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培优同步练习: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测试(学生版)

必修3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只能在该昆虫种群内传递B.行为信息只能由动物产生,传递给同种动物C.物理信息来源广泛,动植物都可以感受到D.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下列属于运用物理信息传递的措施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C.施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双子叶杂草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都是单向的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B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C.物种A和B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物质和能量在物种A和B之间不能循环流动7.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的是()①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最后把所有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②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很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因为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③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④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⑤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⑥利用装有性外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8.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B、③和④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D、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9.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电磁波 B.植物分泌的物质C.蜜蜂跳舞 D.昆虫的性信息素10.在生命系统中,下列哪一现象不是..单向进行的是()A.小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人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C.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间的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6分)如图为某同学根据相关知识点构建的知识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同步习题: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选择题(共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A、B、C三项都属于行为信息,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
故选D。
答案 D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答案 A3.下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有些植物,像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到光信息,由图像可知,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答案 A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生物的种群繁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不能正常生存。
故选C。
答案 C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Word版含答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候鸟南飞是鸟感受到光照的刺激而出现的行为,光属物理信息。
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某种形式传递某些信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故B项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
答案:B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解析: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D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B.①③A.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生物防治的优点: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答案:A5.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①鸟类鸣叫②孔雀开屏③萤火虫发光④蜜蜂跳舞⑤昆虫发出的声音A.①③ B.①③⑤D.③④⑤C.②③④⑤解析:鸟类的鸣叫,昆虫发出的声音,萤火虫发出的光,上述三者属于物理信息中的声、光;孔雀开屏和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6.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必修3)及答案解析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4 6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7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A、B、C三项都属于行为信息,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
故选D。
答案 D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答案 A3.下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有些植物,像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到光信息,由图像可知,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答案 A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生物的种群繁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不能正常生存。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概念及种类1.信息的概念: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______、指令、______与信号等。
2.物理信息。
(1)概念:通过________传递的信息。
(2)举例:____、声、______、湿度、磁力等。
(3)感受部位。
动物:眼、____、皮肤;植物:叶、____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
(4)ks5u________、生物。
3.化学信息。
(1)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_。
(2)举例:植物的________、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________等。
(3)ks5u生物的代谢活动。
4.行为信息。
(1)概念:动物的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之间传递信息。
(2)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________”。
(3)ks5u生物的______特征。
ks5u推断](1)物理信息包括光、声音、温度、湿度等,只来源于无机环境。
()(2)化学信息是动物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
()(3)动物的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也可以在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4)信息传递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其传递一般是单向的。
()答案:1.情报数据2.(1)物理过程(2)光温度(3)耳芽(4)无机环境3.(1)化学物质(2)生物碱性外激素4.(1)特殊行为同种或异种生物(2)求偶炫耀(3)行为ks5u推断](1)×提示: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生物。
(2)√(3)√(4)×提示: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生产中的应用1.作用。
2.应用。
(1)提高______________的产量。
举例:若能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________,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________。
(2)对______________进行把握。
举例:利用昆虫________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章第4节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不行能发生在()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行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2.以下对于生态系统信息传达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告有害昆虫,能够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分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于无机环境,也可于生物。
答案: A3.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升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供给能够采食的信息C.延伸光照时间,提升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施发出不一样的声信号,诱捕或驱逐某些动物分析:信息传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升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天经过延伸光照时间提升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施发出不一样的声信号,诱捕或驱逐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 选项是信息传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答案: B4.蟑螂爱好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日和黑夜加以颠倒,大概经过一个礼拜,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 只管其实是白日) 。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觉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达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能够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能够感觉全部信息刺激分析:这个实验说明,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达。
答案: A5.以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达模式图,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信息传达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假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达C.信息传达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样形式的信息传达分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频频利用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学生版)

必修3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2.春季,雄鸟长出鲜艳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雄鸟感受物理信息,并能发出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B.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C.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会增加D.雌鸟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的合成与分泌活动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5.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了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在l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蟑螂的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6.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7.为了控制牧区草场上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牧草与害虫、蜘蛛与害虫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B.通过图中的生物防治,使流向人类的能量传递效率有所提高C.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至少能获得牧草所固定能量的10%D.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数量已经很少,主要原因是受到生产者的数量限制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信息的实例是某种动物用自己的尿液来标记领地B.昆虫被蜘蛛网粘住时,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是一种物理信息C.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有害昆虫的雌雄交配,使昆虫的繁殖力下降,属于生物防治D.孔雀开屏这种“求偶炫耀”是一种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不能在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10.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7分,共63分。
)1.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下列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来源:Z|xx|]2.(2013·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3.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鸥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报警鸣叫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来源:学科网]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4.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6.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光和光敏色素都是属于物理信息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来源:学科网ZXXK]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来源:学科网]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9.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二、非选择题(共37分)10.(12分)一只猎豹悄悄接近一鹿群,其行为被一只雄性鹿发现后,引起鹿群奔跑,猎豹丢弃健壮的雄鹿而捕捉到一只体弱的小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生物信息的传递在下列何种层次中进行?()
A.个体
B.种群
C.生态系统
D.A、B、C三项皆可
答案:D
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C
3.信息传递有时具有单向性,下列能发生单向信息传递的是()
A.青草和蝗虫
B.大豆和根瘤菌
C.野兔和田鼠
D.太阳和菊花
解析:由无机环境到生物可以发生信息的单向传递。
答案:D
4.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答案:C
5.比较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正确的说法是 ()
A.信息传递仅存在于复杂的生态系统,而能量流动存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
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有单向性,而物质循环却具有循环性
C.信息传递可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与状态
D.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独立的三个功能
解析: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大功能,信息传递可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与状态。
答案:C
6.动植物也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光照变化有关的有()
①睡莲花昼开夜合②飞蛾扑火③鹦鹉学舌④含羞草被触动后闭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7.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解析:由题意可知,蚜虫受到攻击时释放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释放的化学物质帮助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属于种内互助。
答案:A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D
9.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D.扎稻草人恐吓麻雀
答案:B
10.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
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数量的变化
是。
解析:(1)该植物产生的信息素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有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感知蛛网的振动来实现,蛛网振动属于物理信息。
(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导致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也能驱赶乙昆虫,导致乙昆虫数量减少。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数量减少
能力提升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但信息不能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答案:D
2.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个事实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案:B
3.右图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
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
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答案:A
4.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解析:A、B、C三项的信息分别为声、光、声,都属于物理信息。
只有D项是动物做出的特殊的行为,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D
5.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并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
题中①描述的是能量流动,③描述的是信息传递,④描述的是物质循环。
②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
答案:B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不断地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夏秋季节,由赤道开始,越向北日照时间越长,对于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但是这不是对行为信息的利用,而是对物理信息的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C
7.★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蛾幼虫与其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5)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将哪些生物联系起
来?。
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是。
(6)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和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7)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属于防治,其优点是。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生物较多,先提取相关信息,即甲种蛾幼虫烟草叶片释放化学物质
白天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
,还可以看出甲种蛾幼虫和乙种蛾幼虫都以烟草叶片为食物,明白了这夜间会驱赶乙种蛾
些关系,题目中的各种关系及食物链就很容易写出。
释放的化学物质是化学信息,它可以使烟草、甲种蛾、甲种蛾幼虫的天敌、乙种蛾联系起来,同时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之一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竞争
(4)
(5)化学烟草、甲种蛾、甲种蛾的天敌、乙种蛾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是
(7)生物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