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材10
有机化学实验全套教学课件

考核办法
➢ 笔试占30%,笔试不过,有机化学实验成 绩不过。
➢ 总成绩:30%笔试+20%出勤+20%操作 +30%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项目顺序
环己烯的制备 P83 1-溴丁烷的制备 P89 苯甲酸的制备及提纯 P108 乙酰苯胺的制备及提纯 P116 肉桂酸的制备 P145 正丁醚的制备 P101
➢药品不要沾在皮肤上,尤其是极毒的药品。实验完 毕后应立即洗手。称量任何药品都应使用工具,不得 用手直接接触。
实验室安全须知
中毒预防:
➢使用和处理有毒或腐蚀性物质时,应在通风柜中进 行,并戴上防护用品,尽可能避免有机物蒸气扩散在 实验室内。 ➢对沾染过有毒物质的仪器和用具,实验完毕应立即 采取适当方法处理以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不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食物在实验室易沾染有 毒的化学物质。
仪器的领取与维护
➢每人在第一次上课时在准备室领取一套玻璃仪器,领取 后应按清单点数并洗净,不够需到准备室补齐。 ➢实验过程中应小心使用玻璃仪器,若发生仪器损坏,应 及时到准备室报告并领取新仪器,同时承担部分费用。 ➢每次实验后应将自己的所有玻璃仪器收好保存在柜中。 ➢所有课程结束后,清点仪器交还回准备室,缺损的需补 齐,并体
用于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高压电气 设备。
二氧化碳 灭火器
液态CO2
用于电器设备失火及忌水的物质及有机物着 火。注意喷出的二氧化碳使温度骤降,手若 握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NaHCO3等盐 用于油类、电器设备、可燃气体及遇水燃烧 干粉灭火器 类与适宜的润 等物质着火。
滑剂和防潮剂
实验室安全须知
爆炸预防:
➢常压操作加热反应时,切勿在封闭系统内进行。在 反应进行时,必须经常检查仪器装置的各部分有无堵 塞现象。 ➢减压蒸馏时,不得使用机械强度不大的仪器(如锥 形瓶、平底烧瓶、薄壁试管等)。必要时,要戴上防 护面罩或防护眼镜。
2024版年度《北京大学有机化学》ppt课件

2024/2/2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2
14
酚
酚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羟基所连苯环的不同,酚可 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等。
2024/2/2
酚的物理性质
多数酚为无色或淡黄色晶体,具有 特殊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
酚的化学性质
酚分子中的羟基和苯环相互影响, 使得酚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如酸性、氧化反应等。
15
醚
醚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醚键两端所连基团的不同,醚可分为单醚、混醚等。
实例与应用
乙炔是常见的炔烃之一,广泛应用于 焊接、切割、照明等领域。
10
芳香烃
定义与通式
结构特点
芳香烃是由苯环或稠环结构组成的烃类化合 物。
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环结构,具有特 殊的稳定性和芳香性。
性质与反应
实例与应用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较为特殊,可以发生取代、 加成、氧化等多种反应,但反应条件较为苛 刻。
机溶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03
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较为活泼,可发生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13
醇
醇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 同,醇可分为伯醇、仲醇、 叔醇等。
2024/2/2
醇的物理性质
多数醇为无色液体,具有 特殊气味,可溶于水,也 可溶于有机溶剂。
醇的化学性质
醇分子中的羟基具有亲核 性,可发生氧化反应、酯 化反应等。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尊重实验数据,不抄袭、不造假,保持诚信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9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 是否齐全、完好,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有机化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Orgonic Chemistry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学分:6 理论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课。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制备方法、鉴别和有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选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能力及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科其他后续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等)打下牢固基础。
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思维、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应达到要求:1.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征。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4. 掌握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
5. 掌握某些重要的反应规则及反应历程。
6. 了解各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名称:《有机化学》付建龙、李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年。
参考资料:《有机化学》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主要内容: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类型、氢原子类型及烷烃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杂化轨道理论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主要内容:烯烃及二烯烃的命名、异构现象、烯烃的结构、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烯烃的制备及用途、亲电加成及加成规则、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物理有机化学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王剑波
2003 年 8 月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目录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第 1 章 有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 12 学时
Radical/radical reaction
Hydrogen abstract
Ar Ar OMgBr
RH
OMgBr
Ar Ar
H2O
Ar Ar OH OH
Ar Ar
Pinacol
Scheme 1. Mechanism of Grignard reagent with ketone
5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位置。这是一个从来也没有完全实现过的理想目标, 因为许多变化对于任何能直
接监测的方法来说发生得太快。分子的振动和碰撞的时间标度(Time scale)在 10-12 ~ 10-14 秒范围之内, 这比标准光谱监测要快的多。
例如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最为常
用 的 核 磁 共 振 ( Nuclear Magnetic
望看到单个的构像,就必须提高仪器
的时间分辨,或者降低分子的运动速
度。要降低分子的运动速度,常用的
方法是降低温度。因此低温核磁、低
温红外等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手
段。当降到适当的低温时,分子的运
动速度能够变慢到仪器的时间分辨
极限以内。比如,碘代环己烷中与碘
相联碳上的质子在室温的核磁谱中
Fig. 1 Appearance of NMR spectra for system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

有机化学(一)英文教学课程介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任务繁重,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都在与时共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的任务也迫在眉睫。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院近几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尤其是一批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学队伍后的优势,化学学院决定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设有机化学全英文教学课程,与原有中文课程同步进行,为同学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学(二)(英文授课)学分: (3 + 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 + 春季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掌握有机化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基本方法;2. 强调反应机理,突出结构与性能、反应的关系,使学生具有:(1) 阐明结构和性质关系的能力;(2) 进行构型和构象分析的能力;(3) 运用反应机理来阐明实验结果和预言反应方向的能力;(4) 运用逆合成原理进行简单合成设计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分离、提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光谱测定技术,具备解析图谱的能力;4. 通过英文授课,为学生提供专业英语的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式:全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习题课,办公室答疑,学生自学讨论,文献论文,演讲,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新的课程组织方式还包括:On-line Office Hour(网上答疑):与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CHEM 332: Organic Chemistry共同进行,Instructor: Prof. Jeffrey S. Moore (Winner of UIUC Campu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Exchange Co-teaching: Prof. Brian Coppola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ill teach in December for 4 classes.教材:(原版新书,提供免费借阅,限前50位选课同学)Organic Chemistry--Structure and Function, 5th Ed., 2007出版, K. Peter C. Vollhardt and Neil E. Schore, Freeman and Company.Organic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7th Ed., 2008出版, John McMur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参考书: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课程使用教材和参考书大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更多参考请见: /coursestatic/cou rse_6311.html 有机药物合成法(第一卷) 陈芬儿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Practical Studies for Medicinal Chemistry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教材/讲义 书名
《化学原理和无机化学》 王夔 无 《大学基础化学》 《大学基础化学》 《有机化学》第7版 《现代实验化学》 《有机化学》第8版 《现代实验化学》 无 药用植物学 无 药用拉丁文 药用植物资源研 究室 许金煌 刘艳 艾铁民 杨晓达 杨晓达 陆涛 刘俊义,曾慧慧 陆阳,刘俊义 刘俊义,曾慧慧
41
物理化学实验
现代实验化学
刘俊仪/曾慧慧
42
药学综合性实验*
药学综合性实验讲义
其他类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讲义 序号 课程名称 书名
1 2 3 4 5 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第2版) 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 6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7 8 9 查锡良、药立波 曹雪涛 张凤民、肖纯凌 曹杰、李彤、彭 宜红
Edmond de Hoffmann and Vincent Stroobant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Thomas L Lemke and David Chemistry A Williams Wilson and Gisvold's Textbook of John H. Block, John M. Organic Medicinal and Pharmaceutical Beale, Jr. An Introduction to Medicinal Graham L. Patrick Chemistry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Richard B Silverman and and Drug Action Mark W Holladay The Practic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总论 药物化学专论 药物化学 Camille Georges Wermuth 郭宗儒 郭宗儒 尤启冬
2024版北京大学有机化学ppt课件[1]
![2024版北京大学有机化学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a51b3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b.png)
含氧官能团的保护与脱保护
阐述在有机合成中如何对含氧官能团 进行保护和脱保护,以实现复杂有机 分子的合成。
14
04
含氮有机化合物
2024/1/2915源自胺类化合物结构和性质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包括伯胺、仲胺和叔胺的结构特征, 以及它们与氨分子的结构差异。
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阐述胺类化合物的碱性、亲核性、氧 化还原性以及它们的特征反应,如酰 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
炔烃 含有碳碳三键的链状烃类化合物。具有不饱和性,可发生 加成、聚合等反应。性质较为活泼,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 应。
8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芳香烃
含有苯环的烃类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和稳定 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衍生物
以芳香烃为母体,通过取代反应引入其他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硝基苯、苯酚、 苯胺等。具有多样化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2024/1/29
13
含氧官能团转化反应及合成策略
醇与醛、酮的转化 讲解醇氧化成醛或酮的反应条件及机 理,以及醛或酮还原成醇的方法。
酚与醚的转化
阐述酚羟基化合成醚的反应条件及机 理,以及醚裂解生成酚的方法。
2024/1/29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转化
介绍羧酸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反应, 如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并讲解 其合成策略。
6
02
烃类化合物
2024/1/29
7
烷烃、烯烃、炔烃等结构和性质
2024/1/29
烷烃 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分子中只含有单键的链状烃类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数不同,可分为甲烷、乙烷、丙烷等。具有饱 和性、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 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状烃类化合物。根据双键位置不同,可 分为α-烯烃、β-烯烃等。具有不饱和性,可发生加成、氧 化等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肟
没有-H的亚硝基化合物是稳定的。有 -H时,平衡有利于肟。
*3 贝克曼重排
R' R
C=O + NH2OH
*3B 反 应 式
R' C=N
OH H+
O R’-C-NHR
R
O
水解
R’-C-OH + RNH2
PCl5, H2SO4, POCl3, HCl, 乙
酸-乙酸酐
*3A 定义: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 称为贝克曼重排。
加成产物 0%
若用烷基 锂代替格 氏试剂, 可以发生 正常的加 成反应。
O (CH3)2CHCCH(CH3)2 + (CH3)2CHLi
[(CH3)2CH]3C-OLi H2O
[(CH3)2CH]3C-OH
*2 醛、酮的极限构象式
O M
S L
R
(1)交叉式
O
M
L
SR
(2) R-S重叠
O L
M
S R
与羟基或氨基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倾向于以重叠 式为优势构象形式存在。
第三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
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 力,因此,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 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氧原子可以与水形 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脂肪族 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 于1。
O
H
C2H5
PhH
X
Mg
O
R
M
S
Mg X
R
LR
Ph
H
C2H5
H
O
O H
PhH
C2H5 1 RMgX 2 H2O
R
H
C2H5
+
H
OH
Ph
OH
H
C2H5
H
R
Ph
Ph
H
C2H5
HO
H
R
主要产物
Ph
H
C2H5
H
OH
R
次要产物
35oC
R
主
次
CH3
2.5 : 1
C6H5
>4 : 1
(CH3)2CH 5 : 1
R
OH Ar-C-OH
-H2O
O ArC-R
R
ArCOOH + R’MgX
ArCOOMgX + R’ H
3 由酰胺和腈制备
ArCN -H2O
O ArCNH2
NMgB r
NH
-C10H7MgBr ArCC10H7-n H2O ArCC10H7-n H+
H2O
Cl
HCl
SnCl2
ArC=NH
ArCH=NH
CH3 Et C
C=N
OH
t-Bu
H
H2SO4 乙醚
O
Et t-Bu
C -NH-CCH3
H
*3E 贝克曼重排反应的应用
应用1:制备酰胺、羧酸、胺。 应用2:测定酮肟的几何构型(根据反式迁移)。
NH2
反式
HOOC
NO2
顺式
O2N
C=N OH
应用3:合成(如制备尼龙6)
H+ O + H2N OH
OH N
H2C(OH)2
(100%)
CH3CH(OH)
2
(CH3)2C(OH)
2
CCl3CH(OH)2
(~58%)
(0 %) 三氯乙醛水合物
(安眠药)
有吸电子基团可以形成稳定水合物。 水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
(2)与ROH的加成
*1 反应情况介绍
情况 1:与醛反应
H+
CH3CH=O + CH3CH2OH
CH2=C-COOH CH3
,-不饱和酸
*2 反应机理
CH3 CH3
C=O -CN
可逆
CH3 CH3
C
CN H2O CH3 O- 不可逆 CH3
C
CN OH
*3 反应条件 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4 反应的立体化学
*4a 醛、酮与HCN的加成也符合克莱姆规则一。
O M
S
O
较
稳
L
定
-CN
L
较 不 稳 定
醛的氧化
C=C–C=O
(1)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 (2)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 (3),-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 (4)还原
二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总述 2 羰基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3 羰基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4 羰基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5 羰基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
1 总述 (1)反应机理
碱催化的 反应机理
C=O Nu-
Nu H+ C O-
Nu C
OH
酸催化的 反应机理
C=O + H+
Nu C
OH
[
+ C=OH
+ C-OH
]Nu-
(2)醛、酮的反应活性
R C=O > R C=O > Ar C=O
H
R'
R'
2 羰基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1)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2)与HCN的加成 (3)与炔化钠的加成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二 系统命名法(参见第一章)
O CH3CCH2CH2CHO
4-氧代戊醛
OO CH3CCHCCH3
CH2CH=CH2
3-烯丙基-2,4-戊二酮
O
环己酮
O
CHO
2’-氧代环己基甲醛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
1 C=O双键是由一个键和一个键组成的。 2 C=O是一个极性基团,具有偶极矩。 3 当羰基的位有羟基或氨基存在时,羰基氧原子可
第十章 醛和酮
exit
本章提纲
第一节 醛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 第三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醛酮的光谱特征 第五节 醛酮的制备 第六节 醛酮的反应
第一节 醛酮的命名 一 普通命名法
醛按氧化后生成的羧酸命名,酮看作是甲酮的衍生物。
CH3CH2CHO 丙醛
CH2=CHCHO 丙烯醛
O CH3CCH2CH3
重结晶
稀酸
C=O
O H2N-OH H2N-NH2 H2N-NH-C6H5 H2N-NH-C6H3(NO2)2 H2N-NHCNH2
羟胺
肼
苯肼
2,4-二硝基苯肼
氨基脲
(产物:肟)(产物:腙) (产物:苯腙)
(产物:缩氨脲)
*3b 保护羰基
A B
C=O
+ H2NR
A
参与反应 稀酸
B C=NR
A' B' C=O
OCH2CH3 CH3CH OH
半缩醛
CH3CH2OH, H+
CH3CH
OCH2CH3 OCH2CH3
缩醛
情况 2: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
OH
HCl
HOCH2CH2CHCHO
HO OH O
半缩醛
CH3OH
HO OCH3 O
缩醛
情况 3:与酮反应
半缩酮
C C
CR H2O
ONa
C CR C
OH
炔醇
OH
H+
(CH3)2C-C CR
CH3
H2 / 催
CH2=C-CCR
CH3 CH2=C-CH=CHR
制备共轭双烯
3 羰基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1)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 (2)贝克曼重排
(1)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
*1 反应式
亲核加成 HO H
CH3CH=O + NH3
*2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O + H2N-Z
酸催化
OC
N+ H2Z
H+转移
C=O + H+
+
C=OH
H2N-Z,
-H+
HO H C-N-Z
+
H+
H2O H C----N-Z
C=N-Z + H2O + H+
反应需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
*3 亚胺的应用
*3a 提纯醛酮 鉴别醛酮
C=O + H2N-Z
C=N-Z
CH3CH-NH
亲核加成 HO H
CH3CH=O + RNH2
CH3CH-NR
-H2O -H2O
CH3CH=O + R2NH 亲核加成
H OH CH2CH-NR2
-H2O
CH3CH=NH
亚胺
CH3CH=NR
亚胺 西佛碱
CH2=CH-
NR2 烯胺
CHO + H2N CH=N
HO H CH-N
+ H2O
OH R' C=N R
*3C 反 应 机 理
+
H+
R' C=N OH2 重排
R
-H2O
R' C=N-R +
R'-C N+-R H2O
R' C=N-R H2O
+
-H+
R' C=N-R
互变异构
C
O R'-C-NHR
HO
*3D 贝克曼重排反应的特点
(1)重排反应是在酸催化下完成的。 (2)只有处于羟基反位的烃基才能迁移。 (3)基团的迁移和羟基离去是同步的。 (4)迁移基团在迁移过程中构型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