情与生活 、 自然对 象相 融合 的产物 , 同
时说 明意境是 内涵在作 品之外的延伸。陶瓷绘 画的意境 和传统书 画美学 的意境表现 是一致的 ,是在绘 画中追求
人 生 追 求 的 和 谐 美 , 重人 生 , 于 伦 理 一 直 是 中 国 传 统 注 长
术以其独特 民族特色和 审美特征 独立于 世界艺 术之林 ,
在 中 国 书 画 的 发 展 进 程 中逐 步 形 成 了 中 国传 统 书 画 艺 术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其他天然矿物制成的陶瓷。
它也是陶瓷制品和瓷器的总称。
而我国陶瓷艺术领域十分广阔,在视觉语言和设计意象上可以分析审美趋势和趋势。
再加上陶器历史悠久,透过它所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意义,就像古代女性刺绣一样,依人们的用途而定,代表刺绣的意义等图案,如一对邮品是偶数鸭,刚结婚的女性使用刺绣,它象征着昂贵的婴儿的早期出生,等等。
陶艺也是陶艺,因此陶艺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正文对当代陶艺的传递与创新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承;创新引言:瓷器是我国发明的,所以全世界的陶器都是中国的代表,而中文英文名称“China”不仅指中国,也指瓷器。
对外国人来说,陶瓷不仅是一门值得敬佩的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瑰宝。
因此,在现代社会,陶艺与陶艺的发展成为我国人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完美性审美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包括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口味和生活地点,因此不同民族的审美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陶瓷等工艺品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差异。
现代陶瓷艺术常指中国现代陶瓷产品,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一般指特殊的艺术陶瓷。
现代陶艺家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往往借用陶艺的素材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或更深层次的寓意,将其制作、加工于外。
1.1思想典范陶艺的艺术风格随现代生活特点等因素而变化,如史前陶艺呈现自然轻盈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代陶艺所追求的美的典范。
但史前陶艺文化的产生,不仅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也受到生产条件的影响,而新陶艺则将人们对史前陶艺的关注从其文化脉络上移开,集中在其中包含着适合现代美学的元素。
与后来出现的瓷器相比,陶瓷风格更倾向于纯净自然的感觉,但缺乏主观审美追求。
1.2完美性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审美观的完善,这些陶艺诞生以来长期积累的审美价值观是通过各种历史环境变迁形成的。
我国的陶瓷制品,无论其形式或内在对其意义的认识如何,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产品,因为它的外观非常奇特,而且需要高技术,其隐含的意义是传统文化与我们这一代文化的结合。
“工匠精神”影响下的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工匠精神”影响下的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潮汕嵌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技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它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影响下的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1.历史源远流长潮汕嵌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盛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潮汕地区的陶瓷发展历程中,嵌瓷技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了潮汕嵌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其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潮汕嵌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多以传统文化元素为题材,如山水画、花鸟图、诗词楹联等,通过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手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
这一特点使得潮汕嵌瓷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的艺术形式。
3.承载地方文化记忆潮汕地区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为潮汕嵌瓷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灵感。
潮汕嵌瓷的作品多以当地的传统建筑、风物、民俗等为题材,通过具象的形式展现了潮汕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承载了地方文化的记忆与情感。
4.传承民间工匠精神潮汕嵌瓷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许多环节都依赖于手工操作。
潮汕嵌瓷的制作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更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包括对工艺的热爱、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等,这种精神的传承成为潮汕嵌瓷制作的重要保障。
二、潮汕嵌瓷的艺术价值1.工艺精湛,艺术价值高潮汕嵌瓷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精湛的嵌合、细腻的打磨等多道工序,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技师才能完成。
潮汕嵌瓷作品具有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的特点,被誉为“瓷器之王”。
这种工艺精湛使得潮汕嵌瓷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2.独特的设计风格,审美价值高潮汕嵌瓷作品在设计风格上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注重造型、线条、色彩的统一和谐。
中国陶瓷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

中国陶瓷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中国陶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物质文化内涵,受到世界各地的赞赏和追捧。
从北方的青瓷到南方的粉彩瓷,各地的陶瓷呈现出多元而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北方陶瓷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北方陶瓷以青瓷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青瓷起源于中国北方,其釉色清爽淡雅,造型简洁大气。
北方气候干燥,制作陶瓷材料中的铁元素含量较高,经过高温烧制后,铁元素会与釉料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青色釉面,给人一种清新典雅的感觉。
同时,青瓷的胎体质地细腻坚硬,耐用而不失细腻感,经久耐用,适合日常生活使用。
青瓷的独特特色也反映着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
北方地域辽阔,农耕文化和皇家文化是其主要特征。
青瓷作为皇家器物的代表,对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农民,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其制作工艺复杂严谨,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积淀,彰显了中国古代陶瓷文明的独特魅力。
二、南方陶瓷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南方陶瓷以粉彩瓷为代表,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
粉彩瓷起源于中国南方,其色彩鲜艳多样,釉面细腻柔和。
南方气候湿润,制作陶瓷材料中的铁元素含量较低,经过高温烧制后,釉面色彩会更加柔和而鲜艳,给人一种温润柔和的感觉。
同时,粉彩瓷的胎体质地相对较薄,更加轻盈细致,器物形制多样,适合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艺术品。
南方陶瓷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当地的发展历史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南方地域多山,水网密布,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陶瓷不仅注重实用功能,更加强调装饰性和艺术性。
粉彩瓷所用的颜料以不同浓度的金属氧化物为主,釉面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的有橙色、湖绿、茄紫等。
这些明亮鲜艳的色彩表达了南方地区人民的开朗豪爽、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三、其他地区陶瓷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除了北方和南方,中国的其他地区也以不同的陶瓷载体展现着各自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
家禽题材在陶瓷艺术中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第35卷第140期2020年12月Vol.35 No. 140December .2020家禽题材在陶瓷艺术中所传达的人文精神袁少辉(袁少辉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333000 )摘要:家禽题材在陶瓷艺术表现中历史悠久,本文主要讲述家禽中的鸡类「说家禽在陶瓷艺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有史有据的,比如隋唐采用仿生法制作的鸡首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当代青花大王王布先生的《高歌大庆》, 都是以鸡为题材创作 鸡者"吉也”有大吉大利的人文精神,以及鸡有传达五德,家庭和睦,天伦之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等人文精神:关键词:陶瓷艺术;家禽;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0) 12—426—(03)Humanistic spirit conveyed by poultry theme in ceramic artYuan Shaohui(yuan Shaohui ceramic art studio, Jingdezhen, 333000 )Abstract : Poultry them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eramic art perfbrmanee.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chicken in poultry. According to the song of emperor Gaohua in the Tang Dynasty,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the song of the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chicken has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good luck, and the chicken has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conveying five virtues, family harmony, family happiness,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al ecology. Key words : ceramic art; poultry; humanistic spirito 前言家禽类动物是我们祖先最早驯化的动物.鸡、狗、猪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中国艺术现代的历史潮流中,在多元立体交叉的文化语境中,为了研究和发展我国的陶瓷文化事业,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这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创新,具有实质性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我国美术大家庭里耀眼的重要成员——陶瓷艺术,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中,艺人们创作出了无数的民族瑰宝。
享誉全球的瓷都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己有千年历史。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历经千年,笔者认为:当下正是我国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春天。
中国陶瓷艺术应该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个性创造的艺术语言,我国陶瓷艺术应该或者必须进入一个以创作为主的新层面,只有这样中国陶瓷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陶瓷艺术的制高点。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历史是不能割断的,现代诗传统的延续和超越。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是以历史为鉴发展的,对于今天的把握,是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昨天基础之上的。
没有传统的根,就不可能创作出我国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
因此对于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考量要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
一、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
以浅绛彩对后世陶瓷影响为例
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绘画,至元代产生浅绛彩,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的一种国画山水画法,擅长此画法的有黄公望,王蒙两人。
他以水墨钩皴为主,施以淡锗,花清渲染着色,又被成为淡彩。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景德镇粉彩瓷艺术日益衰弱之际,一种与粉彩瓷绘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浅绛彩悄然兴起。
究竟浅绛彩出现于何时何人,目前尚无确考,但瓷器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其开山鼻祖是程门。
此前历史上陶瓷绘画很长时间一直是画师或画工的作品。
其沿用的一直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粉本,特别是后期,从题材到绘画风格都拘泥于古,少
有创新。
浅绛彩给传统僵化的瓷上彩画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丰富了瓷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开创了全新的瓷上绘画新风貌,对后世陶瓷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开创了后世陶瓷文人画的先河,二,丰富了陶瓷艺术的新文化语言,三,直接影响了其后的“珠山八友”。
总之浅绛彩人物画瓷绘虽然存世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七十余年,但其对于其后的釉上彩绘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确实极其深远的。
文人画家首次参与到瓷绘,把文人画的审美意趣带入到瓷绘艺术中,确立了中国画的装饰形式,扩大了瓷绘语言,提升了陶瓷绘画装饰的文化艺术品位,它吸引了中国画家的参与,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大批的瓷绘人才,为新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之后的瓷上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促进了纯艺术绘画和陶瓷绘画的融合,影响了后世瓷绘的发展方向。
不光浅绛彩,宋代磁州窑白地张家造款墨竹叶纹枕花竹之法就是效法宋代文人如苏轼的墨竹画之作,元青花中的竹石纹,则受元代画家赵孟頫,柯九思等人影响。
由此可见,瓷画(主要指文人画)是具有血脉联系的。
二、陶瓷艺术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以文人画在陶瓷创作中的风靡为例
陶瓷绘画从文人画中吸收技法十分明显,是出于对成熟的画种学习而丰富自己表现,一旦工艺技术条件满足便极力模仿学习。
中国画成熟以来陶瓷绘画产生极大影响,而其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人画对陶瓷绘画的发展直至岂能够成为独立的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美术史上,文人画无疑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潮流之一。
中国绘画造型语言的成熟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应该是魏晋至唐,而中国绘画问题不仅是一个绘画艺术学意义上的审美造型和绘画语言问题,更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等级和文化身份价值的问题,这就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上民族艺术气质的文化精神形态。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文人画家的身份虽然已变得模糊,但是文人画那种摒弃华艳,脱俗求真及其作者具备多方面的文学素养,被众多陶瓷艺术家视为终生追求。
因此,对文人画,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继承,发展。
我国陶瓷文人画有着众多的杰出代表。
他们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深厚的国画功底,卓绝的才华,创立了一个个无与伦比的陶瓷国画艺术品种,为当今千姿百态的瓷苑增添奇葩,程门,金品卿,王
少维,开创浅绛彩文人画派。
粉彩。
青花分水。
新彩。
刷花等在短暂的近百年陶瓷绘画史中,于青花,粉古彩,新彩和色釉上各式岂能,或综合应用,或求新技艺。
瓷上文人画创作在当代一直脚步不停地向前迈进。
三、陶瓷艺术中民族风格的发扬
陶瓷艺术创作应该如何继承和创新呢?其实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创新的途径是很多样的,第一,根据本民族的传统四喜那个文化,心理特性和审美情趣,从陶瓷审美意识的历史演变规律中去探索,去寻求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第二,把传统的创作方式,装饰手法,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秀精湛的民族手工技艺与当前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造型,新装饰。
从而把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纵的和横的立体合成。
提及民族风格要提到林风眠,林凤眠对陶瓷艺术的革新启示是直接的。
作品就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林风眠等人访问景德镇时,留下不少瓷画,推动了景德镇文人画创作。
陶瓷艺术要创新发展,就必须输入新鲜的血液,我国陶瓷艺术不但善于吸收
外来文化,尤其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姐姊妹艺术的特长。
我们应该放眼世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宏观的去观察对待艺术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贯通古今,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当代的民族风格。
而当很多艺术家因过多的考虑为了艺术语言而语言,使自己面临了表达的危机,表达的匮乏,精神的营养不良时显而易见的。
还好,文人传统作为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髓部分被现在很多艺术家重新拾起,试图回归到传统精神的高度。
当代很多艺术家在尝试,在寻找,在摸索,碰撞,自我完善中摆脱了思维定势。
毫无疑问,历史需要发展,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艺术同样需要发展。
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神话,——一种理性的姿态开始了对传统艺术思想在文化形态上的重构,这种理性正是一种人文性的关照。
这种人文性的关照将赋予我们深厚的历史感,给我们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精神力量。
这种理性之光将会塑造我们的思想方式,以适应我们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向前摸索的这一富于历史和文化责任感的追求和目的。
在当下我国多元化,立体交叉,共生共存的文化审美格局己经形成,中国陶瓷
艺术要在多元化(即多种创作观念,多样艺术风格分向共存)的艺术追求中,借鉴和整合中西,古今文化艺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去探索和感悟陶瓷的民族文化精神,道德修养及精神内涵。
当下陶瓷艺术要表现民族精神体现其内涵,强化创作主体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当下我国陶瓷艺术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必须要建立在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主动自觉地汲取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精华,以形成新的民族精神陶瓷艺术的境界并开辟中国陶瓷艺术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