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皮肤组织光谱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仪 器技 术建立皮肤组织的活体吸收光谱检 测平 台, 太田痣等 色素性病 变皮肤的吸收光谱进行活体检 测, 对 并初步分析 其临
床意义。结 果: 虚拟仪 器皮肤组织光谱检测 系统具有 灵敏 、 实时 、 无创的活体检测功能 , 根据光谱结果可分析皮肤 组织 中色素分 布的密度 、 深浅层次和治疗效果, 于临床选择合 适的治疗参数 。结论: 便 本研 究建立的皮肤 组织吸收光谱检测 系统可 准确反 映 色素性皮肤 疾病的光吸收特性 , 为临床激光治疗提供辅助诊 断手段 。
—
—
试 与 治疗 前 比较 , 显 著性 差异 。蓝 光 治疗 痤疮 可 无 加 快 皮 疹 消 退 , 短 病 程 周 期 , 免瘢 痕 产 生 。 同 缩 避
[ 考文献] 参 [】 磊 , 湛 , 殿 芳 . 1杨 苏 黄 痤疮 严 重 度 分 级 及 其 治疗 研 究进 展 [_ 州 J滨 】 医 学 院 学 报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 4 . 20,81: 1 [】 三 泉 . 常 性 痤 疮 的 细 菌 学 及 皮 损 中 痤 疮 丙 酸 杆 菌 和 表 皮 葡 萄 2张 寻 球 菌 的药 敏 研 究 [ . J 国外 医 学皮 肤 性 病 学 分 册 ,0 2 2 () 19 ] 2 0 ,8 2 :2 . [】 兴平 , 隆 庆 . 疮 患 者 痤 疮 丙 酸 杆 菌 耐 药 性 的 研 究 进 展 [. 3尹 夏 痤 J 国 ] 外 医 学 皮 肤 性 病 学 分 册 ,04 3 () 1 2 20,03:5. [] 文 远 . 疮 [ . 京 : 4朱 痤 M] 南 东南 大 学 出版 社,0 42 9 2 0 :7 .
编 辑 / 阳利 李
・
论著・
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真空计量中的应用

・
工 艺 与 应 用
・
基 于 L b E 的 虚 拟 仪 器 技 术 a VI W 及 其 在 真 空 计 量 中 的 应 用
成 永 军 ,李得 天 ,郭 关如 ,冯 焱
( 州 物 理 研 究 所 , 肃 兰 州 7 0 0 ) 兰 甘 3 0 0
CHENG n -u Yo gj n,L —in,GUo e—u,FENG n IDeta M ir Ya
( n h uI siueo Ph is La z o n tt t f ysc ,La z o 3 0 0 h n ) n h u 7 0 0 ,C i a
Ab ta t W ih t ed v lp e to o p t rt c n l g sr c : t h e eo m n fc m u e e h oo y,v ru lis r me t ( ) i b c mi ga p p — it a n tu n Ⅵ s e o n o u lrt o n t sig a d c n r 1 Th o c p ,c n tu t n o a o l e tn n o to. i ec n e t o sr c i fⅥ a d L b EW r p ia r g a mi g ln o n a VI g a hc lp o rm n a —
摘 要 : 要 阐述 了虚 拟 仪 器 的 概 念 、 硬 件 构 成 及 L b I W 图 形 化 编 程 开 发 平 台 , 绍 了 在 L b E 中 利 用 Re oe 简 软 aV E 介 a VIW m t P nl 术 实 现 远 程 虚 拟 仪 器 的方 法 , 后 给 出 了 虚 拟 仪 器 技 术 在 真 空 计 量 研 究 中取 得 的 一 些 应 用 成 果 。 ae 技 最
虚拟仪器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着微 电子 技 术 、计 算 机 技 术 以及 电 子测 试技 术 的迅
猛发 展 而 出现 的新 型 测 试 技 术 。与 传 统 测 量 仪 器 相 比 ,虚 拟 仪 器 的设 计 理 念 、 系统 结 构 和 功 能 定位 等 方 面都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变 化 。 传统 测 量 仪 器通 常由三 可 以在 实 验 中 用 计 算 机 虚 拟 出 示 波
器 ,该 示 渡 器 不 仅 具 有 常 规 示 渡 器 的 功 能 ,同 时 还 可 以显 示 、记 录 、存 储 和 打 印 多 通 道 输 入 的波 形 。 对存 储 的曲线可通 过 “ 放 ”功 能显示 在屏幕 上 , 回
通 过 软 件 和 软 面 板 ,将 由 制造 商 定 义 的 传 统 仪 器 转 变 为 由用 户 定 义 的 、 由计 算 机 软 件 和 硬 件 模 块 组成 的专 用 仪 器 。虚 拟 仪 器 既 可 作 为 单 台 式 测 试 仪 器 使
用 ,又 可 以 构 成 较 为 复 杂 的测 试 系统 ,甚 至 通 过 高 速 计 算 机 网 络 构 成 分 布 式 测 试 系 统 ,进 行 远 程 测
如 L b Ew 等 ) a VI ,就 可 以构 成 足 够 数 量 的 虚 拟仪 器 供 学 生 使 用 。另 一 方 面 ,在 同一 台计 算 机 上 ,通 过
操 作 者 的不 同 的定 义 ,可 以虚 拟 出不 同 的仪 器 .各 仪 器 之 间 还 可 以通 过 不 同 的 窗 口进 行 切 换 ,因 此 ,
信 号 采 集 与 控 制 、信 号 分 析 与 处 理 、测 量结 果表 达 与 输 出量 等 。其 测 量 仪 器 只 能 由制 造 商 来 定 义 与 设
虚拟仪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虚拟仪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者:王新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13期【摘要】虚拟仪器技术是电子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集成发展的结晶,虚拟仪器代表了现代仪器和测试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
本文着重介绍虚拟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并对虚拟仪器的未来做出理性的分析。
【关键词】虚拟仪器;发展;应用1.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测量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仪器结构的日趋复杂,仪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仪器的测试技术已成为测量领域的研究重点。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仪器的概念,把虚拟测试技术带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后研制和推出了多种总线系统的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技术的提出与发展,标志着21世纪测试技术与仪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虚拟仪器代表着从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测量系统到以软件为中心的测量系统的根本性改变。
2.仪器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大致分为4代,第1代为模拟仪器,如指针式万用表;第2代为数字化仪器,如数字频率计,此类仪器目前应用甚为广泛;第3代是智能仪器,不但可以自动检测,还能处理数据;第4代就是虚拟仪器,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一台独立的装置是传统仪器的特征,传统仪器由操作面板、信号输入端口、检测结果输出等几部分组成。
传统仪器用硬件电路或固化软件实现其功能。
这种只能由仪器厂家来定义、制造的框架式结构决定了传统仪器的用户无法随意更改其结构和功能。
从而也推动了虚拟仪器的面世。
所谓虚拟仪器,就是用户在通用计算机上加上软件和硬件,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使得使用者在操作这台计算机时,就像在操作一台他本人设计的专用传统仪器一样。
虚拟仪器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和仪器硬件组成。
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将原本需要硬件完成的任务软件化,所以应用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
其硬件系统又分为仪器硬件和计算机硬件。
3.虚拟仪器的应用随着虚拟仪器的发展,现在根据采用总线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5类:PC总线-插卡式虚拟仪器、并行口式虚拟仪器、GPIB总线式虚拟仪器、VXI总线式虚拟仪器、PXI总线式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技术在瞬变电磁接收机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在瞬变电磁接收机中的应用摘要: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设计了瞬变电磁接收机的虚拟仪器,详细阐述了根据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瞬变电磁接收机的硬件结构、底层DLL应用程序设计及上层用户程序设计。
关键词:虚拟仪器;接收机;瞬变电磁1瞬变电磁探测仪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在瞬变电磁探测仪的接收机中,软件与硬件的连接可由图1来表示。
图1硬件与软件结构示意图在接收机接口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数据采集卡与笔记本电脑通讯的问题,也就是控制命令如何由笔记本发送到采集卡以及采回的数据如何传回笔记本电脑的问题。
由图1可以看出,在接收机的设计中,采用调用动态连接库的方式来解决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连接的问题。
基于LabVIEW的上层用户应用程序包括对底层DLL的调用、数据处理程序、控制程序以及对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显示和存储程序等部分。
底层DLL应用程序是实现上层软件对底层硬件的控制以及A/D采集回的数据传回笔记本电脑的功能,其中主要是通过对并行口的操作实现数据的双向通讯。
2底层DLL应用程序设计动态连接库(DLL)是一种应用程序在运行时与库文件连接起来的技术。
动态连接库是包含许多函数的可执行模块,是在应用程序运行时被装入和链接的,而不是把源代码复制到应用程序中去,因此使用动态连接库可以实现多个应用程序之间代码和资源的共享。
LabVIEW提供了4种调用外部程序代码的途径,其中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Library)机制是从LabVIEW调用标准共享库和用户自定义库函数的通用方法。
具体实现时,是使用LabVIEW功能模板中Function>Advanced>Call Library Function Node(CLF),即调用库函数结点。
CLF结点包括大量的数据类型和调用规范,使用它可调用大多数共享库和用户自定义库中的函数,包括:Windows 9x/2000/NT/xp 下的动态链接库、Macintosh下的代码段(Code Fragment)、UNIX下的共享库函数(Share Library Function)等。
虚拟仪器和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25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电化教育研究①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如教育资源库)导入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创设任务;②教师对任务内容进行指导,并通过互动学习课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与任务相关的语言要点,为任务提供准备;③通过情境资源展示,要求对情境进行观察、思考、操作、训练,即任务执行;④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日常生活情境,进行任务扩展;⑤通过测试工具,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即任务评估。
结语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扩招,独立学院师资相对短缺。
其具有的产业性质决定它不得不较其它普通本科院校更为关心教学成本和教学产出。
任务型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和语言理论为基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其与任务型教学理论进行整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Nuna n,D .D es i gni ng Tas ks f or Com -m uni cat i ve Cl assr oom [M ].C am bi r i dge :U y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1虚拟仪器简介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实验与实验仪器上的应用,新的实验理论、新的实验方法、新的实验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出现,在许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电子实验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 i ona l I nst r um ent )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虚拟仪器(vi r t ual I nst r um ent ,简称V I )的概念。
所谓虚拟仪器是以计算机硬件和数据采集系统为基础,并配以应用程序的一种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用来完成仪器的测量及相关功能,如数据采集、分析、显示、存储和打印等。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现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O 引言
目前 ,快 速 发 展 的 标 准 计 算 机 平 台 (C I c P/P , M c n o h 和 工 作 站 等 ) 趋 于 模 块 化 的 硬 件 结 构 a its 与 ( V I仪 器 、皤入 式 数 据 / 像 采 集 板 ) 丰 富 的 如 X : 图 及 计 算 机 软 件 相 结 合 ,迅 速 改 变 着 传 统 的仪 器 系统 。
新 的测 试 要 求 。这 样 , 当用 户 从 一 个 项 目转 向另 一 个项 目时 , 能 简单 地 构 造 出新 的 V 就 I系 统 而 不 丢 弃
已有 的 硬 件 和 软 件 资 源 。
2 虚 拟 仪 器 的 结 构
虚 拟仪 器 技 术 是 计 算 机 资 源 、仪 器 测 控 硬 件 和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2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1 期 2
虚 拟 仪 器 技 术 及 其 在 现 代 测 控 系 统 中 的 应 用
黄 大 星 ,蒋 天 弟 ,王 斌
(1 韶 关 学 院 ,广 东 韶 关 5 2 0 ;2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南 昌 3 0 4 . 10 5 . 3 0 5)
在 现 代 测 试 测 量 与 控 制 领 域 中 ,对 测 试 方 法和 测 试 设 备 的 技 术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同 时 也 要 求 对 测 试 系统 有 更 短 的 开 发 周 期 、更 低 的 成 本 和 更 高 的质 量 ,从 而 在 自动 化 领 域 中提 出 了 “ 拟仪 器 ” V , i t a 虚 ( I Vru l
用户 数 据 分 析 、过 程 通 讯 以 及 界 面 软 件 之 间 的 有 效
结合 。 虚 拟 仪 器 系 统 的 基 本 结 构 是 由计 算 机 、应 用 软件 、 硬 件 接 口和 测 控 仪 器 等 组 成 的 ,其 体 系 结 构
虚拟仪器技术在织机动态参数测试实验中的应用

… … … … …
_— L} _
H , I l I I
J / J } r l
’
J I
\
、I 1
珥 工 — . 士二 #
—Hale Waihona Puke L—i L L—L —
= __1 — F H 一 _ _ J 】 : , . ÷ … +—— 斗— 卜 } 一_r一 —_ 一 一 十
中 图分类 号 :T 1 3 3 S0 .3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 1 7 — 8 X 2 1 ) 9 0 9 — 2 6 14 9 (0 0 0 — 0 7 0
Vit a Is r c o s T c n o y’s p ia o n D n mi a a e e s T s g o o m / h n a L u l n t u tin e h olg r A pJc tin o y a C P r m t r e tj f L o / Z a g F , v n
纱 张力 、综框 运动 及 筘座运 动进 行 在线 测试 。测 试 系统 硬件 卡 与 应 用 程 序 之 间 , 实 现
信 号 为O 1 ; 用于 测 量 综框 位 移 的传 感 器 为 米诺 公 司 的 ~ 0 V K M 5 线位 移 传 感 器 ,量 程 O 1 0f ,输 出线 性 信 号 0 T 10 ~ 5 m i l ~ 1 ,独立 线 性率 ±0 0% 0V . 5 ;用 于测 量 织机 主 轴 及 筘座 转 角 的传 感器 为瑞 普科 技 的ZT 42 量式 编码 器 ,每 转 1 0 脉 K 4 1增 0 0 冲 ;数据 采 集 卡采 用 阿尔 泰 的P I6 6 集动 态 经 纱张 力 及 C89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 1.虚拟仪器的概念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 简称VI) 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Corp. 简称NI) 于1986 年提出来的,这是对传统仪器概念上的重大突破。其基本原理是以计算机为硬件平台,使原来需要硬件实现的各种仪器功能尽可能地软件化,利用高效灵活的软件控制高性能的硬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成本,增强系统功能与灵活性。用形象语言来概括虚拟仪器的原理,即“软件就是仪器”。 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在智能化程序、处理能力、性能价格比、可操作性等方面都与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体表现为: 智能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虚拟仪器的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仪器软件水平。用户完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现金的信号处理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应用于仪器设计与集成,从而将智能仪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复用性强,系统费用低。应用虚拟仪器思想,用相同 的基本硬件可构造多种不同功能的测试分析仪器,如同一个高速数字采样器,可设计出数字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计数器等多种仪器。这样形成的测试仪器系统功能更灵活、系统费用更低。通过与计算机网络连接,还可实现虚拟仪器的分布式共享,更好地发挥仪器的使用价值。 可操作性强。虚拟仪器面板可由用户定义,针对不同应用可以设计不同的操作显示界面。使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可以使仪器操作变得更加直观、简便、易于理解,测量结果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系统或通过网络发送。测量完后还可以打印,显示所需的报表或区县,这些都使得仪器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2.虚拟仪器的历史、现状、发展
2.1历史 测量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测量仪器的发展进程。测量仪器仪表技术发展至今,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以电磁技术为基础的指针式仪表阶段 2) 以模拟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模拟式仪表阶段 3) 以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引入了锁相技术、频率合成技术、数字取样技术等的数字化仪表阶段 4) 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智能化仪器仪表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仪器领域取得重大发展的标志性联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曾开创了现代电子测量、测试技术的先河 5) 以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融合为基础的自动测试系统阶段。这是电子测量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它真正实现了高速度、高准确度、多参数和多功能的测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地域上的网络化测试功能。自动测试系统阶段是基于传统仪器仪表技术的测量测试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上述不同阶段的仪器仪表技术,还同属于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主要靠自身硬件来实现其功能的仪器仪表,即传统观念上的具有物理实体的仪器仪表,其共同特征都是不脱离物质基础的实体仪器,也具有形状规格、功能特性不易更改和消耗物质资源等共同的物质特征。
2.2现状 国外虚拟仪器技术自上世纪80 年代由美国NI 公司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发达国家自动测控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沿。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大型自动测控和仪器公司均相继研制了为数不少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但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还是NI 公司的图形化开发平台LabVIEW(NI 也推出了基于C 语言模式的了Labwindows /CVI 等交互式开发平台)。虚拟仪器在国外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美国是虚拟仪器的诞生地,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虚拟仪器制造国。 国内虚拟仪器最早的研究也是从引进消化NI 的产品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曾将虚拟仪器研究作为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学科之一,列入过为“十五”期间优先资助领域。目前有些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如由重庆大学测试中心秦树人教授承担的国家863 项目“虚拟仪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所研发的“一体化虚拟仪器”就是一种不同于欧美虚拟仪器的新技术。这项成果表明我国在虚拟式仪器方面走出一条与欧美技术线路完全不同的自主创新路子,并成为国际上嵌入式一体化虚拟仪器研发的先行者。
2.3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仪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虚拟仪器将向以下五个方向发展。 与计算机的结合更加紧密, 集成化程度更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由模拟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到可编程的虚拟仪器的发展历程。其中每一次飞跃无不以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为动力。近年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一直按指数率提高,发展之快已把传统仪器远远抛在了后面。计算机具有仪器所需要的、最先进及性能价格比最好的显示与存储能力,尤其是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在提高总线速度和推广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计算机生产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保证了计算机在显示、存储能力与处理性能等方面仍将继续高速发展。 仪器接口更加灵活, 可组建不同接口总线的系统虚拟仪器的突出成就是不仅可以利用PC机组建成为灵活的虚拟仪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接口总线,组建不同规模的系统。如GPIB仪器通过GPIB接口卡与计算机组成GPIB系统,并行总线仪器组成并行总线系统等。一般来说GPIB、VXI、PXI适合大型高精度集成测试系统;PCDAQ、并行口式、串行口式系统适合普及型的廉价系统;现场总线系统主要用于大规模的网络测试。有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组建不同规模的自动测试系统,也可以将上述几种方案结合起来组成混合测试系统。 网络化将是虚拟仪器发展的趋势基于Internet的网络仪器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代表了当前和今后仪器仪表领域的发展潮流,已在测量与测控领域内显现。如网络化流量计、网络化分析仪、网络化计量表等,都成为人们的新宠。网络化仪器可实现任意时间、任何地点对系统的远程访问,实时获得仪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不仅可对远程仪器进行功能控制和状态检测,还能将远程仪器测得的数据快速传递给本地计算机。与传统的仪器相比,网络仪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地理分散、管理集中、通信功能强、网络隔离度高、分布广泛;系统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便于扩展和维护等。 组件化趋势—硬件和软件“ 软件就是仪器”,表明软件是构成虚拟仪器的核心,是虚拟仪器的灵魂。随着测量和控制应用领域对系统性能和灵活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软件的设计功能也逐渐重要。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功能强大、现成即用的软件使整个过程自动进行。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仪器制造商同时对硬件和软件标准化,将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细分为硬件模块、驱动程序和软件开发平台等若干层,对各层与相邻层之间的接口都加以规范;软硬件厂商都按标准的规范开发各自的软硬件产品,使其具有最佳的互换性能。 合成仪器将大量出现虚拟仪器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而今正沿着总线与驱动程序标准化、硬/软件模块化、编程平台的图形化和硬件模块的即插即用方向进步。以开放式模块化仪器标准为基础的虚拟仪器标准正日趋完善,建立在虚拟仪器技术上的各种先进仪器将会层出不穷。
3.虚拟仪器的计算机模拟信号输入输出的工作原理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是微型计算机与控制对象之间的一个重要接口,也是实现工业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生产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物理量往往是连续变化的电流、电压、温度、压力、位移、流量等。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① 必须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监测设备输出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接受的数字量。② 能够将计算机发出的控制命令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去驱动模拟调节执行机构。这样两个过程,都需要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通道来完成。
3.1模拟量的输入通道 模拟量输入通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传感器:是用于将工业生产现场的某些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量的器件。例如: 温度传感器:温度 电压信号 压力传感器:压力的变化 电信号 2. 变送器: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0~10mA、4~20mA的统一电流信号或者0~5V的电压信号。 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都比较微弱,有些传感器的输出甚至是电阻值、电容值等非电量。为了易于与信号处理环节衔接,需要将这些微弱电信号及电阻值等非电量转换成统一的电信号,变送器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器件。 3. 信号处理环节:将变送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或处理成与A/D 转换器所要求的输入相适应的电压水平。 信号处理环节主要包括信号的放大及干扰信号的去除 4. 多路转换开关: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需要采集的模拟量一般比较多,且不少模拟量是缓慢变化的信号。对这类模拟信号的采集,可采用多路模拟开关,使多个模拟信号共用一个A/D转换器进行采样和转换,以降低成本。 5. 采样保持电路:在数据采样期间,保持输入信号不变的电路称为采样保持电路。由输入模拟信号连续变化,A/D转换器完成一次转换需要一定转换时间。对变化较快的模拟输入信号,如果在转换期间输入信号变化,引起转换误差。所以增加一级采样保持电路,保证在转换过程中输入信号保持在其采样时的值。 6. 模数A/D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3.2模拟量的输出通道 计算机的输出信号是数字信号,而有的控制执行元件要求提供模拟的输入电流或电压信号,需要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由模拟量的输出通道来完成。模拟量的输出主要通过模数转换器(D/A)来完成,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数字量由二进制位组成,每个二进制位的权为2i,要把数字量转换为模拟电压,需要先把数字量的每一位上的代码按权转换成对应的模拟电流,再把模拟电流相加,最后由运算放大器将其转换成模拟电压。
+-ViVoRfR 012n-1
R R 2R 2R 2R 2R 2R Vref
Vn-1 V2 V1 V0
reffnnoVRR2DV)RR(V2DVfrefn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