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保护地

合集下载

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度 。 护 地番 茄 主要 的 病害 有灰 霉 病 、 疫病 、 保 早 晚疫 病 、 叶
下 部 叶片全部枯 死 , 直接造 成落 花 、 除 落果 和断枝 外 , 还可 抑制 番茄生长 和果 实形成 , 成减产2 % 一3 %, 重时可 造 0 0 严
达5 %以上 , 至绝收。 0 甚 21农业 防治 . 因地 制 宜选 栽 抗 病 品种 , 中 研9 8 苏 抗9 、 粉 2 如 5、 号 苏
对 番茄 的 品质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 为实 现 番茄 的高 产 、 优
质、 高效 、 无公 害生产 , 必须加 强对保 护地 番茄病 害 的无公
害 防 治 , 照“ 防为 主 , 合 防治 ” 按 预 综 的植 保 方 针 , 持 以 坚 “ 业 防治 、 理防治 、 物 防治为 主 , 农 物 生 化学 防治 为辅” 的无 公害 病虫 综合 防治原 则 , 把病 害 的发生控 制在适 当低 的程
或4 %好 克 力悬 浮剂 30 0 液 , 0 3 0 倍 或5 %腐 霉利 15 0 液 , 0倍
或5 %灭 霉威可湿 性粉剂7 0 液喷雾 防治 , 0 0倍 每隔5 7 喷 d
着人 们 对食 品安全 的高度 重 视 , 以及 环 保 意识 不断 加 强 ,
1 , 喷2~ 3 , 果较 佳 。 在 阴 天防 治 , 用 速克 灵 次 连 次 效 若 可 烟剂 或粉尘剂 , 既不 增加湿度 , 又能治病 。
酯悬 浮剂 15 0 液 , o b 因可湿 性粉 剂 10 0 液 , 0倍 或5 % ̄ 海 0倍
遍, 田间积 累了 大量 的菌 源 , 为各 种病 害 的发 生提 供 了十 分有 利 的生存 环境 , 加之 一些 菜农缺 乏科 学 的病 害 防治知

保护地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保护地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好 的辅 助治 疗作 用 。
春提 早 栽培 的 , 于1 2月上 中 旬播 种 。 春 到秋 季 栽培 的 .
1月下旬至 2月上旬播 种 。 苗 龄一 般为 5 0 ~ 6 0 d 。 一般 播种 量
为6 0 0 ~ 7 5 0 h m 。 播 种 前 苗床 浇 透 底水 , 水 渗 下 后 先撒 2 / 3
番 茄 是 茄科 类 蔬 菜作 物 , 具 有 喜 温暖 而 又不 耐 高 温 的 特性 , 要 求 白天 温度 为 2 0 ~ 2 5℃, 夜 间温度 为 l 5 ~ 1 8℃。 根 系 发达 , 再生 能 力 强 , 根 茎和 茎 节 上易 生 不定 根 。 茎 半 直 立 或
蔓生型 , 分枝力强。 番茄 中光 性 , 光照不足 , 茎节 细 长 , 叶 片 变薄 , 叶色 变 浅 , 花 芽分 化 延 迟 , 花质变劣 , 易落 花 落 果H _ 5 】 。 因此, 在 保护 地 番茄 栽培 中 要尽 量延 长 光照 时 间 . 增强 光照
红、 科 瑞斯 、 长 城 1号 、 倍盈等。 这 几 个 晚 熟 品 种 均 是 大 红
定 植 后 进入 开花 坐果 期 , 此 时 植 株 由 以营 养 生 长 为 主
2 . 3 播 种
素, 能减 少心脏病 的发 作 。 番茄红 素具 有独特 的抗 氧化 能力 , 能 清 除 自 由基 , 保护细胞 , 使 脱 氧核 糖 核 酸 及 基 因 免遭 破 坏, 能 阻止 癌 变 进 程 『 2 1 。 番 茄 除 了 对 前 列 腺癌 有 预 防 作 用 外, 还 能 有效 减 少 胰 腺癌 、 直肠癌 、 喉癌 、 口腔癌 、 乳 腺 癌 等 癌 症 的发 病机 率 。 番 茄含 有 V , 有生津 止 渴 、 健 胃消 食 、 凉 血 平肝、 清 热解 毒 、 降 低 血压 之功 效 , 对 高 血压 、 肾脏 病人 有 良

保护地番茄的需肥特性及平衡施肥技术要点

保护地番茄的需肥特性及平衡施肥技术要点

保护地番茄的需肥特性及平衡施肥技术要点韩广武; 禚元春【期刊名称】《《吉林农业C版》》【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1页(P133-133)【关键词】保护地番茄; 需肥特性; 平衡施肥; 技术要点【作者】韩广武; 禚元春【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乡农业站吉林桦甸 13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7.21 番茄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性番茄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量不同,吸收量随植株的生长发育而增加。

在幼苗期以吸收氮素为主,随着茎的增粗和增长对磷、钾的需求量增加。

在结果初期,氮在三种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中占50%。

钾只占32%。

进入结果盛期和开始收获时,则氮占36%,钾占50%。

分析番茄整个植株体内氮、磷、钾的比例为1:0.4:2,而番茄对氮和钾的吸收量为施肥量的40%-50%,对磷的吸收仅为施肥量的20%左右,与氮、钾相差1倍。

所以,番茄氮、磷、钾施肥量的比例应为1:1:2。

2 保护地番茄栽培施肥存在的问题2.1 过量施用氮肥,土壤严重缺钾目前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施肥方法多是重氮轻钾。

一些菜农认为氮肥是作物产量增加的最重要的因素,盲目过量施用,认为土壤含有足量的钾,不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从而造成土壤含氮量过大,钾元素短缺的现象,阻碍了作物的营养平衡,降低了作物的抗逆性,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增加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使果实品质下降、容易腐烂、不耐贮运,严重影响产品的商品价值。

同时过量施用氮肥还会造成土壤中硝酸盐大量积累,并不断向下淋溶,时间一长必然会提高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从而给环境带来一定污染。

2.2 土壤中盐类大量积累容易引起盐害许多地方的番茄保护地栽培由于过于追求高产,施肥量一般远远超过作物需求量,从而造成土壤中的肥料过多,使得大量盐分在土壤中积累,使耕作层土壤次生盐渍化增加,从而降低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保护地栽培的经济价值.2.3 不重视钙、镁、硫及微肥的作用番茄不仅要吸收大量元素,而对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也有需求,否则将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保护地‘红太子’番茄越夏高产栽培技术

保护地‘红太子’番茄越夏高产栽培技术

连续 阴天 要控 制 浇 水 ,低 温控 制 浇 水 。 同时 要叶 面 喷肥 。
3 3 整 枝 吊蔓 .
采用单干整枝 ,随着植株生长要及时去掉植株下部的病 、
老 残 叶 ,以便增加 通 风 、透 光性 ,减 少养 分 消耗 ,并有 效地 防 止 病 虫害的发 生 。注 意 :不论何 时打 权去 老 叶 ,都 要在 晴天 进
4 病 虫 害 防 治
4 1 生 理 性 病 害 防治 .
( 筋腐病 :避免偏施氮肥 ,清洁棚膜 ,增加 光照 ,多施 1 )
有机 肥 ,改善 土壤 结 构 ,合理 增施 钾 肥 ,不 得大 水 漫灌 。( 脐 2 )
4 4 病 毒 病 的 防治 .
() 子 处 理 。 将 番 茄 种 子 用 清 水 浸 泡 3 后 ,再 用 1种 ~4 h
2 2 适 时定 植 合 理 密 植 .
在4 月上 中 旬定 植 ,定 植 前 3 浇 足 底 水 ,定 植 时 保 ~5 d 持 土 壤 湿 润 而 不 粘 ,每 台 双 行 , 按 大 行 距 10 cf 小 行 0 r、 l 距 5 m, 株 距 4 m ,在 台 面 上 开 沟 定 植 , 每 6 7 m 0c 5c 6 保 苗180 0株 。要求 穴深 与苗坨 高度一 致 ,不宜深 , 0 ~2 0 0
果率高 ,丰产性好 ,在 高温 、高湿 下坐 果正 常,果 实大红 色 ,色 泽 鲜 艳 , 口味 极 佳 ,耐 运 输 ,耐 贮 藏 ,抗 病 性 强 ,
非 常适 合 保 护 地 越 夏 栽 培 。
1 培 育 壮 苗
1 1 床 土 消毒 .
在 温 室 内育 苗 ,每 6 7 m濡 准 备 8 0 I 床 ,苗 床 做 6 -1 n苗

保护地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保护地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润 , 闷棚 升 温 或 加 温 烤 棚 使 棚 温 达 3  ̄ 上 ,苗 床 土 温 升 0C以 到 1 ℃ 以 上 时 播 种 催 芽 的 种 子 ,持 续 保 持 3  ̄ 右 高 温 ; 5 0 C左
待 苗 2~3 时 , 管 理 温 度 降 低 到 1 ~2 ℃ ;分 苗 前 低 温 叶 5 5
2 1 培 育壮 苗 .
2 1 1 选 用 优 良品 种 .. 系列 等 番 茄 品种 。
2 12 种 子 处 理 .. 播 种 前 用 5 ~5  ̄ 水 浸 种 3 n,冷 0 2 C温 0 mi
对 病 毒 病 、叶 霉 病 有 较 强 抗 性 的 品 种 ,如 佳 粉 系 列 、双 抗
中国园艺文摘 2 l年第l期 00 2
保护地番茄病 虫害综合 防治 技术
于成涛 梁 红 旗 。
( . 苏省 灌南 县汤 沟镇 农 技 服 务 中心 ,江 苏 灌 南 2 2 3 2 江 苏 省 灌 南 县 田楼 乡农 技 服 务 中心 ,江 苏 灌 南 22 0) 1江 255 250
近 年 来 ,随 着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加 快 ,灌 南 县 设 施 蔬
214 温度 管理 ..
春播 蕃 茄播 种前 将育 苗土 浇 水充 分湿
菜 面 积 迅 速 扩 大 ,其 中 保 护 地 番 茄 种 植 面 积 已 由2 0 年 的 07
13 3 m 加 到 目前 的 1 0 m 由于 保 护 地 温 、 湿 3 .3 h 增 0 0 h 。 度 条 件 适 宜 , 加 之 连 茬 种 植 , 番 茄 病 虫 害 呈 逐 年 加 重 趋
2 2 生 长 期 管 理 与 病 虫 防 治 .
221 整地施基 肥 .. 根 据 灌 南 县 保 护 地 生 产 特 点 ,选 用 定 植 前 深 翻 土 地 ,精 细 整 地 ,重 施 腐 熟 优 质基 肥 2 5 / 6 ,适 当 增 施 磷 、钾 肥 ,避 免 与 . ~4 t 6 7 m 茄科蔬菜连作或混栽 。

越冬保护地番茄大架栽培

越冬保护地番茄大架栽培
确 保 通 风 良好 , 防 止 夜 温 过 高 ,可 在 作
果 ,蘸 花后7 5 ~l 天摘 除残 留花瓣 。第1
骺, 一 一一一 后 一批 髓 进瓤 一无 一 冲果 一浇



玻 发 肥 防பைடு நூலகம் 均 腐 果 球 育 严 常 匀 病 期 璃 实 ,异 点 要 脐 , 长 ;
小 肥 施 生 不 生 天 追 偏 ,可 ,气
水 ,均 匀撒 播 ,播 后 覆 1 米厚 拌 药细 坐 水栽苗 ,也可 卧栽。大 行距8 厘 米 , 厘 0 土。覆膜保湿 ,遮 阳防晒。
小 行 距5 厘 米 ,株 距 3 厘 米 ,6 7 0 5 6 平方

苗期 管理 播种 至出苗 ,昼温控制 米栽植3 0 株 ,垄栽 后立 即浇 缓苗水 , 00
67 6 平方 米撒 施优 质农 家肥4 0 ~5 0 o0 00 千克 ,三料 复合 1 5 ~1 0 1 0 0 千克 ,过 磷 5
酸钙 3 千克 ,深翻 。定植前 两天 ,喷施 0
可杀得 或扑立 克等 防治茎基腐 病 发生 。
业沟 中洒 水 ,降温并增 加空气 湿度 。为
防徒 长,可在2 片 真叶展开 时 ,喷施 ~3 l 0 毫 克/ 的矮 壮 素一 次 ,或再挪 苗 00 升

次 。苗期控 温 、遮 雨防徒 长 ,是育 苗
定植 定植前选用虫菌双杀 的棚 害
成功的关键。
清烟剂对 土壤和 空 间进行熏蒸 消毒 ,每
滴 朝 整






剂 l
方划格 ( 或用 1 厘米 ×1 厘 米营养钵 ) 0 0 栽苗 ,苗龄期 以2 ~3 天 ,5 片叶 为 5 5 ~6 宜 ,苗 期以控温 为主 ,不要过 分控水 , 始终保 持见干见 湿 ,否 则易 引起病毒 病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 66 -Vegetables 2016.9植物保护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科学防治方法李中月(邢台县农业局,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介绍了叶霉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科学的防治方法,提出要在加强栽培防病的基础上,科学用药的防治策略,提前预防是前提,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是关键。

关键词:保护地;番茄;叶霉病;防治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是保护地番茄上常见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冬春季节尤为发病重,防治不及时,发病速度特别快,短期内即可迅速蔓延全棚成灾,一般损失在20%~30%,严重时可达50%~80%,甚至毁棚。

1 症状为害部位主要是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

生产实际中,要注意观察,首先观察叶片的正面,发生叶霉病时,叶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的淡黄色或浅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翻开病叶的背面,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发病严重时,病叶卷曲干枯,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引起全株叶片卷曲干枯死亡。

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果实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2 发病条件和发病规律高湿是叶霉病发病的首要和重要条件,保护地栽培时栽植密植过大、植株长势过旺,遭遇连续阴雪天气或连续阴雾霾天气时,室内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只需10~15 d,甚至更短的时间,反之,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 ℃,对病菌就有明显抑制作用。

病菌发育温度为9~34℃,最适温度为20~25℃,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

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

病菌在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或潜伏在种皮内越冬。

翌年如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如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

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滴时即萌发侵入,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 防治方法3.1 栽培防病从叶霉病的发病条件和发病规律可以看出,栽培防病是预防叶霉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生产上要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尽可能地选用膜下暗灌浇水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在遭遇连续阴雪天或雾霾天气时采用补光技术等。

保护地番茄脐腐病及畸形果的防治

保护地番茄脐腐病及畸形果的防治
变红。
12 发病 原 因 番茄 脐 腐 病 是 由 缺 钙 引 起 的一 种 . 生 理性 病 害 。缺 钙 主要 表现 为 以下 几种 情 况 : 一是 土 壤本 身 就缺 钙 。 即植 株 不 能从 土 壤 中 吸收 足 够 的 的 补充 。果 实 缺钙 时 致使 脐 部 细 胞生 理 紊乱 , 去 失 控 制水 分 能力 而 发生 坏 死 , 成 脐腐 。二 是 土壤 不 形 缺 钙 , 土 壤 溶 液 浓 度 过 高 , 别 是 钾 、 、 离 子 但 特 镁 铵 浓度过高 , 对钙 产 生 拮 抗 作 用 , 钙 元 素 吸 收 受 到 使 影 响 。三 是番 茄 生长 期 间 水分 供 应 不足 或 不稳 定 ,
畸形 果 。
11 症状 .
一 般 发 生 在 果 实 长至 核 桃 大 小 时 。病
斑 产生 于 果实 顶 端脐 部 , 呈水 渍状 暗绿 色 或灰 白 初
. 色, 逐步 发 展 为 深 褐 色 凹 陷 扁 平 状 肉质 病 斑 , 不 22 病 因 番 茄 果 实 能 否发 育 成 正 常 果 ,主 要 取 但 腐烂 。同时 幼 叶 叶缘 失绿 , 长 点枯 死 。多在第 l 生 ~
钙 素 , 上 钙 元 素 移 动 性 差 , 实 不 能 及 时 得 到 钙 则 呈 桃 形 、 形 或 指形 等 ; 苗龄 拉 长 , 温或 干 旱 加 果 瘤 如 低
此 冬 春低 温 多雨 年 份 畸形 果 较 多 ,晚 春 或 夏 秋 则
较少 。 23 防 治 方 法 选 用 不 易 产生 畸形 果 的 品种 。及 . 时摘 除 畸形 果 , 以利 正常 花 果 的发 育 。做好 气 温 调
生 长 发 育 所 需 的营 养 条 件 , 免偏 施 氮肥 , 止 分 避 防 化 出多 心皮 及 形 成带 状 扁 形花 。 合理 使 用 生长 调 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62/T 910—2002 1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保护地番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护地无公害番茄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和采收及后续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武威市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条件下的番茄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DB62/797-2002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DB62/T798-2002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DB62/T799-200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标准。 3.1 保护设施 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寒冷、高温、多雨季节,人为创造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微环境所采用的定型设施。 3.2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3 塑料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3.4 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

4 产地环境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块,并符合DB62/T798的规定。 5 农药、肥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要求 严格执行DB62/T799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规定。 DB62/T 910—2002 2 6 生产技术 6.1 保护设施的要求 6.1.1 日光温室:矢高3m~3.3m,跨度7.2m~8m,墙体厚度1.2m~1.4m,长度50m~80m。 6.1.2 塑料大棚:矢高1.5m~2.0m,跨度4m~6m,长度30m~50m。 6.1.3 塑料中棚:矢高0.8m~1.2m,跨度2m~3m,长度30m~50m。 6.1.4 塑料小棚:矢高0.5m~0.6m,跨度1m~1.2m,长度30m~50m。 6.2 栽培茬口的划分 6.2.1 早春茬 12月上~中旬育苗,翌年元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4月中~下旬上市。 6.2.2 秋冬茬 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下旬上市。 6.2.3 冬春茬 8月中~下旬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翌年元月上~中旬上市。 6.2.4 春提早栽培 2月中~下旬直播或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5月下旬上市。 6.2.5 秋延后栽培 6月上~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上~中旬上市。 6.3 多层保温覆盖 棚室内外增设二层保温覆盖方式。 6.4 品种选择 春提早栽培选用早熟、优质、丰产的早熟品种,如西粉3号、同辉等。其余栽培方式均选用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中熟、中晚熟粉果品种,如佳粉15号、中杂9号、宝冠、霞光等。 6.5 育苗 6.5.1 播前准备 6.5.1.1 育苗设施 根据不同栽培季节选用日光温室或配有防虫设施的塑料棚中进行育苗,有条件采用营养钵育苗,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幼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6.5.1.2 营养土配制 选择无病虫源的肥沃耕作土和优质腐熟农家肥,过筛后按7:3的比例混匀。然后均匀铺于苗床上,厚度10㎝。 6.5.1.3 苗床 按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苗床。每㎡用50%多菌灵WP5g+50%福美双WP5g混合,或25%甲霜灵WP9g+70%代森锰锌WP1g兑15kg~30kg细土拌匀,2/3药土铺在苗床中,1/3覆盖在种子上面,或每㎡苗床用30ml~50ml福尔马林兑水3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密闭苗床5d,揭膜15d再播种。若采用营养钵育苗,对育苗容器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6.5.2 种子处理 DB62/T 910—2002 3 6.5.2.1消毒处理 a) 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15min。主要防治真菌病害。 b) 药剂浸种:先用清水浸泡1h,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min,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6.5.2.2 浸种催芽 消毒后的种子浸泡6h~8h后捞出洗净,在25℃~30℃条件下催芽。 6.5.3 播种 6.5.3.1 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栽培设施、育苗手段、上市时间等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6.5.3.2 种子质量 符合GB16715·3中的2级以上要求。 6.5.3.3 播种量 根据种子千粒重大小及栽培密度,每667㎡用种量30g~50g。 6.5.3.4 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70%~80%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用消毒种子直接播种。播前浇足底水,待水渗完后抹平床面,均匀撒播或按10㎝×10㎝规格进行点播,或用营养钵穴播,每穴2粒种子。播后覆营养土1㎝,最后在床面上盖上地膜,70%~80%幼苗顶土时撤除地膜。 6.5.4 苗期管理 6.5.4.1 温度 播种至出苗,白天25℃~30℃,夜间15℃~20℃;出苗后,白天20℃~25℃,夜间10℃~15℃;第一片叶展开后,白天25℃~28℃,夜间15℃~18℃;5~6片叶时,白天20℃~25℃,夜间12℃~16℃;定植前5d~6d,白天15℃~20℃,夜间8℃~10℃。 6.5.4.2 光照 冬春季节保持棚膜干净,以利提高透光率;夏秋育苗适当遮光降温。 6.5.4.3 水分 苗期视土壤墒情和幼苗长势适当浇水。 6.5.4.4 施肥 若幼苗生长较弱,可在其3~4叶时,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提苗肥。 6.5.4.5 炼苗 早春育苗白天15℃~20℃,夜间5℃~10℃;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6.5.5 壮苗指标 冬春育苗,株高25㎝,茎粗0.6㎝以上,现大蕾,叶色浓绿有光泽,无病虫害。夏秋育苗,株高15㎝,茎粗0.4㎝左右,4叶一心。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幼苗。 6.6 定植前准备 6.6.1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kg以上,N 13kg~17kg,P2O5 14kg~18kg,K2O 10kg。 6.6.2 棚室消毒 定植前7d~10d,667㎡温室用2㎏~3㎏硫磺粉加80%敌敌畏250ml与锯沫混匀后点燃熏蒸一昼DB62/T 910—2002 4 夜消毒;每667㎡可用50%多菌灵WP或50%甲基托布津WP2kg 与干土拌匀后撒入土壤中进行消毒。 6.7 定植 6.7.1 定植时间 根据不同茬口要求,选择不同苗龄及苗态幼苗进行定植。 6.7.2 定植方法及密度 温室栽培采用高垄定植,垄宽70cm ,垄高16㎝~20㎝,水沟宽50cm,株距40cm,每667m2定植2500~2600株左右;塑料棚栽培,垄宽60cm,垄高15㎝~20㎝,水沟宽50cm,株距25cm~30cm,667m2定苗4000~4500株。 6.8 田间管理 6.8.1 环境调控 6.8.1.1温度 6.8.1.1.1 缓苗期:白天25℃~28℃,夜间15℃~20℃ 6.8.1.1.2 开花结果期:白天22℃~25℃,夜间10℃~15℃。 6.8.1.1.3 结果期:白天22℃~26℃,超过30℃放风,低于20℃闭风,低于15℃盖草帘保温,前半夜13℃~15℃,后半夜7℃~13℃。 6.8.1.2 光照管理 选用EVA膜,冬春季节保持棚膜洁净,温室后部张挂反光幕。春提早茬栽培,于晚霜期过后撤棚,其后按露地进行管理。 6.8.1.3 空气湿度 缓苗期80%~90%,开花座果期60%~70%,结果期50%~60%。 6.8.2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定植时浇稳苗水,3d~5d后浇缓苗水。冬春季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夏秋季节保持在75%~85%。第一穗果实膨大时开始浇水,以后每穗果实膨大时进行浇水。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全生育期结合浇水追肥5~6次,每次每667㎡追施N 6kg~8㎏,K2O 2kg~3㎏。 6.8.3 植株调整 6.8.3.1 插架与吊蔓 用尼龙绳、塑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等插架。 6.8.3.2 整枝 春提早栽培选用单杆或一杆半整枝,其余栽培均采用单杆整枝。 6.8.3.3 摘心、打底叶 目标果穗开花时,留2片叶摘心,保留其上侧枝。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黄叶、病叶。 6.8.4 保花疏果 6.8.4.1保花 在冬春季节用防落素、番茄灵蘸花,并在其中加入0.1%速克灵、腐霉剂等防治灰霉病。 6.8.4.2 疏果 为保证产品质量及产量,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果,中小果型品种每穗留4~6果。 6.9 病虫害防治 DB62/T 910—2002 5 6.9.1 防治对象 6.9.1.1 苗床主要病虫害:猝倒病、疫病、蚜虫、美洲斑潜蝇。 6.9.1.2 田间主要病虫害: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叶霉病、青枯病、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白粉虱、蚜虫、棉铃虫。 6.9.2 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为基础,以加强温湿度管理为重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6.9.3 农业防治 6.9.3.1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我市病虫种类及发生特点,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6.9.3.2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 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障害;深沟高畦,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 6.9.3.3 合理轮作 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 6.9.3.4 土壤高温消毒 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休闲期深耕后灌水再覆以地膜,利用太阳光曝晒一个月,消灭土壤中有害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线虫等。 6.9.3.5 科学施肥 实行测土平衡施肥,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为主,合理使用化肥。 6.9.4 物理防治 6.9.4.1 风口覆盖防虫网。 温室风口覆盖防虫网,隔断斑潜蝇、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由露地向温室转移危害。 6.9.4.2 黄板诱杀 温室、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25cm×40cm),每667m230~40块,诱杀斑潜蝇、白粉虱、蚜虫等害虫; 6.9.4.3 银灰膜避蚜 每667m2铺银灰色地膜5kg。 6.9.5 生物防治 6.9.5.1 天敌利用: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6.9.5.2 生物药剂:优先采用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细菌(BT乳剂),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病虫害。 6.9.6 主要病害药剂防治 6.9.6.1 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见附录A,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见附录B。 6.9.6.2 猝倒病、立枯病:除用苗床撒药土外,还可用恶霜灵+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2.2%霜霉威AS800倍液喷雾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