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课本文言文书下注释总汇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XX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于此(在)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批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形容词)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今异义),或(有的人;有时候)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语前置)?”曰:“不可。
直(通假)不百步耳,是(古今异义)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通假字)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
”《劝学》作者: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通假字)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即使)有(通假)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靠近,古今异义)砺则利,君子博学(古今异义)而日参(古今异义))省乎己,则知(通假)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凭借)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假)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必修三,必背课文原文加注释

---------------------------------------------------------------最新资料推荐------------------------------------------------------必修三,必背课文原文加注释蜀道难作者: 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 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学习必须内容离不开文言文的学习,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供正在学习高中必修三的同学们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整理梁惠王曰:“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小国之君)、不谷(不善)等。
】之于.【介词,对;“于”还可以表被动,如: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词,重叠试用,加重语气】。
河.内【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这里是代词:这样;“然”也表示“正确”如“不以为然”。
】。
察.【考察】邻国之政,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请允许我】以.【用】战喻.【作比喻】.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鼓.【敲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兵.【兵器,武器】刃既接..【既:已经;接:接触;既接: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
】,弃甲曳.【拖着】兵而走.【跑,这里指逃跑】,或.【这里指有的人;“或”一词多义,如“所守或匪亲”“或”解释为“倘若"】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凭借】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直….耳,固定结构,译为“只不过……罢了",同义词有“徒、唯、第、但”如“第半日耳"“但闻悲鸟号古木”】,,是.【这】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无,通“毋”不要。
望,指望.】民之多于.【介词,比】邻国也【状语后置句】.不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农时,谷不可胜.【尽】食也。
数罟..【数,cù密。
罟,gǔ网】不入洿.wū【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斤,是锛子的意思。
】以时..【按照时节】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这】使民养.【供养】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
】丧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丧,是为动用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整理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文言句子整理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琵琶行重点是二三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两句的翻译诗词除了柳永的不要背其他都是重要的特别是杜甫的2.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201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归纳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必修三文言文字词总结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何,為什麼)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裡)
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助詞,的)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駐軍、駐紮在函陵)
鄰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削弱)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越國以鄙遠(名詞意動用法,以......為鄙,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闕秦以利晉(動詞使動用法,使......損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益)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古:臉向東;今:東邊)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這種情況下;臉;今:表示後一段緊接著前一段;面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古: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4、詞類活用
予分當引決(名詞作狀語,按名分,按道理)
詭蹤跡(形容詞作動詞,詭秘,隱蔽)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借)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才)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介詞,用)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因果)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而僕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cy自制】
语文必修三课本文言文书下注释总汇
《指南录后续》
1.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2.都督
..诸路军马:统帅
3.萃.于左丞相府:聚集
4.会使辙交驰:适逢双方使者来往频繁
5.北邀当国者
...相见:主持国事的人
6.众谓予以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7.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
...也:估计;用言辞打动
8.于是辞相印不拜
..:不接受任命
9.抗辞慷慨
....:抗辩;义气激昂
10.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立刻
11.予羁縻
..不得还:软禁,扣押
12.予自度.不得脱:揣度,估量
13.则直前詬.虏帅失信:责骂
1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15.不复顾利害
..:指个人的安危
16.北虽貌进
..:表面上表示尊敬
17.而不在使者之目.:列,名单
18.分当引决:理应自杀
19.然而隐忍以行
....:含垢忍辱地前往
20.得间
..奔真州:找机会
21.庶几
..在此:差不多
22.诡.踪迹:隐蔽
23.草行
..露宿:在荒草间行进
24.穷恶无聊
..:没有依靠
25.号呼靡及:意思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26.诋.大酋当死:辱骂
27.争曲直
..:是非
28.挟匕首以备不测
..:意外
29.几自刭
..死:自杀
30.为巡船所物色
..:访求
31.竟使
..遇哨:假使
32.进退不由
..:不能自主
33.殆例
..送死:接近于;类于,等于
34.几位巡徼所凌.迫死:同“凌”,欺侮
35几陷死
..:陷没而死
36.质明
..,避哨竹林中:天刚亮的时候
37.几以捕系
..死:捕捉
38.几邂逅
..死:不期而遇
39.北与寇.往来其间:指土匪
40.几以不纳.死:不接受,不准进入
41.以小舟涉鲸波
..出:巨浪
42.层见.错出:同“现”
43.非世人所堪.:忍受
44.使来者
..读之:后世的人
45.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46.臣死有余戮.:同“戮”,罪
47.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
48.使予委骨
..于草莽:抛弃
49.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无,没有;文饰
50.重见日月
..:指皇帝,皇后
《五人墓碑记》
51.以旌.其所为:表扬
52.去今之墓.而葬焉:筑墓
53.况草野
..之无闻者欤:乡间,民间
54.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55.死而湮没
..:埋没
56.为之声义
..:伸张正义
57.敛赀.财以送行:同“资”,钱财
58.抶.而仆之:鞭打
5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巡抚
60.厉声以呵.:责骂
61.中丞匿于圂藩
..以免:厕所
62.既而以吴民之乱以请.;申告
63.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64.即今之傫然
..在墓者也:捆缚
65.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6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匣子
67.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指平民
68.且矫诏
..纷出:假托君王颁发的命令
69.钩党
..之捕遍于天下: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70.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惩治
71.大阉亦逡巡
..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72.非常之谋
....难于猝发:非同寻常的阴谋
73.投缳
..道路:自杀
74.一旦抵罪
..: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75.其辱人贱行
....:可耻的人格,下贱的品行
76.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77.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增修他们的坟墓
7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头颅,指性命
79.以老于户牖
..之下:门;窗
80.人皆得以吏使
..之:当做奴仆驱使
81.曲.豪杰之流:使屈身,倾倒
82.扼腕
..墓道:用手握腕
83.哀思墓.之徒有其石也:墓碑
84.匹夫
..之有重于社稷也:指平民
《烛之武退秦师》
85.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86.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90.晋军.函陵:驻军
91.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假如
92.辞.曰:推辞
93.臣之壮.也:壮年
94.尤.不如人:尚且
95.无能为也已.:同“矣”
96.是寡人之过.也:这;过错
97.然.郑亡:然而
98.许之
..:答应
99.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00.郑既.知亡矣:已经
101.敢以烦执事
..:敬称,执行事务的人
102.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103.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怎么;增加
104.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薄弱
105.行李
..之往来:外交使节
106.共.其乏困:同“供”
107.尝为晋君赐.矣:给予;恩惠
108.朝济.而夕设版
..焉:渡河;筑墙
109.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110.肆.其西封:扩张
111.不阙.秦:损害
112.将焉.取之:哪里
113.惟.君图之:表希望
114.乃还:于是撤军
11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116.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损害
117.失其所与.,不知.:亲附;同“智”
118.以乱易整.,不武.:联合一致;勇武
119.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
《谏太宗十思疏》120.臣闻求木之长.者:高
121.必浚.其泉源:疏通
122.虽在下愚
..:最愚昧的人
123.而况于明哲
..乎:明智的人
124.当神器
..之重:帝位
125.居域中
..之大:天地间
126崇极天
..之峻:天之极处,指皇权
127.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128.戒奢以简:戒除奢侈而行节俭
129.德不处.其厚:保持
130.凡百
..元首:所有的
131.承天景.命:大
132.殷忧
..而道著:深切的忧虑
133.能.克终者盖.寡:能够;表示不肯定的判断
13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轻视他人
135.董.之以严刑:督责
136.终苟免而不怀仁
..:感念仁德
137.所宜深慎
..:深切警惕
138.奔车朽索: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
139.其可忽.乎:轻视,怠慢
140.将有作.:兴建
141.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民
142则思谦冲.以自牧.:谦虚;约束,修养
143.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144.乐盘游
..:娱乐游逸
145.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146.虑壅蔽
..:被堵塞,蒙蔽
147.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4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错误的奖赏
149.宏兹
..九德:扩大,弘扬;此
150.可以尽豫游
..之乐:出巡游玩
151.鸣琴垂拱
..:垂衣拱手
152.不言而化.:教化
153.代下司.职:管理
154.役.聪明之耳目:役使,亏损
155.亏.无为之大道哉:毁坏,减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