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照明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感测、分析与决策能力,实现对照明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点如下:1.感测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如光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测,并将感测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2.数据分析:控制系统内置一套智能算法,对感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识别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3.控制策略:基于分析得到的数据,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调整灯光亮度、灯光颜色等。
4.联网通信:控制系统需要与照明设备之间建立有效的通信连接,以便传递控制指令和接收设备的状态反馈。
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或通过有线通信传输数据。
5.用户交互界面:为了方便用户对照明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可以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控制台等设备来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设定和控制。
6.能源管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能源管理能力,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当地的天气、光照等条件,智能调整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亮度,实现最佳能源利用效率。
7.安全性和稳定性: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验证,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或用户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同时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可靠。
8.可扩展性: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升级和扩展,支持更多的照明设备接入和更复杂的控制功能。
9.效果监控:设计和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需要对系统的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等方式,评估系统的能源节约效果和用户满意度,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设计和实现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感测技术、数据分析、控制策略、联网通信、用户交互界面、能源管理、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效果监控等方面的因素。
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开始使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
这种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从而达到节能和舒适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智能照明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一、智能照明系统的原理智能照明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实现节能和舒适的效果,其原理主要依托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变化,如人的位置、运动和声音等,以及环境的亮度、温度和湿度等。
传感器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控制器用于收集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
控制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协议,如WiFi、蓝牙、ZigBee等。
执行器用于控制灯光的开启和关闭,以及灯光的亮度和色彩。
执行器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灯具,如LED、荧光灯、氙气灯等。
二、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场景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涵盖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等不同领域和场景。
在家庭中,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实现舒适和节能的效果。
例如,当人走进一个房间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灯光,并在人离开房间时自动关闭灯光。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时间和气候的变化,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
在企业中,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节能的照明控制。
例如,当员工进入办公室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灯光,并根据员工的位置和活动状态,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对员工的行为和环境的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的管理。
在公共场所中,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提高公共设施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碳排放。
例如,当人们在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活动时,系统可以根据人的行为和位置,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彩,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其中,智能照明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智能照明系统不仅能够提供灯光的基本功能,还能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灯光的自动化、远程控制等特性。
本文将介绍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要点以及实现过程。
一、智能照明系统设计要点1. 目标设定:在设计智能照明系统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功能需求。
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对灯光亮度、色温、色彩等方面的控制方式,并设置不同的场景模式,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2.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照明系统的架构设计是系统实现的基础,关键是能够实现灯光的控制和联动。
可考虑采用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强度和人体活动等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再由控制中心向灯光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
3. 硬件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需考虑灯具的类型、功率以及通信模块、传感器等的可靠性与兼容性。
此外,还要考虑设备的成本和可维护性,选择性能与价格的平衡点。
4. 软件开发:智能照明系统的软件开发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
可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如Arduino、树莓派等平台进行程序开发。
在程序中,需要编写控制算法、通信协议以及用户界面等。
5. 网络通信:智能照明系统通常需要联网,以便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
在网络通信设计中,需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使用安全加密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保证通信稳定的网络环境。
二、智能照明系统的实现过程1. 硬件搭建: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选购灯具、传感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
接着,按照设定的系统架构,进行硬件的连接和布线。
保证硬件之间的通信和电源供应正常。
2. 软件开发:通过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和语言,进行软件开发。
首先,编写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程序,实现环境亮度和人体活动的监测。
然后,编写控制指令生成和发送程序,实现与灯具的控制。
最后,编写用户界面程序,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智能灯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灯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灯控系统是一种将传统照明设备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照明系统。
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照明场景进行分析和控制,实现对灯光亮度、色彩和模式的智能调整与控制。
本文将对智能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一、智能灯控系统的设计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智能灯控系统之前,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功能需求:用户对灯光亮度、色彩和模式的调整需求。
- 节能需求: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灯光的自动调节,减少能耗。
- 安全需求: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易用性需求:系统操作简单易懂,方便用户使用。
2. 硬件设计智能灯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灯具、控制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等。
其中,灯具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可选择LED灯具作为灯光光源,具有较高的亮度和能耗效率。
控制器用于控制灯具的亮度和模式,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和人体存在与否,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互联。
3. 软件设计智能灯控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设计。
系统控制算法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灯光的智能调节。
用户界面设计可以采用手机应用程序或者网页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界面实现对灯光的远程控制和调节。
二、智能灯控系统的实现1. 灯具安装与连接在实现智能灯控系统前,首先要进行灯具的安装与连接。
LED灯具通常使用螺口接口,将其安装在需要照明的地方,并将灯具与控制器连接。
2. 控制器设置与配置控制器是智能灯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灯光的调节和控制。
在实现前,需要对控制器进行设置与配置,包括网络连接配置、灯光模式设置、亮度调节设置等。
3. 传感器安装与校准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和人体存在与否,通过感知结果实现对灯光的智能调节。
在实现前,需要将传感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校准,使其能正确感知环境变化。
4. 软件开发与测试智能灯控系统的软件开发包括系统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实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实施智能照明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以实现照明效果优化、能源节约、智能化管理等功能。
本文将基于物联网技术,探讨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一、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1. 系统组成与架构设计智能照明系统由照明设备、传感器、控制器和云平台等组成。
其中,照明设备包括LED灯具等智能照明设备,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信息,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照明控制,云平台用于远程监控和管理。
2. 传感器选择与布局根据照明需求和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布局。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亮度、人员活动情况、温湿度等信息,为智能照明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3. 控制策略设计根据传感器数据和照明需求,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
例如,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人员离开时自动关闭灯光,根据时间设置定时开关灯等。
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照明效果的优化和能源的节约。
4. 云平台设计与接入搭建云平台,将智能照明系统接入互联网。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智能照明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手机APP或Web界面,实时查看照明设备状态、统计能耗数据、远程控制等。
二、智能照明系统的实施1. 设备选型与集成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传感器和控制器。
注意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与系统其他部分进行集成。
2. 系统部署与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部署和安装。
确保设备和传感器的正确连接,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稳定。
3. 控制策略配置与优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控制策略进行配置和优化。
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调整控制策略的参数,实现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照明控制。
4. 云平台建设与接入搭建云平台,将智能照明系统接入互联网。
配置云平台的相关功能,如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数据分析等。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三、智能照明系统的优势与展望1. 能源节约与环保智能照明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根据实时需求智能控制灯光亮度和开关,实现能源的节约。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化应用,通过感知、连接、计算与控制等功能,实现对室内外照明设备的智能管理与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照明的个性化需求。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智能和高效的照明管理方式。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人为中心,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信息和用户需求,能够自动适应光照条件,实现照明设备的合理调控,提高能效和使用舒适度,从而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健康和智能化的照明环境。
二、设计原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分析和照明设备组成。
传感器负责感知环境的参数,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网络通信模块负责传输感知到的数据;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最后,照明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自动的调光、调色等操作。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1. 传感器选择与部署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性能与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有直接关系。
对于室内照明控制系统而言,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
在部署方面,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合理布置传感器,确保能够准确感知到环境参数。
2. 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数据传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实现传感器与照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和Zigbee等。
根据使用环境和距离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络通信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并确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的深度分析,提高照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4. 控制策略与照明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和用户需求,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如调光、调色、定时控制等。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硬件设备1.灯具:选择高效节能的LED灯作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灯具。
LED 灯具具有高亮度、低能耗和长寿命等优点,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2.传感器:安装光照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实现自动亮度调节和人体存在时的照明控制。
光照传感器可以感知光照强度,根据环境光照自动调节灯的亮度;人体感应传感器可以感知到人体的存在,当人们进入或离开房间时自动开关灯。
3.无线通信设备:使用Wi-Fi或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灯具与智能控制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远程通信和控制。
设计方案二:软件系统1.APP控制:开发一款专门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
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设置灯具的开关、亮度、色彩、定时等功能,灵活地满足各种场景需求。
2.智能调光算法:针对不同的光照环境和使用需求,设计智能调光算法,使灯具能够根据光照强度和用户习惯自动调节亮度。
比如,在白天灯具亮度较低,夜晚灯具亮度较高,以提供合适的环境照明。
3.能耗监控:通过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提供能耗数据报告和建议。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进行合理的用电规划和能源节约,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设计方案三:系统优化1.场景配置:将不同的照明需求和场景进行配置,如起床模式、工作模式、休息模式等。
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场景模式,实现自动化的照明控制,提高生活便利性。
2.定时控制:根据用户的生活作息时间,设置定时开关灯功能。
用户可以事先设置开关灯的时间,系统会在设定的时间自动开关灯。
3.系统智能化学习: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学习,系统可以逐渐了解用户的用光习惯,并根据用户习惯自动化地进行照明控制。
比如,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在家的时间段和活动频率自动调控照明,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的生活舒适度。
总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光照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和APP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照明的智能化控制。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设计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设计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节的系统。
其核心是利用传感器、控制器和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规则,根据环境条件和用户需求实时调整照明设备的亮度、颜色和开关状态,从而实现能耗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一、系统需求分析:1.1功能需求:(1)提供自动调节照明设备亮度的功能,根据环境光强度自动调整照明亮度,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能耗的节约;(2)提供手动控制照明设备亮度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遥控器自主调节照明亮度;(3)提供定时控制功能,设置定时开关、定时调节亮度等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4)提供用户统计和分析功能,根据用户行为和习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照明控制方案。
1.2性能需求:(1)实时性:系统必须能够实时获取环境光强度和用户的操作指令,并能够快速响应并调节照明设备;(2)可靠性:系统需要具备稳定的运行性能和高的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3)灵活性:系统需要支持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照明设备,并能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联动。
二、系统设计方案:2.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选择合适的环境光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环境光强度的变化;(2)控制器选择:选择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的控制器,能够进行复杂的智能算法运算;(3)通信模块选择:选择能够实现与互联网、手机APP和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4)照明设备选择:选择能够与控制器兼容的照明设备,支持调光、调色等功能。
2.2软件设计:(1)智能算法设计: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以及用户的操作指令,设计智能算法用于自动调节照明设备亮度;(2)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直观、简洁的手机APP和遥控器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手动控制和设置定时等功能;(3)云端数据处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处理,以便进行用户统计和分析,并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照明方案。
2.3工程实施方案:(1)系统安装:将传感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能够准确采集环境光强度;(2)设备连接:将传感器、控制器和照明设备进行连接,并测试设备是否正常工作;(3)软件配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相应的软件配置,设置自动调节亮度的算法和定时控制功能;(4)用户培训:对用户进行相关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APP和遥控器进行照明设备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湖南工商大学杨稳1,曾欣2,凌志友,刘小莉,胡慧超,赵新宇( 1.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5)(自动化应用2018年第8期)赵新宇副教授中文摘要: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灯光常开的电能浪费和自习室或教室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而设计的。
该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将单片机控制技术、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融合于一体。
通过BISS001集成芯片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人体红外和光照强度信息来控制继电器开关,ZigBee终端模块将照明信息传递给ZigBee协调器模块,ZigBee协调器模块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从而实现实时监控和记录照明使用率的功能。
论述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硬件方面主要包含传感器采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ZigBee无线传输部分;软件方面主要包含基于C语言编写ZigBee无线通信部分和基于C#语言编程的上位机部分。
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对提高教室使用率和节能两方面效果显著,符合当今校园节能环保的要求。
英文摘要: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energy waste and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elf-study room or classroom.The system integrates SCM control,ZigB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technology.The BISS0001 integrated chip processes indoor human body infrared and light intensity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he sensor to control the relay switch.The ZigBee terminal module transmits lighting information to the ZigBee coordinator module, which communicates with the host computer through serial port, so as to realiz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of lighting utilization rate.The hardware of the system mainly includes sensor acquisi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ZigBee wireless transmission part.The software mainly includes ZigB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C language and upper computer based on C# language programming.The system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lassrooms and energy saving,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demand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oday's campus.关键词:智能照明控制;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C语言;C#语言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教高司函〔2017〕40号)作者简介:杨稳(1996-)、男,湖南衡阳人,电子信息工程,2014级,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研究;曾欣(1998-)、女,湖南岳阳人,电子信息工程,2015级,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研究;凌志友(1997-)、女,湖南岳阳人,电子信息工程,2015级,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研究;刘小莉(1996-)、女,湖南衡阳人,电子信息工程,2015级,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研究;胡慧超(1997-)、男,湖南娄底人,电子信息工程,2015级,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研究;赵新宇,(1970-),男,湖南湘潭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号检测与处理等研究。
一、引言从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到应用到各个领域仅仅花了几年的时间,而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许多地方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家居生活的智能化,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等,让我们体验到物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和整合资源的方法[1]。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情况也变得十分可观,因此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并让子女继续深造,由于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和校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引发了校园用电浪费,以及教室、自习室不充分利用的现象[2]。
晚上下课后,教学楼、自习室的灯光开关需要教学楼管理员手动关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3]。
目前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迫切的需求,智能照明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系统构成和方案选择本系统主要采用的硬件构成是CC2530ZigBee模块、5BISS0001传感信号处理集成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的PC端。
本系统主要采用的开发环境是IAREmbeddedWorkbench操作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VisualStudio2015C#编译环境。
本系统主要采用的编程语言是C语言、C#语言。
该设计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三、硬件环境搭建(一)基于BISS0001模块电路图2为BISS0001内部框架图,它是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状态控制器、延迟时间定时器以及封锁时间定时器及参考电源等构成的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
该集成电路芯片在一些传感器控制和延时器控制器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2 内部框图图3所示的是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由于本系统是实现人在灯亮的工作方式,所以不能让灯在有人的情况下熄灭,本系统使用的触发方式则是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其工作过程可根据波形进行分析。
其中与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的主要不同在于配置引脚A的电平,当引脚A为高电平时,VC信号也为高电平时,则VS可以重复触发,使得VO在延时周期内一直为有效状态,即只要在延时周期内VS发生第二次触发就可以再次刷新延迟时间,当VS保持为高电平,则VO一直保持有效状态;若VS保持低电平,则在延时周期结束后VO恢复为无效状态,并且,同样在封锁时间Ti时间内,任何VS的变化都不能触发VO为有效状态。
图3 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波形图图3 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波形图图4是本系统的功能应用电路图。
由图可以看出,运算放大器OP1将从14引脚输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第一级放大,然后从16引脚输出,并经由C3耦合,到13引脚输入到第二个运算放大器OP2,进行第二次信号的放大,并且将直流电压抬升,从OP2输出的放大信号送到由比较器COP1和COP2组成的双向鉴幅器,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去启动延迟时间定时器。
同时结合光照情况,R3为光敏电阻,用来检测环境照度。
根据光敏电阻的特性,当环境较明亮,光照强度强时,R3的电阻值会降低,使VC脚的输入保持为低电平,从而封锁触发信号VS,两者相结合控制有效输出信号VO。
而输出信号VO 经晶体管T1放大驱动继电器去接通照明灯泡。
其中输出延迟时间:Tx≈24576×R9×C7;封锁时间:Ti≈24×R10×C6。
图4 基于BISS0001模块电路图(二)无线传输硬件电路本系统通过ZigBee终端结点对BISS0001模块VO引脚输出电平高低情况的检测来判断照明情况[4],检测到高电平则说明照明灯是开启的,而检测到低电平则说明照明灯是关闭的,进一步处理该信息发送简单字符串到ZigBee机协调器[5],协调器接收到字符串后,再一步对字符串处理,将消息通过串口传输的方式发送至上位机[6],其电路设计如图5所示。
本系统使用的四个BISS0001模块分别采集四处光照强度和热释电红外信号控制白炽灯开关,然后将四个模块的VO引脚循环采集后通过ZigBee无线传输到协调器和上位机显示并记录。
图5 电路设计总图四、软件程序搭建(一)基于ZigBee无线传输程序设计程序是建立在协议栈库函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图6是程序流程图,程序执行中首先关中断,在完成端口和函数的初始化后,开启中断,协调器与终端相互连接完成组网[7]。
这里的流程对协调器和终端模块都适用,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设置不同的ID和处理接收到信息的模式,相同的节点模块配置不同的模式可作不同的用途,同一块节点模块既可以充当协调器,也可以充当终端,同样也可以用作路由器使用[8],主要关注的是工作在OSAL主循环中需要执行的事件和事件处理函数,通过判断事件的优先级来控制事件被执行的先后顺序。
这也是产品开发者需要了解和设计的部分。
图6程序流程图终端:如图7的流程图,配置引脚为输入模式,定义终端模块传输ID号为0;表达了循环采集四个VO引脚的高低电平信息判断是否开灯,然后调用协议栈库函数的子函数将数据发送到最近的协调器上。
当1区域、2区域、3区域、4区域的灯亮时,分别发送字符串“01\r\n”,“02\r\n”,“03\r\n”,“04\r\n”,当1区域、2区域、3区域、4区域的灯灭时,则分别发送字符串“10\r\n”,“20\r\n”,“30\r\n”,“40\r\n”。
协调器:接收终端模块发送过来的信息,识别信息和相应的终端ID,接收“01\r\n”“02\r\n”“03\r\n”“04\r\n”“10\r\n”,“20\r\n”“30\r\n”“40\r\n”后,将信息向串口传输,配置串口波特率为9600,8位数据和一位停止位,最终在上位机显示。
在传输的过程中发送\r\n是为了避免出现发送或接收的多个字符串在传输过程中合并成一个字符串的情况。
在协调器事件处理部分的程序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在初始化开启中断之后,该程序一直循环执行,即不停向上位机发送信息。
图7 终端事件处理流程图图8 协调器事件处理流程图(二)上位机程序设计上位机的设计以教室四盏灯的照明为例,通过创建窗体应用程序,实现将窗体设计和代码设计相结合,分别设计上位机的外观和功能。
如图9所示,通过窗体设计器设计了上位机的基本外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