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高三化学《专题二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2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2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课件
29
所以ΔH2<ΔH1。 也可以按以下思路分析:
+Ag―Δ―H→1 Cg―Δ―H→3 Cl Bg―Δ―H→2 Cl ΔH1+ΔH3=ΔH2,ΔH1<0,ΔH2<0,ΔH3<0 所以ΔH2<ΔH1。
30
2. 同一反应的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 ΔH1<0 S(s)+O2(g)===SO2(g) ΔH2<0 S(g)===S(s) ΔH3<0
[答案] C
26
5.2011·高考海南化学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kJ·mol-1'2Hg(l)+O2(g)===2HgO(s) Δ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A.+519.4kJ·mol-1
命题指数:★★★★ 通考法
1.理论依据:反应热只与反应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 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
21
2.计算模式: 3.主要应用: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
22
4.注意事项: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关键在于设 计反应途径。
(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Δ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 数。
9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①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 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应 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24
晓考题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自悟
1.吸热反应的ΔH都大于放热反应的ΔH吗?
提示 正确;吸热反应的ΔH>0,放热反应的ΔH<0,比较反
应热的大小时,不能忽视反应热所带“+”“-”号。反应 热所带“+”“-”号均具有数学意义要参与大小比较,所 以吸热反应的ΔH都大于放热反应的ΔH。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催化剂无关,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 式也无关吗?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4.对于可逆反应来说,改变反应的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反应
的ΔH也随之变化吗? 提示 不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中的 ΔH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 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程度无关。
自查· 自悟· 自建
专题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最新考纲]
1.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 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了解吸热反应、放 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 3.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 简单计算。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自建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必考点一 反应热和焓变的分析与判断
[突破 核心考点] 有关反应热的四个警示 1.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
能量的相对大小。
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 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 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ppt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ppt

6、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
(2)电极名称: 较活泼 发生氧化反应 金属 电子流出,电流流入
发生还原反应 较不活 泼金属 电子流入,电流流出
负极 I e正极
(3)电极反应式(如铜-锌原电池) 负极: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 +2e- = H2↑ 还原反应
例如,实验室制H2时,由于锌太纯,反 应一般较慢,可加入少量CuSO4以加快反应 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可与Fe组成原电池,发 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钢铁的析氢腐蚀:负极:Fe – 2e- = Fe2+
正极:2H+ + 2e- = H2↑ 钢铁的吸氧腐蚀:
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v=△C/t 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 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决定作用):反应物的性质 (2)外因(外界条件)
① 温度: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② 催化剂: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化学反 应速率.
③ 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 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①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 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
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 属(或非金属)为正极(正极一般不参与 电极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② 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 参与反应)
③ 形成闭合电路
④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各种电池 ②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

优秀课件2018届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项复习课件(59张ppt)

优秀课件2018届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项复习课件(59张ppt)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 个数 ,只表示__________ 物质的量 ,它可以是_________ 整数 , 子________ 简单分数 。 也可以是____________
例如: 2H2(g)+O2(g)===2H2O(l) 1 H2(g)+ O2(g)===H2O(l) 2 1 H2(g)+ O2(g)===H2O(g) 2 ΔH=-571.6 kJ· mol-1 ΔH=-285.8 kJ· mol-1 ΔH=-241.8 kJ· mol-1
2.反应热、焓变 所具有的能量 这一性质的一种 (1)焓(H):用来描述物质______________ 物理量。 ΔH(反应产物)-ΔH(反应物)。 (2)焓变(ΔH):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J· mol-1或J· mol-1 。 (3)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放 热反应;ΔH>0,表示______ 吸 热反 (4)ΔH<0,表示______ 应。

探究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放出 或________ 吸收 热量的化学方程 1.定义:表明反应________ 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变化 ,同时也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____ 能量变化 。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____ 3.书写要求 (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101 kPa和25 ℃可不注明),要 注明ΔH的________ “+” 与________ “-” 。 聚集状态 (表示符号:气态用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___ “g”,液态用“l”,固态用“s”),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 稀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要注明“aq”。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人教版知识精讲.doc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 重点、难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4. 燃烧热的计算三. 具体内容:(一)反应热1. 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二)热化学方程式1. 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 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 2(g )+21O 2(g )= H 2O (g );△H =-241.8kJ/mol 表示1mol 气态H 2与21mol 气态O 2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出241.8kJ 的热量。

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五点:① △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 为“-”;若为吸热反应,△H 为“+”。

△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 。

② 注意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H 是在25℃、101325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 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 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 ”,液体用“l ”,固体用“s ”,溶液用“aq ”。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⑤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53张)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53张)

解析
根据题图内容,可得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g) N2(g)+
2H2O(g) ΔH1=-534 kJ·mol-1 ①;2N(g)+4H(g)+2O(g) N2(g)+2H2O(g) ΔH2=
-2 752 kJ·mol-1 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有N2H4(g)+O2(g) 2N(g)+4H(g)+
2O(g) ΔH3=2 218 kJ·mol-1,设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为x,旧键断裂吸
收的能量:154 kJ+4x+500 kJ=2 218 kJ,解得x=391 kJ。
典例3 (1)(2019课标Ⅰ,28节选)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 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 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CO2+2H*是该过程的决速步骤,正确。
典例2 (2019海南,5,2分)根据图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C—H键的键能为 (A)
A.414 kJ·mol-1 B.377 kJ·mol-1
C.235 kJ·mol-1
D.197 kJ·mol-1
思维导引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像分析,侧重考查识
图、析图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焓变与键能的关系。
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键为942、
键为500、
N—N键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B )
A.194
B.391
C.516
D.658
思维导引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像分析,主要涉及物质稳定 性比较、焓变的计算、活化能的判断、影响反应热的因素,解题关键是要理 解化学反应与热量的基本概念和化学键与反应热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课件(5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课件(5篇)

(3)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 提示:×。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也伴有能量变化。如冰融化、氢 氧化钠的溶解等。
三、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1.利用的三个阶段: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可再生,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SO2、NOx、CO 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物质不同,能量变化也不同,不能根据合成氨反应的能 量变化来类推N2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N2和O2 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就是吸热反应,D错误。
【母题追问】(1)上题B项含有等物质的量H2SO4的稀硫 酸、浓硫酸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
量相等吗? 提示:不相等。浓硫酸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 的热量除了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还有浓硫酸稀释放出 的热量。
C.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N2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也是放热反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3点: (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熟记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类型。 (3)注意知识迁移的合理性。
【解析】选B。Fe与S虽然需加热才能发生反应,但反应 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能继续进行,加热只是为了引发 反应,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中和反应都是放 热反应,B正确;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H2O2的分 解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如CO2与C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C错误;与N2反应的
【解析】选B。因反应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 所以2 mol SO2和1 mol O2的能量和一定高于2 mol SO3的能量,A错误,B正确,C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 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故放 热反应有些也需要一定条件,该反应是放热的,但需要加 热才能发生,D错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3.1.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3.1.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和Δ1Hm=-o7l9O02k具J·m有o的l-1总能量比 1 mol CO2 能量高,C 项错误;金刚石燃烧关闭
A.x=794.5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关闭
金刚B石.x=燃1烧14的2.化5 学方程式为 C+O2 CO2,1 mol 金刚石含 2 mol C—C.1键m,根ol金据刚燃石烧的热能定量义一,可定得比21x kmJo·ml ColO-12-(能34量8 高kJ·mol-1×2+498
kJ·mDo.l金-1)刚=3石95燃kJ烧·m的ol热-1 解创化得学新x方=7程模94式.5拟为,A2项C预(正s)测+确O演,2B(g项练) 错误;12CmOo(lg金) 刚石
目 录 程式可表示为 C2H4(g热)+3O点2(g)聚 焦2CO归2(g纳)+拓2H展2O(g) ΔH=-a kJ·mol-1
CONTCE.HNCTlS和 NaOH 反应中和热 ΔH=-57.3 kJ·mol-1,则 H2SO4 和
Ca(OH)2 反应的中和热典ΔH题=2×试(-57做.3)k评J·m析ol指-1 正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创 新 模 拟 预测演练
-3-
专题知识•整合
-4-



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命题目题应注调意研以下明几析点考: 向
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目 录 ①可燃物的燃烧;②热酸碱点中和聚反焦应;③归大纳多拓数化展合反应;④金属与 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CON(2T)E吸N热T反S 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典;②盐题的水试解做;③B评a(O析H指)2·8正H2O与NH4Cl反应;
④C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H 2 (g ) CO ( g ) 1 2 1 2
C 8 H 18 ( 1 )
O 2 ( g ) H 2 O ( 1 ); O 2 ( g ) CO 2 ( 1 );
25 2
H 28 . 58 kJ / mol H 283 . 0 kJ / mol
[考点搜索]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及新能源
的开发等概念及相关知识。
2. 掌握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的简单计算。
3. 准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 判断。
[链接高考]
例1. (05 江苏) 氢气(H2)、一氧化碳(CO)、
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
与水化合等都是放热反应。
(1) 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
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
与水化合等都是放热反应。 (2) 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 化碳反应,Ba(OH)2· 2O与NH4Cl的反应 8H 都是吸热反应。
键能 /kJ· -1 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SiC_____Si SiCl4 _____ S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 SiC_____Si < SiCl4 _____ S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3. 燃烧的充分燃烧
3. 燃烧的充分燃烧 (1) 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等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 杂变化而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3. 燃烧的充分燃烧 (1) 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等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 杂变化而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2)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 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 触面积。
5
解析:此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应用和
计算的能力。由题设知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乙炔的热方程式为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 -4b kJ/mol,或C2H2(g)+ O2(g) = 2CO2(g)
(1)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 SiC_____Si < SiCl4 _____ SiO2
由提供的键能数据可以看出Si-C键能 大于Si-Si键,大于Si-O键,大于Si-Cl键, 且SiO2为原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因 此它们的熔沸点高低是: SiC>Si,SiCl4<SiO2;
专题二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课前导引]
1. (04江苏)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 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H=+ 1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 在稀溶液中:H++OH-=H2O; H=-57.3kJ/mol,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 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 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 H=+285.8kJ/mol
1. 已知CH4(g)+2O2(g) = CO2(g)+2H2O(1); H=-Q1
2H2(g)+O2(g) = 2H2O(g); H=-Q2
2H2(g)+O2(g) = 2H2O(1); H=-Q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
混合气体112L(标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
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O 2 ( g ) 8 CO 2 ( g ) 9 H 2 O ( 1 )
H=-5518kJ/mol
H=-890.3kJ/mol
CH 4 ( g ) 2 O 2 ( g ) CO 2 ( g ) 2 H 2 O ( 1 )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 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H=+57.3kJ· -1 mol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只有②
③ H++OH- = H2O; H=-57.3kJ· -1 mol ④ NaOH(aq)+1/2H2SO4(aq) = 1/2Na2SO4(aq)+H2O(1);
H=+57.3kJ· -1 mol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只有②
解析: 本题是对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考查。 燃烧热、中和热均H <0 故①④错, ③应为 H+(aq)+OH-(aq)=H2O(l);H=-57.3kJ· -1 mol
[方法讨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A. H1>H2>H3
C. H2<H1<H3
B. H1<H3<H2
D. H1>H3>H2
2. (04深圳)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 和反应的热效应: D 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HNO3,则 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 关系正确的是:
体所放出的热量为4Q1+0.5Q3,答案为A。
2、已知:101 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kJ· -1,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 mol 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 -1,则下 mol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 C8H18(1)+
25 2
O2(g)==8CO2(g)+9H2O(1);
A. H1>H2>H3
C. H2<H1<H3
B. H1<H3<H2
D. H1>H3>H2
答案:D 强酸的H+与强碱的OH-在稀 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1);
H=-57.3kJ/mol,
由于稀醋酸中主要是醋酸分子,当醋酸 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醋酸的电离平衡 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过程要吸热,因此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mol; H1> -57.3kJ/mol;而浓H2SO4稀释时 要放出热量,所以H2<-57.3kJ/mol,故D 符合题意。
2 5
+H2O(1); H=-2b kJ/mol,故选A。
例3(05江苏). 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 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可 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 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 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 Si- H- H- Si- Si- O Cl H Cl Si C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答案:C,A中是反应热与物质状
态的问题,因为固体硫变为硫蒸气要
吸热,所以A错;B中H >0为吸热反 应,说明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D
中反应放热, H应小于0。
2. (04深圳)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 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HNO3,则 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 关系正确的是: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较多,通常表现 为热量的变化
(1) 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
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
(2) 右图立方体中心有“●”表示

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
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
紧 邻的硅原子。
(2) 右图立方体中心有“●”表示

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
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
紧 邻的硅原子。
(3)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高温
SiCl4(g)+2H2(g) = Si(s)+4HCl(g)
m 28
283 . 0 kJ 10 . 1 mkJ ,
114 m CH 4 为 890 . 3 kJ 55 . 6 mkJ , 16
C 8 H 8为
m
5518 kJ 48 . 4 mkJ
其中m为各物质的质量,比较可知选B
例2. (05全国卷I)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 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4b kJ/mol B. C2H2(g)+ O2(g) = 2CO2(g)+H2O(1); 2 H =2b kJ/mol C.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2b kJ/mol D.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b 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