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合集下载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1周龄以内的初生仔猪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见。

1、主要临床症状仔猪吃初乳后,先后5头猪发病,表现为严重腹泻,粪便成浆液状,黄白色,在尾部,会阴和后肢等处玷污粪液,并粘:结成痂。

病猪排粪时拱背,表现排便失禁,精神委靡,消瘦,脱水,眼球下陷。

2、剖检变化病猪肠道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充血、出血,结肠炎症较轻,肠道充气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汁色淡,有弥漫性点状出血,质脆软;肝肾有凝固性坏死灶.3 、实验室诊断3.1 镜检可见肠上皮组织显著膨胀,细胞内见有气泡,肠粘膜细胞膨胀,肠内绒毛脱落,腺体萎缩.3。

2 微生物学检查取十二指肠。

内容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上,作溶血试验及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病原型大肠杆菌攻毒2头哺乳仔猪,于24h后发生黄痢。

于是确诊该综合养殖厂哺乳仔猪患仔猪黄痢.4、防治措施4。

1 加强饲养降低日粮中的抗原物质,减轻肠道免疫反应,断奶仔猪日粮的豆粕含量不宜超过25%,降低粗蛋白水平,以限制性氨基酸强化日粮,断奶仔猪日粮粗蛋白含量不宜超过19%:饲料中添加柠檬酸、甲酸钙等有机成,分;加入乳清粉等生成乳酸的物质;也可在料中加入调痢生、益生素等微生态制剂。

4。

2 改善管理适度通风换气,降低圈舍温度,增强仔猪抵抗力。

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清扫消毒。

猪场每天清扫一次,然后用3%来苏水与0。

2%~0。

5%过氧乙酸交替消毒,地面通道遍撒生石灰。

4。

3 应用药物对于腹泻脱水仔猪,口服补液盐,方法是10%葡萄糖盐水10mL,地塞米松2mL,10%维生素C2mL。

4.4化学治疗4。

4。

1 使用大肠杆菌三价苗使用方法,母猪产前30d 注射1次,产后15d再注射1次,即可对仔猪起到保护作用。

4.4.2 补液对于腹泻脱水的仔猪,口服补液盐,方法是10%葡萄糖盐水10mL,10%维生素C2mL。

4.4.3 仔痢灵按O.1g/kg 体重调成糊状舔服,每日投药2次,2d治愈。

仔猪黄白痢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的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是农村养猪常见的多发病,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繁多,而疗效不一。

现介绍几种特效药疗法。

l、口服链霉素:用100万IU链霉素溶于适量水中,按每头病猪每次灌服15-20万IU,连用2-3天,每日2次。

对2-3日龄发病猪治愈率达100%。

2、注射病菌净注射液:按仔猪每公斤体重用病菌净注射液3-5mg,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治愈率达94%以上。

3、黄连素液注射法:每头仔猪肌肉注射黄连素60-100mg,每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达95%。

4、抗菌王注射液疗法:此药对大肠杆菌有特效。

按每公斤体重0.2时,一日2次肌肉注射,重症隔日再用1次,治愈率达98.2%。

5、内服止痢灵胶囊法:该药为治疗仔猪白痢特效药物,按猪每5-8kg体重服1粒,每日2-3次,治愈率达98.6%。

6、病速清注射液方法:每头仔猪每次肌肉注射痢速消注射液2ml每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达100%。

7、后海穴水针疗法:用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ml,庆大霉素0.2ml,混合一次后海穴封闭,每日1次,疗效显著。

8、百会针刺疗法:在百会穴进针0.3-0.5cm进针时取速进速出法,一般1-2次可治愈。

仔猪黄痢不可怕,只要用对治疗方法两到三天就可以治愈

仔猪黄痢不可怕,只要用对治疗方法两到三天就可以治愈

仔猪黄痢不可怕,只要用对治疗方法两到三天就可以治愈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以排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本病是仔猪常见病,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多发于1-7日龄的初生仔猪,1-3日龄龄仔猪发病多见,死亡率也最高,全窝猪可陆续相继发病,无一幸免,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

仔猪拉黄色稀粪,呈水样,腥臭,病猪排粪失禁,精神不振,被毛蓬乱无光,很快脱水死亡。

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就会有可能使全窝仔猪死亡。

防治:预防,用仔猪大肠杆菌四价基因工程蜂胶灭活疫苗免疫。

妊娠母猪在产仔前30-40天和产仔前15-20天,各注射一次,每次两毫升,可使仔猪出生后30日龄内免受大肠杆菌危害。

或者母猪产前5天,每天喂一包黄痢宁或母猪康散一百克(这个前面文章有介绍),一次喂完,不但可以有效预防仔猪黄痢,白痢,增强仔猪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还可以预防母猪产后子宫流脓,乳房炎,产后风等症状。

治疗:每千克体重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0.15-0.2毫升,与穿心莲注射液2毫升(1-7日龄仔猪的用量),654-2注射液(人用药)5-7毫克混合肌肉注射,8-12小时重复用药一次。

一般连续用2-3次。

穿心莲注射液如用黄连素注射液(人用药)代替,每头2-2.5毫升,疗效更佳!中药:母猪产前3-4天,和产后2天各喂中药一剂,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痢及初生至10日龄仔猪白痢的发生,发生黄痢时母猪连服2-3剂,每天一剂。

组方:黄连(碎)15-20克(生姜炒),酒炒黄芩25-30克,穿心莲30-40克,葛根粉30-40克,茯苓30-40克,泽泻30-40克,山楂30-40克,神曲30-40克,白芍30-40克,木香15-20克,苦参15-20克,甘草15-20克,以上是100-250千克体重的母猪用量。

一剂3煎,3次药液混合均匀分早中晚三次服完,如果在仔猪初拉黄痢时给母猪服用本方,可治疗仔猪黄痢,每天1剂,一般连服2-3剂即可,效果明显。

仔猪黄痢诊治

仔猪黄痢诊治

仔猪黄痢诊治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生猪常见的传染病,是危害仔猪的一自己中肠道传染病,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一大障碍。

下面是我诊治仔猪影响的一点体会。

一、发病情况2011年8月8日~23日,三亚市凤凰镇妙林村罗某5窝猪仔,刚出生不久出现拉黄痢、精神沉郁、少食或废食、脱水、昏迷而死。

仔猪中前后发病33头,病死6只,发病率78%,死亡率18%。

二、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成猪、肥猪、公猪及母猪未见发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最高可达90%~100%。

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所产仔猪留场繁殖,致使病情扩大,或由外场引进断奶仔猪而将本病带入。

不良应激因素存在,如饲养管理不良,仔猪饲养密度大、气候寒冷、圈舍潮湿等因素存在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则更高。

三、临床症状仔猪时见出生数小时后突然发病。

病猪表现是拉黄痢,粪便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大多不留粪迹,不易发现。

下痢严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见红钯,后肢被粪便沾污。

、病仔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废食;不吮乳、脱水、昏迷而死。

急者罕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注意本病与仔猪红痢区别,仔猪红痢大多发生于1~3日龄,以排红色粘性稀粪为特征。

腹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液体,小肠内容物大多为红色,并混杂有小气光,病程短,死亡率高。

四、病理解剖解剖变化是尸体皮毛不整,污秽,干燥,皮下杹,小急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粘膜肿胀,内容物含凝乳块,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法。

心肌变软,时见出血点,肾钯苍白、质脆。

五、实验室检验取病死仔猪的小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氏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48h 生长,可见砖红色圆形隆起,表面干燥的中等大小菌落,选择特征菌落接种三糖铁培养基,37℃培养48h,三糖铁培养基产酸、产气,不产生硫人氢。

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挑选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鉴定,并将分纯菌株进行血清型测定,口服感染初生仔猪,仔猪发生黄痢。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养猪技术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仔猪黄痢病是乳猪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高。

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率极少。

该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1、流行病学猪的易感性。

该病常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于5日龄的仔猪很少患病。

仔猪对该病的易感性与年龄有关,与母猪也有密切关系。

曾有人将某窝初生数头仔猪至于另一窝中寄养,原窝仔猪虽全窝发病,而带入的仔猪仍然无病。

人工接种试验发现,已经吃初乳的仔猪,有时能抵抗人工感染,而未吃初乳的仔猪复制该病,则往往很容易成功。

可见黄痢的发生与母猪初乳内抗体的有无及浓度有直接关系。

在天然情况下,母猪在不断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抗原后,由于初乳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分泌型抗体,而使仔猪免于感染发病。

仔猪的易感性随仔猪日龄的增长而递减,出生后24 h以内发病者,其死亡率常为100%。

大于5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也能免于死亡。

死亡率。

仔猪的死亡率因发病日龄的大小而不同,出生后24 h左右,即发病的仔猪如不予治疗,其死亡率往往接近100%;病程超过3~4天者,有的虽可能耐过,但多发育不良或转成白痢。

传染。

该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早已存在于猪舍周围环境中和母猪肠道内,当仔猪产出时,可能立即被感染。

在母猪的皮毛及阴道内可发现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仔猪在经产道时即由口吞入致病性大肠杆菌。

对原来没有黄痢的某猪场调查发现,该场黄痢之所以能突然发生,与新引进一批母猪有关。

因此,在一个猪场内,仔猪黄痢的突然暴发一般与新的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传入有直接关系。

2、发病机理仔猪黄痢基本上是一种肠道感染,肠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腔及绒毛上皮表面大量繁殖,但很少侵入黏膜深层或血液。

病猪所表现的水泻和脱水性病变主要是由病原菌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上皮大量分泌液体所致。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仔猪黄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肠道黏膜炎症、充血、水肿,以及浆液性渗出物。
发病机制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肠道后,释放毒素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
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
传播途径
仔猪黄痢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带菌母猪的粪便污染环境、乳头 和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仔猪。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 ,特别是1~3日龄的仔猪 。
传染源
患病猪、带菌猪以及污染 的环境和用具。
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 母猪的乳头和工作人员的 手传播。
流行特点
该病在猪群中发病率高, 死亡率也很高,一旦发病 ,往往整窝仔猪都会受影 响。
诊断和鉴别诊断
01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 断。
03 免疫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以评估免疫效果和及时发现 潜在的疾病威胁。
生物安全和隔离措施
生物安全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 消毒、人员和物品的消毒等,以减少 疾病传播的风险。
隔离措施
对疑似患病猪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 传播和疫情扩散。
药物治疗和其它控制措施
01 药物治疗
在疾病发生时,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病情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原学和病理学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治疗和康复案例分析 • 结论和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仔猪黄痢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 死性传染病。
症状

怎样治疗吃奶仔猪的黄痢病?

怎样治疗吃奶仔猪的黄痢病?

怎样治疗吃奶仔猪的黄痢病?
仔猪喂奶前,应将母猪体躯两侧和奶头用高锰酸钾水清洗一遍,并对拉黄痢的仔猪颈部一侧用Vc、VB2、VB12按3:2:1的比例混合,肌注3毫升~5毫升;对仔猪颈部的另一侧用中药制剂三痉痢或372或克泻王肌注3毫升~5毫升,也可用上述药物的一种掺痢菌净2毫升~25毫升,肌注效果较好。

对于仔猪拉水泻样的严重黄痢病,可用重泻康与氧氟沙星或蒽诺沙星混合肌注5ml,并立即赠静脉补液或喂服葡萄糖(添加少量食盐)液剂。

对脱水严重的仔猪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应用痢菌净3毫升、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于5%的糖盐水中20毫升腹腔注射,持续2天,每天2次。

治疗仔猪黄痢病的原则是早防止早发明,早投药(治疗)早补液。

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医疗效果。

1。

仔猪黄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仔猪黄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仔猪黄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钡?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

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

据对153窝乳仔猪的统计,有138窝乳仔猪、在初生后3天以内发生丁黄痢,占总窝数的90.2%。

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

这种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引起乳仔猪黄痢病的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根据其所含的菌体抗原(O抗原、H抗原、K抗原)不同菌株多数能形成肠毒素,引起乳仔猪发生黄痢病,死亡率很高。

一、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乳仔猪,7日龄以上的乳仔猪较少发生此病。

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死亡率很高。

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由粪便排出病菌、传染了母猪的乳头、皮肤及环境。

仔猪出生后、吸吮乳头和舐吸母猪皮肤时,或接触传染物时,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

新建猪场,从不同场区引进种猪,如患有仔猪黄痢的病史,也会导致本病的扩散。

本病的流行无季节性。

猪场内一且流行了仔猪黄痢病,就会经久不断,很难根除。

因此,要抓早、抓小,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的防治措施,扑灭之。

二、临床症状仔猪出生时尚很健康。

有的乳仔猪出生后12小时左右就发生此病;有的在1-3日龄发生此病。

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

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

病仔猪肛门松驰、捕捉时会因挣扎或鸣叫而增加腹压,常由肛门排出稀粪,呈水样喷出。

病程稍长、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主衰竭昏迷而亡。

但患此病的乳仔猪,无呕吐现象。

三、病理解剖剖检所见:常见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

小肠粘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驰。

胃粘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的坏死灶。

四、诊断要点要从三个特点上进行诊断:一是流行特点:主要是初生后的乳仔猪,在数小时后至3日龄前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1周龄以内的初生仔猪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见。

1、主要临床症状
仔猪吃初乳后,先后5头猪发病,表现为严重腹泻,粪便成浆液状,黄白色,在尾部,会阴和后肢等处玷污粪液,并粘:结成痂。

病猪排粪时拱背,表现排便失禁,精神委靡,消瘦,脱水,眼球下陷。

2、剖检变化
病猪肠道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充血、出血,结肠炎症较轻,肠道充气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汁色淡,有弥漫性点状出血,质脆软;肝肾有凝固性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可见肠上皮组织显著膨胀,细胞内见有气泡,肠粘膜细胞膨胀,肠内绒毛脱落,腺体萎缩。

3.2 微生物学检查取十二指肠.内容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上,作溶血试验及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病原型大
肠杆菌攻毒2头哺乳仔猪,于24h后发生黄痢。

于是确诊该综合养殖厂哺乳仔猪患仔猪黄痢。

4、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降低日粮中的抗原物质,减轻肠道免疫反应,断奶仔猪日粮的豆粕含量不宜超过25%,降低粗蛋白水平,以限制性氨基酸强化日粮,断奶仔猪日粮粗蛋白含量不宜超过19%:饲料中添加柠檬酸、甲酸钙等有机成,分;加入乳清粉等生成乳酸的物质;也可在料中加入调痢生、益生素等微生态制剂。

4.2 改善管理适度通风换气,降低圈舍温度,增强仔猪抵抗力。

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清扫消毒。

猪场每天清扫一次,然后用3%来苏水与0.2%~0.5%过氧乙酸交替消毒,地面通道遍撒生石灰。

4.3 应用药物对于腹泻脱水仔猪,口服补液盐,方法是10%葡萄糖盐水10mL,地塞米松2mL,10%维生素C2mL。

4.4化学治疗
4.4.1 使用大肠杆菌三价苗使用方法,母猪产前30d注射1次,产后15d再注射1次,即可对仔猪起到保护作用。

4.4.2 补液对于腹泻脱水的仔猪,口服补液盐,方法是10%葡萄糖盐水10mL,10%维生素C2mL。

4.4.3 仔痢灵按O.1g/kg 体重调成糊状舔服,每日投药2次,2d治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