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专题复习PPT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成语运用 PPT

3.老师在这道题上给了我两个答案,现在我
也莫衷一是了。
4.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
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 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 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味
同嚼蜡”只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5.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 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 结构别_具__匠__心___( 别开生面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的 文学作品。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
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 积虑。
这是个贬义词,例句中当褒义词用,所以错了。
四、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如: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
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前者意为呼吸时进出 的气息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 后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前者涉及的双 方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但存在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关系;后者涉及的双方都有各自的利 害福祸,存在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 系。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前者意为不认为对, 不赞同;后者意为不需介意,表示轻视,不放 在心上。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 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排列得 很密很整齐。与“琳琅满目”不同。
[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 前者意为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
和长处就更能显现出来;后者意为互相对 照映衬着就显得更有趣味。 前者强调相互作用后两者都更好,后者强 调相互作用后的整体效果。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前者指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 乱真;后者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 分复杂。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共23页PPT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
中考语文成语专项复习资料 共47页共49页PPT

中考语文成语专项复习资料 共47页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考成语专项复习39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考成语专项复习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23页PPT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_词语辨析与词语运用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例2:画线词语在句中含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夹--小李把钱夹(jiā)子藏在夹(jiá)袄的夹(jiā)层里,然后 用夹(ɡā)肢窝夹(jiā)着。 堡--瓦窑堡(bǔ)外的十里堡(pù)没有碉堡(bǎo)。 说--这个劝学的说(shuì )客,最喜欢说(shuō)“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yuè)乎”。 龟--那年古龟(qiū)兹(cí )地区大旱得土地龟(jūn)裂,连最 耐饥渴的乌龟(ɡuī)也被干旱死了。 薄--当日薄(bó)西山时,他才在那片瘠薄(báo)的荒地里 找到了中药薄(bò)荷。 拗--性格执拗(niù)的他,因说不好拗(ào)口令,气得把竹 竿子都拗(ǎo)断了。
强--意志坚强(qiánɡ)、性格倔强(jiànɡ)的小强 (qiánɡ),是不会强(qiǎnɡ)颜作态的。 参--本次参(cān)展的人参(shēn)样品真棒,品种 全、个头大,毫无以往那种参(cēn)差不齐的情形 。 宿--回到宿(sù)舍,他仍然想着有关星宿(xiù)的 动人故事,结果是一宿(xiǔ)也没睡好觉。 累--积累(lěi)知识像收获累累(léi)硕果,再累 (lèi)心也甜。 数--两岁就能数(shǔ)数(shù)的孩子,如今已经 是数(shuò)见不鲜了。
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_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

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
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
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解析: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⑶词语失误常见设题点:
2.备考建议:
⑴ 逐篇课文挑出含有重要的词语(含动词、形容词和成语)的
句子,结合上下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其音形义,进而能灵活运用
。理解词义,达到“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的程度。
⑵ 通过反复练习,教会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技能,如:
⑶归纳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① 望文生义;
C.检测 必须 随声附和 D.观测 必需 随声附和
答:A
真题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必需】动 一定要有;不可 【必须】副 ①表示事理上和
少。(+名词)
情理上必要;一定要;②加 强命令语气。(作状语+动词)
【启事】名 为了说明某事而 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
文字。
【启示】①动 启发提示,使 有所领悟;②名 通过启发提
词语辨析 与词语(成语)运用
考试内容和要求
类
细目
别
能力层 级
识 理运 记 解用
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 √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 √ √ √
基 写。
√ √
3.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
√
础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
关联词语)。(《中考考纲》的样题)
1.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B
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
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解析: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⑶词语失误常见设题点:
2.备考建议:
⑴ 逐篇课文挑出含有重要的词语(含动词、形容词和成语)的
句子,结合上下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其音形义,进而能灵活运用
。理解词义,达到“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的程度。
⑵ 通过反复练习,教会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技能,如:
⑶归纳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① 望文生义;
C.检测 必须 随声附和 D.观测 必需 随声附和
答:A
真题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必需】动 一定要有;不可 【必须】副 ①表示事理上和
少。(+名词)
情理上必要;一定要;②加 强命令语气。(作状语+动词)
【启事】名 为了说明某事而 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
文字。
【启示】①动 启发提示,使 有所领悟;②名 通过启发提
词语辨析 与词语(成语)运用
考试内容和要求
类
细目
别
能力层 级
识 理运 记 解用
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 √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 √ √ √
基 写。
√ √
3.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
√
础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
关联词语)。(《中考考纲》的样题)
1.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B
2020年中考语文成语运用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却之不恭 弹丝品竹 质伛影曲 波光鳞鳞 声东击西 行不从径 权倾中外 成一家言 前仆后继 顶名冒姓 计上心头 前赴后继
恭而有礼 竹报平安 曲不离口 鳞次栉比 西台痛哭 径一周三 外刚内柔 言三语四 继古开今 姓甚名谁 头一无二 继往开来
一技之长春 风化雨 来日方长沙 里淘金
难能可贵阳 春白雪 声东击西安 居乐业 一步登天津 津有味
辨析:不耻下问: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 人请教。
五、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有时,命 题者会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再用成语,则 造成重复,以便考查考生的逻辑判断能力。
例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 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成语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①凭借语感:语感是我们多年学习、使用母语所形成的感觉,它基 本上是可靠的,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 的问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②联系语境: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仔细理解词语所 在句子及整段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③细致辨析:在语感、语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词义、用法、范 围、程度和色彩等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以便对正误做出 准确评判。
例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 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 物,本句用来指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成 语】天伦之乐 【解 释】天伦: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泛指家 庭的乐趣。 【用 法】作宾语;天伦之乐指骨肉亲情的乐趣,不宜用于家 庭之外。 【错误用法】
成语运用题选择错答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 ①粗嚼暴咽。有的句子只读一遍,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