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碰撞事故的形式与损伤特点
汽车事故案例分析

驶离现场,短时间不能修复的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在高速公路上时应通知交通警察或指挥控制中心将 车辆拖离。特殊故障的处置方法是
1、制动失灵时
2、转向失灵时 3、行驶中轮胎爆裂时
(二)车辆发生事故的处置方法
发生车辆交通事故,不论责任 在哪方,驾驶员应采取积极措施,
抢救伤员和物资,保护好现场,并
为公安交通管理人员提供真实情况, 配合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结合实际操作总结自身不足一车辆事故基本常识一车辆事故的基本概念车辆事故是指由于违反机动车辆管理使用规定或违章行驶等原因造成的车辆使用规定或违章行驶等原因造成的车辆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在行进或停止中发生的碰撞碾压翻覆失火落水等致人死亡车辆毁坏的事件
一、车辆事故基本常识
(一)车辆事故的基本概念
三、案例评析
案例3 冰雪天路遇险情 慌乱中车毁人亡 1982年2月16日下午,某部汽车连驾驶员徐某驾驶满载物 资的解放卡车行驶在返回部队途中。该部地处偏远山区,道路 狭窄崎岖,时值隆冬,举目一片洁白,积了厚厚一层冰雪的道 路更加难行。徐某一路小心翼翼,不敢稍有放松。下午4时30 分左右,当车行至某林场时已近黄昏,离部队营区还有四五十 公里,徐某心里不免有写着急。他看前后无车,道路较直,便 加快了车速。当汽车进入已狭窄路段时,忽然发现前方50米来 了一辆牛车,此时,路左时已家工厂的围墙,路右是一条冰冻 的小河,四五米宽的小路已经无法避让。怎么办?徐某干脆两 眼一闭,猛踩刹车。只听一阵刺耳的摩擦声,解放卡车在路上 旋转90余度后,向前横话六七米,车后轮划入河中,由于车上 载物较重,加之冲击,致使车大箱及大梁断裂,车辆损坏严重, 徐某受重伤。
三、案例评析
案例6 途中检查不认真 故障车辆酿惨祸
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分析

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分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通过力学角度对汽车碰撞事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碰撞力的产生和传递。
一、碰撞的基本原理碰撞是物体之间力的作用结果。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力超过其内部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发生碰撞。
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这种力常常由相互碰撞的车辆之间的动能转化而来。
二、动能转化与碰撞动能转化是汽车碰撞事故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力成正比。
当车辆在碰撞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时,动能会逐渐转化为变形能。
三、碰撞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在碰撞过程中,车辆之间的能量会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变。
四、碰撞的类型及其影响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有多种碰撞类型,如前后碰撞、侧面碰撞等。
每种碰撞类型都会对车辆和乘客产生不同影响。
1. 前后碰撞前后碰撞是最常见的碰撞类型之一。
在这种碰撞中,由于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变形能,乘客容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造成头部和颈部的损伤。
2. 侧面碰撞侧面碰撞常常发生在交叉路口等地方。
由于车辆的侧面结构相对较弱,碰撞时乘客容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导致严重的骨折和内部脏器损伤。
3. 翻车碰撞翻车碰撞是较为严重的碰撞形式之一。
在翻车碰撞中,车辆会发生剧烈的倾斜和翻滚,乘客容易受到多重冲击,造成头部和全身多处严重损伤。
五、碰撞力的减弱方法为了减少汽车碰撞事故对乘客的伤害,工程师们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减弱碰撞力:1.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一种能够在碰撞时迅速充气的装置,能够减轻乘客受到的冲击力,并避免头部和胸部的直接碰撞。
2. 防撞杆车辆的防撞杆设计能够减少碰撞时车身的变形,从而分散冲击力,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3. 制动系统改进强化制动系统的设计,提高制动效能,能够减少车辆在碰撞时的冲击力,减少碰撞事故造成的伤害。
常见交通事故类型、驾驶员意外伤害与教训

常见交通事故类型了解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对驾驶员朋友来说,可以起到知而防之的作用。
一、城市交通事故类:──直行事故。
市区非主要路口及边远郊区,由于没有安装红绿灯,直行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约占事故总数30%.──追尾事故。
多发生在遇红灯急停车时由于前后车距过近而追尾,或雨雾天气则追尾更为常见,约占事故总数13%.──超车事故。
快速车在超慢速车时与对面车相撞,或与突然横穿的行人、骑车人相撞而导致;夜间超车时遇对向车炫目灯光,亦常造成事故;约占事故15%.──左转弯事故。
交叉路口左转变时,交织点多,车与车、车与人冲突可能性增大,常引发事故,约占事故总数25%.──右转变事故。
在巷道的进出口、单位大门的进出口和一些十字路口,是右转弯事故的多发之处,约占事故总数20%.二、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类:──窄道事故。
由于公路等级低,加之塌方、损坏失修,多显路径狭窄。
行驶车辆不减速,会车不礼让、抢先行,往往导致事故。
──弯道事故。
行驶弯道,倘车速过快、超载或操作失误,易造成事故。
──坡道事故。
行驶坡道,常见车辆前溜或后溜,则往往是超载车辆或“病”车,一旦操作失误,则事故难免。
三、干线公路交通事故类:我国干线公路密布山区和乡镇,旦少划中心线和快慢分道线,由此引发常见事故。
──会车事故。
由于一般车辆均居路中行驶,一旦车速快而会车不注意礼让,临近才避躲,则往往不及相相撞。
──超车事故。
居路中行驶,迁有一方超车,倘措施不及或操作失误则相撞难免。
──停车事故。
干线路窄而不随意停车多,尤其在夜间,一旦停车不开尾灯,或车周边未安置警醒物,过往车辆则易于停车相碰撞而导致事故。
驾驶员意外伤害与教训近些年来,常听或看到一些驾驶员朋友,因违反操作规章而遭到意外的伤害。
1.烫伤驾驶员a,行车途中,发现发动机温度过高(水温表指针指向100℃),遂停车,熄火。
想打开散热器盖加些冷水,以便降温。
谁知,将盖刚一揭开,一股沸水喷涌而出。
a反应不及,手臂严重烫伤。
6事故车鉴定与评估

2019/11/6
1-散热器支框架上部 ; 2-散热器框架下部
27/70
散热器支架损伤修复可由普通矫正设备和技术进行矫正,如 果支架部分损伤,只需更换相应损伤部件。当散热器支架 严重变形时,应整体更换。
检查时,仔细观察散热器支架是否经过维修,检查散热器支 架两端的密封剂是否完好、标牌是否完好,如果密封剂、 漆面有维修痕迹,意味该车前部有过碰撞损伤。图5-19所 示为完好的丰田威驰散热器支架标牌。
(2)凹陷
凹陷是指由于正面碰撞或追尾碰撞引起的零件表面呈现的凹 陷形状,可能发生在汽车的一侧或两侧,是交通事故中常 见的碰撞损伤类型。
2019/11/6
19/70
(3)折皱或压溃
折皱就是微小的弯曲,是指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追尾碰撞,非承载式汽 车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纵梁上会引起类似损伤,在决定折皱件修理方法 时,技术人员必须合理地考虑零件是修理还是换新件,当损伤件弯曲 超过90º时应换新件,当损伤件弯曲小于90º时可以修理,但必须满足 设计强度。
17/70
2.按车身损伤结果不同分类
按车身损伤结果不同可分为侧弯、凹陷、折皱或压渍、菱形 损伤和扭曲等几种,如图5-13所示。
2019/11/6
图5-13汽车车架和车身的碰撞损伤类型 1-侧弯;2-凹陷;3-折皱或压溃;4-菱形损伤;5-扭曲
18/70
(1)侧弯
侧弯是指汽车前部、汽车中部或汽车后部在冲击力的作用下, 偏离原来的行驶方向发生的碰撞损伤。冲击力造成汽车的 一边伸长,一边缩短的情况。
2019/11/6
(a)碰撞接触面积大
(b)碰撞接触面积小
图5-3 损伤程度与碰撞接触面积
1-事故车;2-俯视图;3-侧视图
7/70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中,机动车辆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与此同时,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不仅会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类型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碰撞事故这是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包括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碰撞、车辆与建筑物、设备、行人等的碰撞。
例如,在狭窄的通道内两车相向行驶时,如果驾驶员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碰撞;或者车辆在倒车时,未观察到后方的行人或障碍物,也会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
2、碾压事故主要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行人或其他物体的碾压。
比如,在工厂车间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未注意到周围的行人,从而导致碾压事故。
3、翻车事故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过快、转弯半径过小、装载货物不平衡等原因,可能导致车辆翻车。
这种事故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对车辆造成损坏,还可能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伤。
4、火灾爆炸事故车辆的燃油泄漏、电气故障、违规动火等原因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因素(1)驾驶员的违规操作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违反交通规则、操作规程,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驾驶员的疏忽大意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未观察到周围的情况,如未注意到行人、障碍物等,也容易引发事故。
(3)行人的违规行为行人在企业内行走时违反交通规则,如在车辆行驶区域内随意穿行、逗留等,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车辆的因素(1)车辆的技术状况不良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等出现故障,会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实用教程(第2版)-第七章 事故车损失评估

第7章 事故车损失评估
7.1 机动车辆碰撞损失评估
在各类汽车事故中,因碰撞所造成的损失是最常见的,也是损失最大的项目。因此,评估人员必须了解 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汽车碰撞事故的分类及特征,掌握碰撞造成的损失及常见修复方法,掌握汽车基本件 的修理与更换标准,掌握各部位修复所需要的工时标准等。
1.汽车防水、涉水方法 (1)雨前准备 (2) 高处停车 (3)行车避水 (4)科学涉水 (5)谨慎涉水 2.汽车被淹后的施救 (1)严禁水中启动汽车 (2)科学拖车 (3)及时告知车主及承修厂商 (4)仔细检查电路部分 (5) 及时检查相关机械零部件 (6)清洗、脱水、晾晒、消毒及美容内饰 (7)保养汽车 (8)谨慎启动
7.2.2 水淹基本情况
1.水的种类 2.水淹高度 水淹高度是确定水淹损失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水淹高度通常不 以高度的计量单位米或厘米为单位,而以重要的具体位置作为参数, 以轿车为例,如图7-10所示,水淹高度通常分为6级,即: 1级:制动盘和制动毂下沿以上,乘员仓未进水。 2级:车身地板以上,乘员仓进水,而水面在驾驶员座椅座垫以下。 3级:乘员仓进水,而水面在驾驶员座椅座垫面以上,仪表工作台以下。 4级:乘员仓进水,仪表工作台中部。 5级:乘员仓进水,仪表工作台面以上,顶蓬以下。 6级:水面超过车顶。
(5)扭曲 扭曲即汽车的一角比正常的要高,而另一角要比正常的低(如图7-6E)。当一辆汽车以高速撞击到路边
或高级公路中间的隔离带时,有可能发生扭曲型损坏。后侧车角发生碰撞也常发生扭曲损坏。仔细检查能发 现板件不明显的损坏。然而真正的损坏一般隐藏在下部。由于碰撞,车辆的一角向上扭曲,同样,相应的另 一角向下扭曲。由于弹簧弹性弱,所以如果汽车的一角凹陷到接近地面的程度,应该检查是否有扭曲损坏。 当汽车发生翻滚时,也会有扭曲。
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交通事故是在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符合参与者意愿,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失及财产损失的事件。
而重特大交通事故则是指伤亡人数较多、车辆损失较大、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交通事故。
重特大交通事故对社会、个人以及家庭都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为了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率,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一、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特征1. 伤亡和损失严重:重特大交通事故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车辆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社会安定。
2. 多发性:重特大交通事故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具有一定的多发性,即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和地域范围内,事故频繁发生。
3. 多事故形式:重特大交通事故包括多种交通方式的事故,如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交通事故等。
4. 原因复杂: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二、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1. 人的因素: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素质以及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酒驾、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都是人的因素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车辆因素:交通工具的质量、保养状态、技术安全性等也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例如,车辆故障、制动系统失效等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3. 道路因素:道路的设计、状况、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道路狭窄、路面松散、路口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4. 环境因素:天气、能见度、路面湿滑等环境因素也会对重特大交通事故产生影响。
例如,雾霾天气、大雨、雪天等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针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应对措施1. 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推广安全驾驶理念,提高驾驶技术水平。
2.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酒驾、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遏制交通违法行为。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是交通事故鉴定的重要环节。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通过对车辆碰撞痕迹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和分析,可以确定交通事故的责任方,进而对事故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赔偿。
本文就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1、直接撞击痕迹:是指发生在车辆同一平面上的碰撞痕迹,如车辆侧面被撞击所产生的痕迹。
2、侧向滑移痕迹:是指车辆侧向运动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如侧翻车辆所形成的痕迹。
1、观察形态特征:观察碰撞痕迹的形状、大小、位置、深浅等方面的特征,可以判断碰撞的方向、力度大小、速度等情况。
2、碰撞痕迹的分布规律:碰撞痕迹的分布规律包括比较直观的划痕、凸起、变形等方面,可以判断出碰撞部位的相对位置和碰撞方式等。
3、车辆残留部位的分析:在车辆碰撞痕迹鉴别分析中,有时候需要对车辆残留部分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与痕迹相一致的分屑、擦痕、断裂、溅痕等。
1、形态分析:通过对碰撞痕迹形态特征的观察,分析碰撞方向和碰撞角度,进而判定事故责任和车辆碰撞速度。
2、损伤痕迹的分析:通过损伤部位的分析,可以确定车身的变形程度、受力大小和受损情况,进而判断事故责任方和事故情节。
3、计算分析:通过实际测试和计算分析,可以确定车辆的碰撞速度、撞击角度和力度大小等物理量的测算结果。
1、现场勘查要及时: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需要及时进行,现场勘查应该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进行。
2、鉴别要准确: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应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到事故的判定和处理。
3、理性分析:在进行车辆碰撞痕迹的分析过程中,需保持理性分析的态度,不要受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4、电子技术的应用: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可以借助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辅助分析,提高鉴别和分析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第三章
第一节 机动车辆碰撞事故的形态及损伤特点
汽车碰撞事故是指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物体之间发生相互碰撞,从而造成车辆损坏、被撞物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各种损失。按照碰撞方向和事故所导致
的后果,可将车辆事故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尾部碰撞和翻车等几种类型。下表 - 以轿车为例说明常见的几种事故形式和损伤特点。
序
号
碰撞形态
受损 查勘要则
车辆 部
位
常见零部件
1 正面追尾碰撞 甲车 前部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护栅、铭牌 3.前照灯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罩及附件 6.前翼子板 7.前部各散热器 8.前纵梁 9.发动机附件 1.甲车追尾撞击前车尾部,乙车无过
错的,甲车负全责。
由于后车常为已经制动后撞击前车,后
2.车前部会低下,如果前车保险杠相
对较高,就会后车车头入前车,后车前
保险杠向下变形,前车保险杠会向上变
形;如果前车保险杠相对较低,后车保
险杠受前车保险杠向上的作用力会向
上变形,前车的保险杠会向下变形。
乙车 尾部 1.后保险杠 2.尾灯 3.后围板、铭牌
4.行李箱盖及附件
5.后翼子板
6.行李箱底板及梁
2 路口抢道 甲车 前侧部位 1.左侧前翼子板及附件 2.左侧前照灯 3.发动机盖 4.左侧前悬挂 5.左前纵梁 1.甲车通过路口遇放行信号不依次通
过,乙车无过错的,甲车负全责。
2.两车损失常伴有有一定的对称性。
6.散热器支架
7.左A柱
乙车 前角
部
位
同上另一侧
3 强行变道 甲车 前侧部位 同上甲车,但通常损失较重。 1.甲车变更车道时,未让所借道路内
的车辆优先通行,乙车无过错的,甲车
负全责。
2.由于时常两车车速均较快,两车碰
撞后会损失方向,还会造成二次碰撞,
一要注意二次碰撞损伤部件哪些是本
次事故造成的,哪些不是本次事故造成
的,二要注意车内人员碰撞所造成的车
辆损伤。
乙车 前角
部
位
同上乙车,但通常损失较重。
4 路口抢道 甲车 右前角部位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左侧前照灯 3.左侧前翼子板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盖及附件 6.左前纵梁变形 1.甲车右转弯通过在交通标致、标线
未规定优先通行、无灯控或交警指挥的
路口时,未让左转弯机动车先行,乙车
无过错的,甲车负全责。此类事故时常
发生在小区,或人员较小的地区(如开
发区),特别注意事故责任,乙车通常
没有责任(不分主次路,甲车右转弯,
乙车左转弯,通过无灯控或交警指挥的
路口时。)
2.两车损失常伴有有一定的对称性。
乙车 左前
角
部
同上另一侧
位
甲车 右前角部位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右前照灯 3.右前翼子板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盖及附件 6.右前纵梁变形 1.左转弯的甲车未让直行的车辆先行的,乙车无过错的,甲车负全责。 2.两车损失常伴有有一定的对称性。
乙
车
左
前
角
部
位
同上另一侧
5 反道行驶强行超车 甲车 前面中部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护栅、铭牌 3.前照灯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罩及附件 6.前翼子板 7.散热器 8.前纵梁 9.发动机附件 10.碰撞侧A柱变形 1.甲车在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超
车的,乙车无过错的,甲车负全责。
2.由于甲车常处于加速阶段,车速较
快,两车相对速度较高,常会造成二次
碰撞。两车损失均较严重,特别注意延
应力扩散方向查找隐损部件损伤。
3.两车损失常伴有有一定的对称性,
但由于受力方向不同,两车前纵梁变形
方向不同,发动机附件损伤差异较大。
乙
车
左前角部位 同上另一侧
6 路口抢道 A车 右前角部位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右前照灯 3.右前翼子板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盖及附件 6.右前纵梁变形较重,另一侧较轻。 1.A、B两车均直行通过无主次道、无
灯控、无交警指挥的路口时,A车未让
右方道路来车先行,B车无过错,A车
负全责。此类事故时常发生在小区,或
人员较小的地区(如开发区),特别注
意事故责任,B车通常没有责任(不分
主次路,甲乙两车均直行,通过无灯控
或交警指挥的路口时。)
2.损失有较强的对称性
B
车
左前角部位 同上另一侧
7 路口抢道 甲车 前部偏左侧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护栅、铭牌 3.前照灯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罩及附件 6.前翼子板 7.前部各散热器 8.前纵梁 1.甲车准备进入环形路口时,未让已
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乙车无过错
的,甲车负全责。
2.甲车受横向撞出力,侧向变形,乙
车半边车身刮擦损伤。
乙车 右侧
车
身
1.右前翼子板及附件受损
2.右A柱变形
3.右前门及附件
4.右B柱
5.右后门及附件
8 会车刮擦 B车 1.前保险杠 2.左前翼子板及附件受损 3.左A柱变形 4.左前门及附件 5.左B柱 6.右后门及附件 7.左后翼子板及附件 1.B车超越正常行驶的A车,与相向正
常行驶的C车相擦,B车全责。
2.两车相对速度较高,常会造成二次
碰撞。
3.双方损失对称性较强
C
车
同上另一侧
9 超车刮擦1 A车 1.前保险杠 2.左前照灯 3.前护栅 4.左前翼子板及附件 5.散热器支架 6.前侧梁 7.前部散热器 1.B车超越正常行驶的A车,避免与相
向正常行驶的C车相撞,与A车相撞,
B车全责。
2.B车车速较高,常会造成二次碰撞。
B车 1.右前门及附件 2.右B柱 3.右后门及附件
4.右后翼子板
5.右后尾灯
6.后保险杠
10 超车刮擦2 B车 左侧中部至后部 1.左前门及附件 2.左B柱 3.左后门及附件 4.左后翼子板 5.左后尾灯 6.左保险杠 1.B车超越正常行驶的A车,与相向正
常行驶的C车相撞,B车全责。
2.两车相对速度较高,常会造成二次
碰撞。
C
车
左前部 1.前保险杠及附件 2.左侧前照灯 3.左侧前翼子板
4.散热器支架
5.发动机盖及附件
6.左前纵梁变形
7.发动机附件
11 撞固定物 后部、后角部、前角部、侧部。 外表局部损伤, 1.多由于驾驶员疏忽或避让所致,
2.汽车与固定物碰撞时,由于汽车常
处于制动状态,车头会比正常时低,会
出现在静态下对比痕迹高度时不一致
现象,即车痕迹高于固定物对应处痕
迹。汽车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汽
车外侧车身会变低,会出现在静态下对
比痕迹高度时不一致现象,即车痕迹低
于固定物对应处痕迹。
3.一般车损不大,损伤程度还受被撞
击物的惯量与刚度有关,被撞击物的惯
量与刚度越大车损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