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

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

(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①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②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③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④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⑤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

(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2003年申报立项。

(5)2005-2010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

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

(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项,横向课题50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项,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篇,出版5-10部专著。

(2)建立和大型企业集团共建的软件基地1个,为增办软件学院打下基础。

3.师资队伍建设

(1)全院教师计划2005年增加到1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20%,硕士学位的占70%。正高与副高的比例达到1:3。

(2)引进优秀的知名学者4-5人。

(3)重点培养1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4.人才培养

计算机学院现仅有一个本科专业,2003年前新增一个本科专业。

拟定2001年底申报“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全院本科生的规模保持在2500人左右。

全院硕士研究生在2005年力争达到600人,博士生达到20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1。

英语四级通过率累计达到90%,六级通过率达到35%,双语教学课程力争达到15%。

5、教学改革与教学基地建设

教学改革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每年要求更新教材、更新授课内容达到20%。十五期间,出版教材20部,承担教改和教学科研项目每年5—6项,获奖1~2项。建设一个图形图像省级重点实验室。

另外,尽快解决专业实验室小而分散状况,扩建3~5个有一定规模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2002年前首先建成两个有规模的院内计算中心。十五期间,努力使实验室的整体面积达到3500~4000平方米。2001~2005年规划扩建和待建实验室如表1:

表1

6.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力争2001-2005年:

(1)派10-20人次赴国外进修、交流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组织1-2次国际学术会议。

(3)力争国际合作项目1-2项。

(4)联合培养研究生5-10名。

7.图书资料及软件建设

(1)购“重庆维普科技期刊”软件。

(2)建电子阅览室(带磁盘阵列微机网)。

(3)订中外期刊共30种。

(4)资料室扩建到80平方米。

二、建设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现有学科点情况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两个系,各系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技术四个研究所,院内有两个中心实验室。

现有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二)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职工132人。其中教师104人,教授12人,副教授5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3人,硕士学位48人。

表2 现有师资队伍情况(人数)

表3 学术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

(三)学生规模

学院有全日制学生2800余人。其中博士生6人,硕士生205人,本科生2435人,专科生131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12。

(四)科学研究水平与科研基地

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国家软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攻关项目、湖北省教委项目等。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研究方向在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尤其在结构工程专家系统及其工具的开发研究方面,已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多项研究成果。已完成3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在研的国家级项目有3项,并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就该研究方向进行了交流。

软件工程研究方向在统计计算机软件的研制、新的统计模型及计算方法的研究、神经网络计算、小波计算、数据采掘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被SCI及EI收录的论文近十篇。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研究专项1项、国家软课题项目1项,在研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

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在信息处理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特别是为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信息网络改造及远程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方向的特点是以最新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开发环境为依托,以局域网为基础,研究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和并行算法的性能,同时结合工程问题和应用问题中的大规模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研究优化分布式求解方案,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英国际合作项目1项。

以上几个研究方向已具有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和研究实验环境,先后建立了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并行处理实验室、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0项,总经费约400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近1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7部、教材13部,并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01年承担纵向课题10项,横项课题8项,总经费110万元,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论著8本,获奖1 项,学术交流5次。

(五)实验条件

学院有两个中心实验室,包括: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并行处理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约2350m2,仪器设备块投资总额约1116万元,专业实验室情况见表4,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设备见表5。

表4:专业实验室情况

表5: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仪器设备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