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三磨牙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800例正畸患者第三磨牙情况分析

800例正畸患者第三磨牙情况分析

800例正畸患者第三磨牙情况分析马江敏;张鹏【摘要】目的分析第三磨牙先天缺失、阻生及萌出的情况.方法选取正畸患者800例,年龄13~22岁.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判定第三磨牙的阻生、先天缺失及萌出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这800例的968颗阻生第三磨牙中,近中阻生所占比例最大为45.55%,在800例患者中,以牙数计,第三磨牙的阻生率及缺失率在不同性别间无论是上、下颌及全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上、下颌间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率、阻生率和正位萌出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人数计,第三磨牙全部存在、全部缺失、存在1、2、3颗者分别为68.37%、7.12%、2.75%、13.62%、8.12%.结论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和阻生率都很高,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不断退化的结果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0(027)002【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第三磨牙;阻生;先天缺失;萌出【作者】马江敏;张鹏【作者单位】450042,河南郑州,153医院口腔科;463008,河南驻马店,159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3第三磨牙是口腔内备受关注的牙齿之一,它在内科的治疗,外科的拔除,修复时的合理利用,正畸的矫治、复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另外,因遗传与环境的不同,第三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给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上述问题都归因于第三磨牙存在情况的复杂多样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第三磨牙的情况,笔者对80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取2002~2005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共800例。

其中男288例,女512例;年龄13~22岁。

所有患者为恒牙列,无第三磨牙拔除史,无唇腭裂及颅面部外伤史,无正畸治疗史。

1.2 研究方法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来判断第三磨牙牙胚的阻生情况。

大学生智齿萌出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智齿萌出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智齿萌出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739名大学专科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情况, 显示: 总萌出率为31.9%, 男性萌出率较女性高(男40.5%、女29.0%);18岁~22岁5个年龄段的萌出呈逐渐增高趋势,萌出高峰在21岁、22岁;萌出的阻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萌出率,阻生类型以颊向最多,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标签:大学专科学生第三磨牙萌出调查现代人智齿(第三磨牙)的退化趋势非常明显,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 “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论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智齿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磨牙的萌出因种族、地区、性别、营养、食物状况、牙齿缺失情况等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还与遗传和血统因素以及全身的病理因素有关,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牙齿阻生、颌骨退化与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即现代文明水平越高,颌骨越退化,导致牙齿阻生的机会越多。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的发育不断增大,颌骨的发育却在逐渐减小,而且颌骨的减小速度比牙齿的减小速度快,因此导致现代许多人出现牙齿的排列不齐以及牙齿不能够完全的萌出。

第三磨牙是人类恒牙组中萌出最晚,又是先天缺失最多的牙[1],萌出时间在20岁左右[2]。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的萌出智齿的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智齿萌出情况。

1对象和方法以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大学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第三磨牙萌出情况。

在教室内用一次性口镜日光灯照明情况下对743人进行直视检查。

数据收集后用SPSS软件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2結果2.1基本情况调查总人数739人, 男性185人, 女性554人;18岁~22岁年龄段715人,占96.8% (性别、年龄构成详见表1);涉及汉族、彝族、白族等17个民族, 其中汉族586人占79.3%; 学生来自云南、湖北、江西、陕西等10个省市的187个县,其中云南生源638人,占86.3%。

2.2萌出情况2.2.1 不同性别的萌出情况739人共2956个第三磨牙牙位中,萌出率男性为40.5%,女性为29.0%。

正畸治疗未拔除前倾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20例临床分析

正畸治疗未拔除前倾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20例临床分析

正畸治疗未拔除前倾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20例临床分析卢向鑫;郑怡;马琴琴;覃昌焘【摘要】目的:观察未拔除前倾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正畸治疗且未拔除并竖直前倾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资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粘结颊面管分次排齐法治疗,并于矫治前后行头颅定位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检查,比较下颌第三磨牙与其近中邻牙近远中倾斜角变化、矢状方向上移动距离及面部垂直高度变化.结果:矫治前、后,第二和第三磨牙牙长轴的夹角(向)、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第三磨牙长轴的夹角(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第二磨牙牙长轴的夹角(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面中点在下颌平面上的投影至下颌角点在下颌平面上的投影问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或6)面中点在下颌平面上的投影至下颌角点在下颌平面上的投影间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面轴角)、下前面高及下前面高与全面高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良好把握治疗适应证和矫治时机,正畸治疗在未拔除前倾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应用中可获得满意效果.【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6【总页数】3页(P929-931)【关键词】下颌第三磨牙;竖直阻生;正畸治疗【作者】卢向鑫;郑怡;马琴琴;覃昌焘【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口腔科,南宁 53000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随着人类的进化和食品的改进,第三磨牙阻生率明显增大[1],由此引发的阻生牙急性冠周炎及颌面部间隙感染、阻生牙拔除术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大,而在正畸的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因个体因素,需要选择拔牙矫治,保留并竖直阻生的第三磨牙,以替代缺失的牙齿。

不同正畸方法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分析

不同正畸方法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分析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Treatment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第二磨牙龋坏及牙根吸收,可能加重牙弓中段及前段的拥挤[1-3]。

目前临床对正畸拔牙是否可有效改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与角度仍存在较大争议。

该实验对不同正畸方法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及角度的影响进行探讨。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牙科诊治的第三磨牙阴生需行正畸治疗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牙科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且安氏Ⅰ类错错颌畸形需进行正畸治疗患者40例(共65颗牙)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年龄15~21岁之间,平均年龄(18.2±3.1)岁。

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均已完全萌出且下颌第三磨牙牙冠发育完全且无畸形;牙根未发育完全[4-5]。

根据不同拔牙计划将所有患者分为A 、B 、C 3组。

A 组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16~20岁之间,平均年龄(18.2±3.3)岁;B 组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年龄15~21岁之间,平均年龄(18.2±3.4)岁;C 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15~20岁之间,平均年龄(17.2±2.3)岁。

A 、B 、C 3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测量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頜平面的距离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

全口曲面断层片定点结合Rickeets 与Akcam 的方法。

在透明硫酸线位置上使用同一标准进行描记。

行全口曲面断层片定点测量后使用WinCeph8.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标识线设定包括ML 指下颌平面,即下颌体部与下颌角部最低点连线。

RL 为下颌第三磨牙区升支前缘切线。

Axis 为磨牙牙体长轴,即磨牙牙冠远近中向中点与根尖或根分叉的连线。

下颌阻生智齿368例临床分析

下颌阻生智齿368例临床分析

下颌阻生智齿36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的拔除方法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368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368例患牙拔除术治疗顺利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下颌阻生智齿的情况多样,故手术方法亦应因人而异;早期拔除阻生智齿有利于预防第二磨牙远中面的龋坏及降低冠周炎等口腔疾患的发生。

标签:阻生智齿;下颌;拔除术下颌第三磨牙(简称智齿)是阻生牙中最常见的。

临床常引起冠周炎[1]。

阻生智齿发病率很高,绝大多数患者因冠周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龋坏引起的疼痛而就诊, 单纯因智齿阻生而要求拔除者比较少。

由于牙根及周围组织因素共同作用,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状况具有多样性,因此,临床上拔除智齿时有一定难度。

1 就诊原因与阻生智齿拔除的关系368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病例中, 男性194例,女性174例。

年龄17~46岁。

冠周炎103例,占28.0%;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龋坏162例, 占44.0%;间隙感染13例, 占3.5%;其他90例, 占24.5%(包括正畸患者治疗需要及体检患者)。

2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根据牙在颌骨内的深度分类:本组高位阻生智齿20例,占5.4%;中位阻生智齿247例,占67.2%;低位阻生智齿95例,占25.8%,骨埋伏阻生智齿6例,只占1.6%。

按阻生智齿的长轴方向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关系分类:符合垂直阻生162例,占44%;近中阻生116例, 占31.5%;水平位60例,占16.3%;远中阻生19例,占5.2%;颊舌向阻生11例,占3.0%。

无倒置阻生。

3 阻生智齿的阻力分析和手术设计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状况具有多样性,将其拔除的关键是如何解除牙周围的各种阻力,每次手术前对各种阻力的来源和部位进行必要的分析,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可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对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2]。

下颌阻生智齿的阻力来源于以下几个部位:①冠部阻力。

包括牙龈软组织的阻力和冠周围骨组织的阻力。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分析研究进展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分析研究进展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分析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3)二、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4)1.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6)2. 阻生程度与类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7)3. 影像学在预测拔除难度的中的应用价值 (8)三、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手术难点与对策 (9)1. 阻生牙的定位与暴露 (10)2. 避免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 (11)3. 手术入路的选择与优化 (12)四、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麻醉处理 (14)1.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15)2. 麻醉方法的选择与效果评估 (16)3.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 (17)五、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8)1. 出血与感染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20)2. 口腔领面肿胀的防治 (21)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的临床实践应用 (22)1. 不同类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难度评估标准 (24)2. 临床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25)3. 医生临床决策与技能提升 (26)七、结论与展望 (27)1. 研究成果总结 (2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0)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1)一、内容描述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也称第三磨牙或智齿)的拔除在临床上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类牙齿由于位置特殊,常常与邻牙、骨组织以及神经关系密切,导致拔除难度较大。

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难度进行准确预判,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以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进展不仅提高了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预判准确性,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术方法和辅助工具。

由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个体差异较大,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不断完善拔除难度预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分析研究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后出现牙槽神经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后出现牙槽神经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2 . 2 绝经时 间与术后 出血及感 染
绝经 时间 > 7 年, 出血时
表 1 绝 经时长与取器成功率 比较 [ n ( %) ]
3 讨
痛苦 。医务人员在 放置宫 内节育器 时 , 要 向育 龄妇 女宣讲相
妇 女绝 经 后 体 内雌 激素 减 少 , 生殖 器 官功 能 减 退 , 子 宫 壁 变 薄 ,宫颈 弹 性缺 乏 , 难 以 扩宫 , 宫 内取节 育 器难 度 较 大 J 。本文入选 的 1 2 0名妇女绝 经平 均时间较长 , 宫 内节
参 考 文 献
相 当延长 , 术后 感染 的几率也 越大 。见表 2 。这 个结果 和朱 [ 1 ] 邹燕 , 雷贞武 . 宫 内节育器 的流行病学研 究近况 . 实用妇 产科 晓娟所研 究的结果一致 。 杂志 , 2 o o 3 , 1 9 ( 6 ) : 3 2 1 . 针对绝经 后妇女生殖 系统 的功 能减退 , 在取环术 前可给 [ 2 ] 张瑞作 . 绝 经后 妇 女 取 宫 内节 育 器 的临 床分 析 . 当代 医 学 ,
收集 7 7
I A N发生率
为1 . 1 6 %, 年龄 > 3 0 岁 者 、下颌管骨 白线 影像 中断、下颌管影 像偏移改道 和根尖影像变 暗者 、行 翻瓣 去
作者单位 : 2 5 3 1 0 0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 人民医院 口腔科

1 0 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年4 月第8 卷第7 期
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2 0 1 4 年4 月第8 卷第7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A p r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7

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影响的观察

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影响的观察

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影响的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

方法选择36 例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青少年患者,将其分为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18 例)和非拔牙组(18 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第三磨牙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大,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变化量大。

结论拔除第二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增大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使第三磨牙更加直立,有利于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

【关键词】第二前磨牙拔除非拔牙矫治萌出间隙第三磨牙倾角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其位置和萌出道变异较大。

随着人类的进化,由于颌骨变小,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大部分患者第三磨牙在18 ~25 岁萌出时常错位、斜向萌出,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这种牙又被称为阻生牙。

它往往会使牙冠周围食物嵌塞,软组织产生炎症,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1]。

现将因矫治需要将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的患者,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 年1 月至2012 年2 月在我院正畸科行直丝弓正畸治疗的41 例安氏Ⅰ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第二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第三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出。

36 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

拔牙组,共18 例,均拔除4 个第二前磨牙矫治,男10 例,女7 例;年龄平均(14.50±1.52)岁;矫治时间平均(3.46±1.48)年。

非拔牙组,共18 例,男11 例,女7 例;年龄平均(14.86±1.62)岁;矫治时间平均(2.58±1.27)年。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临床医生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第二磨牙不纳入矫治范围。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曲面断层片均在矫治前1 周内拍摄,治疗结束后曲面断层片均在去除矫治器当天或 1 周内拍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齿 在 不 同年 龄 段 的 频 数 分 布 不 同 或 不 全 相 同 。见 表 1 。
秘 露 囊畿蠢 赫 凝羧豹颧数 褥£
下 颌 阻生 齿 是 人 类 进 化 的 标 志 之 一 。
近年来 , 阻生齿 发病率 有 明显上升趋 势 。
其 并发 症 远 较 其 他 牙 齿 多 , 引起 第 二 磨 可 牙 龋坏 、 性 冠 周 炎 、 颌 牙 列 的拥 挤 等 , 急 下 以 及 由 此 派 生 的 其 他 疾 病 。 为 了 尽 量 减 少下颌 阻生牙 对 人体 的造 成 的 危 害, 对 22 26例 (6 3颗 ) 颌 阻 生 齿 统 计 调 查 , 29 下
X2 0 ( ) 则 0 54 ,

在牙冠与龈瓣 之 间形 成 盲袋 ( 龈袋 ) 盲 ,
袋 内经 常 有 食 物 残 渣 和 细 菌 存 留。 这 种
P< .5 在 =00 00 , .5的检
局部条件使细菌易于生长 、 繁殖 , 感 冒、 若
疲劳或其他原因致机体抵 抗下降 , 由于 或 局部创伤 ( 如对 颌牙 咬伤 ) 刺激 , 引 等 则
周组织 的影响。结果 : 3种常见 的阻生 牙
中, 直阻生引起 冠周 炎的机会 最 多, 垂 随 着 年 龄 增 大 其 危 害 呈 下 降趋 势 ; 中阻 生 近
对 邻 牙危 害 最 大 , 机 体 危 害风 险 随 年 龄 对 递 增 而上 升 , 以 应 及 早 拔 除 ; 平 阻 生 所 水 牙 虽 然时 邻 牙 危 害 不 大 , 因 萌 出 困 难 , 但
下 颌第 三磨 牙 统计 分 析
三 磨 牙 。男 1 1 05例 , 1 1 女 2 1例 , 龄 1 年 8 蒋海泉 孔 晓鹏 王 芳

齿造成邻牙龋坏 的 比例 明显 低于另 外两
种 。见 表 3 4 、。

7 8岁 , 中缺 失 1颗下 颌第 三磨牙 者 其
2 10 7 4 0山东 宁 阳 县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过 观 察 下颌 第 三磨 牙 的 通
i . 堕二 i 二 i . 望 竺兰i 2 兰 = 鱼
4 5例 , 5 缺失 2颗下颌第 三磨牙者 2 7例。 8 所缺 失 的 颗 下 颌 第 三 磨 牙 , 除 的 为 拔 12 0 9颗( 5 451+2 7×2 , 8 ) 自然脱 落 的 为9 6颗( 2×1+2 2) 末萌 出过 34 5 2× , 9
颗 (1 2 2×1+9 ) 现 有 的 32 1X 。 2 43颗 下
藩龇

| _ H—
■ , I _ ’ 口
霸 % {
避或郄瑟龋德 羽嫩僦
0 n也 n ^ 捌 S 警 雾 套 科 n e 7 8 3 3 . l Ol 吼 9 2 2 , 约 3 墨
f 42 强l . ¨ 6 《Rl
严 重时, 拔除 第三磨 牙 已经 无济于 事, 应
当拔 除 第二 磨 牙 。结 论 : 位 生及 近 中 低 阻
阻 生 的 下颌 第三 磨 牙应 尽 早 拔 除 。
关 键 词 下颌 磨 牙 阻 生 邻 牙 龋 坏
拔 牙
龄段的频数分布有一定区别 , 经 检验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8 .87, 4 23 查 界 值 表 , 2.5( ) =9 4 , 于 > X00 4 .9 由
讨 论
第 三磨牙 萌出过程 中常 因空 间不 足
造 成 阻 生 。 临 床 上 常 见 的 阻 生 情 况 有 近
以上 4种 阻生齿 占 3 3 , . % 将其合 并 为其
他类。 三 类 阻 生 牙 中 , 直 阻 生 牙 和 水 平 阻 垂 生 牙 随 年 龄 增 加 而逐 渐减 少 , 近 中 阻 生 而 牙 未 见 减 少 。3种 多 见 阻 生 齿 在 不 同 年
发 智 齿 冠 周 炎 。急 性 期 治 疗 不 及 时 , 症 炎 可 直 接 蔓 延 或 经 淋 巴管 扩 散 , 引起 临 近 而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2 o: O 3 6 / . s .10 s 1x 2 1 .
1 0.】 84
验 水 准 下 , 绝 H 可 以 认 为 3种 多 见 阻 拒 0,
2 3×1 。其 中 垂 直 阻 生 6 4颗 , 中 阻 5 ) 2 近 生 18 4 0颗 , 水平 阻生 37颗 , 9 以 卜3种 阻 生齿 占 9 . % , 中 阻 生 9颗 , 向 阻 生 28 远 颊 4 颗 , 向阻生 1 5 舌 9颗 , 置 阻 生 1 倒 7颗 ,
磐囊 糖 生
5 霪

辩 零 阻 耋
( ̄i , 3 l 9 2 f 1i l l2 5 1 E
I3 Z 39 7 ・ 5

税辩
颌第三磨牙 中正常者计 70颗 ( 3 2+ 3 2 8×
2 4X1 , 生 齿 计 29 5 ) 阻 6 3颗 ( 2 0×2+ 12
中阻生 、 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本 组调
查中 , 直阻 生牙数 随年龄 递增 而减少 。 垂
为避 免 并 发 症 , 应尽 早 拔 除 。 当第 二 磨 牙 出现 严 重龋 坏 或 者 其 根 尖 周 围骨 质破 坏
垂直阻生牙大部分只是一种 “ 暂时性 ” 的
阻生牙 , 发生于 1 多 8~2 年 龄 段 , 引 9岁 是 起 急 性 冠 周 炎 的 主 要 病 源 牙 。 萌 出 过 程 中牙 冠 的 一 部 分 被 游 离 的 牙 龈 部所 覆 盖 ,
生长方向 , 了解 其 对 下 颌 第 二 磨 牙及 其 周 围组 织 的 影 响 。 方 法 : 2 2 对 26例 患 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其 中 2 9 对 63颗 阻 生 的 下 颌 第 三 磨 牙进 行 统 计 , 析 其 对 邻 牙及 牙 分
I_ 鼙生 垃 枣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