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药市场分析报告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常见胃病的中西医分类及流行病趋势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常见胃部疾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从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到,胃病或胃部不适症状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的,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属于难于根除,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类型。

1.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急性炎症为表现,病程较短的一类胃粘膜疾病。病变大多仅局限于粘膜层,特殊情况下穿透肌层达浆膜层,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上腹痛、恶心、呕吐最为多见,也可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或无症状。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患有一次性或持续性的胃部炎症,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的上腹不适之感。急性胃炎起病急骤,常多发于夏、秋季节。

急性胃炎相当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呕吐”等范畴。由于本病是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疾病,病程短,通常可以在短期内痊愈。

西医治疗急性胃炎以对症处理为主。如腹痛明显者可口服颠茄合剂、甲溴贝那替秦(服止宁),也可肌肉注射阿托品、山莨菪碱;恶心呕吐明显者,也可给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急性胃炎一般是可逆性的病变,病程短,经过适当的治疗或饮食调整,可在短期内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经过急性胃炎阶段而转为慢性胃炎,故急性胃炎应及时就诊治疗,病情痊愈后也需调整善后,以巩固疗效。

1.2胃粘膜脱垂症与肥厚性胃炎

胃粘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下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肥厚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皱襞隆起处柔软、圆钝、光华、呈铺路石状、脑回状或海绵结石状,但正常充气时,上述表现仍不消失,粘膜皱襞顶部可有充血、糜烂和出血,粘膜皱襞之间的间隙狭小呈龟裂状而可诊断本病。胃粘膜脱垂症与肥厚性胃炎的发生皆与胃的炎症有关。前者多见于30-60岁的男性,一

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烟酒等刺激均为胃粘膜脱垂症的诱因。肥厚性胃炎则可能与胃的急性炎症、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或食物/幽门括约肌失调/长期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免疫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胃粘膜脱垂症与肥厚性胃炎在中医均属于“胃脘痛”、“嘈杂”等范畴。

西医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

(1)抗胆碱药常用药物有:颠茄酊、复方颠茄片、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山莨菪碱。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法莫替丁。

(3)作用于胃蛋白酶的药物如硫糖铝

(4)铋剂如三甲双枸橼酸铋(即得诺)

除了因恶性肿瘤所致的胃粘膜脱垂症外,因炎症所发生的本病症一般愈后良好,炎症多可以得到控制。对伴发萎缩性胃炎者,一般主张在治愈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旦复发应及时给予治疗。

1.3疣性胃炎

疣性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纤维胃镜下所见为隆起性病变,其中央呈脐状凹陷,外观如豆疹,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轻度肥大的粘膜皱襞上,可单发也可呈串状或簇状排列。疣性胃炎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两种。前者隆起性病变的原因是纤维化,病症持续存在,不易消退,镜下见隆起较高峻,中央凹陷下而深,多呈圆形或中央有脐状凹陷;后者隆起病变的原因是组织化水肿,病变可在数日至3个月内消失,故又称消失型,隆起基底部逐渐高起,隆起叫低平,中央脐状凹陷大而浅。

本病发病率为2.5%-3.7%,平均2.9%,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6.1。10-70岁均可罹患本病,以30-40岁居多。疣性胃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变态反应;内分泌失常;中毒与某些药物的影响;幽门痉挛;胃液过度分泌。

疣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1)抗胆碱类药物如颠茄酊,复方颠茄片,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丙谷胺

(2)作用于胃蛋白酶的药物如硫糖铝

(3)铋剂如三甲枸橼结合铋(即得诺)

本病愈后较好,多可治愈,但是有复发的可能,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根除或使本病免于复发。

1.4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变厚的疾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将病变部位在胃体部的为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在胃窦部的为B型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于59岁的患者中超过半数为中、重度,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高龄组男性发病率可达80%。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中无系统完善的记载。根据临床症状,可归纳入“胃脘痛”、“痞满”、“嘈杂”、“反酸”等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确切,而中医近十余年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临床经验。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副作

用少,具有很大的优势。

药物治疗:维酶素,铋剂,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

1.5消化性溃疡

溃疡时胃肠粘膜缺损穿透粘膜肌层一下病变,缺损未达粘膜肌层者为表浅糜烂。消化性溃疡多发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也能发生于食管及十二指肠后部。胃酸分泌很高者(如卓-艾综合症),溃疡也可发生于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少数回肠美克尔憩室或其近旁粘膜也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人群中约5-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16-33%,分布区域大体为由北方向南方逐渐增加的趋势,成年男性比妇女患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性大2倍,但两性患胃溃疡的可能性相似。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于25-55岁期间出现症状(高峰发病年龄为40岁),而胃溃疡于40-70岁期间最常见(高峰发病年龄为50岁)。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遗传因素,如O型血;个性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1)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甲氰米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2)抗毒覃碱药

(3)前列腺素

(4)苯并咪唑替代物如奥美拉唑

(5)抗酸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6)作用于胃蛋白酶的药物硫糖铝

(7)铋剂

临床上治愈消化性溃疡并不难,但是根治消化性溃疡、避免溃疡的复发是困难的,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大量资料显示,内科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5年复发率为50-90%。

一般认为胃溃疡的复发率低于十二指肠溃疡,但仍不能免除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溃疡的复发。

1.6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或胃肠神经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临床表现主要在肠道,涉及进食及排泄等方面的异常,也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为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在病理解剖方面并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补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经验提示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最高,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居多。

本病属于中医“郁症”、“脏躁”、“百合病”范畴;由于临床症状各异又可见于“呕吐”、“嗳气”、“纳呆”、“反胃”、“吞酸”、“嘈杂”、“腹胀”、“胃痞”、“胃脘痛”等病症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治疗本病应采用综合疗法,首先解除精神因素的影响,使神经调节功能恢复正常,胃肠功能障碍才能消除。短期可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对痉挛性腹痛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给予抗胆碱药双环维林、钙拮抗剂得舒特,或饭前服用薄荷油松弛平滑肌,对腹泻患者可给予洛哌丁胺(易蒙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