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模式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

腹部 手术 后 预防 粘连 性肠 梗阻 的护理 干 预
黄 丽英
关键词 :腹部 手术 ;粘连性 ;肠梗 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0979(2011)03—0148—02
腹部手术是外科常用 的治疗方 法 ,腹部 由于其 特殊 的生理 结构 ,术后 出现并 发症 粘连性 肠梗 阻的几率 高 ,据研究 80%粘 连性肠梗阻是手术所致…1。部分梗 阻患者需 再次手术治疗 ,少 数患者发生连续几年行肠粘连松解术 ,给患者带来 极大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而且手术次数越多 ,粘 连的几率和严重程度越 高。 针对这一 问题 ,我科对 腹部 手术患 者采取 了一系 列护理 干预 , 使腹部手术后粘 连性肠 梗阻 的发生率 明显下 降 ,效果显 著 ,现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2005年 1月 一2007年 6月我科共收治腹 部手术 患者 428例 ,出现术 后粘连性肠 梗阻 29例 ,发生 率 6.78%。其 中五例行 了再次 手术 治疗 ,有三例 患者 出现反复 肠粘连 ,连续 三年 因同一原 因住 院治疗 。2007年 7月 一2009年 l2月我科 收 治腹部手术 患者 535例 ,对每一个患者加强了护理干预 ,术后共 发生粘 连性肠梗 阻 l8例 ,发生率 3.36%,均通过非 手术治疗症 状得到缓解 。两组 患者从性 别 、年龄 、疾病 、手术部 位、手术方 法 、手术种类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2007年 6月 以前 的患者我们采 用常规方法 :术前做 好肠道准备 ,给予 禁食 、补液 、纠酸 、扩 容、胃肠减 压、调 整酸 碱 平衡 、应用广谱抗生素 、营养支 持 、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等 。2007 年 7月 以后 的患者我们除 以上常规 护理 外 ,采用 了 以下护理 干 预 :(1)持续有 效的 胃肠减压 。需 要置 胃管者保证 胃管 的长 度 尽量到 幽门处 ,胃管的长度应该从发际到剑突的长度加上 15— 25em,即总长度 55—70cm,并 由 胃管内抽 出少量 碱性液体 ,表 示 胃管进入 幽 门-2 J。同时 根据 病人 的情况 ,选 择 适合 大小 的 胃 管 ,胃管前端 的侧孔 在保证 胃管 不折断 的情况 下要尽量 大、适 量多 ,一般 5—6个侧 孔为宜 ,才 能保证 有效 的引 流 ,特 别是 在 疾病早期 ,病人 胃内存 有 大量 的食 物残 渣 ,侧 孔太小起 不到 引 流作用 。胃管 连 接 胃肠减 压器 ,保持 引 流通 畅 ,防止 扭 曲、阻 塞 、折叠 、滑脱 ,密切 观察 引流 的性 质 、颜色 、量 ,发现 问题及 时 处理 。(2)早期下 床活动。除肝脏 、肾脏 、脾脏 等易 出血 的疾 病 外 ,尽量指导患者早 期下 床活动 ,如 阑尾炎手 术术 后 6小 时就 可协 助患者下床小便 ;粘连松解术 、胆囊手术 、空腔脏器穿孔 修 补术 等 ,视病人情 况术后 第二 天协助患 者下 床活动 ,下床前 先 扶病人床上坐 1—2分钟,再在床边站立 l一2分钟,然后再扶 行 ,防止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扶行 时嘱咐患者用手按住 腹 部 或给予腹带 ,能 减轻 患者腹部 张力 和伤 口疼痛 ,利于患者 多 活动。每 日早 、晚活动 l0—30分钟 ,并视病人情况增加 次数和 活动时间。未活动时和不能下床活动 的患者在 床上 要勤 翻身 , 1次/1—2小时。(3)腹部 理疗 。术后 24小 时后可 以进行 伤 口 及腹部 的理疗。方法 :用红 外线 理疗仪 照射腹部 ,照射 距离 1O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 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是手术 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 。
有资料报道 ,腹部外科手术后约 9 %有粘连 ,0 0 4 %以上会发生粘
连性肠梗阻。 我院 2 0 0 5年 1 ~20 月 0 7年 6 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 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 4 9例 , 因此 , 我们认 为手 术后发生粘 连性肠 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很重要 , 现报道如下 。
裂, 术后更易引起粘连.肠梗阻 。 I 生 3 病情观 察 , 2
补液 , 纠正水 、 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 , 密 切观察体 温变化 , 如体温超过 3. ̄ 伴有腹痛 、 8 C, 5 腹肌紧张 、 白细
( 下转第 2 1 ) 2页
目前 大多数 学者认 为粘连性 肠梗 阻首先 应选 用非手 术治
全部治愈 。结论 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 , 采取心理护理 , 有效 胃肠 减压 , 补液 , 纠正水 、 电解质及 酸碱失衡 , 抗炎治疗 , 中药治 疗及进行术后早期活动等方法能使肠蠕动尽早恢复 ,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 【 关键词】腹部 ;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 临床观察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43 R 7. 6
2 6 中国 现 代 医 生 C N 1 HIAMOD R OC OR E ND T
维普资讯
20 年 6 08 月第 4 卷第 1 期 6 8
・
临床 护 理 ・
1 , 次 以后可 1 2 ~ h观察 1次。皮瓣成活 关键在 于 良好 的血 液供 给[ 因此观察皮瓣 的色泽及毛细血管充盈 反应 , 般皮瓣颜色要 3 1 , 一 经过苍 白一暗红一 淡红色这一演变过程 。皮瓣供血不足 时 , 皮瓣 颜 色苍 白, 毛细血管充 盈迟缓 ; 瓣静脉 回流不 畅时 , 皮 皮瓣 呈紫 红色或紫黑色。 皮瓣 若肿胀 , 可用 3 %浓盐水湿敷。 术后要注意血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王芳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6(014)003
【摘要】目的探究在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有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4-5)
【作者】王芳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5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J], 曹阳
2.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探索 [J], 任俊
3.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J], 游正莉;潘红园;曹玉丹
4.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分析 [J], 李妮
5.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研究 [J], 滕爱林;胡彩妮;谢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护理

Adhesion ileus care
胃肠外科
谭福会
学习目标 learning aims
了解肠梗阻的概念
了解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掌握肠梗阻的护理诊断 ※掌握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小肠的解剖
The anatomy of the small intestine
始和回肠
病因
先天性: 少见 后天性:较多见
腹腔内手术 炎症 、创伤、 出 血、 异物等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局部改变
全身改变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 肠腔内积气和积液 肠壁充血水肿 血供受阻时则坏死,穿 孔。
二. 全身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细菌繁殖和毒素吸收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痛 吐
胀
闭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体液不足
疼痛
体温升高 潜在并发症
营养失调
护理措施
Nursing intervention
体位
半卧位
使膈肌下降,有利于病人呼吸循环 系统功能改善
记录出入液体的数量和性状
解痉止痛
阿托品
禁用吗啡,以免掩盖病情。
防治感染
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和中毒
小肠的生理
physiological
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等
分泌多种胃肠激素,调节消化液的分泌
肠梗阻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方式

刘静梅肠梗阻的发生率比较高,指的是肠内容物在肠道中受阻,是当前普通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一、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针对肠梗阻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有序进行诊断,一般情况下以立位腹平面X线为主,此类检查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饮食护理指导中,按照医嘱饮食,确保少食多餐,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针对肠梗阻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结合实际症状表现和病因等选择非手术方式或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对患者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治愈。
肠梗阻也是当前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部分患者存在诊断困难的现象,病情发展得比较快,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引起重视,有序接受护理指导。
根据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等,结合血运的实际情况,有序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
(一)肠梗阻类型1. 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高,是由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导致的,一般是肠腔内阻塞、结石和寄生虫等因素导致。
肠管受到外部压力之后,会出现腹腔内肿瘤压迫以及粘连等现象。
肠壁病变的发生率比较高,包括肿瘤、肠套叠和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2. 动力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属于神经反射或者毒素刺激引起的肠壁肌肉功能紊乱的现象,在当前临床报道中,胃肠蠕动或者肠管痉挛等现象比较严重,容易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
如果自身出现肠腔狭窄的现象,势必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3. 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以及静脉栓塞等可能会出现肠管血运障碍的现象,在临床治疗中,迅速抑制肠管的活动,由于整个阶段出现明显受阻的现象,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二)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针对肠梗阻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合理进行诊断。
腹痛和腹胀以及呕吐等都是常见的症状,在整个阶段需要进行腹部压痛的进一步分析,由于患者可能存在肠鸣音的现象,在整个阶段合理诊断后能促进恢复。
在当前临床治疗中,肠梗阻的治疗可以缓解梗阻的不良症状,恢复肠管的功能,确保通畅。
急性案例临床干预治疗很重要,近些年来在诊断中,整体的病死率达到8%左右,在发病36 h之后进行手术,病死率可高达25%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腹部手术患者常由于腹部创伤 、异物
刺激、腹腔化疗 、术后炎性反应、缺血等均能诱发粘连性肠梗阻,
特 别是术前就 患有穿孔 、梗 阻 、破裂者 、便秘 ,为 了降低术后肠 粘
连的发生率,在术后应利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并且要仔细的观察,
倘若有征象出现就可以尽快的治疗 ,以免耽误病情。预防肠梗阻可 以在早期采取关键性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患者排气排便情况进行 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情况能够透露一些信息,所以也要留意一下。
腹肌紧张、白细胞升高等 ,应立 即告诉医师 【 1 ] 。④在治疗过程 中 ,患者会出现腹痛 、恶 t l , 、腹胀 、呕吐等症状 ,这时候的患 者会烦躁 ,易产生恐惧 、焦虑 ,对一些护理工作不予理解 .有
时出现抵触情绪 ,甚至会有不配合治疗的状况发生 。
3 结 果
病到就诊时间1 —7 d ,住院时长1 3 O d ,平均1 2 . 5 d 。可闻及气
血 、腹 腔 炎性 反应 等 ,机械 性肠梗 阻首要 病 因是腹 部手术 后肠 梗 阻造 成 的 ,表 现形 式也 不太 一样 ,经 常给 诊断 带来麻 烦 ,对 治疗 效果 也会 产生 影响 。对护 理体 会进 行总结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本 组 7 2 例 ,男 3 4 例 ,女3 8 例 ,年 龄8 —7 0 岁 ,发
抗生素加强治疗 ,但一定按 医生所吩咐的使用 ,同时密切观察
脉搏 、体温 、呼吸及腹胀、Βιβλιοθήκη 痛 、呕吐等变化情况 。要依照患
者 的病 情情 况 确 定 补 液 的 多 少和 速 度 。准确 地 记 录 2 4 h 出入液
水 、酸碱平衡 , 禁食期间按医生的要求输液,精确记载出人量,配 制合适的营养液,输液的速度要适中。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你要知道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你要知道张医生是急诊科一名医生,前段时间接诊一名病患,患者是由家属通过简易担架送到医院,来时患者表情极其痛苦,捂着肚子发出痛苦呻吟,在医生临床诊断后确诊肠梗阻。
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肠梗阻是因为不同原因发生肠道障碍,最终造成肠道与全身病理变化,比较典型临床症状:腹痛和腹胀等,同时还会存在恶心与呕吐等。
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是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均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患者临床疗效,还需要全面展开护理干预,避免发生术后复发等。
那么,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文主要针对肠梗阻术后护理进行阐述。
1肠梗阻肠梗阻是因为不同原因造成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是临床比较常见急腹症。
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讲,通常先出现功能性变化,然后发生体液与电解质流失,使其出现继发感染等,最终造成休克和死亡。
如果患者未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并缺少相应处理措施,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肠梗阻常见临床表现:腹痛与腹胀,同时还会出现肛门不能排便排气等,其中腹痛症状比较典型,甚至出现阵发性加重,使其病情持续发作,从而出现呕吐症状。
如果梗阻部位较高,呕吐频率较高,梗阻部位偏低发生呕吐情况也会明显减少,一旦患有肠梗阻,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与慢性,在患者休息后症状未发生好转,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目前,比较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和饮食缺少规律性,部分患者还做过腹部手术治疗,从而引发肠管粘连,此类患者较多,同时还需要注意老年人和儿童,应该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肠梗阻患者需要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例如:狭窄性肠梗阻患者,向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病死率8%,如果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病死率会达到20%-75%左右。
2肠梗阻术后护理方法2.1 体位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给氧治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发生误吸情况。
麻醉清醒状态4-6h,即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平稳状态,需要取卧位状态,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主要是指观察其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与腹胀情况,注意患者呕吐和肛门排气等。
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护理干预

指导患者做 上肢 屈 、 、 展 上举 、 、 握 拉运动 ,0 0遍 / 。2 1 ̄2 次 ~ 3次/ 。③下肢 运动 。指 导 患者 在床 上 进行 屈 、 、 等 动 d 伸 蹬 作 , ~3 d 5遍/ 。另 协助 患者 经 常变换 体位 , 2 次/ , 次 翻身拍 背, 做各 种床上适应性运动 , 鼓励患 者术后早 期下床 活动 , 活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mi/ , 0 n 次 以增加肠相对运动 。具体为小 型手术 ( 阑尾 ) 如 术 后第 1 天便可下 床活动 。中大 型手术 ( 如肠 粘连 、 胆手 术 肝 等 ) 术后第 2 , ~4天视病情允许 下床 活动。分 早 、 晚 3次 中、 1  ̄ 2 mi/ , 于体质 较差不 能下 床 活动者 , 酌情增 加 5-0 n次 对 , 可 床 上活动时间 。( ) 3 腹部 按摩 。患 者一手 按切 口,另一手 按
服或 胃管注入石蜡 油 。患者术后 2 d进行 口服石蜡油 2 0 , 0 ml 待其 胃肠功 能恢 复后 ,口服石蜡油 2次/ 0 胃手米 1 例 , 7 脾破裂手 术 2 例 、 粘 4 肠
() 4在应用 过程 中及时 处理 出现的 问题 , 高 患者 安全 感 提
() 长期应用者 , 5对 可向其介绍具体的应 用方法 , 病人掌握 使
一
定 的应用技术 , 以便参与到实施过程 中, 如条件许可 , 可让 长 期 留置鼻 胃( ) 肠 管者 , 可因导
其 自我施行 。
1 曹伟新 , 主编 . 外科护理学 [ .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5 3 人 20.. 收稿 日期 2 0 - 1 1 0 70 - 6 -
摩 切 口对 侧腹部 , 按顺 时针 方 向按摩 2 3 n后 , 逆 时针 ~ mi 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防护措施。
方法:选择1235例腹腔手术患者,术中针对引起腹腔内粘连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去除根本病因;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腹部红外线照射,腹部按摩,促使肠功能恢复。
结果:1235例腹腔手术患者,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0.32%。
结论:手术中防范措施和术后护理可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61-0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资料显示,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达90%以上,而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占5%,预防腹腔粘连,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课题。
本院自2000-2005共做腹腔手术1 235例,随访6年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0.32%,现将术中预防措施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2005年共做腹腔手术1 235例,其中女925例,男310例,其中阑尾手术620例,胆囊炎,胆结石310例;肠梗阻250例;肠间脓肿21例,外伤性肠穿孔34例,随访6年有4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占0.32%。
2 手术中引起腹腔内粘连的因素
手术中钳夹、牵拉、术中电切、电凝产热、组织缺血和暴露过久、用干燥纱布擦拭等对腹膜和浆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手术分离的创面。
腹腔内异物刺激,如手套上的滑石粉、缝合的丝线、遗留的纱布。
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如卡铂)也可引发粘连。
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技术,从理论上来说可减少粘连。
但有学者认为该手术并不会明显降低粘连的发生,因为腹腔镜手术多用电凝和电切,产热可使组织渗出增加;腹腔内的分离创面与开腹手术几乎相同;常见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外溢的胆汁不易被隔离,漏出的结石碎渣作为异物遗留在腹腔内,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粘连。
3 术中预防腹腔内粘连的措施
3.1 选择合适麻醉方法,维持良好麻醉状态:麻醉效果好,手术操作顺利,手术损伤小;麻醉效果不佳时,肠管与腹膜损伤机会增多,促使术后腹膜粘连。
3.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胃肠内容物外溢污染腹腔。
对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反复清洗,特别注意盆腔,系膜间隙和结肠两侧的隐窝处,以减少感染。
3.3 手术操作精细,减少组织损伤:钳夹止血准确,切忌大块组织钳夹、缝扎,因为残留的缺血组织是产生粘连的因素。
不能月干纱布在腹腔内擦试血液,也不能使用温度高的盐水冲洗。
尽量缩短肠袢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对肠管移出腹腔者,用温生理盐水纱垫将其包裹好以防干燥。
3.4 注意异物残留:手套上的滑石粉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带人腹腔。
不主张使用过粗的缝线,线头不能残留过长。
腹腔引流最好采用刺激小的材料,放置部位要适当,尽可能避免与肠管接触,位于中上腹的引流物可用网膜将其与肠管隔开。
关腹腔前认真核对有无纱布遗留在腹腔内。
3.5 腹腔内置人防止粘连的药物:①透明质酸: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是一种高分子直链聚糖,属于一种天然降解且具有吸收性的生物医学材料,临床实践表明,ha凝胶涂布在组织表面可起到隔离肠管的作用,在腹膜修复期形成一种暂时的屏障。
维持受损浆膜有序地修复直到形成一连续的间皮细胞覆盖层,达到生理性修复,避免组织接触面间形成
纤维蛋白沉积,对防止术后纤维粘连的形成有着显著效果;②右旋糖酐右旋糖酐腹腔内灌注,覆盖浆膜受损的肠管表面,稀释减少局部纤维蛋白浓度,保护局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因此有明显的预防粘连的作用。
本研究常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透明质酸钠或透明质酸磷酸钠缓冲液等,将其涂抹于手术部位附近肠管或内脏表面以及腹膜上(特别是切口处腹膜),可以将肠与肠、肠与腹膜之间隔开,减少粘连。
4 术后促进肠管复位和肠功能恢复
4.1 术后体位:术后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促进肠管的复位和肠功能的恢复。
4.2 禁食、持续有效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定时抽吸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恢复。
4.3 早期活动:术后24h即可开始床上活动。
其方法是:①上肢运动。
指导患者做上肢屈、伸、上举、握拳运动,10-20遍/次,2-3次/d。
②下肢运动。
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屈髋,用手尽量抱膝,然后伸直,反复多次,双下肢交替进行。
以主动活动为主,体质虚弱的患者可协助进行。
每次10min,3次/d。
病情允许24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4.4 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护士用手紧贴患者腹部旋转式按摩,从脐部开始,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按摩。
2-3 min,再逆时针按摩2-3 mia。
20 min/次,3次/d。
按摩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切忌粗暴。
4.5 肠热敷:于手术24h后用红外线理疗器行腹部照射,30min/次,3次/d,疗程10d。
4.6 促进肠功能恢复药物的使用:新斯地明0.5-1 mg,每“1”2h次,促进肠蠕动恢复。
若术后3-4d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直到肠功能完全恢复为止。
中药防粘连汤(当归、亦芍、五灵脂、红花、丹皮、乌药、枳实、川芎、大黄),3次/d胃管内注入。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有防止粘连的作用。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时间一般是术后1周至数年,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因此对
腹腔手术患者,手术中医师应有高度警惕性和责任感,手术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这一并发症的严重性,针对引起腹腔内粘连的病因,术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术后围绕促使肠功能尽快恢复的目的:①采用红外线腹部理疗,其原理是红外线有穿透性和致热性,可增加肠管的血液循环,减轻肠管的缺氧程度,促使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减少,可以减少肠粘连;②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目的是尽快恢复肠蠕动,可使肠管早期的轻度粘连自行分离;③采用腹部按摩,一是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提高自护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二是通过腹部按摩,可增加肠管血液循环,预防肠管粘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c~t-coombem d,whawell sa,vipond mn,et a1.hunan intraper-itoneal fibrinolytic response to surgery.bri j surg,1995,82:414
[2] nagelschmidt m,minort,saad s,etal.polyethylene glycol4000 at-tenuatesadhesionformation inratsby suppressionofperitoneal in-fiammation and collagen incorporation.am j surg,1998,176:76
[3] 顾其胜.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