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案例分析
案例1银广夏事件

案例1 银广夏事件1994年6月17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银广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银广夏A被称作第一家来自宁夏的上市公司。
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的35.83元。
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赠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较之于1999年“5·19行情”发动前,则上涨了8倍多;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这将使银广夏成为“两市业绩最好市盈率却最低的股票”。
银广夏传奇达到了顶峰。
2001年6月18日:银广夏宣布,一条1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线已在安徽省芜湖市建成。
《财经》杂志一篇题为《揭开银广夏陷阱》的文章披露,银广夏1999年、2000年的业绩严重造假,其子公司天津广夏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银广夏从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这则消息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银广夏股票于8月3日停牌,8月6日,银广夏股票继续停牌一天半,鉴于情况严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
“银广夏”事件被媒体披露后,2001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调查,造假的“重灾区”是银广夏控股公司天津广夏公司。
调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从原材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天津广夏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原料合同、购货发票、银行汇款单、出口销售合同、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等100多份关键财务文件,真可谓“胆大包天,不择手段”。
银广夏案件分析

现今的审计
审计理论上一直在强调审计的责仸是对财务报告的公 允性表达审计意见,审计幵丌是对被审计客户的会计资料 的真实性作完全的保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是会计的责 仸。在涉及到诉讼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在为自己的法律责 仸抗辩中坚持认为,即使发表了丌恰当的审计意见,只要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保持了应有的谨慎,幵丏幵未违 反审计准则的觃定,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丌需要承 担法律责仸。
• 审计责仸是无法回避的,况丏作为一项为社会公众服 务的职业,注册会计师过分地缩小这类服务的责仸,就意 味着他放弃了他所能胜仸和能提供服务领域的权利。对亍 整个的职业团体,实际上就是审计行业拒绝为经济社会提 供有效的服务,这种态度是必将影响审计的职业声誉。也 会造成社会公众对这一行业失去尊重不信仸,严重时.甚 至会产生新的服务形式而取代现代审计在社会结构中的位 置。
谢谢大家
审阅法: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过分依赖被审计
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
局限性:受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制约, 易受主观意志左右
函证法局限性
由亍丌是对所有明细账户 都要函证,某些具有错误 余额的账户或许丌曾列作 函证项目 函证虽然可以发 现丌实的账户, 但如果账户原本 遗漏,自然也就 丌可能被列作 函证项目; 应收账款的证实 幵非意味着这些 债务人的欠款就 能按期全部收回
3
4
天津广夏审计项目负责人由非注册会计师担仸,审计人员普 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丌具备与业胜仸能力,严重违反《独 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 划》的相关要求。
5
对亍丌符合国家税法觃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得税政策抦露情 况,审计人员没有予以应有关注;在收集了真假两种海关报 关单后未予以必要关注 。
审计人员是社会的“ 经济警察” ,而审计人员却没有发挥 “ 经济警察”的积极作用
2012124_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

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银广夏投资者的巨额损失,又引发了股民要求建立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和赔偿机制的呼声,银广夏案也被称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第一案”。
2006年12月21日,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解决中小股民诉讼问题的议案》,决定向特定股东转增15435023股,特定股东按照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代公司向中小股民诉讼原告支付赔偿股份,而这批股份按照公司2007年5月27日公告所称已经于5月25日完成过户。
这也表明,银广夏事件从东窗事发到完成民事赔偿经过了漫漫征途即将收尾。
银广夏事件是上市公司中财务造假的一个典型案例。
银广夏事件始末: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为了夸大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达到增资配股的目的,时任天津广夏(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的董博,在原银广夏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指令和原银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的同意下,在采取虚构进货单位、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伪造销售发票、进出口报关单、银行进账单等手段的同时,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纪录,阎便让天津广职工刘文军、李东、郑娟等人伪造萃取产品原料入库单、产品出库单等,由董博编入天津广夏公司1999年度财务报表中。
其中,制作虚假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9亿元,后该虚假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人银广夏年报,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1.28亿元。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时任天津广夏董事长的董博在丁功民的授意、李有强的认可下,伪造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22笔,共计2.45亿元,以及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等5笔,共计4.76亿元,并继续采取1999年度造假手法,虚做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亿元,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8亿元。
2001年5月,李有强承诺2001年中期利润分红资金由天津广夏承担。
银广夏案例分析资料报告

银广夏案例分析摘要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本案例首先对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使用者对案例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之后又分析了造假的原因,案件的处理结果,对主要人物的处罚规定,进而暴漏出中国财务舞弊监管力量的薄弱。
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社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关键词】银广夏;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
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一直不断,自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此起彼浮,“诚信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国家会计学院的调查显示,只有 2.51%的总会计师认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可信的。
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审计中对舞弊就需要愈加关注,而从理论上探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更是至关重要。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实业股份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专家意见认为,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广夏()实业股份(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回族自治区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磁技术,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
银广夏虚假利润

金融监管案例简要分析---世纪黑马银广夏爆出惊天骗局,注会五强中天勤难逃出局厄运(一)案例2001年的8月,一篇关于银广夏虚假利润的文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曾经是股市里面一个神话的银广夏,竟然是一个烂摊子。
对银广夏事件,中国证监会经过一个月的稽查,终于公布了稽查结果:事实表明银广夏存在严重造假行为,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据此,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破灭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
1987年4月,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年10月20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万马克。
1999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然而,2001年8月,银广夏却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身价一落千丈,成为千古之恨。
银广夏三大疑点银广夏质疑之一:天津广夏到底有没有产品出口按照银广夏的公告,1998年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5600万马克的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合同,1999年出口合计1.1亿马克,2000年出口1.8亿马克,2001年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又签署出口协议三年期60亿元人民币。
审计案例

案例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分析目的通过阅读案例资料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银广夏审计失败的种种表现,并掌握如何查证收入舞弊以及如何科学控制函证等审计程序。
案例资料一、银广夏虚构利润银广夏,全称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557)于1994年6月17日获准在深圳上市,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旗下设有天津广夏、芜湖广夏、上海广夏、天然物产、贺兰山酿酒等子公司。
据1999年的年报披露,银广夏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58亿元。
其中76%来自天津广夏。
每股盈利0.51元,并实行公司历史上首次10转赠10的分红方案。
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全年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净利润4.18亿元,其中收入和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天津广夏,该年内向德国诚信公司出口金额为1.8亿德国马克(约合7.2亿元人民币)。
据推算,天津广夏2001年度创造利润将达到4.7亿元。
2001年8月7日,《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以下简称《陷阱》)一文披露,银广夏利润赖以实现,以及其神话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在于萃取技术和利用该技术进行的生产销售活动,而所谓的萃取技术和萃取产品是“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陷阱》发表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2001年8月8日,三大证券报同时刊登《证监会正式立案稽查银广夏公司事件》。
文中称:“就银广夏公司涉嫌造假的事件,中国证监会已于8月3日针对此事正式立案稽查,并于8月5日派稽查组抵达银川。
”据调查,发现以下事实:银广夏公司1998-2001年间供给虚增利润77 156万元,其中,1999年虚增17 781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万元,从原料购进的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发票、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等。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银广夏公司审计案例.pptx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老
牌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它由过去的蛇口中华会计 师事务所(后改名为天勤所)和深圳中华会计师 事务所(后改名为中天所)合并而成。总部设在 深圳,在北京、大连、成都、合肥、漳州等地设 有分所。中天所前身是属于电子工业部的深圳中 华会计师事务所,而天勤所的前身是交通部的蛇 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两所均成立在20世纪80年 代中,有过辉煌的历史。知情者说,当时整个蛇 口地区的上市公司全部是天勤的客户,2001 年,中天勤达到了繁盛的“顶峰”,拥有320 名员工、近百名注册会计师、超过60家上市公 司客户,年均业务收入超过6000万元,在深 圳排名第一,全国位列五强。
第10页/共31页
《财经》杂志记者质疑:银广夏撒下迷天大 谎的会计报表,连非财务审计专业人士都能从中 找出那么多破绽,难道中天勤派出的审计专才经 过实地检查、抽样、监盘、观察、查询、函证、 核数、分析和专业判断以后,真的就一点疑问都 没有?最后堂而皇之地向股民、社会、国家宣布 银广夏会计报表“无保留”般地公允?
第20页/共31页
在银广夏审计案例中,银广夏公司在上市之 初是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的企业,后通过兼并收 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 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 公司。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 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 但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银广夏”公司“咸 鱼翻身”的奇迹,是该公司1999年从国外进口一 套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对于“银广夏”公 司生产经营的上述重大变化,作为主审会计师有 必要从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 备相关背景知识及从事同类产业相关企业的情况。 如果主审注册会计师做到这一点,“银广夏”公 司也不至于胆大妄为地造假到如此地步。
证券法律经典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银广夏(000557.SZ)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天津市,主要从事饮料、制药、房地产业务。
2000年,银广夏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查处,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因虚假陈述被查处的大型上市公司。
以下是银广夏虚假陈述案的详细情况。
二、案件经过1. 虚假陈述事实2001年,银广夏被查实存在以下虚假陈述事实:(1)虚构利润。
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增了2000年至200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2)隐瞒关联交易。
银广夏与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但未按规定披露。
(3)隐瞒债务。
银广夏在财务报表中隐瞒了大量债务,导致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2. 案件调查2001年,证监会接到举报,开始对银广夏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证监会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了以下处罚:(1)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2)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
3. 案件影响银广夏虚假陈述案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银广夏虚假陈述案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2)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案件查处后,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
(3)推动了证券法律法规的完善。
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促使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提高了违法成本,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陈述的认定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中,证监会对虚假陈述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虚构事实。
银广夏虚构了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事实,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
(2)隐瞒事实。
银广夏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的关联交易,以及隐瞒了大量债务。
(3)误导投资者。
银广夏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产生误解,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银广夏案例分析
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在应该更强调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
谢谢您 聆听
主要原因
1、编制银广夏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 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比例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 巨额资产和利润。这违反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 号——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2、注册会计师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如对 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在运用替代 程序时,未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 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应收账款。这违反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 3、注册会计师未能有效执行分析性测试程序。如对于银 广夏在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生产用电 的电费费用却降低的情况竟没有发现或报告。这违反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
4、天津广夏审计项目负责人由非注册会计师担任,审 计人员普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这严重违反了《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五条,即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 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有足够的分析、 判断能力。同时违反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计划》。
2019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深圳中天勤这家审计最多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已经解体。财政 部亦于9月初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计 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 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 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 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 责人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广夏案例分析 摘要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本案例首先对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使用者对案例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之后又分析了造假的原因,案件的处理结果,对主要人物的处罚规定,进而暴漏出中国财务舞弊监管力量的薄弱。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社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关键词】银广夏;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一直不断,自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此起彼浮,“诚信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家会计学院的调查显示,只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可信的。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审计中对舞弊就需要愈加关注,而从理论上探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更是至关重要。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天津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天津广夏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662.18万元,负债总额55 808.95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853.23万元。
银广夏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
每股收益 (元) 净资产收益率 (%) 主营收入 (万元) 主营利润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2001中期 一0.039 —3.77 7251 1916 —1953.36 2000年度 0.827 34.56 90 899 57 826 41 764.64 1999年度 0.510 13.56 52 604 20 858 12 778.66
1998年度 0.405 15.35 60 938 22 769 8 915.45
资产负债表 \\\年度 名称\\\ 2001年中期 2000年末期 2000年中期 1999年末期
总资产(万元) 流动资产(万元) 应收账款(万元) 存货净额(万元) 长期投资(万元) 固定资产(万元) 无形资产(万元) 流动负债(万元) 长期负债(万元) 股东权益(万元) 资本公积金(万元) 盈余公积金(万元) 每股净资产(元) 调整每股净资(元) 股东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率(%) 220 960.88 118 023.37 53 510.58 42 183.10 16 485.13 79 866.24 6 586.14 115 132.92 48 990.60 51 846.90 21 469.86 15 948.42 1.030 0 0.940 0 23.464 74.277 315 129.53 204 576.47 89 639.60 39 482.56 13 075.83 89 489.93 7 987.31 146 110.54 33 888.81 120 852.81 21 469.86 15 948.42 2.390 0 2.150 0 38.350 57.119 269 227.78 159 721.06 55 440.19 46 191.20 10 471.52 92 363.32 6 671.89 96 596.83 44 517.69 110 295.86 21 469.86 7 595.49 2.180 0 242 989.64 145 286.25 58 079.85 40 311.06 7 582.12 83 679.85 6 441.43 78 285.21 52 229.93 94 246.00 46 732.93 7 595.49 3.730 0 3.420 0 38.786 53.712 2.020 0 40.967 52.415
从以上银广夏披露信息我们看到,该公司1999、2000年业绩连续翻番,提升较快,并因而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媒体2001年8月2日率先揭开银广夏造假内幕。经查发现银广夏利润主要来自天津子公司。天津子公司则是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同时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银广夏关于天津广夏的情况报告如下: 银广夏1998年10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 000万马克。2000年1月19日《证券时报》第12版公告——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14日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卖方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商品为姜精油、姜油树脂、桂皮树脂等,合同金额为1.1亿德国马克,交货期2000年4月至2000年12月。2001年3月1日《证券时报》董事会公告公司与德国Fidelity Trading GmbH(中文译为诚信贸易公司),于近日签订了后续三年出口供货总协议。协议金额每年为5.2亿马克,按2001年2月28日人民币兑换德国马克市场基准价1:3.847 1,折计人民币每年20亿元。2001年协议执行期为4月1日至12月31日,付款方式为信用证或电汇。 4、造假过程 据庭审记录,1999年11月,董博接到了广夏(银川)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的利润做到0.8元。董某便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天津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润,进而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 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 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 898.60万元。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2000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依旧是接受了功民的指示,董博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 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结果,2000年天津广夏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 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 764.6431万元。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夏公司职员付树通以天津广夏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夏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份,价税合计22 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2001年5月,为中期利润分红,银广夏总裁李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上海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1.5亿元打入大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天津广夏账户,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的形式上交广夏公司。据董博当庭供述,在造假过程中,部分财务单据及所涉及的银行公章,是其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这样,依据庭审及起诉书,银广夏造假是一个由李有强同意、丁功民授意、董博实施、阎金岱协助,以及刘加荣、徐林文“明知”有假而不为的过程。
三、背景分析 1、国家背景 1999-2001年,在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家开始重视发展高科技。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西部大开发正式开始,全面协调区域发展。 2、萃取产业背景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15年内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导》,超临界萃取成套设备被科技部列入200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