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问答题

合集下载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草药“A”属于以下哪一类药物?A. 温经中药B. 寒凉药C. 补虚药D. 散寒药答案:B. 寒凉药2. 以下哪种中药最适合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A. 人参B. 附子C. 防风D. 当归答案:C. 防风3. 中药行业中,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药品质量标准,该药典每几年修订一次?A. 每3年B. 每5年C. 每7年D. 每10年答案:B. 每5年二、填空题4. 中药学中,薏苡属于_____________科植物。

答案:禾本科5. 用于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川芎”的药用部位是_____________。

答案:根茎6. 中药学中,将天然的艾叶烘干后制成所用的药材,称之为_____________。

答案:制艾叶三、问答题7. 请简要介绍中药学中的“四气味”概念及其在药物分类中的应用。

答案:中药学中的“四气味”是指辛、甘、苦、酸四种气味。

其中,辛性药多具有发散散结之效,甘性药则多具有养血、润燥之功,苦性药多有泻下、清热之能,酸性药则多有涩精固津之功。

在药物分类中,“四气味”通常用于判断药物的性味属性,进而指导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作用。

8. 请简要说明中药炮制中的“曲”、“浸”、“煨”、“炙”、“研”等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用途。

答案:中药炮制中的“曲”指的是将药材反复按压,使其变软;“浸”指的是将药材浸泡于特定液体中;“煨”是在液体中加热处理;“炙”是将药材置于火烤;“研”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

这些方法在炮制中的用途包括改变药材性味、增加药效、提高疗效等。

以上就是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为您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第一节: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什么是中药?
2.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3.中药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中药资源与采集
1.中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2.中药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中药质量评价和标准
第三节:中药药材与药效
1.传统中药药材的种类和功效
2.中药药效的科学解释
3.中药的毒副作用与安全性控制
第四节:中草药制剂
1.中草药制剂概述
2.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
3.中草药制剂的应用范围和临床疗效
第五节:中药炮制与贮藏
1.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理
2.中药贮藏的要求和方法
3.中药炮制和贮藏对药效的影响
第六节:中药标准与药理研究
1.中药标准和质量控制
2.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和进展
3.中药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展望
第七节:中药研究方法与技术
1.中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3.中药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技术
第八节:中药文化与现代社会
1.中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中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影响
3.中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是关于中药学题库的一些题目,通过学习这些题目,你可以了解到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资源与采集、中药药材与药效等相关内容。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你对中药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学:中药学(最新版)

中药学:中药学(最新版)

中药学:中药学(最新版)1、多选《药典》炮制通则的分类方法之内容是()A、净制B、切制C、炮制D、水制E、火制正确答案:A, B, C2、名词解释盐黄柏的炮制方法是什么?正确答案:黄柏盐制后可引药入肾,缓和(江南博哥)苦燥之性。

增强滋肾阴、泻相火。

退虚热的作用。

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足膝痿软。

3、单选患者,男,16岁。

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舌质红,脉滑数。

用药宜首选()。

A.黄芩、木香B.黄连、木香C.黄柏、木香D.苦参、木香E.马齿苋、木香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黄连和木香的配伍应用。

黄连大苦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用于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与木香同用,如香连丸。

此为湿热泻痢,故选B。

4、名词解释大理石花纹正确答案:药材横切面具棕色种皮嵌入乳白色胚乳组织中形成的纹理。

如槟榔。

5、名词解释净选加工正确答案: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6、问答题炮制对芫花化学成分有何影响?正确答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芫花酯甲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煮芫花中芫花酯甲的含量比生芫花高约11%,而其他几种炮制品芫花酯甲含量均降低。

降低率依次为:醋炙芫花(45%)>醋煮芫(18%)>清蒸芫花、高压蒸芫花(10%)。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炮制工艺、不同地区的芫花样品及在不同条件下模拟炮制处理的芫花素单体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芫花经炮制后,芫花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品含量高,醋炙品与生品接近,其他炮制品与生品比较,降低程度均较明显(p<0.01)。

芫花素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是:生品>醋炙品>高压蒸品>清蒸品>醋煮品>水煮品。

用气质联用法对生芫花和醋炙芫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芫花醋炙后挥发油含量降低,颜色加深,化学组分及组分间的相对含量均发生了改变。

中药学试题库

中药学试题库

第一章中药学发展简史一、选择题(一)A型题l.《山海经》载药数为A.360余种B.240余种C.730余种D.100余种E.850余种2.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的药物数为A.100余种B.300余种C.240余种D.840余种E.700余种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5.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唐本草》B.《证类本草》C.《本经》D.《本草经集注》E.《开宝本草》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海药本草》7.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雷公炮炙论》B.《炮炙大法》C.《珍珠囊》D.《修事指南》E.以上皆非8.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经》B.《本草纲目》C.《开宝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9.《唐本草》的载药数是A.1746种B.1892种C.730种D.844种E.365种10.最早提出按十剂类分药物的本草著作是A.《唐本草》B.《本经》C.《本草经集注》D.《药性论》E.《本草拾遗》11.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

A.《嘉祐本草》B.《开宝本草》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E.《大观本草》12.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B.《政和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别说》E.《本草图经》、13.宋代最著名的私人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B.《大观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衍义》E.《本草折衷》14.忽思慧所著的食疗专著是。

A.《饮膳正要》B.《食疗本草》C.《救荒本草》D.《食治篇》E.《汤液本草》15.《珍珠囊》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王好古D。

朱震亨E.忽思慧16.明代的官修本草是A.《本草纲目》B.《本草品汇精要》C.《滇南本草》D.《本草汇言》E.以上皆非17.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中药学:中药学知识学习

中药学:中药学知识学习

中药学:中药学知识学习1、单选含双酯类生物碱的是()A.川乌B.白附子C.草乌D.苦参E.延胡索正确答案:C2、名词解释半夏正确答案: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主产四川、湖北。

3、问答题麻黄(江南博哥)有几个常用炮制晶,其作用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麻黄有四个常用炮制品:①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②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

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如用于咳嗽较甚,痰多胸满;或用于痰喘不得卧,痰多清稀。

③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用法与麻黄相似。

④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用法与蜜炙麻黄相似。

4、单选我国最早记载提炼乌头碱结晶的文献是()。

A.《肘后方》B.《周易参同契》C.《道藏》D.《白猿经》E.《齐民要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最早记载合成乌头碱的书籍。

十七世纪的著作《白猿经》记载了用新鲜乌头制成冰晶状的"射罔",实为乌头碱的结晶,比欧洲人在十九世纪初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要早一百多年。

5、单选川楝子的归经是()。

A.肝、胆、肺、脾经B.肝、胆、大肠、小肠经C.肝、胆、肾、膀胱经D.肝、胃、小肠、膀胱经E.肝、心、胃、大肠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川楝子的归经。

川楝子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故答案是D。

6、名词解释云锦纹正确答案:何首乌切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复合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习称“云锦纹”7、名词解释吸潮回润正确答案:吸潮回润是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席子的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达到合适切制程度的方法。

8、多选可以用吸湿回润法软化的药物是()A、灯心草B、当归C、棕榈D、怀牛膝E、川芎正确答案:B, D9、问答题生姜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有哪些?如何制备姜汁?正确答案:生姜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和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缓和寒性,降低药物副作用。

中药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什么学科?A. 中药的种植B. 中药的采集C. 中药的加工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A. 寒B. 热C. 温D. 涩答案:D3. 中药的五味包括哪些?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4. 中药的归经是指什么?A. 中药的产地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药效作用于人体的经络D. 中药的储存方法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配伍禁忌?A. 十八反B. 十九畏C. 相须D. 相杀答案:C6. 中药的剂量单位通常是什么?A. 克B. 毫升C. 毫克D. 升答案:A7. 中药的煎煮方法中,哪种方法适合于芳香性药物?A. 先煎B. 后下C. 包煎D. 烊化答案:B8. 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A. 甘草B. 黄连C. 当归D. 黄芪答案:B9. 中药的炮制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增强药物的补虚作用?A. 炒B. 蒸C. 炙D. 煅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贮藏方法?A. 干燥B. 冷藏C. 曝晒D. 避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药的四气包括哪些?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A、B、C、D2. 中药的五味包括哪些?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A、B、C、D3. 中药的归经包括哪些?A. 心经B. 肝经C. 脾经D. 肾经答案:A、B、C、D4. 中药的配伍禁忌包括哪些?A. 十八反B. 十九畏C. 相须D. 相杀答案:A、B、D5. 中药的炮制方法包括哪些?A. 炒B. 蒸C. 炙D. 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的学科。

(对)2. 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

(对)3. 中药的五味包括酸、苦、甘、辛、涩。

(错)4.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的药效作用于人体的经络。

中药学简答题

中药学简答题
相反:两药配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
13.何谓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那几方面?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忌讳的事情,称为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14.何谓“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9.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①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③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④加强对——————————————————— 作者:
———————————————————————————————— 日期:

一、中药学问答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对中毒原因进行诊断,以及对中毒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

中药学问答题

中药学问答题

1.何谓中药答: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何谓本草、本草学答: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

3.何谓中药学答: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4.简述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的联系和区别。

答: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本草是古代中药名称,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中药、本草与草药、中草药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

5.简述《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内容。

答:《雷公炮炙论》为南朝刘宋时期雷敩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300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提出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 简述《本草拾遗》在本草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答:《本草拾遗》为唐代陈藏器所著,其主要贡献有:①搜集了大量的民间药物,对《新修本草》进行了增补和辨误。

②扩展了用药范围,为丰富本草学的内容作出了贡献。

③根据药物功效,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

8. 简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在药物的分类方法上的区别。

答:《神农本草经》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的不同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

9.简述《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

答:《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该书的主要贡献有①收载药物921种,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何谓中药?答: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何谓本草、本草学?答: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

3.何谓中药学?答: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4.简述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的联系和区别。

答: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本草是古代中药名称,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中药、本草与草药、中草药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

5.简述《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内容。

答:《雷公炮炙论》为南朝刘宋时期雷敩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300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提出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 简述《本草拾遗》在本草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答:《本草拾遗》为唐代陈藏器所著,其主要贡献有:①搜集了大量的民间药物,对《新修本草》进行了增补和辨误。

②扩展了用药范围,为丰富本草学的内容作出了贡献。

③根据药物功效,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

8. 简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在药物的分类方法上的区别。

答:《神农本草经》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的不同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

9.简述《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

答:《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该书的主要贡献有①收载药物921种,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

②增收了大量的民间草药和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

③对《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

1.试述《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答:《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

该书在内容上①首创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功效的不同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②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

③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

《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

且为中药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编写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试述《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答:《本草经集注》为梁·陶弘景所著,载药730种。

该书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为:①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医的用药经验,载药数量较《神农本草经》有了成倍的增长。

②在药物分类方面,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③首创“诸病通用药”。

④对药物的形态、性味、产地、采制、剂量、真伪鉴别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⑤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

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第二部本草名著,它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

3.试述《新修本草》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

答:《新修本草》的主要内容特点是:①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844种。

②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

③在保持《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古书。

④内容丰富,既收集了外来药,又增加了民间经验用药。

主要成就有:①对本草做了一次全面的整理、总结。

②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③是世界上由国家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

4.试述《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

答:《证类本草》为宋代唐慎微所著,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

其主要贡献为:①每药附有图谱,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②保存了民间用药的丰富经验。

③每药附以制法,为后世提供了药物炮制资料。

④广泛引证,切合实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在本草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5.试述《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

答:《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为:①《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在文前编辑了序例,介绍历代诸家本草、经史百家书目、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引经报使、配伍、禁忌、治法、治则等内容。

②各论按自然属性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

③每药按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分别叙述,详细地介绍了药物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产地、形态、真伪鉴别、采集、栽培、炮制方法、性味功能、主治特点。

6.试述《本草纲目》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答:《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和贡献为:①收载了一些民间药物和外来药物,大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

②全面总结了明以前药性理论内容,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

③百病主治药部分,为药物按功效主治病证分类的楷模。

④药物分类方法先进,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

⑤药物记载内容精详,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法特色。

⑥对历代诸家本草取其精华,纠其谬误。

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且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

17世纪流传到国外,是世界上有名的药学文献。

7.试举例说明清代本草研究的主要特点。

答:在《本草纲目》的影响下,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主要表现为①由于医药学的发展,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②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由博返约,对《本草纲目》进行摘要、精减、整理工作,如汪昂的《本草备要》、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等。

③受考据之风影响,从明末至清代,不少学者从古本草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

④不少医家对《神农本草经》作了考证注释工作,如邹澍的《本经疏证》、张璐的《本经逢原》等1.何谓道地药材?答: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1.何谓炮制?答: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2.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答: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

3.简述修治的目的和方法。

答: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①纯净药材有挑、筛、刷、刮、挖、撞等方法。

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法。

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铡等方法。

4.简述水制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答:水制的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

常用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晒、水飞等。

5.何谓火制法?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烫、煅、煨等。

6.简述煨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

答:煨法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

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

7.何谓水火共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水火共制是指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或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药物的方法。

常用方法有煮、蒸、炖、潬、淬等。

8.简述蒸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

答:蒸法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

蒸制的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9.简述潬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

答:潬法是将药物快速放人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

目的为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2.举例说明炒黄、炒焦、炒炭的含义及目的。

答: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

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

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3.何谓炙法?炙法常用的辅料和意义是什么?答: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盐炙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1.何谓中药的性能?答: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4.何谓“四气”?四气主要说明药物的什么性质?答: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7.简述辛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8.简述甘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9.简述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10.简述苦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