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思品(上) 火烧圆明园

六年级思品(上) 火烧圆明园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活动主题二:火烧圆明园课时建议:1课时作者:单位:联系电电子邮箱课题火烧圆明园年级六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1.观看“圆明园”的有关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2..了解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准备: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分析由于农村小学生视野相对较窄,这方面历史知识了解较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自主整合学习资源,迁移知识,从而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教学设计思想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教学时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重点英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鲁人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ppt

鲁人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ppt

虎门销烟
请同学们观看 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
/u31/v_MT EyMjk2NTU2.html
三元里人民讨英的檄文
英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大肆劫掠
中国大型兵船
英国兵船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英国军舰进逼南京江面。清政府不得不宣布 议和,派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 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图 为中英双方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 条约》时的情形。
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白银大量外流;
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的灾难。
研究活动三
面对鸦 片走私 所带来 的严重 局势, 有志之 士和清 政府是 怎样做 的?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 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收 缴 烟 片
虎门销烟
(时间、地点、经过?有何意义?)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考考你
1、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1840年 )年。 2、鸦片,俗称( 大烟 ),由(罂粟果汁 )提 炼而成,是一种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上了瘾就 很难戒除。 3、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任命( 林则徐)为 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3月,他把 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虎门销烟)。 4、( 1840 )年( 6 )月,(英)国以( ) 虎门销烟 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5、中国近代史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南京条约 》 6、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 武力)打开
活动探究一: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英国工业革命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血泪国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血泪国耻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品德与社会
2,课时:1
3、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搜索林则徐像:6e3Bip4s&W600&H464&T7416&S78&TPjpg
1、,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86-1503477517.html
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课时建议:2课时授课时间:2014年9月3日星期三第三节课单元概述:“血泪国耻”设“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

“屈辱的开端”主题活动利用学生熟知的“虎门硝烟”为切人点,引领学生探究。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

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及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社会现状;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壮举;清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敌人的屈服、妥协退让是造成我国屈辱历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教科书利用师生对话情境提出研究问题: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人鸦片?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是众多研究问题中的两个点,对学生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便于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引发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并提供了《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

教学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这部影片,然后配合着<<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认识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既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间,又使学生的情感在探讨中升华,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课程内容1、屈辱的开端2、火烧圆明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3.了解英法联军、人闲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取辱的原囚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年级上册品德课件1.1《血泪国耻 火烧圆明园》 |鲁人版 (共42张PPT)

六年级上册品德课件1.1《血泪国耻 火烧圆明园》 |鲁人版 (共42张PPT)

我们的国宝在哪里?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内 的9万件藏品中,有上万件中国 文物。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 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 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历史告诉我们: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 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 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 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 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 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 灰烬……
● 10月18日和19日,这伙强盗抢劫了万 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几处属园中所藏的 珍贵文物,并进行第二次大焚烧,烧毁了 以下几处属园的殿阁建筑。
这时,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竟下谕“只 可委曲将就,以期保全大局” 意,全盘接受英、法提出的条件,于10月24 日和25日分别与额尔金和葛罗在礼部大堂交 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也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更为深重了。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 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 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大衣,有的 拿去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 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咱宽大的口 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 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 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PT(精选图文)pptx2024新版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PT(精选图文)pptx2024新版
醒的起点。
甲午战争
战争背景
19世纪末,日本为侵略朝鲜和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
战争过程
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战争爆发。随后,中日两国在黄 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地展开激战。最终,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 迫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与意义
甲午战争使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时 ,这场战争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形成。
03
铭记历史,警醒未来
历史教训与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回顾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落后 于人,就会受到欺凌和侵略。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 醒,努力发展自己,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铭记苦难与辉煌
历史既包含了苦难与屈辱,也孕育了辉煌与荣耀。我们要 铭记历史中的苦难与辉煌,将其作为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解放战争时期的照片 ,展现了解放军战士 的英勇形象和人民群 众的支援。
重大历史事件绘画作品欣赏
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以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动的画面语言 ,呼吁人们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画,描绘了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形象和战斗场 景,激励着人们为解放全中国而
奋斗。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以欢 快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表现了 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得失成败。通过 反思历史,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 鉴和启示。
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 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 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 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血泪国耻》-卢海英 王继森-潍坊市昌邑饮马小学

《血泪国耻》-卢海英 王继森-潍坊市昌邑饮马小学
92&lm=1&cl=2&fr=ala1&word=%CE%FC%CA%B3%D1%BB%C6%AC%B5%C4%CD92&lm=1&cl=2&fr=ala1&word=%D4%B2%C3%F7%D4%B0%C8%AB%BE%B0%CD%BC
品社:
/programs/view/x92&lm=1&cl=2&fr=ala1&word=%D1%BB%C6%AC%CD%BC%C6%AC
林 则 徐
/memorial/intro/2786.html
《南京条52RLprOMlccegcA...html?loc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 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 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 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 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 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税应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92&lm=1&cl=2&fr=ala1&word=%D4%B2%C3%F7%D4%B0%B8%B4%D4%AD%CD tbDbgV4ku.html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这些事件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2.教学难点: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国耻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

5.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探讨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时间轴的形式,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进行串联,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