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神经毒
关于中药毒理

关于中药毒理1. 中药毒理概览中药毒理是指中草药对人与动物体内系统进行某种形式的不良影响。
由于中草药的特性,中药毒理研究涉及超过千种草药,这些草药中许多都有潜在的毒性。
中草药的毒性通常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有关,包括多种类型的毒理作用,如肝毒性、心脏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
中药毒理研究可以帮助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2. 中药毒理的主要原因中药毒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在使用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包括短时间或长期使用。
通常分为六种类型: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脏损伤、肠道损伤、免疫性损伤和中毒。
另一个导致中药毒性的原因是不良质量,中草药的质量不好往往会增加其毒性。
质量差的中草药通常容易受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外来物质的污染,由此加重了其毒性。
最后,在配方中组合多个中草药也会增加毒性。
有时两种中草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如肝脏炎症和肝硬化。
3. 中药毒理的影响中草药毒性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药物剂量、使用时间和患者的个人差异。
正常剂量下,绝大多数中草药是比较安全的,但过量使用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毒性。
毒性引起的影响可以涉及不同的器官和部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草药对肝、肾和心脏的影响最为严重。
对于肝脏而言,中药对乙酰氨基酚、α-肝素和特异性酶进行损伤。
对于心脏而言,中药对心肌细胞、心包和心脏血管的损伤最严重。
中药毒性也可能引起神经性病变,如痉挛、颤抖和兴奋等。
还可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4. 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为了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中药质量,减少中药毒性。
一些应对中药毒性的方法包括:1. 实现中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对中草药进行合理筛选和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中草药。
3. 制定科学的配方,并使用可靠的制造工艺制药。
4. 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草药,并遵照医嘱使用。
5. 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仙茅等中药致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1例

‘ 17‘ 30
系 。因 此 要 减 少 这 类 药 物 性 肝 损 害 的发 生 , 要 加 强 患 者 的 就 用 药 监 护 , 醒 医 生 用 药 前 仔 细 询 问 药 物 过 敏 史 , 有 药 物 过 提 对 敏 及 肝 、 功 能 不 全 的患 者 用 药 要 谨 慎 , 肾 同时 严 格 遵 守 药 物 的 禁 忌 和 用 量 , 理 联 合 用 药 。一 旦 患 者 出 现 药 物 性 肝 损 害 , 合 应
在 这 例 药 物 致 肝 损 害 当 中 , 药 物 本 身 的原 因之 外 , 该 除 与
患 者 本 身 因 素 及 肾 功 能 损 害 、 龄 、 同 药 物 相 互 作 用 都 有 关 高 不
仙 茅等 中药 致 药物 中毒性 周 围神 经 病 1例
钟 捷 , 陈 艳 , 德 生 周
( 南 中医药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长 沙 4 0 0 ) 湖 湖 10 7
病 杂志 , 0 4,2 7 :4 4 6 2 0 1 ( ) 4 5— 4
了盐 酸 贝 那 普 利 的 代 谢 而 使 肝脏 受 损 。 同 时 查 阅 资 料 盐 酸 贝 那 普 利 在 重 度 肾 功 能 不 全 时 , 以 通 过 代 谢 清 除 或 胆 汁 清 除 可
代 偿 肾 清 除 的 不 足 。 该 患 者 肾 功 能 受 损 , 酐 清 除 率 <3 肌 0 m / i , 响 了药 物在 肾脏 的清 除 , 增 加 肝 胆 系 统 排 出 量 , L mn 影 而 可 能 也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因 此 判定 引起 上 述 2种 药 物 肝 损 的 因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 l f n ga dTaioa C ieeadWet nM dc e 00A g 9 2 ) dr o ra o t rt r t nl hns n s r e in 1 u ,1 (4 I e di e i 2 G T升 高 , G 同时 在 使 用 该 药 物 期 间 使 用 了其 他 药 物 。盐 酸 贝 那普利片主要 经 。 除 , 到 1 的贝 那普 利 以 原形 排 出 , 肾清 不 % 2 % 以 贝 那 普 利 拉 排 出 ,1 ~1% 从 胆 管 排泄 , 外 的 则 以 0 1% 2 另
所有毒性中药中毒解救方法

所有毒性中药中毒解救方法上篇医疗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一、乌头类药物(一)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1.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2.中成药追风丸、活络丸、追风透骨丸、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二)中毒机理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
一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
(三)中毒表现1.神经系统2.循环系统3.消化系统(四)中毒原因1.过量服用为主要原因。
2.用法不当,如煎煮时间太短或生用。
3.泡酒服用或与酒同用。
4.个体差异引起蓄积性中毒。
(五)中毒解救1.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2.肌注阿托品0.5~1.0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
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3.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4.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煎汤内服。
二、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一)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二)中毒机理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
成人服用5~10mg即可中毒,一次服用30mg即可致死。
(三)中毒表现(四)中毒原因(五)中毒解救1.病人需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刺激(因外界刺激可引发惊厥痉挛),吸氧。
2.清除毒物,洗胃、导泻。
较大量的静脉输液,以加快排泄。
3.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苯巴比妥钠0.2~0.3g。
4.肉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
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一)含蟾酥的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二)中毒机理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三)中毒表现1.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
中药外洗治疗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课件

祛风除湿
中药外洗具有祛风除湿的 作用,能够缓解化疗药物 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 痛等症状。
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机制
直接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有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元变性 坏死。
免疫介导的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引起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脱髓鞘改变 。
氧化应激反应
化疗药物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神经元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 DNA损伤。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史, 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相关实验 室检查,可对外周神经毒进行诊 断。
02
中药外洗治疗化疗导致外周神 经毒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回顾
中药外洗治疗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中医文献的记载 。
历代医家对中药外洗治疗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发展 。
保安全。
心血管系统反应
中药外洗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 ,但仍需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
指标。
中药外洗的有效性评价
疼痛缓解程度
中药外洗对化疗导致的外周神经痛有一定缓解作 用,可通过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价。
神经传导速度
中药外洗有助于改善化疗导致的神经传导速度减 慢,可通过电生理检查进行评价。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中药外洗有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
传统中医认为,中药外洗可通过透皮吸收、温热刺激等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解毒止痛等功效,对于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中药外洗治疗化疗导致外 周神经毒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 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 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中药外洗治疗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的 配方和制备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有毒中草药之鱼藤

有毒中草药之鱼藤鱼藤苦辛,温,有毒。
主治跌打肿痛,癣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鱼藤的化学成分顺含槲皮素-3-O-β-新橙皮甙(quercetin-3-O-β-neohesperidoside),鼠李素-3-O-β-新橙皮甙(rhamnetin-3-O-β-neohesperidoside),2S-羧基-4R,5S-二羟基哌啶(2S-carboxy-4R,5S-dihydroxypiperidine),2S-羧基-4S,5S-二羟基哌啶(2S-carboxy-4S,5S-dihydroxypiperidine)及2,5-二羟甲基-3,4-二羟基四氢吡咯(2,5-dihydroxymethyl-3,4-dihydroxypyrrolidine)。
根含鱼藤酸(tubaic acid),β-毛鱼藤酸(β-tubaic acid),毛鱼藤醇(elliptinol),鱼藤素(deguelin),灰叶素(tephrosin),左旋山槐素(maackiain)。
药理作用本类植物根中含鱼藤酮及其衍化物,通称鱼藤酮类(Rotenoid)。
台湾鱼藤(Millettia taiwaniana)的根中亦含鱼藤酮,可用以捕鱼,或作农作物杀虫剂,还可用来毒杀蚊类幼虫。
鱼藤的性质毒性鱼藤酮对昆虫及鱼之毒性很强,而对哺乳动物则毒性很轻,犬静脉注射致死量为0.5mg/kg,而口服则需加大600倍;一般口服0.2g/kg不致引起死亡。
鱼藤口服毒性似较其中所含之鱼藤酮为大。
经常接触其尘末,可招致肝损伤(脂肪变)。
鱼藤酮中毒能引起呕吐、呼吸抑制、惊厥,最后呼吸麻痹而死。
毛鱼藤(D.Elliptica)中鱼藤酮含量最高(根含12%),而其他种鱼藤则较低。
性味苦辛;温;有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杀虫止痒。
主跌打肿痛,关节疼痛,疥癣,湿疹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不可内服。
各家论述之鱼藤1.李承祜《生药学》:作疥癣药。
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中部分含有剧毒成份,常因用量过大、炮制不法、煎服不当或误服误用而致中毒,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临床,对常见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及急救作一简介。
1.乌头类:乌头类中药关白附、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均含毒性极强的乌头碱,内服0.2毫克即可中毒,内服6毫克可致死亡。
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表现为;四肢麻木或全身发麻,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呕吐、腹泻、腹痛,胸闷心悸,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抽搐,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而死亡。
处理方法:一般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
可选用阿托品和普鲁卡因酰胺对抗心率减慢及心律不齐,静脉输液可稀释毒素促进毒物排泄,全身麻木者可予针刺及皮下注射戊四氮,烦躁不安者可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若有心脏麻痹可选用毒毛旋花子甙K,血压下降宜用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中药甘草、绿豆、犀角、独参汤、生脉散均可用于解毒和抢救。
2.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毒性成分为番木鳖碱(士的宁)。
口服5-10毫克即可中毒,30毫克可致死。
毒理作用主要是对中枢神经有极强的兴奋作用,表现焦虑不安,呼吸加速,血压增高,头肌及面肌强直,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强烈反应,以致出现强直性惊厥症状。
处理方法:若中毒时间短、惊厥或肌肉强直症状未出现之前,可给予化学解毒剂(半杯开水加鞣酸l克;一杯开水加碘酒或复方碘溶液1~2ml,服后能使士的宁在消化道内沉淀而成为不溶性物质)口服,随即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若见惊厥应将患者移至黑暗及安静处,给予镇静剂以制止惊厥,若病情严重者应立即给乙醚吸入作轻度麻醉,并可配合针刺。
惊厥控制后,可用蜂蜜、绿豆、甘草煎水服用。
3.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内含巴豆油,性剧毒,一般服20滴即可引起严重中毒甚致死亡。
毒理作用主要是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细胞坏死,且有强烈刺激作用。
r表现为恶心呕吐、出血性急性胃肠炎症状,甚至可出现眩晕,脉快而微,血压下降,谵妄,心悸,发绀以及虚脱症状,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神经不良反应
➢ 萱草花—可致脑、脊髓白质、视神经变性 ➢ 白果—可使人惊厥、强直、呕吐、腹泻 ➢ 天竹子—对心脏、呼吸有抑制作用 ➢ 瓜蒂—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 马钱子—可使人惊厥、强直,对神经有毒性 ➢ 麻黄—有中枢兴奋作用 ➢ 长春花、山慈姑—有不可逆性的周围神经毒
性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益母草、茺蔚子—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急、 慢性肾衰。
➢ 紫草—可致蛋白尿、血尿,光过敏, ➢ 山慈姑—可致蛋白尿、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 苍耳子—长期服用,有的可致肾功能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
➢ 龙葵、蜀羊泉—可致溶血、血液白细胞下降 ➢ 雷公藤、青风藤—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 长春花、喜树、山慈姑—有骨髓抑制作用 ➢ 三棱、莪术、蜈蚣—可致溶血、出血 ➢ 斑蝥、蜂毒、雷公藤、天花粉—可致弥漫性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常见原因
➢ 辩证错误 ➢ 不熟悉药物整体性能 ➢ 不熟悉药物炮制作用 ➢ 剂量过大(有个体差异) ➢ 疗程过长 ➢ 配伍欠妥 ➢ 病症复杂,顾此失彼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
➢ 黄柏—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苦参—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秦艽—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腹泻 ➢ 龙葵、蜀羊泉—部分人可致便稀、腹泻 ➢ 仙茅—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内热感 ➢ 青风藤—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百部—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胃痛 ➢ 山豆根—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山慈姑—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 下列药物可致过敏性皮炎:天花粉、全 蝎、水蛭、地鳖虫、蜈蚣、鱼腥草注射 液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
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
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
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
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
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①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②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日、、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
③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1.处方超量据文献资料统计,中草药不良反应者295例中,属超量者224例,占75.9%。
如超剂量内服瓜蒂、常山等致中毒死亡,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