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搞定公共场合的“熊孩子”
孩子在公共场合调皮,父母该如何做

孩子在公共场合调皮,父母该如何做遛娃路上,总能见到各种调皮淘气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商场地上打滚,非要爸妈给买玩具;有的在公园中,与其他孩子抢夺玩具,还誓死不屈服,甚至动手打妈妈的。
孩子的这些行为要是在家里,怎么办都好,所谓家丑不外扬。
外人是不知道你家孩子的行为习惯的。
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父母的临场压力陡增,孩子的行为只能让他们颜面扫地。
你的孩子满地打滚,争抢他人玩具的时候,无数双眼睛看着你,看你要怎么处理,怎么教育。
你也会不自主的怀疑:我这么教训孩子对吗?是不是还不够或者太过分了?我遇见的很多种情况:面对公共场合调皮,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就置之不理,让他/他哭;或者,一把抱起来,一走了之;或者使用各种威胁,一个月不能看电视,不能买零食等等。
众口难调,你的教育方法,在别人看来,永远都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瑕疵。
如何才能在公共场合下,保持正确且客观的教育方式?心理学家给出了如下四种方法。
第一,从“我懂你”开始。
面对不买玩具,长坐不起的孩子,妈妈或爸爸不妨对孩子说:“我明白,你喜欢这个玩具……”。
让孩子知道你能感应到他此刻的心绪,接下来就容易说服了。
我带钢蛋出去玩,也经常遇到他喜欢上某件玩具,恋恋不舍的时候。
虽然他没有满地打滚,但心里总是很执着。
我通常会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玩具。
但是,我们说过,一个月买一个。
这个玩具,我们可以排到下个月买,好吗?”他基本都是会同意的,因为他得到了回应以及保证。
第二,转移焦点问题。
如果承诺孩子下个月买玩具的方法不管用,那你就得赶紧想想其他方法了。
不要总纠结在不该买玩具这个问题上。
首先,要想办法让孩子起来,注意力从玩具上转走。
这时,开玩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爸爸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坐地不起,别人以为你是店里的玩具了。
”我相信,孩子一定会站起来的。
第三,不要一走了之。
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怎么也说服不了,气得一走了之,任由孩子大哭大闹。
这种方法,的确能显示父母的威严,“不听我的,就不管你了。
孩子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吵闹该如何教育

孩子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吵闹该如何教育很多家长不喜欢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电影院,因为小孩无法在一个环境下久待,会出现吵闹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不正确引导,孩子将会养成习惯。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的教育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的教育方法1、直接纠正孩子虽然可能听起来不太好,可是孩子犯错的当下一定要纠正,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小孩再犯,而且直接在公共场所骂,才能确保孩子再也不敢在公开场所表现不好了。
2、买想要的东西你可以扮演明智的家长,购买或携带令孩子有兴趣的东西,借此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这个时间内小孩一定是乖乖地玩着自己的,不会打扰到别人。
公共场所小孩吵闹恼人,该如何处理,相信家长各有一套。
3、给予递延承诺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先答应孩子的需求,将小孩渴望的东西延后购买日期,家长不一定要去实践这个承诺,但偶尔是该履行的,才能让孩子相信父母的话。
4、忽视他们吵闹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抗议的想法,直到家长李会,他们才会停止,这个时候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睬,一段时候间,他们就会自己安静了。
家长如何制止孩子吵闹行为5、不带他们出门要防止小孩在公共场所吵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它开始,不要带他们一起出门,可以请家中长辈帮忙照顾,或是请保母看管,甚至养个宠物让他们留在家中与它玩耍。
6、服从他们意愿如果已经不晓得该怎么对付吵闹的孩子,为了防止他们在公共场所吵闹,那就遵从他们的意愿吧!但这也可能让小孩变得顽固,变得更不受控制,所以要谨慎思考。
7、转移注意力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很短暂,如果你觉得孩子将要大闹一场了,不妨拿些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玩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能让孩子高兴。
8、给他们关注力孩子会吵闹只是希望爸爸妈妈能给予多一点的眼神关怀,但他们不晓得怎么表达,只好藉由哭闹来得到这样的关注,所以家长平时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有效避免这样的问题。
9、威胁告诉老师小学以前这招有效,孩子都希望能将最好的行为表现给老师看,在老师面前维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而且也非常听从老师的话,所以适当的用这个威胁是还不错的。
三招搞定公共场合的“熊孩子”

三招搞定公共场合的“熊孩子”请问各位亲爱的家长,熊孩子是天生的吗?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爆的视频,是一个女大学生,因为在餐厅里有一个熊孩子哭闹,似乎是踢了孩子一脚。
当时网上的评论很极端化,有的批评女大学生欺凌幼小,但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说公共场合扰人的“熊孩子”,就该打。
我今天不是要讨论这个事件本身谁对谁错,而是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给你来讲讲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那种公共场合的“熊孩子”。
具体地说,就是你该怎么教养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规则意识,这一方面是为了他人着想,另外一方面也是教孩子用规则意识保护自己。
没有永远的天使,也没有天生的熊孩子首先,我要反驳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就是认为孩子还小,还没有规则意识,所以孩子熊就让他们熊,长大了就自然懂规矩、懂礼貌了。
但实际上,美国杜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白,承诺和合作的意义了,已经可以发展出合作精神了。
所以,3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教他们不要熊了,因为这时他们已经不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有社会意识和规则意识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孩子会逐渐发展出两种社会规则意识:一种是“社会礼节”,比如礼貌、合作、团队精神,这些社会化技能。
但还有一种,是同情心、爱、理解、感恩等等,是基于对他人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心。
要知道,人类是群体动物,我们天生自带亲社会属性。
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有同情心和团体意识,这些并不完全是父母指导或者后天教育的产物。
所以你知道了,孩子不是天生的“熊”孩子,孩子的大脑早被安装了“好”孩子的预设装置,只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他各项能力的成熟是有时间限定的。
你孩子的理智脑和情绪脑没有成熟,一定会有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的时候。
不要期待他永远是小天使。
孩子发脾气的频率,到2岁半才开始减弱,一直到孩子8岁,他才能真正内化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
所以,必然会有些时候,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有点“熊”。
但是这时候你也不要有太多压力,只要他的表现不是太过分太离谱,那就不能说明你是一个糟糕的家长,只不过是你家的孩子还小罢了。
对付无礼熊孩子的方法

对付无礼熊孩子的方法对付无礼熊孩子的方法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对付无礼熊孩子的方法,希望有所帮助!1.树立榜样,作出解释让一个多嘴的孩子安静的第一步就是要教他学会尊重,因为孩子通过实例去学习,所以妈妈就要树立尊重他人的榜样教育孩子。
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懂得尊重就不能要求孩子去尊重他人了。
教孩子礼貌首先要求是孩子能听你的话,然后你才能冷静的坐下来跟他不断解释为什么他们这样是无礼的。
建议作为父母首先得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导致他的不礼貌行为的根本原因,注意在教育时不能有攻击性的言语。
如果你的孩子惹恼了你,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2.控制脾气,冷静思考在上小学的年龄段,孩子的性格形成不受你的控制范围,这个时间荷尔蒙分泌旺盛。
无礼有时是由于各种愤怒和挫折引起。
不幸的是,父母经常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以如果你发现愤怒起因有助于及时制止恶化。
找个地方自己静静不去理会孩子的顶嘴,这反而会让他安静下来,因为他发现顶嘴也无法引起你的注意只能默默的不说话了。
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后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找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好好聊聊,听听他的想法,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能了解孩子的感受/问题有助于解决这个困难,然后就利用这个时间跟孩子平静地说教孩子要学会尊重父母长辈,鲁莽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等。
3.奖惩并用为了加强孩子尊敬长辈的这种观念,家长可以软硬兼施。
强硬的话,可以限制他出门跟朋友约会,也不让他看电视、玩电脑等。
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取决于他们最爱的食物,要想取得成效就要看你能不能抓到他的软肋,如果你限制他去做他最喜欢做的事那么就能起到效果。
有些妈妈喜欢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要尊重他人,比如给他们一些冰淇淋、书和一些玩具等。
4.坚持,并有耐心不管你用哪种方式你都必须要一直坚持下去,如果你任其自然发展放任不管的话,你就会看到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后果。
公共场所管理孩子的方法

在公共场所如何能有效控制孩⼦的低落情绪以及破坏欲望呢?⼀些“过来⼈”提供了下⾯这些⽅法。
在公共场所管理孩⼦的⽅法1、可以先控制住孩⼦的嘴
如果带孩⼦们去杂货店购物,我有时候会先带他们去烤⾯包那⾥,这样⼀边购物的时候,都有好吃的东西堵住孩⼦的嘴。
如果孩⼦们⼿⾥拿着零⾷,我就能更好对付孩⼦再想要别的东西的打算。
在公共场所管理孩⼦的⽅法2、让孩⼦⾃我陶醉
孩⼦1岁半多了,我发现了⼀个⼩窍门,购物的时候,⽤这个⽅法能让⼩家伙安静下来。
⽆论什么时候孩⼦开始没有了耐⼼,我就把“宝宝相册”拿出来,这是⼀个我放在钱包⾥的⼩相册。
⼥⼉喜欢看相册⾥⾯⾃⼰的照⽚,相册会吸引住孩⼦的注意⼒好⼀会⼉,⽽我也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到付款台付款了。
在公共场所管理孩⼦的⽅法3、⼀发脾⽓⼤⼈马上离开
孩⼦要是在公共场合发脾⽓,我们就会马上离开那⾥――即使我们不得不丢下挑好的东西,或者不得不在餐馆⾥打包把饭菜带⾛。
但是从长远看,那样做不是⼀个好主意。
我想⼩家伙⼀定是意识到尖叫没有⽤,因为他再也没有那样做过。
在公共场所管理孩⼦的⽅法4、给孩⼦们⾃⼰选礼物
在杂货店,我会让⼥⼉们挑选⼀样她们想要的东西,例如她们最喜欢的麦⽚、薯⽚或者午餐时的零⾷(但是不能挑⼝⾹糖或者糖果),孩⼦们选好了就⾏了。
如果孩⼦们有什么不满意,那么她们就得把选的东西放回到货架上去。
购物的时候,我就让孩⼦们拿着⾃⼰选的东西,⽽且我让她们⾃⼰把东西放在收银台的桌⼦上。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1. 照管好小孩的差不多需要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
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小孩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预备好点心。
假如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 让小孩明白今天的打算对小孩说明你的打算,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
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期望他在别处时要如何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
”并示范给小孩看。
3. 请小孩“帮忙”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能够如何样“帮忙”。
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能够问小孩:“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如何样才可不能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刻。
4. 时时留意你的小孩假如小孩出门时专门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有意“表演”来引起注意。
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小孩互动。
5. 让小孩有参与感小小孩的天职确实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究那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
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能够用来干嘛?”6. 不要忽视躁动的小孩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小孩“再忍耐一下”。
但这对小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
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抱抱小孩,安抚小孩的情绪。
7. 疏导小孩的精力假如小孩非要在店里奔驰,就带他去别处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那个地点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
有意夸张地闲逛,逗小孩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8. 听小孩的说明,不急于解决问题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专门动气,如何了?原先是如此,我们一起想想能够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好吗?”感受到被倾听、被明白得的小孩,比较容易平复下来。
9. 即使小孩抗拒,也要坚守规定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
买其他你认为合这的点心来代替糖果。
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对付熊孩子的9个方法

对付熊孩子的9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他们的调皮行为常常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不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付这些熊孩子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九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保持冷静。
当我们遇到熊孩子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行为激怒。
如果我们情绪失控,很可能会让熊孩子更加得意,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第二个方法是与他们进行对话。
我们可以试着与熊孩子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通过与他们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方法是设立明确的规则。
在与熊孩子打交道时,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四个方法是给予奖惩措施。
当熊孩子表现良好时,我们可以给予奖励,比如表扬、奖品等。
而当他们做出不良行为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惩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
第五个方法是提供正确的引导。
有时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准确或者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六个方法是给予足够的关注。
有时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足够的关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
第七个方法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有时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发泄途径。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有益的事物中。
第八个方法是给予合理的约束。
有时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约束。
我们可以给予适度的约束,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第九个方法是积极引导家长。
熊孩子的行为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
我们可以积极引导熊孩子的家长,提醒他们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
通过以上九个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对付熊孩子的调皮行为。
用这3个方法管教孩子,公共场合绝不捣乱!太有用了

用这3个方法管教孩子,公共场合绝不捣乱!太有用了妈妈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在公共场合无理取闹了,一边是又哭又闹,一边是路人指指点点,打骂有失淑女风范,可又不能任由孩子胡搅蛮缠.......着实让妈妈又尴尬又心烦。
(昨天淘妈在文章中添加了一段视频,由于视频开始播放有很大声音,影响了正在睡觉的“狸”妈妈的宝宝,淘妈非常抱歉,以后会注意哒~)那么,作为一名优雅得体的妈妈,该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呢?出门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宝宝的必需品要齐全。
小水壶、卫生纸巾、雨/遮阳伞、零食、玩具等等,尤其是逛街的话,妈妈一定要考虑到宝宝会渴、会饿、会无聊.......所以,吃喝拉撒玩睡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喽!出门前让宝宝吃饱喝足,然后随身带的小零食和玩具,尽量选择宝宝平时最喜欢的,要不然他很可能在商场里要东要西。
·告诉宝宝你的行程和计划。
如果妈妈觉得外出都是大人的事,宝宝跟着就好,那就错了!你必须要告知宝宝去哪里、要做什么,让宝宝有个心理准备和期待,或许还有自己的小计划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妈妈要教给宝宝正确的做法,比如,在外面饿了累了不要哭,要及时告诉妈妈;路上跟着妈妈走,不能自己乱跑等。
外出中尽量顺着宝宝·给宝宝舒适的出行方式。
有的宝宝一听到要出去玩就蹦蹦跳跳,有婴儿车不坐,非要自己走,这时妈妈就依着宝宝吧,等他跑累了自然就坐车了;相反,喜欢坐车的宝宝,那就不要强迫他自己走路。
·请求宝宝的“帮助”。
妈妈不要事事都为宝宝处理好,可以试着让宝宝和你一起面对新环境,一起研究新事物。
比如,请求宝宝帮忙把果皮扔进垃圾桶里,宝宝完成任务后会非常开心。
·让宝宝有参与感。
尤其是妈妈带着宝宝和闺蜜逛街时,化妆品、衣服和包包......宝宝统统没兴趣呀,那么,要怎样让宝宝耐心的陪你逛下去呢?如果是女宝宝,妈妈可以说:“宝贝,等你长大了也可以涂口红”;男宝宝的话,可以问他:“儿子,看妈妈穿这件衣服好不好看?”宝宝哭闹,哄劝有办法·尊重宝宝的请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招搞定公共场合的“熊孩子”
请问各位亲爱的家长,熊孩子是天生的吗?
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爆的视频,是一个女大学生,因为在餐厅里有一个熊孩子哭闹,似乎是踢了孩子一脚。
当时网上的评论很极端化,有的批评女大学生欺凌幼小,但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说公共场合扰人的“熊孩子”,就该打。
我今天不是要讨论这个事件本身谁对谁错,而是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给你来讲讲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那种公共场合的“熊孩子”。
具体地说,就是你该怎么教养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规则意识,这一方面是为了他人着想,另外一方面也是教孩子用规则意识保护自己。
没有永远的天使,也没有天生的熊孩子
首先,我要反驳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就是认为孩子还小,还没有规则意识,所以孩子熊就让他们熊,长大了就自然懂规矩、懂礼貌了。
但实际上,美国杜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白,承诺和合作的意义了,已经可以发展出合作精神了。
所以,3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教他们不要熊了,因为这时他们已经不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有社会意识和规则意识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孩子会逐渐发展出两种社会规则意识:一种是“社会礼节”,比如礼貌、合作、团队精神,这些社会化技能。
但还有一种,是同情心、爱、理解、感恩等等,是基于对他人的、发自内
心的真诚的关心。
要知道,人类是群体动物,我们天生自带亲社会属性。
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有同情心和团体意识,这些并不完全是父母指导或者后天教育的产物。
所以你知道了,孩子不是天生的“熊”孩子,孩子的大脑早被安装了“好”孩子的预设装置,只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他各项能力的成熟是有时间限定的。
你孩子的理智脑和情绪脑没有成熟,一定会有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的时候。
不要期待他永远是小天使。
孩子发脾气的频率,到2岁半才开始减弱,一直到孩子8岁,他才能真正内化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
所以,必然会有些时候,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有点“熊”。
但是这时候你也不要有太多压力,只要他的表现不是太过分太离谱,那就不能说明你是一个糟糕的家长,只不过是你家的孩子还小罢了。
在摆好心态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尽量教会孩子基础的社会规则意识,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讲一讲。
1.设定期望,提醒行为
你可以给孩子设定好期望值,提醒他的行为。
因为我看到一些所谓“专治熊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要么是长篇大论说教,要么是暴力镇压孩子的行为:“你再不听话我抽你了!”
但这样做一般都没什么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还是我一直在主张的,要帮孩子把抽象的教条转化成具象的行动。
指责或者打骂孩子,并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规则的意义,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指导他
的具体行为,才能培养出孩子在未来几年中的规则意识。
所以,你可以在去公共场合之前,就打好预防针,给孩子设定明确的期望,不断地提醒他“规则是什么样子的”,还要用温和的提醒强化行为,告诉他“该怎么做”。
比如去餐厅的时候,去之前就清楚地跟孩子解释一下,给一些大概的框架性的指导:“我们今天晚上要跟奶奶一起吃饭,你可以好好享受吃饭,但今天晚上不是去玩的,所以你不能乱跑或说话太大声,因为这样会干扰周围的其他人。
他们也跟你一样,是来享受吃饭的,可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哦。
”
还有像其他具体的礼貌,比如,“你可以选择菜单上各种好吃的,但要记住,点完菜跟服务员说‘谢谢’。
”或者“饭店里人多,如果你需要跟陌生人说话,要先说‘你好’,要人帮忙要说‘请’,不小心碰到别人了,不能不理不睬,要说‘对不起’。
”
当孩子表现得好,也要记得表扬孩子,正面强化他们的行为。
但是就像我在前面的节目里说过的,表扬不能简单地说“你好棒”,而要细致地称赞他的特定行为。
所以,你不能简单地说“你在餐厅表现得真好!”而要说,“今晚在餐厅吃晚餐时,你好好留在座位上,没吵闹,筷子也用得很好,做得真好!”
2.在公共场合不要修正行为,直接离开
当然,很可能你做到第一条还不够,如果孩子已经在公共场合开始“熊”起来了,你该怎么办呢?不要急着矫正孩子的行为,离开就好。
也就是说,孩子表现不好了,你不要立刻大呼小叫,或者当众打骂你
的孩子。
如果你立刻吼他,或者长篇大论教训他,他其实是听不进去的,因为这时候他只会觉得尴尬甚至愤怒,接下来的场面很可能会更加难以收拾。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公众行为不好,场面已经很尴尬了,你最好的举动就是带着他离开,而不是跟他在饭店、街道、商店甚至电影院继续冲突。
在原地发脾气或当场惩罚孩子,都对他不好,也只会让你更加心烦和生气。
这个时候,离开才是真的尊重到这个公共环境下的其他人。
不然的话,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跟孩子本身就很难心平气和地沟通,带孩子离开,既是给了孩子一个教训,“你如果胡闹,就不能再继续吃饭或者逛街了”,也给了你们俩平静下来的时间,然后再慢慢地教育孩子才会有效。
3.早培养,从点滴基础做起
对于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要早培养,从点滴基础做起。
这个才是真正治本的方法。
因为第一条和第二条只是一些应急的方案,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就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了。
比如想要孩子在公共场所表现好,往往意味着要孩子坐着不动,这其实是违反孩子天性的。
大多数孩子天生爱动,想让他们保持安静本来就不容易。
你能怎么做来帮助他们培养静坐的能力呢?
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就让孩子练习静坐,其实2岁的孩子能坐五分钟,就已经是一项重大成就了。
所以你也要确保你的目标合理: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屁股不离板凳,坐十五分钟,这是非常困难的。
你可能需
要设置递增的目标,你可以在餐桌上给孩子放一个专门的定时器,一开始是五分钟,孩子习惯之后,又加两分钟,一步步训练上来。
对于小宝宝,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从礼貌用语开始,语言是行为的窗口。
你孩子会开口说几个字的时候,你就可以教他“谢谢”了,这是父母教会孩子懂礼貌的第一站。
孩子2岁的时候,他跟亲人挥手的时候,应该也会说“你好”和“再见”这些词了。
你可别小看这些词,这已经在为孩子以后学会更多的礼节铺路了。
孩子对于规则的认知是有个过程的,认识规则后,他们需要使用规则、反复练习、最终内化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些生活中的行为规矩,是需要你在这几年内,不断地重复并提醒孩子的。
如果孩子听你的“命令”听烦了,你也可以换个轻松的口气,比如“是哪个小家伙刚才说话声音这么大啊?”
最后,我要叨叨两句。
刚才我一直在讲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但是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身教大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你的孩子一直在看着你,想要你孩子不做“熊孩子”,最重要的是你先不能做“熊”大人。
很多成人自己的社会规则意识也不强,比如出门吃饭会注意餐桌礼仪,在家就很随便;要孩子吃饭不说话,自己却随意侃大山;要孩子跟别人打招呼、说再见,自己在家里却不会跟家人亲切问候和告别。
这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个相反的、混合的信息,孩子的认知本身还不成熟,还分不清在不同场合这些细微的规则的变通,所以当然就无法内化规则的意义了。
为什么很多家长觉得“熊孩子,讲了也不听”,可
能是大人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孩子学习规则的早期,你要给他一个清晰的规则界定,这里的大原则就是保持一致性。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礼貌,会说“谢谢”,那你平时遇到服务员,也要说“谢谢”;你在家里和外面,要尽量保持一致的礼仪规矩,需要家人帮忙,你也要会说:“请帮我一下。
”如果孩子习惯了听周围的人讲礼貌,那他也会自然习得礼貌用语。
最后总结:
孩子不会永远都保持可爱,也不会一直是熊孩子,我们要给孩子土壤发展。
怎么教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规则意识呢?
1.带孩子出去之前,就要设定期望,并且不断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2.万一孩子已经在公共场所闹了,你应该带孩子暂时离开。
3.这种规则意识是需要从点滴日常中培养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也要规范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