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00002)知识分享

中药注射剂(00002)知识分享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3082 生产企业: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0823 生产企业: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284 生产企业: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功能 主治

血塞通
血栓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血祛瘀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通脉活络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 循环
紫绀、潮红、血压下降或升高 血尿、肝功能异常等
主要
成分
丹 参

不良

反。应

制药 公司
功能 主治
原儿茶醛 丹参素钠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主要成分
主要制药公司(98家)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177 生产企业: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529 生产企业: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4133 生产企业:四川生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2021 生产企业: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柴胡注射液
生产厂家:108个
药理作用
调节免疫力 清热解毒 降血脂
抗炎 等
不良反应类型
清开灵注射液
不良反应
A
D
20%
功能主治 C
主要成分
B
主要制药 公司
胆酸 珍珠母 猪去氧胆酸 栀子 水牛角 板蓝根 黄芩苷 金银花等
主要成分
主要制药公司(21家)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881 生产企业: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190 生产企业: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2855 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

中药注射剂药学分类

中药注射剂药学分类

中药注射剂药学分类
1. 按分散体系分
①溶液型注射剂:包括水溶液型和油溶液型。

②混悬型注射剂: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或缓释型注射剂、可制成水或油为溶剂的混悬型注射液。

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③乳油型注射剂:与水不相混溶的液体药物,如油类,可制成乳浊型注射液。

④注射用无菌粉针剂和片剂:系将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灭菌片剂分装在灭菌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也可将无菌药液按无菌操作法分装在灭菌的容器中,经冷冻干燥成粉末或海绵状;临用前以适当的灭菌注射溶剂溶解成混悬液。

凡制成溶液后不稳定的药物均可制成粉针剂。

2. 按给药途径分
①皮内注射剂:主要用于皮试,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

②皮下注射剂:主要用水溶液型注射液;凡有刺激性的药物或混悬液不宜皮下注射;一般用量1~2ml.
③肌内注射剂:水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均可用;一般一次用量为1~5ml.
④静脉注射剂:常作为急救、补充体液和供给营养之用;既可推注也可滴注。

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剂又称为“输液剂”。

不得加入抑菌剂。

⑤脊椎腔注射剂:质量要求应与静脉注射剂相同的水溶液,一次注入量不得超过10ml.不得加入抑菌剂。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一、概述(一)概念注射剂(Injectiones)俗称针剂。

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二)类型1、无菌溶液(如参麦、生脉等);2、无菌乳浊液(如莪术油注射液、鸦胆子油静脉乳);3、无菌混悬液;4、无菌粉末(如穿琥宁)。

(三)组成药物+附加剂+溶媒+特制容器(四)给药途径1、皮内;2、皮下;3、肌肉;4、穴位;5、静脉;6、脊椎腔等。

(五)优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立即进入组织、血管或器官,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2、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神昏、抽搐、痉厥、消化功能障碍等。

3、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具刺激性的药物;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天花粉结晶蛋白粉针等。

4、定位发挥药效,如消痔灵注射液用于痔核注射。

5、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疗效,如鱼腥草注射液,利水消肿,抗菌消炎,用于鼻炎的治疗。

6、较其它液体制剂容易贮存(因无菌、隔离空气)。

(六)缺点1、部分药物注射时疼痛;2、给药不方便;3、由于不经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静脉,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对质量要求高;4、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

(七)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中药注射液已有60多年历史,最早为3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用于感冒、发烧的治疗。

60年代研制出抗601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201-2(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

7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有关资料报道总数达700多种,由于多数质量不过关,副作用大,文革后渐受冷落,给医生留下了不好印象。

1977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液23种,也有一些被纳入省市药品标准中,例如单方制剂莪术油、穿心莲、人参、丹参、山豆根总碱、丁公藤注射液。

复方制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种。

中药注射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是发展中医药,解决中医急症用药的方向,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四,科室里常用的中药注射剂
• 1.清热类 有:醒脑静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2.补益类 有: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 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活血类 有:丹参滴注液,注射用灯盏花素 ,苦碟子注射液 , 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 4.抗肿瘤类 • 有: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斑蝥酸钠 维生素B6注射液 等。 • 5.其他类(人工提取合成) • 有: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 苷钠 ,天麻素注射液 ,盐酸川芎嗪,长春 西汀注射液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 银杏达莫注射液 。
二,中药注射剂的概念
中药注射剂(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CMI)是在中 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中药、天然药 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的可供注入人体中 (包括肌肉、穴位、皮下、静脉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 菌制剂以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
• • • • • • • • • • •
红花
赤芍
川芎
丹参
当归
参麦注射液
• 成份 :红参、麦冬。 • 功能主治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 虚 • 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 减少症 • 。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 定的增 • 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 •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 一次2~4ml,一日1次。 • 静脉滴注, 一次1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 • 稀释后应用)或遵医嘱。(治疗休克,用本品20ml加入 50% • 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静脉注射,然后用本品40ml加入 5~10% • 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概念

中药注射剂概念

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以注射剂的形式制成的药物。

它是通过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复方制成溶液或悬浮液,并经过严格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程序后,通过注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的药物形式。

与传统的中药剂型如颗粒、丸剂等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以下特点:
1. 快速有效:由于通过注射给药,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发挥作用,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救治。

2. 精准剂量:中药注射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精确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 方便使用:注射剂的使用相对简单,适合于那些无法口服药物或需要限制口服摄入的患者,如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等。

4. 药效稳定: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药效较为稳定,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疾病、重症患者和手术后的恢复等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

03
联合用药时,应 遵循药物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避 免使用不适宜的 药物。
04
联合用药时,应 遵循药物的使用 说明,避免自行 调整药物的使用 方法。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性
3
安全性评价
1
药物成分:中药注 射剂的成分复杂, 可能含有多种活性
成分
2
副作用:中药注射 剂可能引起过敏反 应、肝肾功能损害
等副作用
剂量和疗程
剂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确定
疗程:根据患者病情、疗效 等因素确定
调整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 反应、疗效等因素调整
停药标准:根据患者病情、 疗效等因素确定
联合用药
01
中药注射剂与其 他药物联合使用 时,应遵循药物 相互作用的原则, 避免产生不良反 应。
02
联合用药时,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和剂量, 避免药物过量或 过少。
应事件
4
加强药品安全宣 传教育,提高公 众用药安全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中药注射剂的监管 和政策
4
监管部门和职责
政策法规和标准
中药注射剂监管法规:《药品管理 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政策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 射剂监管的通知》、《中药注射剂再 评价工作方案》等
标准体系:《中药注射剂质量标 准》、《中药注射剂生产规范》等
监管措施:加强上市审批、加强生 产监管、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等
监管措施和处罚
监管部门: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
处罚措施:警告、罚 款、停产停业、吊销 许可证等
监管措施:定期检查、 抽检、飞行检查等
处罚力度:根据违法 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影 响范围进行处罚
谢谢

中药注射剂名词解释

中药注射剂名词解释

中药注射剂名词解释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病症的中药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治疗。

以下是中药注射剂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
1. 中药注射剂:指以中药为原料,通过加工、提取等技术制成的注射剂,常用于治疗急性病症。

2. 中药注射液:是一种透明或微浑的液体剂型,常用于治疗感染、炎症等病症。

3. 中药注射粉针:是一种固体注射剂,主要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中药注射液剂量:指中药注射液每次使用的剂量。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指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中毒等。

6.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是指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标准,通常包括外观、含量、杂质、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中药注射剂由于其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泛,对注射技术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和使用范围,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
洁净度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m2
尘粒径≥0.5μ m 尘粒径≥5μ m
微生物粒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m2 沉降菌/皿
100级 1万级 10万级 30万级
3500 350000 3500000 10500000
0 2000 20000 60000
5 100 500 -
1 3 10 15
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投料: (1)有效成
分中单一成分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同 时还需要提供溶出度的试验资料 ;(2)有效部位的 含量应不少于总固体量的70%(静脉用不少于80%)
药材投料量:im>20%, iv>25%
8、小容量溶液型中药注射剂处方设计 半成品(中间提取物)、有效成分或有效 部位进行有关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研 究,了解其溶解性、药物的稳定性(包括 物理化学稳定性与生物学稳定性)、配伍 特性、生理适应性等 根据溶解性能选择适宜的溶剂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选择 选择pH值调节剂 根据需要选择抗氧剂、止痛剂、抑菌剂等
18、鞣质检查不合格
鞣质对中药注射剂的影响: (1)放置后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生成沉 淀 (2)能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硬结,导致注射部 位疼痛、坏死 除鞣质方法: (1)明胶沉淀法 :2~5%明胶溶液,pH4~5 (2)醇溶液调pH法 :pH值8.0使鞣质成盐 (3)聚酰胺除鞣质法
19、蛋白质检查不合格
24、中药乳浊液型注射剂
特点:(1)比它们的油溶液吸收快;(2)可以与体 液(特别是血液)相混合,为油状或油溶性药物的静 脉注射给药提供了可能;(3)被动定向浓集在富含吞 噬细胞的肝、脾、淋巴系统等部位,实现靶向给药 制剂处方:由药物(油)、水及乳化剂组成。 (1)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是乳浊液型注射剂处方设计 的关键 (2)pH值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 乳化设备:电动搅拌器、胶体磨、超声波乳化器、高 速搅拌器、高压乳匀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一、概述(一)概念注射剂(Injectiones)俗称针剂。

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二)类型1、无菌溶液(如参麦、生脉等);2、无菌乳浊液(如莪术油注射液、鸦胆子油静脉乳);3、无菌混悬液;4、无菌粉末(如穿琥宁)。

(三)组成药物+附加剂+溶媒+特制容器(四)给药途径1、皮内;2、皮下;3、肌肉;4、穴位;5、静脉;6、脊椎腔等。

(五)优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立即进入组织、血管或器官,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2、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神昏、抽搐、痉厥、消化功能障碍等。

3、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具刺激性的药物;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天花粉结晶蛋白粉针等。

4、定位发挥药效,如消痔灵注射液用于痔核注射。

5、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疗效,如鱼腥草注射液,利水消肿,抗菌消炎,用于鼻炎的治疗。

6、较其它液体制剂容易贮存(因无菌、隔离空气)。

(六)缺点1、部分药物注射时疼痛;2、给药不方便;3、由于不经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静脉,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对质量要求高;4、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

(七)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中药注射液已有60多年历史,最早为3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用于感冒、发烧的治疗。

60年代研制出抗601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201-2(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

7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有关资料报道总数达700多种,由于多数质量不过关,副作用大,文革后渐受冷落,给医生留下了不好印象。

1977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液23种,也有一些被纳入省市药品标准中,例如单方制剂莪术油、穿心莲、人参、丹参、山豆根总碱、丁公藤注射液。

复方制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种。

中药注射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是发展中医药,解决中医急症用药的方向,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因此,1993年卫生部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指导原则》,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规范中药注射液的研究、生产。

95版《中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载了多种中药注射剂,且许多中药注射剂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如鱼腥草、生脉、参麦、清开灵、参附、灯盏花、血塞通注射液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知识(一)分类1、按物态分:(1)液体注射液(包括水针和油溶液)(2)注射用粉针(灭菌粉末)2、按给药部位分:(1)皮内注射剂:常用于过敏试验及疾病诊断(2)皮下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液型(3)肌肉注射剂:油注射液吸收缓慢而均匀,可起延效作用。

(4)静脉注射剂:起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提供营养之用,大剂量称"输液剂",多为水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等,不应加抑菌剂。

(5)脊椎腔注射液、腔隙注射剂(二)质量要求1、无菌;2、无热原;3、澄明度(异物检查):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但混悬液及乳浊液除外;4、PH值与血浆相等或相近(pH4.9);5、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或相近(偏高),尤其输液剂;6、安全性、刺激性、溶血、过敏、毒性应符合药典规定;7、稳定性:贮存期内安全有效。

(三)热原微生物产生的,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主要指细菌的内毒素,存在于菌体细胞。

故防止细菌污染、增殖,在中药注射液的生产中尤为重要。

(四)热原反应大于10m1的注射剂进人人体后,30-60min内病人出现发冷、颤抖、发热、出汗、昏晕、呕吐,严重者危及生命的一种反应称为热原反应。

(五)热原的基本性质1、水溶性、不挥发性,但可随水蒸汽的雾滴夹带而入蒸馏水中,故蒸馏水器具要有隔膜装置。

2、耐热性:一般250℃,30min可完全破坏,有的150℃,数小时不裂解。

3、免疫原性:能与血管壁细胞的磷脂强力结合成为致敏原。

4、带电性5、滤过性:体积1~5nm,能通过一般滤器。

(六)被热原污染的途径1、从溶媒中带入(要用新鲜注射用水,随蒸随用,不新鲜的注射用水可能被微生物污染)2、从原料中带入(有的药品适于微生物生长)3、从用具或器皿中带入(配制装置)4、制备过程中污染5、灭菌不完全或包装不严6、临床使用过程中带入(七)注射剂的附加剂及质量要求除主药以外,能增加注射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的物质称为注射剂的附加剂。

要求:1、对机体无毒;2、与主药无配伍禁忌;3、不影响主药的疗效及含量测定。

(八)附加剂的种类1、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1)吐温-80,肌注中常用,静脉中慎用或少量使用,因有降压或轻微溶血,但鱼腥草注射液中使用了吐温-80,用量较小。

(2)胆汁,大于10%时,具清热消炎作用。

(3)甘油,如大黄中的鞣质,以15%甘油增溶。

2、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如豆磷脂在莪术油注射液中即为乳化剂。

3、防止主药氧化变色的附加剂:(1)抗氧剂:如Na2SO3(2)惰气:如N2CO2(高纯度)(3)金属络合剂4、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5、调节pH值的附加剂6、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7、减轻疼痛的附加剂(九)注射剂的制备1、有效成分明确的,可根据情况直接提取,如元胡注射液,直接提取生物碱配制。

2、有效成分不清楚的制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水醇法:水提取醇沉淀(多次)除杂质,配制,鞣质不易除尽。

(2)醇水法:醇提取水沉淀除杂质,配制。

(3)蒸馏法:如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油的提取。

3、工艺流程:(十)注射剂的容器1、单剂量装小容器,俗称安瓿(ampule),多以硬质中性玻璃制成,其容积通常有1、2、5、10、20m1等规格。

广泛采用的是有颈安瓿和曲颈安瓿,国内较有前途的是〈刻痕色点曲颈易折安瓿〉。

2、多剂量容器系指橡胶塞玻璃瓶,瓶口胶塞上另加铝盖密封,常用的有5、10、20、30及50m1等规格,亦可用来分装注射用粉末或疫苗及血清等生物制品。

3、大剂量容器常见的为输液瓶,一般有500或1000ml规格,又称"盐水瓶"。

(十一)注射剂容器的质量要求1、无色透明(特殊除外),便于检查注射液澄明度及变质情况。

2、具低膨胀系数和优良的耐热性,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不易冷爆破裂。

3、足够的物理强度,能耐受热压灭菌时产生较高的压力差,并避免在生产、贮运过程中造成破损。

4、具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改变溶液的pH,不易被药液侵蚀。

5、熔点较低,易于熔封。

6、不得有气泡、麻点与砂粒。

(十二)水蒸气蒸馏法本法为提取挥发性成分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含挥发油或其他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莪术、鱼腥草。

常规方法是将药材粗粉或碎片,加入蒸馏器内,加适量水待充分膨胀后,直接加热蒸馏或通水蒸汽蒸馏。

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汽蒸馏而出,收集馏出液备用。

当药材中挥发油含量较高时,馏出液中的挥发油可分离,若需配制比饱和溶液更浓的挥发油水溶液,可加增溶剂吐温-80增溶。

(十三)水醇法(水提醇沉法)依据中药中大多数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原理,利用其在水中或乙醇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先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后,再用乙醇沉淀除去其中杂质,以纯化药液。

如药材中所含生物碱盐、贰类、有机酸盐、氨基酸、某些多糖等易溶于水和醇,当药材用水煎煮时可被提出,但同时也煎出了许多水溶性杂质,如淀粉、蛋白质、粘液质、鞣质、色素等,它们在醇中溶解度小,故加入乙醇可部分或绝大部分沉淀除去。

通常当含醇量达50%~60%时淀粉可沉淀除去,含醇量达75%时,可除去蛋白质,含醇量达80%~85%时,可除去全部蛋白质和多糖。

但鞣质、水溶性色素、树脂等不易安全除尽,是使注射剂不稳定和常引起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

水醇法较普遍地用于中药注射剂原液的精制,但醇沉去除的成分不能一概认为是杂质,醇沉去杂时可能要损失部分有效成分而影响疗效,如目前市场上消化量较大的黄芪注射液,其生产工艺即采用水醇法,两次使用醇沉,第二次乙醇浓度达75%~85%,使得黄茂中所含的多糖(APS)几乎全部被除去,而黄芪多糖的药理活性,尤其是在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方面的药理活性是非常强的,应该予以保留,因此999黄芪注射液增加了保留黄芪多糖的生产工艺,在治疗效果上更占优势。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除水蒸汽蒸馏法、水醇法外,还可采用"醇水法"、"双提法"(蒸馏法+水醇法)、透析法、超滤法等。

(十四)鞣质及除鞣质的方法天然鞣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皮、果实中,是多元酚的衍生物,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有较强还原性,在酸、酶、强氧化剂存在或加热情况下,可发生水解、氧化、缩合反应,产生水不溶性物质。

中药水提液中所含鞣质用醇沉淀不易除尽,故往往灭菌(加热)后会有沉淀,影响注射液澄明度。

鞣质又能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鞣酸蛋白,含有一定量鞣质的注射液肌注使局部组织发生硬结、疼痛,因此,注射液中的鞣质必须进一步除去,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明胶沉淀法利用蛋白质可与鞣质在水溶液中形成不溶性鞣酸蛋白而沉淀的方法。

2、碱性醇沉法利用鞣质可与碱成盐,在高浓度乙醇中难溶而沉淀除去的方法。

3、聚酰胺吸附法利用聚酰胺分子内存在的酰胺键,可与酚形成氢蹬,而有吸附作用来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

(十五)质量检查及控制的主要内容1、装量2、澄明度3、热原检查4、无菌检查5、pH测定6、有效成分鉴别7、含量测定8、蛋白质检查9、鞣质检查10、草酸检查11、K+检查12、重金属测定13、溶血检查14、过敏试验15、刺激性试验16、急毒、慢毒17、炽灼残渣18、渗透压(静脉用大规格)(十六)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澄明度,如出现沉淀、乳光等问题,原因如下:(1)杂质:主要是鞣质及树脂类,因其既溶于水又溶于醇,不易除尽。

可在工艺上同时采用多种除杂质的方法来解决。

树脂类(酸性树脂),微溶于水,影响澄明度(2)pH值:某些成分的溶解性与PH相关,pH值不当,则易产生沉淀,因此一般有效成分是碱性的(如生物碱),药液宜调偏酸性,反之亦然。

(3)温度:中药注射液中所含高分子杂质呈胶体分散状态,具热不稳定性及动力学不稳定性。

致使中药注射液在加热灭菌时的高温下及放置过程中,会因胶粒凝结而产生药液浑浊或沉淀,因此在注射液灌封前,采用流通蒸气100℃或热压处理30min,再冷藏放置一定时间,加速胶体凝结、滤过,灌封(热处理冷藏法)。

(4)注射液浓度过高或配伍影响有些成分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经灭菌和放置,可有部分析出,此时可加增溶剂,例如复方三黄注射液。

银花(含氯原酸)、黄连、黄柏(含生物碱)(5)引起乳光的原因药液中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较多时,水溶性差,微量即饱和,如莪术油、鱼腥草、紫胡注射液,生产中往往有乳光现象。

多数挥发油含酚醛基,遇光及空气易氧化,产生乳光,同时产生沉淀、色泽变浑,解决方法:加抗氧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