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来语词汇比较

合集下载

日语中外来语中日英对照

日语中外来语中日英对照

スキャナーscanner 扫描カテゴリーcategory 范畴エンタメentertainment 娱乐、综艺アマチュアamateur 业余爱好者,业余运动员ボイコットboycott 共同抵制,排斥ペンチpliers 钳子スピード婚(マリー)speedmarry闪电结婚コンセントconsent 插座ミシンmachine 缝纫机ファイトfight 斗志ブームboom... 热,高潮レジャーleisure 闲暇,业余时间(的娱乐)テンポtempo 速度レンジrange (厨房)炉灶ストーブstove 炉子,火炉ファンfan 风扇;迷,狂热爱好者カルテclinical 病历(卡)カタログcatalogue 商品目录,营业项目及说明书カレンダーcalendar 日历セメントcement 水泥ペンキpaint 油漆インクink 墨水,钢笔水カードcard 卡片,卡ゲームgame (比胜负的)游戏;(体育)比赛カルタcards 牌,纸牌,扑克牌,桥牌トランプtrump 扑克牌,王牌,纸牌スイッチswitch 开关コンタクトcontact 隐型眼镜タイマーtimer 定时器パイプpipe 管,导管,通道;烟斗;哨子,管乐器ホースhose 软管ストローstraw 麦管,吸管ポンプpump 泵,抽水机レバーlever 杆,控制杆(柄)サイレンsiren 汽笛,警笛ブザーbuzzer 蜂鸣器ハンガーhangar 衣架,衣服挂パズルpuzzle 困惑ケースcase 箱,盒;场合,情形,事例ペースpace 基准,基础,根本;基地,根据地,大本营;速度,步调ソースsource 调味汁,沙司,辣酱汁レースlace 速度比赛(赛跑、赛艇、各种车辆比赛的总称);花边ライスrice 大米饭スペースspace 空地,空间;空白,宇宙空间ソックスsocks 短袜コンパスcompass 圆规;指南针ウイルスvirus 病毒,滤过性病毒,电脑病毒ビジネスbusiness 事务,工作;商务,实业ナンセンスblather 无意义的,无聊的,荒谬的テレックスtelex 用户电报,电传スラックスslacks 裤子ヒントhint 暗示,启发,提示ゲストguest 特邀嘉宾,客串演员ソフトsoft 柔软的,柔和的;(电子计算机)软件ウットwatt 瓦特,瓦カットcut 剪掉,割掉,去掉ポットpot (咖啡,茶)壶;暖水瓶パットpad 垫,护垫シートseat 座位,坐席デザートdessert (餐后的)甜食ポイントpoint 点,要点;得分,分数ファイトfight 斗志コメントcomment 说明,评论,见解タレントtalent 电视,广播演出者カーペットcarpet 地毯フロントfront 正面,前面;前线,战线;(宾馆)总服务台コンテストcontest 比赛(大会),竞赛(大会)コントラストcontrast 对比,对照,反差ユーモアhumor 幽默ライターlighter 打火机,点火器カラーcollar 衣领,水芋,颜色メニューmenu 菜单ポログラムprogram 电脑程序スピードspeed 速度,快速ポスターposter 广告画,宣传画,招贴画フリーfree 自由,无拘束,不受制约;免费;无所属マスクmask 口罩;防护面具;麝香コッドgod 神アンテナantenna 天线ステージstage 订书钉;原料,纤维マイクmike 麦克风,话筒コンクールcontest 竞赛会,会演トップtop 第一位,首位,首席トンネルtunnel 隧道マーケットmarket 商场,市场ベンチbench 长椅长凳オームohm 欧姆ロビーlobby (宾馆,会馆等的)前厅,门厅,休息厅サインsign 签名,署名;信号,暗号,符号メモmemo (做)笔记,记录;备忘录,便条インタビューinterview 采访,访谈コーチcoach (体育)教练(员),技术指导(者)チームteam (体育)队;团,组グループgroup 组,帮,群メンバーmember 成员,一份子;(体育队)队员シリーズseries 系列;丛书;联赛シーズンseason 季节セットset 套,组;调节,组装パターンpattern 型,模型,类型エンジンengine 发动机,引擎;机车,火车头シャッターshutter 卷帘们;(照相机)快门ベテランveteran 老手,内行プロprofessional 专业的,职业的パスpass 通过,合格スライドslide 幻灯机;滑动;按照...调整ワインwine 葡萄酒サービスservice 服务,接待;售后服务,保修;(商店)廉价出售,附带赠品的出售チップtip 小费コーラスchorus 合唱(对,曲)オルガンorgan 风琴,脚踏风琴リズムrhythm 韵律,节奏テンポtempo 速度オーケストラorchestra 管弦乐(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communication 通讯,信息;(语言,思想)交流センターcenter 中心,中心机构,中心地スクールschool 学校キャンパスcampus 校园,校内キャンプcamp 露营,野营,帐篷;战俘营,难民营;(运动队)集训トレーニングtraining 训练,练习クリーニングcleaning (洗衣店)洗衣;干洗ストッキングstockings 长筒袜オートメーションautomation 自动(化),自动控制装置コレクションcollection 收集(品),收藏(品)レクリエーションrecreation 休养,娱乐,消遣リクリエーションcreation 创造,建立;创造物,作品サンプルsample 样品,货样;抽样,取样スピーチspeech 演说,致辞リポート(レポート)report 报告;(新闻媒体)现场报道,通讯;(大学的)学年论文コメントcomment 说明,评论,见解テーマtheme 主题,题目タイトルtitle 标题,题目アイデアidea 主意,想法,点子アンケートquestionnaire 问卷调查,抽样调查メッセージmessage 声明;致辞,贺电;口信儿イメージimage 印象,形象,肖像ムードmood 气氛,情绪,心情センスsense 感觉,感受力ハートheart 心脏プランplan 方案,计划,设计图,平面图スケジュールschedule 日程;日程表,程序表,时间表;时间安排チャンスchance 机会,时机,良机データdata 数据オーバーabove 超过,超出;夸大的,夸张的;大衣ルーズloose 松懈,散漫ユニークunique 唯一的;独特的ナイーブnaivety 天真烂漫;无邪的行为バランスbalance 平衡,均衡バターbutter 黄油,白脱油コントロールcontrol 控制,调节カロリーcalorie (热量单位)卡,卡路里;(食品营养价值单位)大卡リラックスrelax 轻松,放松;松弛;放宽,使松懈エネルギーenergy 能源,能量ストレスstress 受压抑状态,紧张状态,应激反应ノイローゼneurosis 神经衰弱スマートsmart 潇洒的;时髦的;苗条的デモdemo 示威游行マスコミmass media 大众传播媒介,传媒ダイヤdyer 钻石ダイヤルdial (电话)拨号盘刻,转盘,字盘ハンサムhandsome 英俊的,美男子;英俊,潇洒スタイルstyle 姿态,体态;式样,型エチケットetiquette 礼节,礼仪エレガントelegant 幽雅的,优美的アップup 提高,增高,向上カバーcover 外皮,套子,罩;补偿,补充;覆盖プラスplus 正号;加,加上;有利,有益ニュアンスnuance (声调,意味,情感等)纤细的差别,微妙的区别トーンtone (声音颜色等的微妙的)调子,音调,声调。

现代汉语中来源于日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来源于日本的词汇

从清末开始,中国从明治维新引入大量的日本造汉语词汇。

保守估计现代汉语词汇中大约有不少于3000个词汇来自日语。

大概可以分作一下几类:1,日本用汉字去西洋语发音而形成的词汇,如俱乐部,浪漫等;2,源自纯粹日语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及日语原有的汉字组合,但是在中国汉语里本没有这样组合的,如服务,方针,解决,申请,想象等;3,日本以汉字为素材,来表达西洋语词的意义,如立场,场合,手续,取消,取缔,引渡等;4,日本借用中国古汉语固有词汇,来翻译西洋的词语,如经济,宪法,共和,法律,封建,社会等;5,中国开始使用单却在以后未能广泛流行,后经日本采用,并与西洋学术一道作为新名词逆输入到中国,如权利,文法等。

中国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都一致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汇,大多数不是中国人自己创译的,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日本人的原译直接拿过来用。

日语新词对汉语影响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文史哲经法艺数理化天地生医农,书面用词和口头用语,几乎无科不由,无处不在。

如科学文化几乎全面采用日本新的词汇。

在法律方面,明治时期日本的法律术语,原样不动地被引入中国语言。

而社会科学方面,差不多中国所有文本上使用的基本语汇都是来自日本,在现代哲学方面,中国人完全依靠日本输出的词语。

根据中国方面学者的统计:在哲学,社会科学(含政治,经济,法学,外交,文学,历史等)方面,列出的有社会,政党,政策,政府等105个词;在自然科学,医学,艺术方面,列出了自然,物质,宗教,代数,物理,化学,生物等55个词汇;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列出了直接,间接,古典,现代,表情等47个词汇。

此外今日中国人所广泛使用的现代汉语的大量复合词中:凡是以学结尾的词汇,如:财政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凡是以化结尾的词汇,如:特殊化,现代化,科学化;凡是以式结尾的词汇,如:速成式,问答式,简易式;凡是以炎结尾的病症词汇,如:关节炎,气管炎,脑炎,胃炎等;凡是以性结尾的复合词,如: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等;凡是以界结尾的复合词,如:文学界,思想界,艺术界等;凡是以感结尾的复合词,如:美感,好感,恶感等;凡是以点结尾的复合词,如:观点,要点,焦点等;凡是以观结尾的复合词,如:悲观,乐观,人生观等;凡是论结尾的复合词,如:一元论,宿命论,无神论等;凡是以法结尾的复合词,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以及凡是以方法,作用,问题,时代,社会,主义,阶级等次为结尾的复合词,例如:心理作用,土地问题,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农民阶级,等等。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特别对引用外来语作了明确的规定,引起了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比例、构成的差异、词性的比较、意思用法、词形的变化等方面的异同,为日语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推动日语外来语对汉语影响的研究。

汉语日语外来语差异一、词语构成的差异汉语中吸收的日语外来语大多数是日语中的“漢語”,而日语中的和制汉字、片假名等在外形和词语构成方面跟汉语存在很大的不同。

朱(1999)的研究资料对日语中“ニ字和制汉语”(529语)的词语构成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与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词语构成进行比较,并对中日语法的构成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的统计结果是:朱(1999)的日语词语排前5位分别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7%;第2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9.8%;第3位是“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占15.3%;第4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4.9%;第5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9.1%。

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二字熟語”的研究结果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8.8%;第2位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占19.5%;第3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3.0%;第4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10.8%;第5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8.7%。

从调查结果中可见,两者虽然顺序不同,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在比较的结果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除了中日两国词语构成结构最多的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外,一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和“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日语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与传统的汉语词语构成相比,汉语中吸收日语外来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

二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的构成所占比例也很高,因为日语的词汇没有动词的限制,可以随便组合,因此许多日语外来语在影响着汉语原有构成形式。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里的外来语的比较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里的外来语的比较
一 一
合 ,也 有 很 多 英 语 本 身 难 理 解 .用 片 假 名 书写 的 外 来语 就 更
难。 总而言之, 现 代 汉语 里 的外 来 语 , 从 汉 字 就 能读 取 意 思 , 但 是, 现代 日语 里 的外 来 语 全 部是 音译 来 的 词 语 , 都 用 片假 名表 记, 所 以 从 文 字上 读 取 不 了词 语 的 意 思 。
4 .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的 外 来语 的词 类 种 类 的 比较
现代 汉 语 里 的 外来 语 基 本上 被 作 为 名 词 使 用 。 例 如 : “ 打 火机 , 电视 , 机器人 , 资本主义” 等词 , 像“ 浪漫 , 摩登 ” 这 些 词 语 作 为形 容 词 来 用 的外 来 语 的 数 量是 非 常 少 的 , 而 作 为 动词 使 用 的外 来 语 是 没有 的 。与 此 相 对 。 现 代 日语 里 作 为 名词 使 用 的外
6 . 结 语
译外语 , 全 部 用 片假 名 表 记外 来 语 。严 格地 说 , 现 代 日语 里 的 “ 汉语 ” 是 外 来 语 的 一 部 分 。 日语 里 的 “ 汉语 ” 是 从 古 代 汉 语 借 来的音译借用语 , 已经 完 全 融 入 1 3 语 中。因此 , 为 了和 现 代 日 语 里 从 欧 美 吸 收 来 的 外 来 语 相 区别 ,命 名 了一 个 特 别 的不 一
—置 篓 : 一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的 外 来 语 的 比 较
张 亚 文
( 西 安 外 事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陕西 西 安
摘 要 :日语 是 以 古 代 中国 的 文 字 为基 础 而形 成 的 语 言 . 可 以说 汉语 和 日语 最 显 著 的共 同点 是 双 方都 使 用 汉 字 。但 是 . 从 另一 个 角度 看 , 日语 作 为 独 立 的 语 言 , 和 汉 语 相 比 有 很 多不 同的地 方 。现代 汉语 和现 代 日语 里都 有外 来语 , 本 文对现 代 汉语 和现 代 日语 里 的外 来语 的特 点进行 考 察 , 并 比较 分析 关键词 : 外 来语 表 记 方 式 音 译 意译 1 . 外 来 语 的定 义 外 来语 就是 从 外 国或 其 他 民 族 吸 收 来 的 语 言 。外 来 语 有 时 被称 为 “ 借用语” , 汉语 里有 时还 被 称 为 “ 外来 词 ” 。 2 .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外 来语 的表 记 方 式 和 借 用 方 式 2 . 1 现 代 汉 语 里 的 外 来语 的表 记 方式 现 代 汉 语 里 的外 来 语 是把 外 来 语 翻译 成 汉语 。用 汉 字 来 表 记。 翻 译 的 方 法有 两种 , 一 种 是音 译 法 , 另 一 种 是意 译 法 。 基 于这 两 种 方 法 , 可 以做 如下 分 类 : 2 . 1 . 1 音 译 式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对日语外来语与汉语外来词的一点认识

对日语外来语与汉语外来词的一点认识

科教 文 化 l1 I
李 巍
对 日语 外 来语 与汉语 外 来词 的一点认识
( 海 电力 学 院外 语 系, 海 0 0 ) 上 上 000
摘 要: 日语和汉语 中都存在着引 自于外族语 词的词 汇, 日语 中的“ 外来捂 ” 多为音译 , 而汉语 中的“ 来词” 外 多为意译。本文就 日汉语在外来语 词 的 定 义和 与 词 源词 的偏 差 以及 构 词 等 方 面进 行 分析 , 步地 探 讨 了 日汉语 外 来 语 词 的 差异 。 初 关键词 : 外来语; 外来词; 音译; 意译; 差 偏 在现代 1语和汉语 体 系中 ,存在 着相 当 3 灭( 妊婶服 )等等。然而 , ” 随着时代 的发展 , 用 , 将 较 长 的词 源 词切 短 。 如 果 词 源 词 是 独 会 数量 的外来语词 。 按照 日 国语学大辞典》 本《 的 所谓的 “ ” 新 意也 逐渐转 “ : 旧” 随着使用 的习惯 立词 , 一般是将其后部分切 掉 , : 二 ( 如 ‘ 一 定义 , 外来语 就是将 他国的语言体 系资料借人 化 , 即使是外来 语 , 生活化也越来 越强 , 委 三 / ) , 尹 才 ( 一 其 “ /j、 ” “ 于 j 一 一 )等 。 ” 本 国的语 言体 系中 , 得到礼会广 泛认 可 的语 婉 ” 并 效果也将不复存 在。但 这都 不能否定 在这 当其是复 合词时 , 则将前部分 的词头加上后部 言 。 日语 当 中 , 谓 的 ‘ ” 然 也符 合 上 述 些外 来语引入 日语 当初所发挥 的类似作用 。 在 所 镆 虽 除 分 的 词 头 构 成 , : 一 二 ( 一 ) 如 “ / 灭 ( / f 定义 , 但一般不被认为是外来 语。 不仅 如此 , 像 此 之外 , 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 的作 用就是便 于 年 )等 。改造后 的外来语多为 四音节 以下词 。 ” 这可以说是 现代 1语利用音译 的 3 “ 涅粲” 这种 明显音译 自古 印度 语的词 , 由于是 外 语的学习。 1 . 4词源词形基本保留 , 但词义发生偏差。 作为佛教用语与汉字一起传 到 日本的 , 而被认 方式 引入外来语 的特殊产物 。 日语在外族语词 如 : 一 / 工 一’在 日语 中表示 收费高速公 “ r 为是 “ 漠捂” 相 似的 , 。 如来 自于阿依努 语的“ 寸 的引入 上 ,经历 了一个从意译到音译 的过程 , 路 , 作为 词源 词 的 “ih a ” 的是交 通干 而 hg w y 指 ( )等 , 魅 ” 或来 自于朝 鲜语 的“ /( 噌 ) 而且其 发展呈现着明显 的原音主义趋 势 , 三、 味 ” 即尽 线 。 力 、二 、少 ” 日 中是指 考试 中的作弊 “ / / 在 语 而词源 词的 “u n g 是 奸诈 , 猾的意 cni ” n 狡 等词 , 因为是在很古老 的时代就 已经进 入并 可 能忠实 于词源词发音 。然而 , 也 由于 日 的音 行 为 , 语 融人 了 日语 中, 一般也不被 看作 外来 语 , 些 节结 构不同于英 语 , 这 这使得 日 语外来语很 难完 思 。再如 “ / 三一 、 ” 日语 中多用于“ od / 在 a go 大概只能用语感来解释 了。另外 , 自于英语 全复 制 词源词 发音 , 灭 来 如“ / 夕(tk ) , sa n f ” 了 灭 r s ie ” es o 。“ , r o r 夕 ” 虽然在英语 中 如 “oit” 一般 译 为“ sc y , e 社会 ” 则 只 被看 作 是 “ , 才(a i) 等。 rdo ” 另外 , 由于有 “ 也 和裂 外来 也 在使用 , 用于 “ 要” 但 摘 之意 时 , 英语更 常用 翻译 词 , 再如 “ hr ae” w i p pr 译为 “ e 白害 ” 一 般 藉” , 的存在 , 使得 “ 外语 的学 习” 这一 日的实现 rsme 等 。人们都认为 , eu ” 如果懂英语 , 会有助 认 为是“ 形式借用” 方式 的翻译 词 , 而这类 翻 泽 有 了一定 的障碍。 于学 习 日语的外来语 。的确 , 日语外来 语很大 “ 和裂外 来捂 ” ,它在 日语 的外 来语 中 占 部 分都是来 自于英 语 , 原音主义使得外来语 词或形式借用词都不被看为是外来语 。 即只有 对词源词 的音和形 都有某 种程度 的 忠实才 会 有着重要 的地位 ,有着 一些明显的构词特 点 。 的发音 更接近于词源词 。但 是 , 日语外来语不 被认为是外来语 。 广义 的“ 和裂外来藉 ” 大致可分为 以下儿种 。 仅 有上述 词形 上的变 化 ,语义上也发生 了变 而 汉语对 待外族 语 词似乎 更 严格 一 些 , 1 词源词墅不存在的复合同。( . 1 狭义的“ 和 化 , 即词源词的语义 与外来 语义 之间发 生 了偏 ) “ /J/ ” 美 语 为 差 。 主要 是因为引入外来语时的种种条件导 , 这 即使如“ 萄” 葡 这样不 仅进入 汉语 时 间已经很 裂外 来 浯 ” 如 : 、 I二 灭 夕 跃, 而且在 日常生活 中经 常使 用 的词 语 , 仍然 gs ttn 。 “ / 一 ” 的 意 思 是 “ i t 致 的。如 : I一, 一 ” a s i ” ao 十 f夕 ng h “ 在英语 中一般是 指刮 被看 作是 “ 外来 词” 1 。{ 文借用外族 语词汇 的方 gme 等 。 石野博史的调查 , 外来语词 源》 胡 刀, 日本开始销售 电刮胡刀 时被引入了 日 a ” 据 在《 在 式大体可 分为音译 或意译 两种 , 一般 意译不作 巾就 约有 15词 ,其 l 约 8 - 4词为独立 本 ,因此这 个词就多被用于表示 电刮 胡刀了。 8 { 】 %+ I 1 为 外来词 看待 , 例如 “ 板 (lcb ad ” 黑 bak or ) 这样 语 , 其余 的约 9 %计 1 1词为复合词 。而这些 这种 意义 上的偏差 , 日本人学 习外 语 , 外 2 7 在 或 是 的将 外族语词逐 个意译 的方 式 ,在汉语 中称 复合词都有较 明显 的词缀 。如 :力一 ” “ 一 国人学 习 日语时难免会造成一些 问题 , 需要 “ , L “ ” ”“ , /一 ” “ y ’“ 'y ” 注意 的。 , 7”, 7 作” 仿译 “ , 词 虽然在语素对应 和次序及 构成方 ,, , 只 夕 式上 保持 了外来 形式 ,一般 也不列 人外 来词 等 。( 石野博史 ,9 3 这些词缀 虽然多数不适 18 ) 1 不 同词源词的组合。如 : ‘ / 三 . 5 “ 口’ 中 , 一点 同于 1语对 待 ” 式借 用 翮“ 这 3 形 的态 合 独立使用 ,但是却不仅能和外来语 组 合, 还 一 、 夕” y 是法 语的“a n + s o ” 英语 的“ ui 构 l m s” c 英语 的“ 々厶 ” 加上 葡萄牙语 的 “ 7 ” / , , 度。 而对于从 日 语引入 的词是否算 是外来词这 可 以同平假名词汇或汉语性词汇 组合。另外 , 成: I _ I 在报纸 中使用 的来 构 成 了 “ t厶, ” 。 等 点上, 通常认 为 , 自E语 的意译 自欧 美语 根 据东L 节子所做 的调查 , 来 1 的不看作外来词 , 而音译 自欧美语 的认 为是外 自于英语 的 2 0 0 0例外来语 中,狭 义的和制英 16日语 与外来 语的混合。如 :使用 者寸 . “ 语 仅有 1%, 日英混合 语却近 4 %, 0 而 0 即现在 ” 。 等 来词 。 以下将通过 对 日、汉语 外来语 词 的作用 所使 用外 来语的近半数 , 都是 以某 种 1语造词 3 17词性 的变化 。如 : 十 ’ 只” 日 . “ / 在 及其构词方式等特点的分析 , 从一 个层 面上探 方式构成 的。( 石野博史 ,9 3 通过 以上 这些 语 中作 为名词 使用 , 用作动 词使 , 18 ) 要 需要 变成 调查结果来 看 , 日语外来语具有很强 的造 词能 “ 于 、 灭亨 否” 而其词源词 “n one 本 / 。 anu c” 讨 日汉语外来语词 的差异 。 九 身就 是动词 , 名次 形式为“n one et。 其 anu c n” 类 m 1日 语外来语 的作 用及构词特点 E本 明治维新 以后 曾一 度大量 吸收外 来 t 12词源 词形 的一部分脱 落。如 : 灭乇一 似 的词还有 “ / 、( 否)等 。 “ 寸 f 亨 / ” (moe h ee , 于一 ,, 于 乙 7 通 过 以上 的 分 析 可 以 看 到 ,这 种 以 词 源 语,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科学 技术革新 的 夕 于 一 ” s kd ces )“ 急切 需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日语吸 收外 ” t l man ) 。 大 多 是 将 词 源 词 的 词 词为素材 , 据 自己的需 要 , (a e n s等 b 根 按照 日语 独 自造 同 族词 语主要 用汉字意译 , 因此利用 汉字标 注外 缀部 分 , “ e ” “ S ,一n ” 如 一d ,一 ” “ ig 等省 略 , 这些 词 词 方 式 制 造 出 的外 来 语 , 汉 语 的 利 用 意 译 方 都更 来语 还是较为普遍 的, : 如 意译 于英语 ”e i ” 缀在 词源词 中是为 了使该词 区别 于其他词 的 式转 写的外族语词一样 ��

中日外来语比较研究

中日外来语比较研究

中日外来语比较研究标签:汉语;日语;外来语汉语外来语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个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化的词。

这里的外族语不但指外国语,也指除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日语外来语广义上包括汉语词,狭义上指公元16世纪以后的室町時代从西方语言中吸收的词汇以及从近代中国传去的词汇。

二、中日外来语的历史比较1. 汉语外来语的发展历程(1)汉—魏晋—隋唐时期。

印度佛教文化传入我国,梵语中许多词随佛经的翻译和传播吸收到汉语中。

如“佛、刹那、如来、昙花”等。

(2)西方天主教传入时期。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开始在中国传教,后来其他西方国家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翻译了许多天主教著作,也把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的外来语一部分是宗教色彩的词汇,如“耶稣、撒旦”等。

另一部分是反映西方科学技术的词汇,如“三角、勾股”等。

还有反映西域物产的词汇,如“苜蓿、葡萄”等。

(3)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历史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受到西方列强侵略。

在此期间,一些西方词汇如“密斯、密斯特”等逐渐进入中国。

但是,近代中国的外来语大部分是通过日本间接导入的。

特别是明治维新后,由于日本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技术,经济迅速崛起,中国也有许多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由此从日本反向输入了许多外来词汇,如“政治、经济、文学、物质、信号、有机、政党”等。

据统计,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

(4)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汉语在吸收外来语言上表现更积极,从日本吸收了不少新词,如“人气、看板”等,从欧美吸收了“基因、克隆”等。

2.日语外来语的发展历程(1)上古时代。

上古时代,日本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随着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导入,日本利用汉字创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中国文化最初通过朝鲜传入日本。

中日互借外来词构词法对比研究

中日互借外来词构词法对比研究

中日互借外来词构词法对比研究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语言发展历史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种不同影响了两个民族引入外来语词汇时的构词方式。

本文旨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外来词构词法进行中日对比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外来词构词法对比
1.历史渊源
中国的外来语词汇主要来源于印欧语言,其中以拉丁语和希腊语吸收最多;而日本的外来词汇源于汉字,有士、流、借读三种构词方式。

2.构词方式
由于历史渊源不同,中日互借外来词汇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构词分为音译词、形意词、缩略词和仿音词四类;而日本构词主要有四类,即汉字借用法、音译法、象形法和混合法。

二、研究结果分析
从中日两国外来词构词法的不同可以看出,历史文化的影响是民族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则造就了两个民族构词方式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日外来词构词法对比研究可以揭示出语言学活动在构建民族文化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两国语言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三、研究展望
中日两国的外来词构词法对比研究,虽然勾画出一幅全貌,但仍有许多不解之谜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未来,可以借助语言学活动的运用,结合更多的民族语言资料,来完善这项研究,以期认识更多外来词汇构词方式的不同,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带来更多的启示。

四、总结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外来词构词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文化的影响是民族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可借助语言学活动,来完善此项研究,为中日文化交流带来更多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外来语词汇比较
语言的发展需要借鉴外来语汇,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都没有出现因为借鉴外来语汇而造成本民族语言颠覆的状况。

即使在借鉴程度较高的日本,大量的外来语汇涌入,也没有造成日本本民族文化的没落。

相反,由于对外来文化的大量引入,日本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反而得到了发展。

汉语中的“外来语”一词最初来自日本语的词源研究,其拓展定义为凡无汉语语源关系的且被汉语所借用的词汇单位,叫非汉语语源词汇,即外来语或外来词。

非汉语语语源词汇,依据其语源,被分为民族外来语(来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国际外来语两大类。

《汉语外来语辞典》共收外来语4207条,多为希腊罗马神话和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较重要的外国人名、地名、药品、化学元素、各国货币及物品名称等。

如果说这个算比较专门的外来词收录,我也注意到普及型的《现代汉语词典》,据说将增加附录“今年来出现的新词新意”,增收近2000个大量的外来语,如WTO等词甚至保留了西文字母的拼写而非代以汉字的音译。

人们把日语词汇分为和语(日本固有词汇)、汉语、外来语、混种语四大类。

其中,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对“外来语”是这样定义的:原本属于外语的词汇被引进到日语中,狭义指的是原为欧美语的这类词汇。

即广义的日语外来语包括汉语,本文就狭义的日语外来语作一些探讨。

在汉语中,其实不用翻词典,随便列举汉语中已有之英语外来词:啤酒、咖啡、巧克力、沙发、扑克、爵士、吉普车、引擎、罗曼蒂克、沙龙、歇斯底里、逻辑、模特……这些词汇已经在汉语当中根深蒂固了,其中不乏妙手天成的翻译,如幽默一词乃出自林语堂先生的手笔。

从以上例子中看出,新时期外来词有明显的特点,即直截沿用外语的多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修定版)专门有一个附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收有38条词语。

但其他方式也是存在的,
⑴直截引用原文字母形式,如:OK NBA VCD MTV SOS UFO ABC BP机
⑵音译法:直截用汉字来记录外语词读音。

马赛克:音译自英语MOSAIC
克隆:音译自英语CLONE 拷贝:音译英语COPY 其他的如:佳能富士的士迷你尼桑雪碧奔驰迪斯科可卡因比基尼桑塔纳可口可乐音译词也是新时期译词的主要方式。

⑶音译兼意译:用汉字记录外语词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如:
奔驰:译自英语BONZE;爱滋病:译自英语AIDS;可口可乐:译自英语Coca-Cola;这种翻译方法,既能考虑到其读音,又能考虑到意义,一箭双雕,是翻中的最好方法,但这种方法较难,故例证较少。

⑷音译加表意:音译的同时再加一个汉语的表意的语素,如:莱姆病爱滋病 T 恤衫迷你裙
⑸原文加音译加表意语素,如: T恤衫
⑹半音译半原文。

卡拉OK
其中翻译的比较好的词是“爱滋病、金利来、卡拉OK”,需要重点指出。

“爱滋病”一词来源于美语,当最初出现时,北京中央电视台在新闻光播中译成“获得性免疫缺馅综合症”(1984.4.27晚),这个词不但长而且不好懂,但没法,它只能照字面译。

后来,人们接受了香港的译法“爱滋病”。

这个外来词译得音意兼顾,真可谓一举两得。

仔细品味这个外来词,巧不可言。

现在有些报刊又将“爱”改为“艾”,以“艾滋病”来代替“爱滋病”,其原因恐怕是有些人谈“爱”色变,怕这个词染上“黄色”,所以委曲香草(艾)来做替罪羊了。

而在日语中,外来语是外语的音译借用语i,是日语化了的外语ii。

初学日语的中国人,往往有一个同感:日语里面源自欧美语言的外来语真多啊。

对英语不好的学生而言,这种感觉更是强烈,因为没有英语基础的话,外来语就等于要强记,或者要先记住英语,再记日语,费时费力。

外来语和日本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日本东方大学教授香坂顺一先生在《外来语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光摆在桌子上的物件就有十一个是用外来语命名的。

他们分别是:ペン(PEN钢笔)、ボールペン(BALL PEN 圆珠笔)、ノートブック(NOTEBOOK笔记本)、ライター(LIGHTER打火机)、コップ(CUP茶杯)、電気スタンド(STAND台灯)、ラジオ(RADIO收音机)、テープレコーダー(TAPE RECORDER录音机)。

如果说汉语中对于国际外来语的吸收主要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那么对于民族外来语的吸收则是和汉语的产生就同时出现的现象,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哪些词属于汉语的本源,哪些词又属于其他民族了。

看看现代汉语的语音基础北京方言,如来自于蒙语的“胡同”、来自古波斯语(回方言)的“猫腻”,来自满语的“坎肩”,数不胜数。

也许大家知道如今满天飞的清宫剧里“AMO”、
“ENI”、“GE`E”,但估计不知道我们出门坐公车的时候,“(车)站”一词是来自蒙古语中的‘JAM’吧?
而日语16世纪以来,通过海上贸易,葡萄牙语、荷兰语开始流入日本,明治维新后英语大量涌入,尤其在二战以后,外来语激增。

日本有种类繁多的外来语辞典,而且,以日本三省堂出版的《简明外来语辞典》第一到第三版为例,新版本的修订频繁,且条目增订幅度相当大:第一版:1972年,收录词条2万余条;第二版:1976年,增订条目约2千余条;第三版:1979年,增订条目约1500余条。

那么,在其他主要语言中,外来语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在英语中,按不同词汇统计,拉丁语、法语为主的外来语约占65%,按出现次数统计则约占15%;在法语中,据统计有2886个外来语;根据高明凯《现代汉语外来语研究》(1958年),汉语中有1266个外来语。

当然,这个数据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在当今中国各行各业,外来语词汇逐步增加的现实。

例如:
有些场合,外来语的使用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

例如,中文里IC卡的全称是集成电路卡,日语里也有“集積回路”和IC这两个词,如果说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的话,那“大規模集積電路”就完全败在同义词LSI手下了。

理由很简单:效率高。

某种程度上讲,接受新的语言就等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所以,外来语的推广对人的知识更新起到推动作用。

因为你要用这个词,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

在国际化脚步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对国民平均知识水平的提高无疑有积极意义。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有些新词完全可以不用外来语,而用和语或汉语翻译过来。

但是外来语因为完全用片假名书写,比较突出、引人注目,
所以,当看到一个新的外来语,他的好奇心会比看到平假名或汉字更强,因为他没办法根据已有的词汇量作似是而非的猜测,而是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例如,在1984年11月9日的《朝日新闻》关于生命伦理学的介绍文章中,就用外来语バイオエシックス和汉语“生命倫理”同时呈现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向西方吸取先进科技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功,当代日本人崇尚欧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以这个事实为基础,外来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乘势而为。

比起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崇洋媚外”也并不只有消极的一面。

而汉语同样的也有需要注意的消极的一面,需要更加理性的认清楚。

参考文献:
①李视歧《日语外来语》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
②上野景福《英語語彙の研究》 1980年
③石綿敏雄《日本語のなかの外国語》岩波新書 1985年
④《简明外来语辞典》三省堂第一~三版
⑤1990版《汉语外来语辞典》(岑麒祥)
⑥《现代汉语词典》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