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客家迎老爷(专题片解说词)
潮汕迎老爷祝福语

潮汕迎老爷祝福语
1. 老爷保号,咱潮汕这次迎老爷肯定超级热闹,大家肯定都开心到飞起,就像过年一样,难道不是吗?例子:咱都早早准备去迎老爷咯!
2. 哇,潮汕迎老爷啦,这可不得祈求老爷多多保佑,让咱生活顺顺利利的呀!例子:阿爸阿妈都在说迎老爷时要诚心呢。
3. 潮汕迎老爷,那场面,肯定会震撼到不行,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你能想象不?例子:我跟小伙伴都约好了一起去看呢。
4. 老爷啊,您一定要保佑咱潮汕风调雨顺,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呀,好不好?例子:阿公阿嬷都特别信老爷会保佑。
5. 潮汕迎老爷的时候,大家都那么热情,那氛围,简直了,就跟着了火一样热烈,你感受过没?例子:每年这时候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6. 迎老爷啦,这可是咱潮汕的大事,老爷肯定会给大家带来好多福气的,对吧?例子:大家都在讨论今年会有多精彩呢。
7. 哎呀呀,潮汕迎老爷,真希望能一直这么传承下去,一直这么热闹非凡呀!例子:阿伯说他小时候迎老爷就很热闹。
8. 老爷保佑,让咱潮汕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越来越幸福,这要求不过分吧?例子:咱都盼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呢。
9. 潮汕迎老爷,那可是咱心中的期盼呀,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你懂不?例子:全家都准备好去感受那热闹啦。
10. 这次潮汕迎老爷,肯定又会成为大家心中难忘的记忆,肯定会的!例子:大家都在说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家乡的风俗潮汕迎老爷作文450字

家乡的风俗潮汕迎老爷作文450字潮汕风情:一场热烈欢腾的“迎老爷”盛事我的家乡潮汕,那片繁花似锦、人情浓厚的土地上,有一种传承千年、饱含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迎老爷。
每逢农历正月,这份热闹与虔诚便如同春雷炸响,唤醒了沉睡的村庄,点燃了乡亲们心中的热忱。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在晨曦微破之际率先打破宁静,那是迎老爷大典的序曲。
村头巷尾,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人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犹如一幅生动鲜活的民俗画卷。
“迎老爷”这一风俗,实则是一种对神明的敬畏与祈福仪式,是对新年丰收、平安吉祥的美好向往。
瞧!那高高的神轿上端坐着威严庄重的老爷像,身穿锦绣龙袍,手持玉笏,眉眼间流露出祥和之气。
队伍前后,是村民们精心装扮的英歌舞者,他们身手矫健,举手投足间尽显潮汕传统武术的刚劲与柔美。
沿途,鞭炮震天,烟花绚烂,仿佛是天地间最炽烈的烟火献礼,寓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迎老爷"的场面盛大非凡,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讲究与深意。
从起驾到巡游,再到回銮安座,每一步都浸润着潮汕人的匠心独运与虔诚之心。
尤其是当神轿经过自家门前时,各家各户都会倾尽全力摆设香案,焚烧金银纸钱,恭敬地行三拜九叩之礼,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着新一年的五谷丰登、家宅平安。
在这场盛大的“迎老爷”活动中,我看到了潮汕人民的热情好客,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也深深体验到了那份根植于骨血中的传统文化情怀。
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烙印,更是潮汕人心中永恒不变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
每当这个时刻,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扎根乡土的乡亲,心中总会涌动起一股深深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就是我们潮汕人特有的年味,是我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迎老爷”,不仅仅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一首赞美生活、歌颂家乡的诗篇,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潮汕的故事,传递着潮汕的情感,演绎着潮汕的魅力。
这便是我家乡的“迎老爷”,那般浓墨重彩,那般深情厚谊,令我心生敬仰,永生难忘。
作文潮汕的风俗迎老爷

作文潮汕的风俗迎老爷篇一《潮汕迎老爷:一场热热闹闹的民俗狂欢》在潮汕地区,有一个特别热闹又有趣的风俗叫迎老爷。
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回老家潮汕正好赶上迎老爷活动。
那场面,真叫一个人山人海。
大清早,村子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
各个家族的壮丁们都纷纷出动,他们要负责把老爷的轿子抬起来巡游村子。
这老爷的轿子可是大有讲究呢,装饰得那叫一个华丽。
轿子四周挂着各种颜色的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轿顶上还镶嵌着一些小珠子,精致得很。
那些抬轿子的人啊,各个都是喜气洋洋的,他们身上穿着统一的衣服,崭新崭新的。
在正式抬轿之前,还有一些祭拜的仪式。
长辈们会在老爷神像前摆上各种贡品,有大猪头、卤鹅、水果和各种各样的糕点。
我还瞧见那猪头呢,烤得色泽金黄,眼睛像是在注视着大家,双颊红彤彤的,就像喝了酒似的。
随着一声锣响,迎老爷开始了。
队伍最前面是敲锣打鼓的队伍,那些打鼓的人用力地挥舞着鼓棒,敲出的鼓点特别有节奏,“咚咚咚”,就像心跳声一样有活力。
锣声也十分清脆响亮,“嘡嘡嘡”,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在演奏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在队伍中间,有人举着彩旗,五颜六色的旗帜在空中随风飘扬。
我跟着队伍走,感觉像是跟着一个彩色的长龙前行。
一路上,村民们都从家里出来了,男女老少都有。
有抱着小娃娃的妇女,小娃娃好奇地张望着;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脸上满是笑容;还有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时不时被大人揪着衣服拉回来。
抬老爷轿子的队伍走得稳稳当当的,可每走一段路就会停下来,开始摇晃轿子,这就是迎老爷的独特之处。
人们说老爷要在轿子上保佑大家,越摇晃得厉害,福气就越多。
看着他们摇晃轿子,我的心也跟着悬起来,可是轿子里的老爷却稳稳地,四角的绸缎随着晃动更加飘逸。
沿途的人家还会在自家门口点上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在空中炸响,烟雾弥漫开来,给整个迎老爷活动增添了更浓烈的喜气氛围。
这样热热闹闹又充满民俗特色的迎老爷活动,真让人难以忘怀。
篇二《潮汕迎老爷:独特民俗的独特魅力》说到潮汕的迎老爷,那可是每个潮汕人心中一抹独特的记忆。
潮汕风俗迎老爷作文

潮汕风俗迎老爷作文
潮汕的“老爷”是一种民间信仰,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迎老爷活动中,人们都要打扮得非常漂亮、庄严,以示对“老爷”的尊敬。
从农历正月十六日到二十三日,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到庙里去烧香拜佛。
迎老爷活动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在正月十四日晚至十五日凌晨,人们要到庙里烧香拜佛;二是在正月十六日晚上至十六日凌晨,人们要去庙里烧香拜佛;三是在正月十七日上午到下午,人们要去庙里烧香拜佛。
这几个部分组成了潮汕的“老爷”,这些活动都是为祈求“老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在迎老爷的前几天,人们就开始准备了:首先要“上香”。
“上香”就是点燃香。
人们先要把香火插到香炉里去。
插完香火后,就开始烧纸钱。
烧纸时不能用水去浇,因为这样会把纸烧起来。
火灭了之后,人们就把香灰倒在香炉里,再把香炉和香盒端到屋外去插好。
在吃午饭时,要先祭老爷神,也叫“拜老爷”。
—— 1 —1 —。
潮汕“迎老爷”

现场 3———感怀
“迎老爷” 不仅是潮汕的一种民俗, 对于潮汕人来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潮汕人很喜欢闯 荡, 在很多地方都有潮汕人忙碌的身影, 他们有的事业很成功, 有的还在打拼, 当他们从各个 地方赶回来过春节时, 他们的心是真诚的, 没有任何杂念, 因为在 “老爷” 面前, 所有的伪装 都是没用的。 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 “老爷”, 在布满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道路上给予他们支持。
我看到这壮观且热闹的场面, 心里十分激动! 游行队伍走后, 人们喜笑颜开, 纷纷说来看 “迎老爷” 的一定会行好运的。 整条道路都是红彤彤的鞭炮屑, 爸爸和大家都在收拾。 抬 “老 爷” 的人把 “老爷” 高高举起, 游行队伍大概走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把 “老爷” 放回 “老爷宫”。
这场热闹非常的 “迎老爷” 活动虽然拉下帷幕, 但是还有三天三夜的潮剧戏团的精彩演出。 家乡的 “迎老爷” 活动真的好隆重呀! 希望家乡年年风调雨顺, 家家户户吉祥如意!
正月十三 “迎老爷”
现场 1— ——观看: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 我们村便会迎来一年一度的 “迎老爷” 活动。 那一天, 每家每户都很早起。 大家都把鞭炮吊在店铺的屋檐上, 鞭炮很长, 像一条长虫。 从较远的地方, 看见了游行队伍的身影, 也听见阵阵锣鼓声, 爸爸和其他村民立即点燃了鞭炮。 大家下意识地捂着耳朵远离。 顿时, 一阵 “噼里啪啦” 声音响起, 震耳欲聋。 滚滚浓烟飘起, 外面成了白茫茫一片, 真庆幸我在屋子里, 在外面不知道会被呛成什么样。 浓烟渐渐散去, 也 看到了游行队伍, 像龙的身体一般, 很长很长, 连绵不绝地行走着。
作文家乡的风俗潮汕迎老爷

作文家乡的风俗潮汕迎老爷篇一《潮汕迎老爷:热闹非凡的家乡大狂欢》在潮汕,有一个特别盛大、特别有趣的风俗,那就是迎老爷。
这可是每年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就像一场超级大派对。
迎老爷那天,天还没亮呢,整个村子就像被注入了超强活力一样。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老爷庙前。
我也跟着爷爷奶奶早早地就去凑这个热闹。
到了那儿,哇,人多得简直像密密麻麻的蚂蚁。
男人们光着膀子,露出黑黝黝的皮肤,身上绑着彩带,头上还缠着红布,就像梁山好汉要出征一样威风。
女人们呢,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有不少人背着孩子。
我看到那些被抬出来的老爷像,好壮观。
老爷们一个个都坐在华丽的轿子上,轿身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有龙啊凤啊,还有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次我和小伙伴去挤到最前面看一尊老爷像,结果被一阵大风吹得灰头土脸的。
那风真是来得突然,就像个调皮的小鬼,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
不过我们可没心思整理头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老爷像,看那精致的神态,威严的表情,心里满是敬畏。
迎老爷的队伍开始走起来了,前面有人敲锣打鼓,那锣声是又响又脆,鼓声则雄浑有力,感觉能把人的耳朵震聋一样。
队伍里还有舞狮舞龙的,舞狮的人灵活得就像真的狮子在跳跃打滚。
舞龙的小伙子们把龙身挥舞得上下翻飞,像在云里穿梭。
大家都跟着队伍在村子里走,边走边喊一些祈福的话。
老人们嘴里念念有词,都是求老爷保佑平安健康之类的。
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燃放鞭炮,那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空气里都是火药味。
小孩子们可高兴了,在鞭炮声中又蹦又跳。
我也跟着到处跑,看这儿看那儿,完全沉浸在这热烈的氛围里。
这个迎老爷的风俗啊,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潮汕人链接祖先自然与神灵的独特方式,蕴含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那一天的热闹场景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在离乡后仍常常回味。
篇二《潮汕迎老爷:难以忘怀的民俗记忆》要说咱潮汕的迎老爷,那可真是够独特够有趣的。
我记得有一次迎老爷,那场面让我现在想起来都能笑出声。
潮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迎老爷

潮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迎老爷“迎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
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
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渲染、利用,祭迎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这潮汕人“迎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迎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迎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
“迎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
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
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
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
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
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迎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
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
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
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迎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
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
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
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
潮汕的风俗迎老爷作文500字

潮汕的风俗迎老爷作文500字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们潮汕有一种特别热闹的风俗叫迎老爷吗?每次迎老爷的时候呀,那场面可壮观啦!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爸爸妈妈去看迎老爷。
一路上,敲锣打鼓的声音震耳欲聋,还有好多漂亮的花灯。
迎老爷的队伍很长很长,有穿着鲜艳衣服的舞者,他们跳着欢快的舞蹈;还有抬着老爷轿子的叔叔们,他们走得稳稳当当的。
最有趣的是那些舞龙舞狮的表演,狮子眨眨眼睛,张张嘴巴,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龙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可威风啦!迎老爷真的太有趣啦,我好喜欢这个风俗!作文二小朋友们,我跟你们讲讲我们潮汕的迎老爷吧!迎老爷那一天,我早早地就被外面的热闹声给吵醒了。
我赶紧穿好衣服跑出去看。
哇!好多人啊!大家都穿着新衣服,喜气洋洋的。
我看到有一群叔叔在用力地敲鼓,鼓声可响啦,把我的心都震得怦怦跳。
还有一群阿姨拿着漂亮的扇子在跳舞,她们的动作可优美了。
最厉害的是那些抬老爷轿子的人,他们走得又快又稳,老爷在轿子里一定很舒服。
我还看到路边有好多小朋友在吃着糖果,边看边笑。
我也跟着一起笑,因为迎老爷真的太好玩啦!作文三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说一说潮汕特别热闹的迎老爷。
有一次迎老爷,我跟着大人一起去。
一路上,到处都是彩旗飘扬,还有好多好看的花车。
我看到一个大哥哥在表演武术,他的动作又快又有力,大家都给他鼓掌。
还有一些小朋友穿着古装,像是从古代走出来的一样。
迎老爷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不停地说着笑着。
我也觉得特别高兴,心里想着下次迎老爷我还要来。
小朋友们,你们要是有机会,也一定要来看看我们潮汕的迎老爷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小莉粤东客家迎老爷排仔村三山国王庙重光竣工庆典与迎老爷活动引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汉族人中的一部分族群,为了躲避战乱纷争,从黄河两岸启程,跨过长江,辗转闽粤,最后在粤东扎根开枝散叶,成为广东的客家人。
在漫长的南迁过程中,客家人蕴育了自己的文化;在与原住民的交融中,客家人兼收并蓄适者生存。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除了保留汉民族原有的信仰之外,客家人还有一个特有的族群信仰神:三山国王。
客家人习惯把神尊称为“老爷”,“迎老爷”就是大型的迎神祭神活动。
上集2014年正月初八,粤东山区的揭西县五经富镇排仔村,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三山国王庙重光竣工庆典和迎老爷活动。
吉日年前已经定好,并广发喜帖,盛邀亲朋,出门在外的乡亲没有回家过年的,最迟也在活动前一天赶了回来。
这是村里前所未有的大喜事,无论多忙,无论多远,能回来就要回来。
我是排仔村人,在排仔村土生土长,对老家怀有深厚的感情。
听说要迎老爷,我取消了原先的计划,特意回老家过年。
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做好了准备,猪头三牲,鱿鱼墨脯,果品糕点,喜炮香烛,还把亲朋好友都请了来,一起热闹热闹。
高小辉家。
年初八一大早,天还没亮,高小辉就大着嗓门把家人都叫醒,说是要赶早,拜老爷呢,不能拖拖拉拉的。
一边说,一边把供品搬上车。
他是个急性子,今天这样的大事,村里人人人都等急了,也难怪他迫不及待呢。
高小辉的妻子阿洋和大姐已经忙了好几天了,手工制作各种供品,准备好花篮,头天晚上两人还忙了个通宵,做好了108碗供斋。
下排公馆,中午大聚餐的地方。
“火头军”早就摆开了阵势,大铁锅支起来,灶火旺旺地烧起来,切菜的,剁肉的,炸豆腐的,掌勺的,几十号人忙得不亦乐乎。
粗略统计,中午的大聚餐上千人,大摆宴席100多台呢!天渐渐大亮了,云雾还在大掌山上缭绕,田野的菜花开得喜气洋洋。
咚咚锵,咚咚锵,村庄被乍然响起的锣鼓声敲醒,人们从巷子里陆续走出来,走向同一个目的地:老爷宫。
排仔村深藏在粤东大北山区的腹部,村前有800多米的大掌山,村后有蜿蜒不绝的丘陵,群山峻秀,土肥水美。
224省道傍村而过,40公里之内可达揭阳市区、揭西县城和梅州市,是潮汕平原潮(州)客(家)分界线的金三角地带,潮汕地区的客家村。
“客家人”是一支汉人,由中原南下在赣闽粤交界的广大山区避难,与原住民的畲族、瑶族、苗族、黎族……等南方百粤人相融,被这些原住民称为“客人”或“客家人”。
客家人南迁路线先到赣南,后转闽西,再下粤东,最后在粤东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其历史迁移,从秦汉以来,大规模的至少有五次之多,都是战祸、遭受北方异族侵迫、或改朝换代,迫使汉人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往长江流域以南避难及发展所形成的。
排仔村人姓高,现今有200多户,人口1000上下。
山长青,水长流,绿竹掩映中隐约着白墙灰瓦;菜花香,野果甜,诗意栖居里传承着古训古风。
往上数几辈,大都是沾亲带故,抬头不见低头见,淳朴的民风伴随着暖暖的亲情,使这个小村庄远离喧嚣,陶然自得。
老爷宫说修就休,而且,很快就修起来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很小的时候,村前小河边的老榕树下有个简易的老爷宫,只听大人们讲过一些故事,没有见人祭拜过。
后来扫四旧,老爷宫没有了,老榕树还在。
老爷宫从此在我的心里一直很神秘。
2012年的元宵节,高小辉在老家过的。
他虽然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几十年,但是家乡观念依然很重,前些年还回乡建起了新房,有空就回老家住上一段。
也是这期间,村理事会的高礼松和几个乡亲来拜年,说起重修老爷宫一事。
村里的一些长辈早有此意,重修老爷宫已经是众望所归。
高小辉和妻子阿洋都是信佛之人,对这一类的善事很热心,如今自家的村子要重修老爷宫,当然是义不容辞了,当即表示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
很快,重建老爷宫筹备组成立了,推举高小辉为组长,副组长是高利明、高劲松、高水财、高礼雄、高礼门,成员还有高礼松、高小青、高志忠、高礼胡、高炎君、高留资、高细粘、高志群等。
倡议一出,一呼百应,在家的,出门的,年长的,年少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情踊跃,争先恐后。
按照计划,老爷宫还在原来的老地方,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青山下,流水旁,前有山塘水,侧有古榕树,一大片空地为广场,将陆续建起篮球场等设施,使之逐渐成为村文化体育中心。
通过一年的发动筹集,资金到位,用地落实,2013年春节后正式动工。
到了年底,老爷宫建好,工程基本完工,择定良辰吉日,只盼着大年初八请神迎老爷。
在粤东的潮汕、梅州、惠州一带,有正月里“迎老爷”的民俗。
这里的人把神称为“老爷”,“迎老爷”就是“迎神”。
那么,这“老爷”又是何方神圣?简要地说,是客家人的守护神三山国王。
哪三山?明山、巾山和独山,地处潮州府揭阳县霖田都河婆墟(即今天的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
传说宋昺帝当年在潮州被元兵追迫,危急关头,三位黑、白、红脸的壮士从天而降,神武非常,杀退了元兵,救出昺帝。
昺帝称奇,待要上前问明壮士姓名并致谢,三位壮士忽然没了踪影,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出现颜色呈黑白红三色的三座大山,昺帝以为是山神所化,于是封三位壮士为“三山国王”。
现存文献中最早使用“三山国王”一词,并把三山国王传说系统化的是元代任翰林国史院编修的江西庐陵人刘希孟,写了《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明初被载入《永乐大典》。
所谓“明贶庙”是三山国王庙的尊称,“明贶”二字是宋太宗敕封三神为国王时所赐的庙额名称,相传隋朝不知年份的二月廿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它“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是无形象的“界石之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客家人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已经拟人化,形象仿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大王仿刘备是白脸,二王仿关公是红脸,三王仿张飞是黑脸。
有三山国王庙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或者曾经有客家人居住。
可以说,三山国王是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是族群的信仰神,“迎老爷”通常在正月里,把“老爷”请出宫,用轿子抬起在村里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由标旗、彩景、醒狮、歌舞、大锣鼓、潮乐队各个并不固定的部分组成。
规模可大可小,根据各个村庄的实力、人员等灵活变动。
重要不在规模大小,对于排仔村而言,这有着承先启后开创先河的非凡意义。
老一辈回忆,村里虽然有过老爷宫,但是从来没有“迎老爷”活动。
村子小,人不多,大型的活动从来都是到别的村去看。
如今,有实力有能力大张旗鼓地“迎老爷”,家家户户广邀亲朋,周边村寨民众也来沾沾喜气福气,除了热闹热闹,还展示了新风貌新气象,真是大快人心啊!锣鼓响,唢呐吹,鞭炮噼里啪啦地闹着。
村民们挑着拎着,陆续向老爷宫聚集;应邀而来的亲戚朋友涌向广场,握手问候,互道祝福,真个是人人见喜,个个笑逐颜开啊!老爷宫前供案摆开,各家各户把备好的各类供品摆上,三牲糕点,米酒香烛,鲜花果品,荤素齐全,最前列的是108碗供斋,精致小巧,五彩缤纷。
这一天,所有人都是老爷的信徒,心怀虔诚,诚惶诚恐。
大锣鼓擂起来,乐曲奏起来,鞭炮响起来,醒狮舞起来,彩旗飘飘,锣鼓喧天,每一个人的心都是热乎乎的,充满期待和喜悦。
终于,新塑的老爷迎来了,入庙端坐,众人齐刷刷跪落庙前,三叩九拜,虔诚祷祝。
下集历史上,揭西县隶属潮州府管辖,深受潮汕文化影响。
但是,因为地处潮汕平原的边缘,与客家人聚居地梅州相邻,加之祖上从福建客家地方迁来,保留着本族群明显的客家文化印记,形成了独特的“半山客”文化特点,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理论上讲,“半山客”一词专指潮汕地区的客家人。
排仔村也属于“半山客”地域范围,人们大都能掌握潮州话和客家话两种语言。
大型活动的鼓乐队,用的是潮州大锣鼓和潮乐队,套路和风格传承传统,潮味十足。
这次打锣鼓的老师傅陈进权已是古稀之年,鼓槌一举,山呼海啸,威风不减当年。
再听那潮乐,曲韵悠扬,很是入耳,尤其是唢呐吹得行云流水不同凡响,演奏者名叫吕崇真,在乡间久负盛名。
陈进权和吕崇真都是我小学时代的音乐老师,这个陈江锣鼓队的领头陈运安,还是我小学的同学。
陈江村与我们村隔江相望,我记得我在陈江小学念书的时候,陈江村就已经有锣鼓队了,有大事好事,锣鼓一响,后头总是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小孩。
终于轮到女鼓手上场。
这女鼓手名叫陈小凤,是陈进权的徒弟,长得伶俐,眉清目秀,听鼓声,看架势,深得师傅真传,起落之间,干脆利落,英姿飒爽。
香烧过了,老爷拜过了,乡亲们慢慢收拾停当,东西拿回家安置好,就要赶去大聚餐了。
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田野葱茏,桃花在笑,绿竹在摇曳,锣鼓声,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一下一下,落在村庄的屋顶上,落在村后的山脊上,落在春天的田野上,落在人们快乐激动的心坎上!尽情地欢呼吧,今年是个好运年!尽情地欢唱吧,今天是个好日子!午餐,全村村民和外来亲朋齐聚公馆,济济一堂。
一场乡村盛宴,在青山绿水间,在早春的菜花香中,无比和谐,无比欢喜。
下午的第一个节目是舞狮表演。
舞狮在客家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地方有狮班,逢上大型的节庆,一定要有舞狮才热闹吉祥。
跟其他文艺活动不同,舞狮有着浓烈的尚武色彩,那扛起狮头,在高桩上跳跃腾跨虎虎生风的人,必定是练过武功的。
传统的表演节目有“梅花桩”、“采青”等,舞得好不好看,高桩表演是不是惊险刺激,就要看狮班的本事了。
请的狮班来自五华县,名号是“五华荣兴龙狮队”,打头的师傅叫陈国荣。
据说,这个龙狮队很有名气,在很多地方表演过。
下午2点,迎老爷开始。
巡游队伍排列整齐,醒狮、标旗、彩景、花篮、大锣鼓、潮乐队准备妥当,三位国王依次请出,主礼人一声令下,巡游队伍慢慢启动,大锣鼓轰隆隆地敲着,唢呐滴滴哒哒地吹起,家家户户在老爷经过的时候放鞭炮,点香烛,看热闹的人聚拢来,声势浩大。
抬老爷由宗族里的壮丁轮流抬,谁先谁后都是安排好的,井然有序。
据说,抬了老爷能够一年好运,顺风顺水,全家平安,所以,每个人只是抬一会就换人,不在时间长短,不在次序先后,有份抬一抬,就皆大欢喜了。
夜幕降临,天地空蒙,今夜的排仔村被点亮了,沸腾了。
戏台早就搭好,广场上密密麻麻聚满了人,锣鼓热烈地擂响,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回响缭绕,唱大戏,放烟花,精彩节目即将上演。
来的不仅是排仔村的人,还有周围村庄的乡亲,难得一见的喜事,人越多越热闹,越好。
大戏连演两个晚上,请的是揭西戏剧艺术团,唱的是山歌剧,除了传统的“排八仙”,“请太子”,正剧第一晚是《鸳鸯被》,第二晚是《善恶有报》,主题是民众喜闻乐的见才子佳人、惩恶扬善,十分迎合大众的审美。
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像重建老爷宫这样凝聚人心;从来没有一个活动,像迎老爷一样皆大欢喜。
盛世丰年,再不用颠沛流离;人心向善,彰显的是薪火相传的好家风好民风。
现代社会,越来越信息化,商品化,传统的人情世故越来越远。
艰苦奋斗为的是什么?努力拼搏为的是什么?年青一代离开村庄,为心中的理想,为自我的价值,为年迈的父母为年幼的孩子都能过上好日子,忍辱负重呕心沥血,经历越多人世冷暖,越是思念故土的温情;见过越多江湖险恶,越是留恋家乡的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