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再生增强因子研究进展
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 南 昌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普 外 一科 , 南昌 3 3 0 0 0 6 ) 关键词 : 肝再生 ; 肝细胞生长因子 ; 门静 脉 分 支 结 扎 ; 肝切除术 ; 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R 5 7 5
文献标识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章编 号: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4 ) 0 1 — 0 8 5 — 0 3
研 究 表 明 .大 鼠 9 0 %肝 叶 门静脉 支 结 扎促 进 未 结 扎 侧 增生 , 2周 后 再行 二期 肝 切 除 .可 有 效预 防 一 期9 0 %肝 切 除 术后 所 引起 的急性 肝 功 能 衰竭 。术
反 复 4次 肝 切 除 .动 态观 察 其 肝再 生 组 织 的超微 结 构及 酶组 织化 学 的变化 。( 4 ) 短 间隔连 续 部分 肝
个 体 体 重 的 比例来 决定 的 .当肝 脏 再 生后 其 重 量 与整 个 体重 达 到 一定 比例 时 .肝 脏 的再 生 将 自动
脏总体积的 3 0 %1 切除 . 约 为 总肝 体 积 的 7 0 %又称
为2 / 3肝 切 除 。 由于大 鼠的肝 脏 由多个 肝 叶组 成 。 且 每 一个 肝 叶 均有 一 套独 立 的分 支肝 动脉 、门静
鼠分 为 3组 . 第 二 次开 始 . 切 肝 量 约为 术 时肝 重 的
2 O %左右 。3组 大 鼠以 间隔 1 、 3 、 7 、 1 4和 2 1 d均 做
分 门静 脉分 支( P B L ) 后. 结 扎侧 的肝 叶 出现萎 缩 , 而 非结 扎 侧 的肝 叶 出现代 偿性 增 生 肥 大 .此 作 用 在 临床 上 可 以使 部 分无 法 行 一期 肝 切 除 手术 的患 者 后 期 行二 期肝 切 除达 到切 除病 灶 的效果 李 波等同
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

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BI yi liang, DENG Cun-lia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DENG Cun-liang【Key words】ALR GFER ERV Liver Regeneration Hepatocytes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也就是所称之为肝细胞刺激物(HSS)或者肝细胞生成素(HPO), ALR在所有器官广泛表达,在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具有特异性。
ALR作为肝细胞的再生因素,同ERV1(essential for respiration and viability)蛋白具有明显的同源性,在某种病理条件下改变血清ALR水平表明ALR也许可以作为肝损伤/疾病的诊断标记物。
现就ALR的近期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ALR的历史发展肝脏是机体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脏器,Higgins and Anderson对模型鼠进行了部分肝切除术,科学的证明肝脏确实有着再生能力。
[1] 已知的肝再生相关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α)、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也具有类似的再生能力,[2]但是均难以解释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肝再生调控机制,因此寻找新型肝再生调控因子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
近来研究发现,ALR是一种特殊的促肝细胞分裂原,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ALR的基因研究哺乳动物ALR与酿酒酵母菌(S.cerevisiae)表达的蛋白有约40%的同源性[3],ALR也被称为S.cerevisiae的生长因子ERV1同源物。
肝脏细胞再生能力的研究报告

肝脏细胞再生能力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细胞再生能力的机制和调控因素。
通过对肝脏细胞再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我们发现肝脏细胞再生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细胞再生能力的研究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肝脏细胞再生是指在肝脏损伤或切除后,肝脏能够通过细胞增殖和再生来恢复其结构和功能。
了解肝脏细胞再生的机制和调控因素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和促进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肝脏细胞再生的机制肝脏细胞再生主要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来实现。
在肝脏损伤后,肝脏中的干细胞和肝细胞会开始增殖,形成肝脏再生结节。
这些再生结节中的细胞会逐渐分化为肝细胞,从而恢复肝脏的功能。
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和生长因子参与了肝脏细胞再生的调控,如Wnt/β-catenin、HGF/c-Met和Notch等。
3. 肝脏细胞再生的调控因素肝脏细胞再生的调控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细胞周期调控和表观遗传学修饰等。
外因素包括肝脏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肝脏微环境的变化以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
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以调节肝脏细胞再生,如肝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等。
4. 肝脏细胞再生与肝脏疾病肝脏细胞再生的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中,肝脏细胞再生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肝脏功能障碍和结构改变。
因此,研究肝脏细胞再生的机制和调控因素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 肝脏细胞再生与再生医学肝脏细胞再生的研究不仅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通过了解肝脏细胞再生的机制,可以为其他器官的再生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此外,通过调控肝脏细胞再生的相关因素,可以促进肝脏再生医学的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肝脏再生和保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脏再生和保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董育玮;陆伦根【摘要】肝脏再生是大多数肝损伤恢复所必需的一个过程.再生通过包括肝脏细胞和肝外器官在内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来实现.肝脏体积的恢复依赖于肝细胞增殖,该过程包括启动相、增殖相及终止相.肝细胞主要通过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由库普弗细胞启动,随后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刺激诱导下发生增殖和细胞生长.肝脏再生过程中,IL-6/STAT3和PI3K-PDK1-Akt通路发挥关键性作用.IL-6/STAT3通路通过cyclinD1/p21调节肝细胞增殖,通过上调FLIP、Bcl-2、Bcl-xL、Ref1、MnSOD防止细胞死亡.PI3K-PDK1-Akt通过mTOR等下游分子调节细胞大小,并具有生存、抗凋亡、抗氧化特性.虽然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仍需进一步阐明以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5页(P148-152)【关键词】肝脏再生;肝脏保护;凋亡;IL-6/STAT3;PI3K-PDK1-Akt【作者】董育玮;陆伦根【作者单位】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虽然目前肝胆胰手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大多数肝脏损害的恢复主要还是依赖于肝脏内在的再生能力。
肝脏的再生过程很复杂,诸如部分肝切除术(PH)或部分肝移植造成肝体积原发性减少,或者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脂肪肝等损伤性肝病诱导的有活性肝组织的继发性减少,都可诱导或触发肝再生过程[1]。
在这些病理状态下,肝脏再生的进展通常平行于肝实质及结构的逐渐损害而发生。
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肝脏再生和功能恢复,有必要阐明肝脏保护以及在正常及病理条件下肝脏再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 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1.1 肝脏再生的肝内和肝外调节肝脏是由包括肝细胞、库普弗细胞、窦内皮细胞(SEC)、肝星状细胞(HSC)、胆管细胞和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所组成的。
肝脏再生研究进展

332019.04论著·论述肝脏再生研究进展潘杰伟 丁 隆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0【摘 要】肝脏在手术切除、化学损伤及病毒等损伤后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然而肝脏再生过程非常复杂包括肝细胞再生的启动、增殖及终止三个阶段。
参与肝细胞再生的是已经分化成熟并处于稳定状态的肝细胞通过有关基因转录及翻译,并通过相关细胞因子组成信号通路参与肝脏再生整个过程。
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组成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也是近些年来对肝脏再生研究比较热门的领域。
现文根据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综述Keap1/Nrf2信号通路是如何在肝脏再生三个阶段如何起作用。
以期能发现该信号通路重要节点,为今后研究该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及研究促进肝脏再生药物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肝脏再生;Keap1;Nrf2;启动阶段;增殖阶段;终止阶段肝脏是人体内部最大的器官。
成人肝脏的平均重量为1.5千克。
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
它是消化系统中产生胆汁的器官,主要在新陈代谢中起作用。
它在体内起着脱氧、合成和储存肝脏糖和分泌蛋白的作用。
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
肝脏有生物转化,它分解或完全离开身体的许多非营养物质的代谢,如药物,毒药,和某些代谢物来自身体内外。
这种效果也被称为解毒功能。
所以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化工厂”。
然而在解毒时势必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肝脏不仅遭受药物损害,还遭受到病毒、肝脏手术(术中肝细胞切术肝细胞减少、术中阻断肝脏血流后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等损害。
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能力决定预后。
所以对肝脏再生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肝损伤后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
肝脏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和再生能力。
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 ,LR )是指由各种原因(手术、创伤、中毒、感染、坏死等)引起的肝损伤。
各种反馈信号刺激G0期肝细胞增殖。
《用绿色荧光蛋白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进行转基因绵羊胚胎的研究》范文

《用绿色荧光蛋白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进行转基因绵羊胚胎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和医学研究中。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精确地将特定的基因转移到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进而研究或利用这些基因的表达,改善物种性能或为人类服务。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一项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肝再生增强因子(LRR-GRs)基因整合至绵羊胚胎基因组的研究,为畜牧业育种及动物医疗等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二、实验目的和原理我们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LRR-GRs)整合到绵羊的胚胎基因组中,以实现两种基因的共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可用于直观地观察和追踪基因的表达情况;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则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肝脏再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基因,其在肝脏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方法和材料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精子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试剂等。
2. 实验方法:a. 提取GFP和LRR-GRs基因;b. 构建含GFP和LRR-GRs基因的载体;c. 将载体与卵母细胞结合,模拟自然受精过程;d. 通过显微操作将构建好的载体注入到卵母细胞中,获得转基因胚胎;e. 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待胚胎发育成熟后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成功提取了GFP和LRR-GRs基因,并构建了包含这两个基因的载体。
然后,我们将载体与卵母细胞结合,并模拟自然受精过程。
通过显微操作,我们将构建好的载体成功注入到卵母细胞中,获得了转基因胚胎。
最后,我们将这些转基因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待其发育成熟后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结果分析:在转基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GFP基因的表达情况良好,转基因胚胎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绿色荧光。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LRR-GRs基因在转基因胚胎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对转基因胚胎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胚胎在生长速度、肝脏再生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肝细胞核因子4α在肝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综㊀㊀述 D O I:10.3969/j.i s s n.1672G9455.2019.13.049肝细胞核因子4α在肝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刘新文1综述,伍㊀悦2,龚建平2ә审校1.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普外二科,重庆40450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重庆400010㊀㊀关键词:肝细胞核因子4α;㊀肝脏;㊀肝脏再生;㊀调节中图法分类号:R44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G9455(2019)13G1940G03㊀㊀肝细胞核因子4(HN F4)是从大鼠肝脏中发现的,属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其D N A结合活性与α1G抗胰蛋白酶㊁载脂蛋白A1和丙酮酸激酶基因转录调控有关.H N F4α与大鼠肝脏提取物中t r a n s t h yGr e t i n(T T R)和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CⅢ(A P O CⅢ)转录所需要的位点结合.在小鼠肝脏发育过程中,H N F4α在胃泌素分泌前的原发性和胚胎外内脏内皮细胞中表达,在肝㊁胰腺和肠形成初期的上皮细胞中表达.H N F4包括H N F4α㊁H N F4β㊁H N F4γ和变异剪切体,与肝脏疾病相关的H N F4分子主要是H N F4α,本研究对HN F4α在肝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㊀H N F4α的来源及分布㊀㊀H N F4α来源于胚泡的原始内胚层,可持续表达于卵黄囊内脏内胚层.H N F4α在胚胎肝脏发育形成的第8天即可被检测到,H N F4α在肝脏和肾脏中表达较高,在小肠㊁结肠和胰腺B细胞中表达较低(<50%),与肝特异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1].2㊀H N F4α的结构特点㊀㊀人的H N F4α编码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长臂(20q13.12).H N F4α含 锌指结构 ,其蛋白质3级结构由6个(A~F)功能性结构域组成:A/B区(N 端)包含激活结构域1(A F1),其与启动子特殊序列密切相关;C区含高度保守的 锌指结构 ,与D区(铰链区)结合,形成可与靶基因特殊D N A序列激素反应元件结合的D N A结合域;E区为多功能配体结合域,包括激活功能域A F2和配体结合域;F区(C端)是特异性配体结合区,为H N F4α所独有.H N F4α有酰基辅酶A和游离脂肪酸2个配体结合位点,分别以不同模式调节H N F4α的转录活性.H N F4α可由多种途径调控激活,如磷酸化㊁乙酰化[2]或与细胞信号转导蛋白[3]结合等,与启动子序列结合形成同源二聚体,调节染色体结构,激活靶基因的表达.3㊀H N F4α的功能㊀㊀HN F4α与人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基因结合比例高达12%,其中R N A聚合酶Ⅱ结合基因中有41%与H N F4α结合,说明H N F4α调控着大部分肝细胞基因的转录,与肝脏关系密切.H N F4α被认为是肝细胞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它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不仅能稳定肝转录因子网络[4],还能维持肝细胞功能[5].H N F4α所调节的基因参与了异物代谢㊁碳水化合物代谢㊁脂肪酸代谢㊁胆汁酸合成㊁血液凝固和尿素生成[6].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H N F4α的表达可诱导肝细胞样特征,而在肝癌中,强迫表达H N F4α可诱导分化,降低肿瘤进展[7G8].此外,在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降低H N F4α表达会导致肝功能丧失及呼吸困难[9].最新研究显示, H N F4α在肝脏中具有抗增殖作用[10G11].将小鼠肝细胞特异性H N F4α敲除后,会导致小鼠肝细胞自发性增殖[10G11],并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细胞癌形成[12].4㊀肝脏再生的临床意义㊀㊀肝脏是机体唯一可以通过再生进行自我修复的器官,一般情况下,增生不明显,成熟肝细胞平均寿命为200~300d.部分肝损伤或外科部分切除后,肝细胞首先进入细胞周期,同时产生有丝分裂信号,促进其他类型细胞增殖,目前已知的促进肝细胞由静止期进入细胞周期的信号通路包括:T N FGα/N FGκB㊁I LG6/ S T A T3㊁P I3K/A k t㊁H G F/H F G受体㊁E R K1/2㊁5G羟色胺/G蛋白等分子通路[13G15].通过上述信号转导通路,肝脏可在8~15d恢复至正常重量[16],普遍认为70%的肝脏可安全切除.肝脏的再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手术切除肝组织㊁中毒性肝损害㊁病毒性肝病㊁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启动肝脏再生,促进肝功能恢复,比如,活体肝移植后供者肝脏体积与功能的恢复及移植肝脏的再生;急性肝衰竭后数月,肝脏可能仅表现出无或轻度组织学异常;轻中度肝纤维化去除病因后也可通过再生得以恢复等.如果肝脏再生不足或肝脏再生不能启动,肝功能将持续受损,此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多,只能进行肝移植或肝功能支持治疗,如血浆置换㊁分子吸收再循环系统㊁生物人工肝等.所以,肝损伤后早期,有效激发肝脏再生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非常重要[17].5㊀H N F4α与肝脏再生的关系㊀㊀肝脏受损后,成体肝细胞退出静息状态,进入细胞周期,增殖㊁再生完成后恢复分化㊁静息状态.细胞0491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年7月第16卷第13期㊀L a b M e dC l i n,J u l y2019,V o l.16,N o.13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g o n g j i a n p i n g11@126.c o m.增殖的增加有助于细胞数量增加,但肝脏受损后细胞大小的恢复需要肝细胞的营养㊁蛋白质和水分恢复到正常水平.HU C K等[18]研究发现,HN F4α的下调可能有助于肝细胞更快地进入肝细胞周期起始期,而重要的是,在细胞再生终止过程中恢复H N F4α的活性,对于细胞再生的终止和肝细胞功能的恢复是绝对需要的.此外,在缺乏H N F4α的情况下,肝脏再生可导致去分化㊁促癌的肝细胞表型,这些结果证实了H N F4α在肝脏再生过程中作为肝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角色.5.1㊀H N F4α与细胞增殖㊀H N F4α参与了细胞增殖,这是由于观察到H N F4α在多种器官中正常表达的H N F4α在癌症中表达减少.通过分析人肾细胞癌(R C C)得知,H N F4α的m R N A和蛋白表达下调,同时H N F4α的D N A结合特性受到抑制.H E K293细胞中H N F4α的表达抑制了细胞增殖,并表达了与R C C s 变化相关的基因变化.G R I G O等[19]将H N F4α对R C C 影响的基因范围缩小到14个基因,包括C D K N1A (p21)㊁T G F A㊁MM E(N E P)㊁A D AMT S1㊁S E P P1㊁T H E M2㊁B P H L㊁D S C2㊁A N K3㊁A L D H6A1㊁E P H X2㊁N E L L2㊁E F H D1和P R O S1.有学者开发了一种具有H N F4α诱导形式的F9小鼠胚胎细胞系,在这个模型中,他们提供了H N F4α表达抑制细胞增殖的证据,发现表达可诱导H N F4α的F9细胞在细胞周期的G0/G1阶段由于C D K N1A (p21)以p53独立的方式上调而被抑制,进一步证实了他们在大鼠肺内皮细胞中的发现[18].有学者研究了H N F4α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系I N SG1细胞中过表达是否能抑制胰腺B细胞的增殖,发现HN F4α亚型2过表达导致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增殖减少[19].5.2㊀缺乏H N F4α,肝脏再生无法完成㊀H N F4α在肝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4G6],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在肝细胞中具有抗增殖作用[12,20G21].HU C K 等[18]研究发现,肝脏特异性H N F4α敲除(H N F4αGK O)小鼠在大部分肝切除(P H)前,肝脏重量与小鼠重量比值明显增高,但在P H后5d,肝脏重量的恢复情况与WT相似.而H N F4αGK O小鼠在P H1㊁2㊁5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虽然血清胆红素随时间的推移降低,但是更多的血清胆红素在H N F4αGK O小鼠死亡后才能检测到.H N F4αGK O小鼠P H 后病死率达100%,通过静脉注射A A V8GC MVGH N F4α恢复细胞分裂后,可大大提高P H后H N F4αGK O小鼠的存活率.5.3㊀H N F4α在肝脏再生中的机制研究㊀在P H小鼠肝脏再生恢复初期,H N F4α蛋白表达降低,转录水平也降低.在P H6h后,处死小鼠前,使用S r c抑制剂P P2,H N F4α表达较WT相比明显增高,从而得出肝脏再生初期H N F4α的快速下降可能与S r c介导的磷酸化有关的结论.通过T e tGO nGH N F4α系统将肝细胞中的H N F4α过表达后,P H后6h内,出现更少的阳性P C N A细胞,在48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抑制了短暂性脂肪变性发生[22].众所周知,cGM y c与细胞增殖有关,它在发育过程和增殖细胞中上调,通常在人类肿瘤中上调,因此被称为癌蛋白.cGM y c水平升高会导致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永生化.S L A D E K的研究[23]表明,cGM y c和H N F4α争夺p21启动子的控制权,H N F4α可通过直接竞争与cGM y c结合的能力,上调p21的表达,p21可阻止细胞增殖,H N F4αGK O小鼠中cGM y c明显升高.在H N F4α缺失后,包括F u s㊁S e t㊁C c n b1㊁C c n b2㊁R r m2㊁M y c等多个原生基因的cGM y c调控基因网络被高度激活.在诱导的肝癌模型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H N F4α的消耗与肿瘤中cGM y c的增加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数据有助于支持S L A D E K[23]提出的cGM y c/c y c l i n D1/H N F4α环,可作为控制肝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可能机制.H A N S E等[24]最近的研究认为,c y c l i nD1对H N F4α在选择靶基因上的转录活性提供了证据,发现c y c l i n D1抑制H N F4α在特定基因上的结合,导致基因表达下调.这是由于c y c l i nD1和H N F4α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所致.L U等[25]研究了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包括A rGe g㊁B m p7㊁E g f㊁H bGE g f㊁I g fG1㊁S c f㊁T g f a等,观察到T g f a轻微升高,H g f和I g fG1降低,最明显的差异是B m p7,增加了40多倍.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B m p7在某些肝细胞癌中上调,其中B m p7也被发现上调了40倍以上[26].B O N Z O等[26]通过芯片检测得出B m p7不是H N F4α的靶点,不过,他们也评论说, B m p7是cGM y c的一个已知目标,有证据表明,在失去H N F4α后,cGM y c的目标有所提高.6㊀结㊀㊀语㊀㊀H N F4α的抗增殖与促进分化作用已被广泛认知,而它在肝脏再生中的直接作用却鲜有报道.在H N F4αGK O小鼠中,虽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GM E 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表达缺失,但肝细胞增殖在P H前处于高水平.那么可以猜测H N F4αGK O小鼠的再生反应(不表达E G F R或cGM E T)是由于激活了通常被H N F4α抑制的促增殖通路所致.而H N F4αGK O小鼠在P H后,不仅出现了细胞增殖的增加,还表达了促炎和促纤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癌基因表达也有所增高.这一从异常再生反应到病理状态开始的转变表明,H N F4α在慢性或间歇性低水平肝损伤后再生反应的调节中发挥了作用,并提示在慢性肝病中H N F4α的丢失可能会致肝癌的肿瘤生长.如果能够进一步研究出H N F4α的功能及其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是未来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新方向.1491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年7月第16卷第13期㊀L a b M e dC l i n,J u l y2019,V o l.16,N o.13参考文献[1]H E L L E R B R A N D C,AMA N N T,S C H L E G E LJ,e ta l.T h e n o v e l g e n eM I A2a c t s a s a t u m o u r s u p p r e s s o r i n h e pG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J].G u t,2008,57(2):243G251.[2]T S A IT Y,WA N G W T,L I H K,e ta l.R N A h e l i c a s eD D X3m a i n t a i n sl i p i dh o m e o s t a s i st h r o u g hu p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m i c r o s o m a l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t r a n s f e r p r o t e i nb y i n t e r a cGt i n g w i t h HN F4a n d S H P[J].S c iR e p,2017,27(7):41452G41459.[3]S H I W C,WA N G H Y,Z H E N G X,e ta l.HN FG4a l p h a N e g a t i v e l y R e g u l a t e sH e p c i d i nE x p r e s s i o nT h r o u g hB MGP R1A i nH e p G2C e l l s[J].B i o l T r a c eE l e mR e s,2017,176(2):294G304.[4]K Y R M I Z I I,HA T Z I SP,K A T R A K I L IN,e t a l.P l a s t i c i t y a n d e x p a n d i n g c o m p l e x i t y o f t h e h e p a t i c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Gt o rn e t w o r k d u r i n g l i v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J].G e n e s D e v,2006,20(16):2293G2305.[5]MO R I MO T O A,K A N N A R IM,T S U C H I D A Y,e t a l.A n HN F4Gm i c r o R N AG194/192s i g n a l i n g a x i s m a i n t a i n s h eGp a t i c c e l l f u n c t i o n[J].JB i o l C h e m,2017,292(25):10574G10585.[6]G O N Z A L E ZFJ.R e g u l a t i o no fh e p a t o c y t e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4a l p h aGm e d i a t e d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J].D r u g M e t a bP h a r m a c oGk i n e t,2008,23(1):2G7.[7]W E IL,D A I Y,Z H O U Y,e ta l.O r o x y l i n A a c t i v a t e s P KM1/HN F4a l p h at oi n d u c eh e p a t o m a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db l oc kc a n c e r p r o g r e s s i o n[J].C e l lD e a t hD i s,2017,8(7):e2944.[8]Y I N C,L I N Y,Z HA N G X,e t 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t h e r a p y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i nm i c ew i t h r e c o m b i n a n t a d eGn o v i r u sc a r r y i n g h e p a t o c y t en u c l e a rf a c t o rG4a l p h a g e n e [J].H e p a t o l o g y,2008,48(5):1528G1539.[9]N I S H I K AWAT,B E L LA,B R O O K S JM,e t a l.R e s e t t i n g t h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 n e t w o r k r e v e r s e s t e r m i n a l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c f a i l u r e[J].JC l i n i I n v e s t i g a t,2015,125(4):1533G1544.[10]WA L E S K Y C,G U N E WA R D E N AS,T E RW I L L I G E R E F,e t a l.H e p a t o c y t eGs p e c i f i cd e l e t i o no f h e p a t o c y t en u c l eGa r f a c t o rG4a l p h a i n a d u l tm i c e r e s u l t s i n i n c r e a s e d h e p a t oGc y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J].A m J P h y s i o lG a s t r o i n t e s tL i v e rP h y s i o l,2013,304(1):26G37.[11]B O N Z OJA,F E R R Y C H,MA T S U B A R A T A,e ta l.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h e p a t o c y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b y h e p a t o c y t e n uGc l e a r f a c t o r4a l p h a i nad u l tm i c e[J].JB i o lC he m,2012,287(10):7345G7356.[12]WA L E S K YC,E DWA R D SG,B O R U D EP,e t a l.H e p a t oGc y t e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4a l p h a d e l e t i o n p r o m o t e s d i e t h y l n i t r oGs a m i n eGi n d u c e d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i nr o d e n t s[J].H e p a t o l o g y,2013,57(6):2480G2490.[13]MU R A T A S,MA R U Y AMA T,N OWA T A R IT,e ta l.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o f p l a t e l e tGi n d u c e d l i v e r r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d e c r e a s e o f l i v e r f ib r o s i s[J].I n t J M o lSc i,2014,15(4):5412G5425.[14]C H E N X G,X U CS,L I U Y M.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E R K1/2s i g n a l i n g i n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e i g h t l i v e rc e l l t y p e sd u r i n gh e p a t i c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i nr a t s[J].G e n e t M o lR e s,2013,12(1):665G677.[15]F I D A L G O S,I V A N O V D K,WO O D S H.S e r o t o n i n:f r o mt o p t oB o t t o m[J].B i og e r o n t o l o g y,2013,14(1):21G45.[16]M I C HA L O P O U L O SGK.L i v e r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f t e r p a r t i a lh e p a t e c t o m y:c r i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o f m e c h a n i s t i c d i l e m m a s[J].A mJP a t h o l,2010,176(1):2G13.[17]T A K A HA S H IK,MU R A T A S,O H K O H C H IN.N o v e l t h e r a p y f o r l i v e r r e g e n e r a t i o nb y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n u m b e r o f p l a t e l e t s[J].S u r g T o d a y,2013,43(10):1081G1087.[18]HU C K L,G U N E WA R D E N A S,E S P A N O LGS U N E R R,e ta l.H e p a t o c y t e N u c l e a rF a c t o r4A l p h a A c t i v a t i o ni sE s s e n t i a l f o rT e r m i n a t i o no fL i v e rR e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M i c e[J].H e p a t o l o g y,2018,10(5):30405G30409.[19]G R I G O K,W I R S I N G A,L U C A SB,e ta l.HN F4a l p h a o r c h e s t r a t e s a s e t o f14g e n e s t od o w nGr e g u l a t e c e l l p r oGl i f e r a t i o ni nk i d n e y c e l l s[J].B i o lC h e m,2008,389(2):179G187.[20]T S A IT Y,WA N G W T,L I H K,e ta l.R N A h e l i c a s eD D X3m a i n t a i n s l i p i dh o m e o s t a s i st h r o u g hu p r e g u l a t i o no f t h em i c r o s o m a l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t r a n s f e r p r o t e i nb y i n t e r a cGt i n g w i t h HN F4a n d S H P[J].S c iR e p,2017,27(7):41452G41459.[21]S H IW,WA N G H,Z H E N G X,e t a l.HN FG4a l p h an e g aGt i v e l y r e g u l a t e sh e p c i d i ne x p r e s s i o nt h r o u g hB M P R1Ai nH e p G2c e l l s[J].B i o lT r a c eE l e m R e s,2017,176(2):294G304.[22]D A S A T,T E N E N B A UM L,B E R K H O U T B.T e tGo n s y s t e m sf o rd o x y c y c l i n eGi n d u c i b l e g e n ee x p r e s s i o n[J].C u r rG e n eT h e r,2016,16(3):156G167.[23]S L A D E KF M.T h e y i n a n d y a n g o f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d i fGf e r e n t i a t i o n:c y c l i n D1i n h i b i t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f a c t o r sC h R E B Pa n dHN F4α[J].C e l lC y c l e,2012,11(17):3156G3157.[24]HA N S EE A,MA S H E K DG,B E C K E RJR,e t a l.C y c l i n D1i n h i b i t sh e p a t i c l i p o g e n e s i sv i a r e p r e s s i o no f c a r b o h yGd r a t er e s p o n s ee l e m e n t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a n d h e p a t o c y t e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4a l p h a[J].C e l lC y c l e,2012,11(14):2681G2690.[25]L UJW,H S I A Y,Y A N G W Y,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 c o m m o nr e g u l a t o r sf o r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i n d u c e db y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Xa n t i g e n i nam o u s em o d e l[J].C a rGc i n o g e n e s i s,2012,33(1):209G219.[26]B O N Z OJ A,F E R R Y C H,MA T S U B A R a T A,e ta l.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h e p a t o c y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b y h e p a t o c y t e n uGc l e a r f a c t o r4a l p h a i nad u l tm i c e[J].JB i o lC he m,2012,287(10):7345G7356.(收稿日期:2019G01G12㊀㊀修回日期:2019G04G02)2491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年7月第16卷第13期㊀L a b M e dC l i n,J u l y2019,V o l.16,N o.13。
转化生长因子-α及β与肝再生关系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α及β与肝再生关系研究进展标签: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肝再生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其调控机制复杂。
肝切除术对肝脏既有机械性损伤,又有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再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1]。
非实质细胞在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着肝细胞的代谢和生长,而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主要来自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β(TGF-β)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 生物学特征1.1 TGF-α一般生物学征TGF-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是一种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类因子,属于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成员,位于第2号染色体,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长约70~100 kD,编码TGF-α的mRNA长约4.5~4.8 kD,分子量在5~20 kD之间,能够与EGF竞争性结合EGFR,发挥生物学作用。
TGF-α是分子量为25 kD的二聚体,由2条相同的含有112个氨基酸亚单位的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3]。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人的多种肿瘤组织、癌细胞及转化细胞中高表达,部分正常组织也含有很少量的TGF-α。
和多数细胞因子一样,TGF-a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作用:(1)自分泌。
靶细胞为分泌TGF-α的细胞,通过增加TGF-α的分泌及其细胞膜上EGF-R数目来实现其调节作用。
(2)旁分泌。
即短暂性的向局部环境释放TGF-α,使单个细胞调节邻近细胞对各种外界刺激的反应。
(3)邻分泌。
通过结合和活化邻近细胞膜上EGF-R起调节作用。
这种多作用方式提示,当有合适的激活物出现时,TGF-α在调节局部细胞生长、分化及肿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2 TGF-β一般生物学特征TGF-β单体是由含390个氨基酸残基的非活性前体经酶解而成,人和哺乳动物的TGF-β主要有β1、β2、β3三型亚单位[4],体内血小板、内库普弗细胞(KC)、窦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均能分泌TGF-β,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其主要来源[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