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针刀松解治疗顽固性面瘫

合集下载

“针刀松解茎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

“针刀松解茎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

寒气入侵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湿气入侵患者表现为肢体酸痛。

痹病与体质、气候、生活环境、日常习惯等紧密联系,一般患者所处环境阴暗、潮湿,则极易出现外邪入侵情况,于经络内无法散去,长此以往深入筋骨,引发疾病[6]。

同时患者本身正气不足也会出现膝关节炎疾病。

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因机体功能日渐衰退,精气亏损,更易出现退行性关节炎疾病。

另外,如患者过度肥胖、内分泌失调等也会增加疾病概率[7]。

以针灸法治疗膝关节炎作用在于止痛活络、通经理气。

行痹患者需祛风活血,痛痹患者需散寒温经,著痹患者需化浊除湿。

针灸选穴以患者自述结合病状为基本原则,进而帮助患者调理气血,祛除寒邪,实现通则不痛的作用[8]。

推拿侧重点在于理筋整骨,可以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关节活动能力。

通常以按揉、点压、摇滚等手法进行按摩,推拿部位以足三里、承山等穴位为主,推拿区域以患肢膝关节周围、髌骨周围等为宜,进而预防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问题。

将针灸与推拿结合起来可以共同发挥调理气血之功用,相辅相成,强化治疗效果[9]。

本文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行针灸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且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有所降低,中医证候积分、CRP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该结论与刘东君[10]发表文章结论相一致。

总而言之,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法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痛楚,缓解关节肿胀,值得推广[11]。

参考文献:[1]刘春雨,杨娟.温针灸推拿辅以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8,13(08):1988-1991.[2]张蕾,董雪,王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J].河北中医,2018,40(05):763-765.[3]王洪涛,石坚,刘行高.活血寄生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4):389-390.[4]许鸿雁,吕志艳,孙学娟,等.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和关节液IL-17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8, 34(07):46-49.[5]郑晓斌,林伟容,林远万.推拿手法配合温针灸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应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33(06):822-827.[6]范荣,刘玉金.温针灸结合推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保护素、降钙素及骨钙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6):86-89. [7]蔡海东,陈雄.益肾通络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03):386-388.[8]陈黎,陈进.观察温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4):87-88.[9]付冬梅,赵敬军,周佳华,等.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2):47-49.[10]刘东君.针灸推拿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6):265-266.[11]杨洸.针灸艾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6):96-97.编辑:田杏茹编号:EA-4181225170(修回:2019-10-05)“针刀松解茎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Efficacy of Zhendao Songjie Jingtu on peripheral facial neuritis陈松李小华江云蓉李丽(南平市顺昌县医院,福建南平,353200)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8-0040-04【摘要】目的:研究“针刀松解茎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治疗效果。

小针刀联合毫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小针刀联合毫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小针刀联合毫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陈一君;秦小永;韩聪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2(38)8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毫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用小针刀联合毫针刺,对照组单用毫针刺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价、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针刀联合毫针刺能够改善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3页(P1402-1404)
【作者】陈一君;秦小永;韩聪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11.512
【相关文献】
1.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2.通督针刺联合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3.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验案1则
4.毫火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5.滞提针刺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面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面瘫就是俗称的嘴斜眼歪,西医则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则认为面瘫属于中风中经络范畴,面瘫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如果出现治疗不当的情况,很容易会留下后遗症。

面瘫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而夏天则是面瘫的高发季节,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妈妈的叮嘱:不要睡觉开窗户、开风扇!其实这样叮嘱的目的就是避免受风而出现面瘫,所以听妈妈的话非常有必要。

面瘫在临床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对于部分面瘫患者来说,使用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也会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对于针灸如何治疗面瘫并没有很多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围绕针灸如何治疗面瘫来进行简要的分析!1、什么是面瘫?面瘫属于常见的多发疾病,学名为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作为面瘫、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等,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的面部常见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嘴斜眼歪。

这种疾病的发作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一旦出现面瘫,日常的基本的比如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顺利完成。

面瘫有哪些危害呢?首先,面瘫会影响人的美观。

外貌对于一个人的交际是影响比较大的,一旦出现面瘫的情况,就会影响到自身的人际关系,而且面瘫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语言工程,导致出现语言吐字不清、说话漏气、饮食速度慢等情况。

其次,功能受损。

出现面瘫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眼裂不能完全闭合、角膜炎、眼睛干涩疼痛等情况,甚至很容易引起迎风流泪的后遗症。

最后,面瘫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面瘫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长期心理压力较大,就会影响到睡眠,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情况。

2、穴位的选择针灸治疗面瘫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我国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涉及到的穴位有81个穴位,其中最常取的穴位为受阻阳明经穴,并辅以足太阳经穴。

局部选穴一般主要有地仓、颊车、水沟、四白、听会、风池等,这些穴位位于面神经及主要分支的周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从而消除炎症。

针刀加手法整复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针刀加手法整复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复: 针 刀治疗后让患者休息数分钟 即可进
行手法整复 。患者坐在方凳上 , 医者 站 在
外上方 是乳 突 , 交 感 神 经节 前 外侧 是 茎 突, 所 以椎 体错 位 , 横 突可 前 、 后、 左、 右、 上、 下移动 , 向前移 动就会 刺激 或压 迫颈
交感神经和 颈 内动 脉 、 颈总 静脉 , 引起 椎
寰椎横 突比较 长 , 其前面依次有颈 总 静脉 、 迷走神经 、 颈 内动 脉和交感 神经节 ,
关键 词
针 刀 手 法 整 复
顽 固性 面 瘫
需慎重 , 不可刺入过深 , 以免伤及脊髓 , 面 部刺入不 可过深 , 以免伤及血管 。嘱患者 2天 内不洗澡 , 以防 针眼感染 。②手 法整
资 料 与 方 法
经、 刺激交感神经 , 使附于颈 内、 颈外血 管
上的交感神经兴奋 , 导致茎乳动脉极其 细 小分 支痉 挛 , 引起面神经缺血而致 面神 经
麻痹 。
作 为闭合性微 创手术 , 针刀松解术 有
定 的优越性 , 使许多疾病 由不可治变 为 ( 腧) ”, 松筋解结 , “ 宛 陈 则除 之 ” 。敏感 压痛点 ( 阿是穴 ) 是 局部软 组织 因急慢性 损伤产生 的无菌 性炎症 、 导致粘 连 、 挛缩 等病变之所 在 , 颈部 的针刀 治疗 , 就 是直 接松解和解除局部 的病理性粘连 , 促 使无 菌性炎性物质 吸 收 , 恢 复颈 部动 态平 衡 , 缓解肌痉挛 , 解 除神经血管压迫。经针刀 可治 。针 刀 的 作 用 机 制 是 “以痛 为 输
患者身后 , 嘱患 者完 全放 松 , 以棘 突右 侧 偏歪右侧面瘫为例 , 医者用拇指触诊患者 颈部 , 找 到偏 歪 的棘 突 , 用左 手拇指 抵住 偏歪的棘突 , 右 手扶住 患者 下颌 , 嘱患者 低头, 向右侧转 动颈部 , 转 到最 大幅度时 , 医者双手配 合 , 一 个轻 巧 的对扳 , 往 往 听 到“ 咔嗒 ” 声, 医者 感 觉左 手拇 指 下 有滑 动感 , 提示 复位 成功 。让患者 抬 头 , 重新 触诊 颈部 , 如 棘 突仍有 偏歪 , 可反 手 重新 整 复一 次 。让患者微低头 , 医者右手托住 患 者下颌 , 左 手托 住患 者枕部 , 双手 配合 用力 向上 拔伸 一 下 。手 法 结束 。5天 治 疗 1 次, 3次 1个 疗 程 , 2个疗 程 后 评 定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

[摘 要 ] 目的:观 察针刺 配合 刮痧治 疗顽 固性 面瘫 的临床疗效 。方法 :3O例 均 用针 刺加 刮痧的 方法 治疗 ,5次为一疗
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 :痊愈 23例,好转 6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6.7%。结论:针刺配合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简便有效。
[关键 词 ] 顽 固性 面瘫 ;针 刺 ;刮 痧 ;治 疗观察
皱额 、蹙眉 均不能 或不全 ,鼻唇 沟平 坦 ,口角 下 垂 或张 口时
痊 愈 23例 ,占 76.7% ;好 转 6例 ,占 20.O% ;无 效 l
被牵向健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示齿、鼓腮 、噘嘴、吹哨任 例,占3.3% ;总有效率 96.7%。
3 疗 效标 准
参照孙传新 2002年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
痊 愈 :临床 症 状 消 失 ,两 侧 面 部 对 称 ,额 纹对 称 ,眼 裂
好转 标准》、周 围性 面 神 经麻 痹 的 中西 医结 合 评 定 及疗 效 正常 ,眼睛 闭 合正 常 ,口角 无 歪 斜 ,鼻 唇 沟 对 称 ,鼓 腮 时 口
至太 阳、地 仓至 颊 车 、承 浆 至地 仓 ,各 30~50次 ,以局 部潮
1 临床资 料
红 为度 。每 日 1次 ,5次 为 一疗 程 ,每 个 疗 程休 息 2天 ,共
3O例均 为针 灸 门诊 患 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 龄 3l 治疗 4个疗 程 。
一 65岁 ,病 程 3个 月 ~2年 。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010年 3月 第 26卷 3期 (总第 206期 )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 L CHINESE M EDICINE 2010 V0J.26 No.3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的“面瘫”、“口眼斜”。

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口眼歪斜是经非窍”论,从发病部位上指出本病与中风病的不同,强调本病主要损伤手阳明经和足太阳经。

《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辨》中明确指出了本病病变部位在头面。

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各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迫可引起本病。

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严重可有轴突变性。

笔者就31年的临床经验,对针炙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1.理论探讨1976年国际医学会通过《针炙治疗面瘫》认证,摘录了古代医藉对面瘫的论述及西医学对面瘫的认识,将现代的科学方法与古老的针灸学融为一体,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融入了新的科学理念,丰富了针灸的治疗手段如面神经水溶激活再生疗法等。

针灸治疗面瘫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多方面记载,针灸这种操作简便,见效快,且经济实用性,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受到人们的推崇,在治疗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按诊断标准: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流泪,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间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病变 [1]。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多由风邪侵入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中经络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风辩证治疗,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2]。

长期以来,针灸在解除病人疾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受到国内外面神经疾病专家的充分肯定,该疗法能彻底斩断对面神经的各种损害,根除面神经的内邪,修复受损病变的面神经细胞,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延缓神经细胞坏死,对其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我们对面瘫都十分熟悉,甚至在生活中都会见到周围的人出现面瘫的情况。

往往面瘫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任何的先兆,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的现象。

在对面瘫的治疗中,中医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对面瘫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越早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就越好,且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也比较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侧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或流泪面颇多,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示齿、噘嘴、鼓腮、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

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和避免后遗症发生,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亦非易事。

本人临床多年来作一回顾性总结,提出自己肤浅的诊治思路。

1.病位在经脉和经筋经脉方面:《内经》中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唇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筋方面: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鼽”。

“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

“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頷,上结于鼽”。

“手少阳之筋,其直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2.详问病史,注重寸口脉诊;须了解病人此次发病前有无诱因,外因如有无外感受凉,有无情志抑郁,有无熬夜劳作,气血耗伤等等;内因如肝肾不足,风阳上扰,酒浆无度,痰热生风所谓类中风症,也往往有面瘫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结合针刀松解治疗顽固性面瘫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结合针刀松解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
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至本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40例,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0例。

对患者进行例行的术前体质检测基础上,给予对
照组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的治疗手段,给予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针刀松解术的治疗手段基础上,联用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19,95%)相对比对照
组(16,80%)临床总有效率高了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将两
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结合针刀松解的治疗手段对于治疗顽固
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
加推广。

【关键词】针灸;针刀松解术;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
顽固性面瘫[1]是一种由于周围性面瘫误诊导致的病症。

由于顽固性面瘫[2]会使患者的面部表情不自然,说话时口角出现歪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

本实验通过将针灸和
针刀松解治疗方式相联合用于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并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果。

本实
验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为本实验的研究成果汇报:
1.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至本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
者4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基础检查结果,可以判断选取的40例患者均符合实验所需的顽固
性面瘫病症要求。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剔除标准:1)患者存在理解以及沟通障碍 2)患者近期
出现严重的急性感染 3)患者存在隐性或先天性的疾病 4)患者拒绝接受研究方案安排 5)患
者纳入后未进行相对应的手术治疗(如依从性差)6)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重度合并疾病。

其中患有顽固性面瘫的40例患者中,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为(43.63± 5.47)岁;观察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在23~71岁,平均年龄为(44.85± 5.65)岁,两组患者年龄、患病病程、知识文化程度和性别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例行的体质检测,确保患者无急性病症存在,确保患者的身体体质允许
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在进行病症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通过同患者
讲述该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治愈的成功案例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并对患者家属
进行护理知识的宣教,以确保患者治疗后受到有利于病症恢复的护理服务。

对照组:给予该组20例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的治疗手段。

治疗过程:使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2、B6混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沿乳突尖部进针,刀切线呈纵向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该组20例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的治疗手段基础上,联
用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

针灸取穴:太阳、足三里、气海、合谷、关元等。

1.3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实验观察者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是否
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并对这些症状进行及时的诊治,以及记录在案,便于术后相关治疗专
家进行分析研究。

1.4疗效指标
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治疗后面部活动恢复正常。

有效: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患者面部活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无效:患者治疗后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全面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
较高,较对照组高出的15%,p<0.05,可认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3.讨论
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经过中医诊治[3],多是患者体内呈现正虚邪实的特点。

针对这一
特点,本实验选用的太阳、足三里、气海、合谷、关元等入针穴位,具有能够有效的帮助患
者扶正驱邪、活通经脉等作用,有效促进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面部出现的口角歪斜,面部表情不自然等症状。

针刀松解术[4]是一种介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中的治疗方式。

该治疗手段[5]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创口小、痛觉少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
中出现的恐惧感,能够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创面较小不会在治疗后给患者留有过大的
疤痕。

且由于该种治疗手段带给患者的痛觉较少,因此在临床使用时易被患者所接受。

经过
本实验的实践研究,针灸结合针刀松解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面瘫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该种治疗方式带来的痛感少,容易调动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乐于配合医生进行顽固性面
瘫治疗。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针刀松解的治疗手段对于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
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敏燕,丁德光.透刺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0):58-60.
[2]丁敏,杜梁栋,冯骅等.杜氏金针手法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7):802-804.
[3]王艳君,王志栋,谢素春等.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8):3177-3180.
[4]陈佳佳.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1(6):42.
[5]田博文.针刀松解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C].2014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健康服务高峰论坛论文集,2014,16(6):325-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