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离子反应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判断(和量有关)

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判断(和量有关)

练习6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溶液和足量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2、硫酸氢钠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练习7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碳酸氢钡溶液和足量硫酸氢钠溶液 反应;
2、硫酸氢钠溶液和足量碳酸氢钡溶液 反应。
练习8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练习3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把少量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2、把过量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练习4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碳酸氢钙溶液和足量烧碱溶液反应; 2、烧碱溶液和足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
练习5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石灰水和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和足量石灰水反应。
Ba2+ + SO42— = BaSO4↓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
2OH— + CO2 = CO32— + H2O 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 氢氧化钠溶液:
Ca2+ + HCO3— + OH— = CaCO3↓+ H2O
A
B C
D
练习10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BD)
A、过量氯水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 + 2Fe2+ + 4Br— = 6Cl— + 2Fe3+ + 2Br2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2H2O +

CO2 + 2OH— = CO32— + H2O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总结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总结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通过归纳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的本质及其在能量转化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常见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的总结。

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发生时,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时,反应物的能量较低,而生成物的能量较高。

典型的例子是燃烧反应,如燃烧木材产生热量和光。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与合成反应相反,一个物质被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物质,并且吸收能量。

此时,反应物的能量较高,而生成物的能量较低。

例如,水的电解是一个典型的分解反应,在此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3. 反应物置换反应反应物置换反应中,一个元素或离子在反应中与另一个元素或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不同的物质。

这类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氢气,同时也产生热量。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电子转移。

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在这类反应中,维持电荷平衡需要有能量变化。

例如,电池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化合反应,产生水和盐。

这类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是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例如,硫酸与钠氢氧化物反应产生水和盐,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6.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通常涉及到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合形成沉淀。

在这类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不明显。

总结起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和反应物置换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是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离子反应的能量变化相对较小。

通过对这些常见化学反应类型能量变化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这对于学习化学,并在实验中正确解释和理解反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化学旧人教版课本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旧人教版课本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很早就开始利用火。

他们用火来取暖、烧烤食物,进而又用火来烧制陶器、炼铜、炼铁,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是从火堆中萌发的,火在人类的进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火是木柴等可燃物燃烧时所产生的,要探索火的奥秘,就需要研究可燃物的燃烧。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知道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但是,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诸如燃烧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在燃烧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如何防治燃烧产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大多与我们在本章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有些问题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学习。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我们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正如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分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若干类那样,我们也可以把化学反应分成若干类。

这样,不仅学习时更简便,而且也有利于了解各类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学习过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讨论1.用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2.用物质是否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方法分析,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是否仅仅属于还原反应?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但由于这种分类方法更多地是从形式上划分的,因此,既不能较深入地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其中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衡量。

热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燃烧甲烷(CH4)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ΔH = -890.3 kJ/mol这里的ΔH = -890.3 kJ/mol表示每摩尔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890.3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基于ΔH的正负值,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时,ΔH为正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H2O(l) → H2O(g) ΔH = +40.7 kJ/mol这里的ΔH = +40.7 kJ/mol表示每摩尔水蒸发所需的热量为40.7千焦耳。

正号表示蒸发过程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时,ΔH为负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释放了能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能量。

放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这里的ΔH = -393.5 kJ/mol表示每摩尔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为393.5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除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还具有其他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吸附反应:当反应物从溶液或气体中吸附到固体表面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

高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1.是否符合化学反应原理:
例 Fe+6H+=2Fe3++3H2↑(反应生成Fe2+而不生成Fe3+)
2、是否写清有关“分子”、“离子”、“↑”、“↓” 等: 例: 氢硫酸、次氯酸等弱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氨水与盐酸的反应,错写为:H++OH-=H2O
3、是否配平:(原子数目、离子电荷数是否配平)
【练习】
2. 实现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HCl → Cl2 C. KCl → HCl A.一定被氧化
A )
B. HCl → H2 D.HCl → CO2
3.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C )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化合价降为0
【练习】
4.在反应SO2+2H2S==2H2O+3S↓中,氧化剂 D) 是( A.S B. H2O C. S D. SO2
C. G、Y、Z、W、X
D. Z、X、G、Y、W
守恒律
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 的总数(化合价升、降的 总数)必定相等。
【练习】
15. 3个SO32-离子恰好将2个XO4-离子还原 本身被氧化生成3个SO42-,则X元素在生成 D 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⑵ 同一元素:
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 Fe3+>Fe2+ 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S2>S>SO2
【规律】高氧低还
【练习】
10. 在下列分子、原子、离子中,既有氧化 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D ) A. AI3+ B. ClC.Fe D. H2O2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并用“;”隔开. △H为“-”,表示放热; △H为 “+”,表示吸热.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物质呈现哪一种聚 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 示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 数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_______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则反应过程中 _____________。 即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_______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则反应过程中 _____________。 即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பைடு நூலகம்成水的反应是( ) 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 )
二、化学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热
(1)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 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反应热。(了解)
通常用_____表示;单位:______
说明:当△H>0时,表示__________;当△H<0时,表示 __________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 生成物的总能量。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_____生 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 生成物的总能量。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____生 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
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表示意义: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的 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变化,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探讨,包括内能变化、焓变、化学反应热等方面。

一、内能变化内能是指系统中所有分子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分子结构被打破,新的化学键形成,导致内能的变化。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内能差称为内能变化(ΔU)。

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反应物的内能大于生成物的内能时,化学反应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进行。

这种反应产生吸热现象,即反应过程中会感觉到周围温度的升高。

吸热反应的内能变化为正值(ΔU > 0)。

2. 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内能小于生成物的内能时,化学反应会释放出热量给周围环境。

这种反应产生放热现象,即反应过程中会感觉到周围温度的降低。

放热反应的内能变化为负值(ΔU < 0)。

二、焓变焓(H)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所含的能量总量。

在常压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差称为焓变(ΔH)。

焓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与内能变化类似,焓变也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焓高于生成物的焓,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

吸热反应的焓变为正值(ΔH > 0)。

2. 放热反应: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焓低于生成物的焓,化学反应会释放热量给周围环境。

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ΔH < 0)。

焓变与内能变化之间存在关系:ΔH = ΔU + PΔV,其中P为常数,ΔV为体积变化。

三、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热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摩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ΔH表示。

1. 焓变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在常压下,化学反应热等于焓变:ΔH = Q,其中Q为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化学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化学反应热的测定可以通过热量计实验进行。

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反应热前面我们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在高一化学中,我们曾做过铝片与盐酸,以及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在迅速搅拌下反应的实验,前者反应时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后者反应时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其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在中学化学中,一般研究的是在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下面,我们试从微观的角度来讨论宏观反应热的问题。

实验测得1mol H2与 1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 184.6 kJ的热量,这是该反应的反应热。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就上述反应来说,当1mol H2与1mol 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 mol HCl时,1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 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 431 kJ/mol×2 mol=862 kJ的能量,如图3-6所示。

H 2(g)+Cl2(g)2HCl(g)的反应热,应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862 kJ/mol)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679 kJ/mol)的差,即放出 183 kJ/mol的能量。

显然,这个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184.6 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来表示反应热)。

这说明该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大,这是放热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攀钢一中俞桂华
[目的]: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课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课
[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法]:分析法和比较法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新课]:
第二节离子反应(板书)
一、离子反应:(板书)
举例,让学生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gNO3溶液分别与HCl、NaCl、KCl溶液混和;
(2)Na2CO3、K2CO3溶液分别与HCl、HNO3混和。

讨论:上述各反应的反应物各不相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呢?
教师讲解,得出结论: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板书)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以BaCl2和Na2SO4的反应来举例说明:
在溶液中两种物质电离成离子:
BaCl2Ba2+、Cl-
Na2SO4Na+、SO42-
当二者相互混和时,Ba2+与SO42-结合生成难溶性的BaSO4沉淀。

在反应前后Na+和Cl-并无任何变化,实际参加反应的只有Ba2+和SO42-。

向学生介绍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指导学生将上述反应写成离子方程式如下:
Ba2++ SO42-== BaSO4↓
从以上反应可推出:任何可溶性钡盐跟硫酸或硫酸盐的反应,都可用以上离子方程式表示。

2、表示含义: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
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
3、书写步骤:(板书)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Ba(NO3)2+Na2SO4=BaSO4↓+2NaNO3
(2)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写成化学式。

例:Ba2++2NO3-+2Na++SO42-=BaSO4↓+2Na=+2NO3-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SO42-== BaSO4↓
(4)检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例:Fe2++ Cl2== Fe3++ 2Cl-(×)
2Fe++ Cl2== 2Fe3++ 2Cl-(√)
向学生举例说明常见错误及改正。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板书)
复习复分解反应的知识,指出其实质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从中推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的物质:(板书)
例:Ag++ Cl-== AgCl↓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板书)
例:H++ OH-== H2O (中和反应)
3、生成挥发性物质:(板书)
例:CO32-+ 2H+== H2O + CO2↑
小结:凡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这类反应就能发生。

例:2NaCl + Ca(NO3)2== 2NaNO3+ CaCl2(×)Zn + 2H+== Zn2++ H2↑(√)
Cl2+ 2I-== 2Cl-+ I2(√)
四、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板书)
1、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Cu与H2SO4(浓),NaCl(固)与H2SO4(浓)
2、单质、氧化物一律写化学式;
3、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
(1)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写化学式;
2Ag++ SO42-== Ag2SO4↓
(2)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离子;
Ca2++ 2OH-+ CO2== CaCO3↓+ H2O
(3)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
如向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 CO32-== CaCO3↓+ 2OH-
4、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与强还原性的微粒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
H2S + 2Fe3+== 2Fe2++ S↓+ 2H+
5、注意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H2S + OH-== HS-+ H2O
H2S + 2OH-== S2-+ 2H2O
6、注意阴、阳离子的配比关系:
Ba2++ 2OH-+ 2H++ SO42-== BaSO4↓+ 2H2O
五、离子共存问题:(板书)
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共存,是指所处的条件下它们能否反应。

1、离子间直接反应:
(1)生成难溶性物质(关键是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常见弱酸根离子有CO32-、S2-、HS-、PO43-、ClO-等,它们与H+就不能大量共存;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离子(Fe3+、MnO4-)与强还原性离子(I-、S2-)不能大量共存;
例:2Fe3++ 2I-== 2Fe2++ I2↓
2、酸度对离子存在的影响:
(1)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仅能存在于特定的PH值范围内。

例:
HCO3-+ H+== H2O + CO2↑(强酸性中不存在)
HCO3-+ OH-== CO32-+ H2O (强碱性中不存在)
(2)含氧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大多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体现,如硝酸、浓硫酸、次氯酸均具有强氧化性,亚硫酸也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但它们的酸根离子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氧化能力却很弱,均不能将S2-、I-氧化。

[课堂练习]:
1、下列金属在稀盐酸里能否溶解?能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Zn (2)Cu (3)Fe (4)Hg (5)Ag (6)Al
2、锌在下列盐溶液里能否起反应,能起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NaCl (2)Pb(NO3)2(3)MgSO4(4)Hg(NO3)2 (5)CuSO4
3、怎样鉴别Na2SO
4、Na2SO3、Na2S三瓶溶液,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是离子反应需写出离子方程式。

4、写出实现下列变化的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2++ SO42-== BaSO4↓
(2)2H++ S2-== H2S
(3)Cu2++ 2OH-== Cu(OH)2↓
(4)CO32-+ 2H+== H2O + CO2↑
[作业]:P87,1、2、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