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录井技术及应用
综合录井技术简介

二、综合录井作业范围
C、辅助决策系统
l 远程数据共享与传输
l 分散目标优化决策体系
l 技术监督体系
D、资料处理系统
l 岩性图库管理
l 日常报表处理
l 完井资料处理
l
完井图件绘制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综合录井仪从工作流程可分为一次仪表(传感器)、二 次仪表及接口、联机采集、监控计算机三部分。
器传 组感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一)传感器组 综合录井系统基本配置共包含13种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分为
三个区(井台、入口、出口),在各自的接线箱汇总,经传感器信 号总线电缆引入仪器的主机柜。其中模拟量传感器10种,采用420mA的电流二线制方式传送,数字量传感器3种,采用大电压(08V)脉冲方式传送。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图2 现代综合录井仪结构框图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传感器组、组份分析器、全烃分析器和地质实验室的各类信号通过接 口电路处理为0-5V、10V的电压(模拟)或TTL电平规范的脉冲(数字量 ),经系统总线送至录井工作站进行A/D变换。录井工作站通过I/O板和 系统总线实现对气相色谱仪的联机控制。监控工作站驱动打印机,实时 打印曲线和报表。应用工作站主要用于打印应用程序的结果。工作站间 通过网卡和同轴电缆(或双绞线)连接,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
中原油田: 二十二所: 上海神开: 上海中油:
NLS ACE CMS WellStar
二、综合录井作业范围
综合录井作为一项随钻技术,逐渐成为石油勘探中的重
要手段,在石油钻探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其涵盖的领
域也越来越广泛:
A、石油钻井系统工程
•
石油钻探实时监控•Fra bibliotek石油钻探异常情况预警
综合录井技术发展趋势

综合录井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石油产量的增加和油田开发的深入,综合录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合录井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油层厚度、物性参数等信息的技术手段,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价油田储量和开发潜力,促进油田的有效开发和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录井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录井技术也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油气藏的地质地理特征、储层特性和流体动态特性,从而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快速建立油气藏的数学模型,优化录井数据解释和评价流体动力学效应,提高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效率和准确性。
二、高分辨率录井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录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地下介质的电磁、声波、核磁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来获取地下岩石、储层和流体性质的信息。
传统录井技术在分辨率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高分辨率录井技术的发展成为了综合录井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高分辨率录井技术一般通过微小电磁场、声波传播和核磁共振等新型探测方法,可以获取更加详细和精确的地下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等信息,提高了录井数据的分辨能力和准确性。
三、多元化和集成化的综合录井技术应用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不同的录井技术可以获取到不同类型的信息,综合使用多种录井技术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地下信息,提高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
多元化和集成化的综合录井技术应用成为了发展趋势之一。
不仅可以通过多种录井技术共同解释和评价,还可以与地震、地质、工程测量等数据集成,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藏信息。
四、高效节能的综合录井设备和工艺技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综合录井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是数字化、智能化、高分辨率、多元化、集成化以及高效节能。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更加准确、高效、安全的技术支持,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合录井技术基本原理及资料应用76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综合录井仪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综合录井仪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综合录井仪可以实现复杂井、水平井等钻井的井下状况预测,不论是新老区的钻井开发工程中,它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综合录井仪的用途很多,它是一种对井下参数可以实时监测的技术,但是由于人员和技术的限制,使得该技术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让综合录井仪能够更好的体现它的作用在,则需钻井工作人员不断的对该技术进行优化,才能保证我国钻井工程的发展。
标签:综合录井仪;钻井工程;应用和发展1引言:随着我国钻井工程的不断深入,综合录井仪凭借其优良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钻井新区的勘探过程中,它可以用于预探井、参数井、探井等领域。
在老区的开发过程中,它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了综合录井仪,钻井的勘探变得更为安全和简便。
2综合录井仪设备及原理综合录井仪可以对钻井的气体数据和工程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传感器,可以将泥浆参数、钻井工程参数、气体参数等转换为标准的电信号,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信息传输线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终端。
通过综合录井仪,可以对井下的油气状况进行下那是,还可以对勘探过程中的工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将综合录井仪连接到打印机,就可以对监测的数据打印为长图,可以方便的拿到现场进行使用。
如果将综合录井仪和网络终端连接在一起,综合录井仪捕捉到的气体参数和工程参数就可以通过网络软件传输到网络终端,可以实现远程监测。
综合陆井仪由气体数据采集和工程数据采集两个模块组成。
3综合录井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现状3.1用于钻井工程的安全预警。
综合录井仪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工程参数和气体参数对井下的故障进行预警。
最初的综合录井仪还不能实现井下参数的实时监测,必须依靠工作人员对参数进行判断,因此,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要求很高,即使这样,也容易产生因为误判而产生的预警错误问题。
因为钻井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井下的状况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单凭技术人员和综合录井仪,并不能完全精确的获得预警效果。
针对这一缺陷,国外和我国的专业人士,对综合录井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的就是让钻井的事故降到最低。
综合录井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

综合录井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摘要】综合录井是一种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在油田开发、水文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本文从综合录井技术的原理、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综合录井技术能够提供详尽的地下信息,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勘探和开发工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效果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提升。
综合录井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综合录井、生产应用、发展、原理、油田开发、水文地质勘探、煤矿开采、发展趋势、重要性、发展潜力。
1. 引言1.1 综合录井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综合录井是一种在生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
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录取、监测和分析,可以为油田开发、水文地质勘探、煤矿开采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综合录井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随着综合录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出现,为生产领域带来更大的效益和发展空间。
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将继续成为各个领域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
2. 正文2.1 综合录井技术的原理综合录井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地球物理学中的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和自然伽马辐射测井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在井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和探头,可以获取地下的不同物理性质信息,如地层的电阻率、声波速度、自然伽马辐射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地下岩石组合和储层特征,从而指导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水文地质勘探、煤矿开采等生产活动。
综合录井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
在数据采集阶段,传感器和探头会不断发送电磁信号或声波信号,记录地下岩石的反射、透射和吸收情况,同时记录自然伽马辐射情况。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摘要:根据油田的勘探开发不断加速以及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本文简述综合录井仪在现场解释,确定地层储集层及地层流体性质,工程事故预报等方面的应用,举例说明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实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录井技术储集层地层流体性质全烃电导率在当前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成熟的条件下,综合录井越来越能体现出其的重要作用。
在二连重点探区阿尔凹陷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综合录井仪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既可连续测量钻井液中烃含量及烃组分含量,又可以进行工程参数、钻井液参数及地层压力数据的随钻监测,且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处理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统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数据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本文就利用现场资料进行地层流体性质分析、工程事故预报等方面应用做一阐述。
1 判断储集层及地层流体的性质1.1 确定储集层位置确定储集层的位置是现场录井关键的第一步,在PDC钻头的高速利用的今天,随钻的砂泥岩钻时很难区分,砂岩成散砂颗粒状且含量极低,纵向上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宜区分,因此带来常规录井储层识别的困难,综合录井现场采用dc指数和全烃曲线交会法,可以很好的判断地层的性质变化。
A3井在1620.00~1690.00m为PDC钻头钻进井段,利用dc指数与气测全烃曲线交汇方法进行储层识别,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井段1630~1633.00m(显示层1),dc指数低值与全烃高值对应较好;井段1684.00~1687.00m(显示层2)中,依据曲线交汇情况,很明显的判断出这段岩性的变化,从而正确的确定出储集层的位置,这在完井电测中得到了证实。
1.2 确定地层流体性质(1)气体解释方法经过多年地发展,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解释理论,例如:依据现场实测全烃显示峰形、皮克斯勒图版、含量解释图版、三角形解释图版等多种方法。
在现场解释中,充分利用工程、钻井液参数对地层流体进行分析,可以有特殊的效果。
(2)利用电导率与气测全烃资料确定地层流体性质:综合录井仪安装有电导率传感器来连续测量钻井液的电导率变化,当钻开地层后,地层中的流体会影响钻井液的电导率。
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的作用

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的作用综合录井技术是油田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在钻井井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记录井壁岩层的地质构造、物性及含油气情况等信息,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录井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一、识别地层构造综合录井技术可以帮助识别地层构造,包括岩性、厚度、层位、构造等。
在开发油田过程中,了解地层构造可以指导钻探目标的选取,提高钻孔成功率。
通过测量地层厚度和探测井面垂直性,从而确定井下岩层的层序和厚度变化情况,为合理选取钻井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分析岩石物性综合录井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岩石物性,包括密度、声波速度、自然伽马谱等成果,对井内岩石的物性进行定量描述,为油藏的形成和发育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岩石的物性各异,通过测量的物性数据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岩层,从而判断不同岩石的发育特征,分析油气藏的分布、形态等情况,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识别油气层位综合录井技术还可以识别油气层位,包括储层和非储层。
通过测量沉积岩层的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可以确定有效储层的位置、展布状态以及储集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为油气勘探、勘探评价和采油规划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帮助识别非储层岩层的位置和厚度变化,为防止井壁塌陷、渗漏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四、评价油气资源量综合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可以帮助评价油气储量。
通过采取实际的测量,可以得到岩石的密度和孔隙度值,进而计算出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和总油气储量,为油藏可行性评价和勘探投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总之,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并且不断得到创新和提高。
它不仅能提供重要的油气储量信息,还能为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综合录井技术在实时监测钻井事故中的应用

浅谈综合录井技术在实时监测钻井事故中的应用摘要:在目前开展实施的油气勘探实践领域中,综合录井技术手段已经得到了普遍运用。
钻井施工过程包含较高的人身伤害风险性,那么决定了钻井工程的技术实施人员必须要正确操作运用综合录井的仪器设备系统,确保针对钻井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因素进行实时的监测控制。
本文探讨了钻井事故实时监测中的综合录井技术运用要点,合理给出优化与整改方案。
关键词:综合录井技术;实时监测钻井事故;应用实践要点近些年以来,钻井工程事故整体上表现为发生频率较高的基本特征。
钻井施工事故一旦发生,那么施工操作技术人员将会面临人身安全的显著侵害威胁,并且阻碍了钻井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推进。
综合录井技术具有提前监测与科学防范各种类型钻井施工事故的重要实践作用,有助于钻井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专业仪器设备来准确预测现有的钻井施工操作风险,据此得到钻井工程安全保障的实施方案。
从以上的钻井工程开展实践角度来讲,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综合录井的重要实践技术手段应当予以准确掌握,因地制宜实施综合录井技术。
1.综合录井技术的基本含义特征综合录井技术的基本含义就是工程技术人员运用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技术手段来实现针对钻井工程的信息资料以及地质参数采集工作,确保提供油气勘探以及油气钻井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数据支撑。
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综合录井的地质勘探数据资料收集处理方法能够整合现有的工程地质数据,对于钻探施工的专业性以及安全性能够进行明显的提升[1]。
钻井施工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地质的勘测业务人员通过正确选择运用综合录井技术,应当可以确保达到最优化的工程地质事故预测防范效果,结合现有的科学数据资料来提供油气资源开采的必要支撑保障。
在现阶段的钻井工程施工开展实践中,综合录井的工程技术手段应当能够全面适用于油气资源评价、地层特性评估、钻井施工的监测控制等领域。
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针对智能化的现代仪器设备应当贯穿运用于钻井施工过程,进而给出动态化的钻井事故风险判断评估数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组
组份分析器
全烃分析器
地质实验室
接口电路
录井工作站
监控工作站 应用工作站
P1 P2 P3 P4
综合录井技术及应用 综合录井仪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的(TDC),从此,开始了国产综合录井仪研制与开发。综合录井技术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如今,综合录井仪得到了快速发展。新一代的综合录井仪层出不穷。国外的有DLS、DATALOG、ADVANTAGE等,国产的有上海神开的SK2000、新乡22所的SLZ-2A等。是我们的录井技术充分满足了目前钻井技术的需要。 各种综合录井仪大同小异,区别主要在仪器的稳定性和应用方面的提高。下面我们就SLZ-2A综合录井仪对综合录井的全过程进行讲解: 综合录井仪从工作流程可分为一次仪表(传感器)、二次仪表及接口、联机采集、监控计算机三部分。传感器组、组份分析器、全烃分析器和地质实验室的各类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处理为0-5V的电压(模拟)或TTL电平规范的脉冲(数字量),经系统总线送至录井工作站进行A/D变换。录井工作站通过I/O板和系统总线实现对气相色谱仪的联机控制。监控工作站驱动三台打印机,实时打印曲线和报表。应用工作站驱动1台打印机,打印应用程序的结果。3台工作站通过网卡和同轴电缆(或双绞线)连接,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
传感器组 综合录井系统基本配置共包含13种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分为三个区(井台、入口、出口),在各自的接线箱汇总,经传感器信号总线电缆引入仪器的主机柜。其中模拟量传感器10种,采用4-20mA的电流二线制方式传送,数字量传感器3种,采用大电压(0-8V)脉冲方式传送。 系统配接的传感器列表如下(以SLZ-2A为例): 井台区:大钩负荷、立管压力、套管压力、转盘扭矩、绞车、转盘转速、硫化氢; 入口区:1号泵冲、2号泵冲、3号泵冲、入口密度、入口温度、入口电导率、3号体积、4号体积、5号体积; 出口区:出口密度、出口温度、出口电导率、1号体积、2号体积、粘度、出口流量、硫化氢;
绞车传感器 绞车传感器由定子和转子组成,超小型双脉冲霍尔探头以90度相位差平卧在定子槽中,当转子转动时,转盘上的12个磁感应器不断从霍尔元件表面扫过,产生使霍尔元件工作的变化磁场,霍尔元件随着磁通密度增减而产生或有或无的数字信号,从传感器输出端就得到具有90度相位差的两组脉冲信号。 输出信号:2*12脉冲/圈 精 度: 0.1/10m 安装位置:滚筒两端两端
大钩负荷/立管压力/套管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弹性膜片上贴有应变片敏感元件,并组成惠斯顿电桥。在压力作用下,应变片敏感元件产生形变而导致其电阻变化。对应变片组成的电桥加恒定激励电压,就可测得于被测压力成线形关系的电压变化。 测量范围:5/50/100Mpa 精 度:5%FS。 安装位置:大绳死绳端/立管/节流管汇 转盘转速传感器/泵冲传感器 本传感器为电感型接近开关,内部电路由振荡、检波和输出级组成,振荡线圈在四周产生交变磁场,当有金属物体接近线圈时,磁场在金属物体内产生涡流,能量上的损失使振荡器不再满足振荡条件而停振,经检波和输出级后变为高电平,在没有金属物体接近时输出低电平。 动作距离:<15cm 输出信号:高低电平 安装位置:转盘/泥浆泵 扭矩传感器 扭矩传感器分为机械式和电扭矩两种。 机械式扭矩传感器可分为两种: (1)压力式:工作原理同压力传感器,使用过桥轮,安装于链条盒内; (2)顶丝式:使用应变电阻,安装于转盘顶丝位置。电扭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霍尔效应,当流过导线的电流变化时,电流在其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使得霍尔器件中有一定的电压输出。安装在输入或输出动力线上。
H2S传感器 H2S传感器应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原理,在电解池内安装三个电极:工作电极、对地电极和参比电极,并施加一定的极化电压,用薄膜同外部分开,当被测气体通过薄膜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时传感器将有一输出电流,此电流大小与被测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 测量范围:0-100ppm 精 度:1ppm 安装位置:钻台上/下、出口管线、放空管线 池体积传感器 该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高度传感器,传感器内部装有2米长的测量杆,测量杆上每隔1cm装有一只15Ω电阻和一只干簧管,外部套有一只带磁环的浮球,浮球在测量杆上移动时,吸合该位置上的干簧管,从而引起总的电阻值变化,把此电阻经接口电路转换成电信号,就可测得液面高度,根据底面积,便可求得体积值。 测量范围:0-2m 精 度:1cm 安装位置:泥浆罐
钻井液密度传感器 采用差压式原理。当传感器垂直放于钻井液中,由于两只法兰所处深度不同,其表面所受压力也不同,而两只法兰间的距离恒定,故压差仅与液体密度有关。 D=10*P/H 式中: D :钻井液密度 P :压差 H :两只法兰间垂直距离 测量范围 :0.90-2.76 g/cm3 精 度 :0.01 g/cm3 安装位置 :泥浆罐及出口管线
钻井液温度传感器 使用铂电阻作为感温元件,铂电阻与温度有以下关系:
温度℃ 0 30 60 90 100 120 电阻Ω 100.0 111.7 127.2 134.7 138.5 143.1
测量范围:0-120℃ 精 度:1% FS 安装位置:泥浆罐及出口管线 钻井液电导率传感器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在两只平行叠入的磁环上绕有初、次级两个线圈,初级馈以等幅稳频的正弦波激励信号,次级的感应信号将随通过两线圈的闭环环路的电导率高低而变化。 测量范围:0-300Ms/cm 精 度:5% FS 安装位置:泥浆罐及出口管线
钻井液流量传感器 此传感器为靶式流量计,内部装有一只滑动电位器,以电阻的变化反映挡板角度的位移。 测量范围:相对变化,角度50度 精 度:5% FS 安装位置:出口管线 地质实验室 地质实验室仪器包括:碳酸盐分析仪、荧光分析仪、页岩密度仪3种,其中碳酸盐信号联机采集和测量。 碳酸盐分析仪装于仪器房内,其信号转变为4-20mA后随传感器信号一齐接入工程单元中的接口电路,处理为0-5V的电压值供A/D变换。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是录井仪的核心部分。烃组份和全烃分析采用高灵敏度的氢火焰鉴定器(FID),非烃组份采用热导鉴定器(TCD)。 气相色谱分析法以气体为流动相,利用色谱柱中固定相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达到分离组分的目的。 鉴定器按分析方式可分为微分型和积分型两种。积分型鉴定器测量各组分累计总量,所得色谱图为一系列台阶。微分型鉴定器测量载气中各组分瞬间的浓度变化,所得色谱图为一系列色谱峰,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并可同时得到 各组分峰面积及保留数据,FID即为微分型鉴定器。 按鉴定器响应信号,可将鉴定器分为浓度型和质量型两种。浓度型鉴定器测量载气中组分浓度变化,其响应值与样品浓度有关而与载气流速无关。质量型鉴定器响应值取决于单位时间进入鉴定器的组分质量。FID属于质量型鉴定器。 FID鉴定器以氢气为燃气,当载气中含有有机物时,由于化学电离反应生成许多离子,在180伏极化电压的作用下,带电离子定向运动形成离子流,通过采集、放大处理,即可对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TCD(热导)鉴定器主要由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热敏元件一般选择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大的铼-钨丝,由热敏元件组成惠斯顿电桥。当只有载气通过电桥时,电桥平衡,输出信号为0,当有组分通过测量臂时,由于组分的热导系数和载气的热导系数不同,使得电桥失去平衡,产生电压输出信号。 下图是烃组份气路工作原理示意图
上图中的状态1,载气将定量管中的样品气吹入预分离柱A和分离柱B进行分离,在全周期时间的30%左右(大约40s),C1-C5的轻组份从预分离柱A进入分离柱B,而C5以后的重组份仍存在于A柱中;此时切换为状态2,载气通过B柱将C1-C5的轻组份吹入FID分析出峰,将C5以后的重组份在A柱中以反方向吹出放空。同时样品气进入定量管,为下次分析作准备。 下图是SLZ-2A综合录井仪组分分析仪的最小检测浓度实验结果
全烃通道 a.最小检测浓度:100ppm b.测量范围: 100% c.重复性误差:<=3% d.信号输出: 0~5V; 烃组分通道 a.最小检测浓度:15ppm b.测量范围: 100% c.重复性误差:<=3% d.信号输出: 0~5V; e.硬件自动调零; 非烃通道 a.最小检测浓度: H2:200ppm CO2:2000ppm b.测量范围: H2:30% CO2:100% c.重复性误差:<=3% d.信号输出: 0~5V; e .基线 2.5V ,双向出峰; f .硬件自动调零; 综合录井资料应用 工程异常预报 :钻井工程参数异常变化对比表如下页所示。 异常类型 大钩负荷 钻压 超拉力 立压 扭矩 流量 钻速 钻进成本 刺钻具 下降 上升 下降 掉水眼 下降 下降 上升 堵水眼 上升 下降 下降 上升 溜钻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遇阻 下降 下降 卡钻 上升 上升 断钻具 下降 下降 下降 下降 快钻时 上升 下降 剧变 上升 下降 钻头后期 波动 上升 上升 井壁跨塌 上升 上升 上升 上升
油气层检测与判别 气体解释方法有多种,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气体比值法 气体比值 油 气 非生产层 C1/C2 2-10 10-35 <2 或>35 C1/C3 2-14 14-82 <2 或 >82 C1/C4 2-21 21-200 <2 或>200
2、三角图版法 三角图版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解释方法,解释步骤如下: 首先求出C2/ΣC、C3/ΣC、nC4/ΣC的比值, 然后按C2/ΣC值做C3/ΣC轴的平行线,按C3/ΣC值做Nc4/ΣC轴的平行线,按nC4/ΣC值做C2/ΣC轴的平行线,三线相交呈一三角形,将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于相应的图版三角形的顶点连线,交于一点M。解释原则如下: A: 若M在价值区外,解释为无生产价值 B: 若所得三角形为特大三角形,顶点朝上,M落于价值区,则解释为干气
异 常 类 型 全 烃 出 口 密 度 非 烃 出 口 温 度 出 口 电导率 总 池 体 积 出 口 流 量 井涌 增大 减小 升高 减小 增大 增大 井漏 减小 减小 盐浸 增大 增大 油气浸 增大 减小 升高 减小 增大 增大 水浸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地温异常 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